維多利亞女王:既不中產,也不普通,卻是19世紀英國中產家庭象徵

2020-12-22 櫻汐筆談

在英國歷史上,維多利亞女王是討論度最高的君主之一。

她的身上似乎總有一種矛盾性:她外形嬌小,身高只有1.55米,但統治大英帝國長達63年;她子女眾多,成為「歐洲祖母」,無意中卻把血友病基因擴散到歐洲各王室;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王,然而後半生始終身著喪服,以「傷心孀婦」的形象示人。

在英國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看來,維多利亞女王還有一個深層次的矛盾性:她既不中產,也不普通,但卻成了19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的代言人。從表面上看,維多利亞對外展示出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都堪稱當時英國中產家庭的範本。而身為一國君主的身份,又讓她和真正的中產家庭之間有著鴻溝般的距離。

在新書《維多利亞女王:作為君主和女性的一生》中,露西·沃斯利從女王生平的角度出發,分析她的政治身份——女王,與家庭身份——女兒、母親、妻子等之間的複雜關係,試圖找到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所在。

《維多利亞女王》書封

她認為,維多利亞女王的家庭生活的確呈現出諸多19世紀中產階層的特徵,這一點從她與阿爾伯特親王的婚姻、撫育子女的方式、以及嚴謹的金錢觀念上即可略見一斑。

但是,女王一家的「中產形象」中,既有真實的成分,也不乏「表演」的因素。歸根結底,是君主立憲制政體、19世紀的時代背景、維多利亞的個人成長經歷等,共同塑造了這樣一個「矛盾體」。

01 包辦婚姻下的幸運兒:女王夫婦的「友愛婚姻」成為樣板

在眾多以維多利亞女王為主角的小說、傳記、影視作品中,她和阿爾伯特的愛情故事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主題。兩人的結合被蒙上了一層浪漫主義色彩:一個是漢諾瓦王朝的小小五月花,一個是科堡家族玉樹臨風的王子。

年輕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初次相遇

少年時代的第一次見面,有鋼琴曲、可愛小狗的陪伴,雙方互有微妙的好感。第二次見面時,維多利亞迅速墜入愛河,她在花園裡向阿爾伯特求婚,他激動地說了「Yes」,之後便是盛大的王室婚禮。

這一系列故事聽下來,簡直就是言情小說的標準情節。但是,他們的婚姻從本質上來說,依然是傳統的「包辦婚姻」。

一方面,作為上流社會的一員,維多利亞的結婚對象受到諸多限制,對方的門第、爵位、財富、家庭等都要接受重重考驗,導致可選擇範圍十分狹窄。

另一方面,漢諾瓦王朝一直有與科堡聯姻的傳統,維多利亞幼時就懵懂地知道,她未來要和科堡的一位王子結婚,這位王子大概率就是阿爾伯特。

幸運的是,這樁包辦婚姻沒有落入同床異夢的窠臼,彼此的愛意讓它變成了「友愛婚姻」。

所謂友愛婚姻,是英國學者勞倫斯·斯通在《英國的家庭、性與婚姻:1500-1800》提出的概念,它強調的是婚姻中除了名利、野心、金錢之外,夫妻還應該是對方的知心伴侶,「一方的快樂必因另一方的鐘愛自己而加倍」。

到了19世紀時期,隨著「騎士精神」的再度流行,以約翰·司各特為代表的英國小說家們,開始著力塑造「忠於家庭和妻子」的完美丈夫形象,婚姻中的忠誠被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地位。

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作為司各特小說的忠實擁躉,他們的婚姻也呈現出中產階級友愛婚姻的許多特點。

在21年的婚姻期間,兩人都鮮有緋聞傳出,一改此前喬治王朝「私生子扎堆」「道德渙散」的糟糕風氣。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描繪過這樣的場景:「我們獨自用餐、閱讀、彈琴。」完全是一副琴瑟和諧、歲月靜好的模樣。

在子女的撫養和教育問題上,阿爾伯特是一個強調「參與感」的父親。9位子女出生時,他都全程在場陪伴辛苦的妻子。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會陪伴孩子玩耍,給他們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這是相當少見的現象,卻在不經意間迎合了中產階級更加重視家庭生活的趨勢。

每年到了聖誕節,是溫莎城堡中最熱鬧的一段時期,女王夫婦和他們的一大堆孩子、家庭教師、男僕侍從等,在裝飾一新的大廳中用餐、互贈禮物。充滿歡樂氣氛的聖誕場景是阿爾伯特用心營造的,也帶動了英國民眾的「效仿」。在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進一步拉近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在一張王室家庭油畫上,女王夫婦的手指輕輕觸碰在一起,圍著他們的是年齡不同的幾個孩子,洋溢著幸福的味道。這是當時體面、穩定中產家庭的標準畫面,也是女王夫婦致力於展示的對外形象之一。

02 女性作為婚姻附屬品:連女王也難以擺脫的性別桎梏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的婚姻中有美滿的一面,但是就像光明總是與暗影相伴,他們的家庭中也有一些不那麼悅耳的音符,其中最顯著的是夫妻在婚姻中的地位。

從社會背景來看,19世紀時期,愛情雖然在中產家庭中佔據一定位置,但夫妻的地位依然是不對等的:人們通常強調男性對女性的「控制」,而女性應當「順從」。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社會風氣,主要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

農業時代的家庭關係中,「男耕女織」的經濟生產模式使得夫妻雙方都是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工業革命把大量男性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工廠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用來支持整個家庭,女性被要求退回家庭內部。

經濟上的差異,影響了不同性別的話語權,女性在婚姻中更多處於「從屬」和「附庸」地位。

英國作家約翰·羅斯金在《關於女王的花園》一文中就提出:

家應該是一個寧靜的所在,女性的主要職責在於安排家事,丈夫則要為家庭提供庇護,並使妻子免受外部的危險和誘惑。

即便是貴為女王的維多利亞,也深受這一時代趨勢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父親早逝缺席、母親管教嚴苛,使得她一直在尋找可以依賴的男性。阿爾伯特就是一個完美滿足她期待的人:他博學、理智,善於打理財務,而且身材高大、相貌英俊。

兩人相處過程中,阿爾伯特是「控制」的一方。維多利亞在日記中曾有這樣的句子:

「女王已為人妻,和任何其他女性一樣,她發誓服從她的老爺和主人。」

阿爾伯特也一直給妻子灌輸諸如「我不行」「離開丈夫我什麼都做不了」的理念,對維多利亞的服裝、配飾、花銷等都加以幹涉。

作為妻子,維多利亞有自己的不得已之處,她承擔著要生下繼承人的重任。在結婚的前17年間,她都在重複「懷孕-生產-懷孕」的循環,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生育和撫養9個孩子上。政務在很長時間內都由攝政王,即阿爾伯特協助處理。

不過,考慮到維多利亞的成長環境十分孤單,她的性格中有蠻橫、暴躁的部分,加之女王這一身份養成的發號施令習慣,這些與「順從的妻子」這一要求是天然相衝的。因此,她和阿爾伯特的婚姻中也不乏爭吵,有一位王室僕從在回憶文章中提到,女王夫婦也會吵架,也有過生氣到大力摔門的時刻。

有爭執、有控制、有快樂,是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婚姻的真實寫照。

在阿爾伯特親王42歲突然生病去世時,維多利亞的情緒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她在日記裡、和周圍人的談話中,經常流露出這樣的信息:沒有了他,我該怎樣生活,該如何統治這個國家呢?阿爾伯特的愛和「控制」,已經滲入了她的骨髓。

03 「表演」混搭「真實」:中產外衣下的巧妙宣傳手段

從愛情萌生、走入婚姻,再到孤獨半生,我們從維多利亞的家庭生活中,可以窺見同時代中產階級的影子。

他們追求充滿愛意、彼此忠誠的家庭氛圍,父母要親力親為照顧自己的子女,而不是丟給保姆、奶媽們了事,子女與父母間的情感羈絆進一步加深。

阿爾伯特親王善於打理財務,在宮殿、土地的管理上很有一套,兩人結婚幾年後,不僅還清了維多利亞父親去世時留下的一大筆債務,還有了30萬英鎊的積蓄。這種嚴謹的財務風格和中產階層的金錢價值觀不謀而合。

與此同時,維多利亞女王和家人們的許多舉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一批體面中產人士的生活方式。

維多利亞女王在結婚儀式上,身穿奶油色的長裙,搭配頭飾上的仿真橙花,這種略顯「寒酸」的簡潔樸素,引起了民眾的紛紛效仿,「白色婚禮」一時蔚然成風。

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維多利亞女王幾乎每年都會到義大利、法國等陽光充足的地區旅遊,女王所到之處,英國民眾就蜂擁而至。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維多利亞女王一家才被視為19世紀英國中產家庭的樣板。然而,正如露西·沃斯利著重指出的,女王一家的生活雖然有中產階的諸多特徵,但他們仍然屬於上流社會,他們的生活是普通人家,乃至多數體面中產家庭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比如維多利亞女王在和丈夫單獨相處時,他們的「單獨」往往意味著周圍還有更衣女僕、貼身侍從等的陪伴。女王的結婚禮服看似簡樸,實則做工、材質都無可挑剔,價格非一般人所能承擔。

女王每年的著裝費一度高達6000英鎊,當時一個家庭女教師的薪水才只有微薄的20磅左右。即使到了晚年,她一身黑色的喪服依然是精工細作的,搭配的鑽飾等更是價值不菲。

因此,眾人眼中的「低調簡樸」,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較於女王這一特殊的身份,是相較於人們印象中「應當」華麗奢侈的王室風範。換句話說,女王一家「既不中產,也不普通」。

事實上,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所塑造出的「中產」形象,也是一種巧妙的政治宣傳手段,摻雜著一定的「表演」成分。女王通過公開照片、畫像、出版自己的日記集、公開露面等多種形式,讓民眾看到自己及家人的親民一面,對於鞏固君主立憲制度大有裨益。

人們看到身穿喪服、帶著黑色寡婦軟貌的老年維多利亞,會不由自主地把她和慈愛的祖母形象聯繫起來。維多利亞公開的日記集裡,描繪了大量瑣碎的生活場景,一杯熱茶、一塊暖暖的厚毯子,展示出女王也有如此簡單的愉悅時刻。

這些都讓民眾真切地感受到,女王與民眾之間有如此多的共通之處,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

04 結語:時代塑造的「中產」女王,「普通」成就一段傳奇

身處上流階層,卻成為「中產」女王,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矛盾所在,也是她的不平凡之處。

她所生活的19世紀之英國,處於經濟結構、社會階層構成發生巨變的時代,中產階級在數量和財富上日漸崛起,成為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1832年,英國通過的《大改革法案》中,中產階級在下議院中所佔的席位比例進一步提升。

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系列舉措順應了這樣的歷史趨勢。在她盛大的加冕典禮上,進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參加儀式的除了貴族以外,還有500名來自下議院的議員。原本只對少數上流精英開放的「謁見女王」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到了富有的製造業大亨、金融家、醫生、專業人士等的妻女。

作為一名19世紀的女性,維多利亞女王顯然缺乏伊莉莎白一世的雷厲風行、強勢獨立。這部分是她的成長經歷所致,也有當時人們對女性的期待值普遍更低的緣故。從這一點來看,女王可以說是相對「普通」的。

但是,從善如流的維多利亞女王用自己的感性與睿智,打造出一個貼近中產階層的「普通女性」形象,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她的低調、脆弱、傷感、偶爾的小歡喜,成為人們熱衷討論的話題,也讓有數百年歷史的君主立憲制度煥發出新的活力。

正是她的這種「普通」,重新定義了一段英國歷史,更把自己活成了真正的傳奇。

參考資料:

1、露西·沃斯利,《維多利亞女王:作為君主和女性的一生》

2、勞倫斯·斯通,《英國的家庭、性與婚姻:1500-1800》

3、村上理子,《圖說英國管家》

4、紀錄片,《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子女們》

相關焦點

  • 維多利亞女王:三種親密關係,透視三種人在19世紀的地位變化
    這些人作為她的靈魂導師、愛人和密友,如燭光焰火般照亮了女王心頭的黑暗,拂去了她心底的陰霾,陪伴她走過了艱難歲月,抵達人生的終點。維多利亞女王之所以能與這三種人親密互動,是因為在19世紀的英國,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使家庭教師開始出現,紳士文化得到發展,僕人的地位發生改變,這既是維多利亞的幸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 ...維多利亞女王|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阿爾伯特親王|...
    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探索英國皇家攝影的故事。2020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電話講話不久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通過電視發表了特別講話,鼓勵全國人民齊心抗擊疫情。這是女王執政68年以來第五次在聖誕節以外發表電視講話,上一次還是在2012年。93歲的伊莉莎白二世在短短四分鐘的演講中展現著端莊和肅穆,用打動人心的話語激勵著英國人民。
  • 維多利亞女王死後,全球性帝國中心之英國將何去何從?
    在這期間,老國王喬治三世四兒子的夫人懷孕了,他的四兒子50歲了,是肯特郡的公爵,形象不佳,體態肥胖,渾身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而且還是個虐待狂,當時有人稱他為「還沒被絞死的最大流氓」。他之所以有著重大意義,原因只有一個。儘管英國的王冠要傳給極其殘暴的攝政王,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四世,但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喬治三世的56個孫子孫女中,沒有一個擁有合法地位。
  • 凡爾賽文學的內核與關於中產的反思
    近日蒙淇淇在接受各種採訪中的態度,顯然對這突如其來的「被凡爾賽」有諸多不理解,對於蒙淇淇來說,自己90%的文字都來自於真實的新中產生活,所言說的諸多細節,「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很難的嗎?」如同之前抱怨物業修水管不及時住在「TOP5」小區的女作家,自認只是吐槽了生活中的普通煩惱,為何被群起而攻之其優越感。
  • 維多利亞女王:帝王的珠寶箱裡的故事
    但是由於維多利亞本人是血友病攜帶者(就是不小心受傷就會血流不止的病),女王把這種病遺傳給了她的3個子女,而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使得這一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後來艾伯特親王提議舉辦世界性的展覽,一方面展示英國的強盛,一方面想讓各國交流文化,讓國內外的人知道工業革命的重要作用,提倡科學進步。
  • 《維多利亞女王》:如果王冠和枷鎖是命運,我會用盡一生定義自己
    從一個翩翩的公主變成服飾暗淡的老嫗,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經歷的太多。英國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刪繁就簡,選取了她一生中幾個不同的生活片段,來向我們講述女王不為人知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活,來近距離地了解她。
  • 兩位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
    維多利亞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 伊莉莎白女王成英國在位最久君主,超過維多利亞女王的63年
    在此之前,這項紀錄的保持者是伊莉莎白二世的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她的在位時間長達63年7個月2天16個小時23分鐘,如今伊莉莎白二世打破了這個紀錄。除了跨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執政時間,伊莉莎白女王還比她的曾曾祖母擁有另一項更為矚目的頭銜——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她被英國國民評選為「最偉大的君主」。
  • 維多利亞女王執政64年,守寡半個世紀,情感疑雲眾說紛紜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的英國號稱日不落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執政64年,是英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君王之一。1837年6月20,英王威廉四世去世,18歲的維多利亞繼承王位,次年正式加冕。女王的一生隨著時光奔騰入海,但是在海的彼岸女王的情感猶如燈塔一般照耀著她的一生。後人評價「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以家庭生活為中心的時代,和諧向上的家庭成為整個社會的價值核心之一。」
  •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是全世界職業女性的終極夢想
    維多利亞女王於181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肯辛頓宮,她成為女王似乎也是上帝的安排,她的父親肯特公爵在兄弟排行中第四,輪到她繼承王位的希望本來十分渺茫,但是她的所有伯父要麼無婚生子女,要麼婚生子女都去世了,她成為了唯一的繼承人,加冕那一年她僅僅18歲,一時間,她的婚姻成為各方博弈的目標。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但那又怎樣,家長們仍為之瘋狂,目的只有一個——不讓孩子被他人落下。而這一點,在當代中產家庭的育兒觀念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既有野心,又有支撐得起野心的經濟實力,願意為了孩子的未來大把投資。所謂中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年收入10~50萬元,有車、房的家庭就可以躋身中產;但這個數字有些勉強,在一線城市,中產的收入門檻起碼要50萬以上,不然會壓力山大。簡單來描述中產家庭的「野心」,就是不滿足於別人有的我們要有,而是我們要有別人沒有的!
  • 《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家鄉,有股奇幻的中產趣味
    切爾滕納姆緊鄰英格蘭人心中的最美鄉村科茨沃爾德郡,經常能見到這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地道鄉間大宅。「愛麗絲」家鄉的奇幻中產趣味文、圖/張璐詩本文首發於總第877期《中國新聞周刊》最近到英格蘭西南部小城切爾騰納姆參加當地的文學節,因為是臨時起意,小城中心的酒店早已訂滿,只能住在4公裡外的公路旁,每天要坐15分鐘巴士進城。
  • 命大的英國女王:在位64年中7次遇刺,但行兇者個個不正常
    從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英帝國無論是在軍事、領土、文化還是在工業、科學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一時期,又被人們稱為「維多利亞時代」。這是因為,這一時期英國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正是維多利亞女王。她在位長達64年,是在位時間第二長的英國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維多利亞女王有幸生在英國歷史上的一段強盛時期,從她個人角度來說,這位女強人也是命大得很。維多利亞女王一生曾7次遇到危及生命的險情,但靠著自己的機敏和對手的不正常,她次次躲過了殺身之禍。
  • 「PAGE Collection」維多利亞時代的天堂和地獄盡在這部紀錄片中
    《Sherlock》神探夏洛克這部電視劇曾火極一時,燒腦並且及其經得起推敲的情節讓不少觀眾都沉迷其中,更是獲得了大大小小不下一百個的獎項。但是這部劇並不是全部按照福爾摩斯原著拍攝的,原本發生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被搬到了21世紀。
  • 維多利亞時代的死亡崇拜
    掘墓盜屍行為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和美國尤為猖獗,而將未腐爛的屍體賣給醫學專科學校可以獲取暴利。由於醫療實踐的缺漏,19世紀的人常常會被錯誤地活埋。出於懼怕,人們也在棺材中加入了很多精妙的設計。(上圖)早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前,解剖系的學生就用被絞死的罪犯的屍體來做實驗。
  • 不玩滑雪,不配當北京中產?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yoyo據說要鑑別一個北京中產,看看他們朋友圈夏天在不在阿那亞、冬天在不在崇禮就對了。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朋友圈裡一年四季都多了不少滑雪勝地的定位,就連海島衝浪都已經排在了滑雪後面。1.
  • 看一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被稱為歐洲老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是誰?相信稍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她。她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整整統治英國64年,開創了英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還是第一個兼任印度女皇的英國女王,英國在她手中真正成了日不落帝國。
  • 命真大,維多利亞女王是如何在8次暗殺未遂中倖存下來的?
    維多利亞女王從1837年開始統治英國和愛爾蘭,直到1901年去世。在她漫長的統治期間,維多利亞女王見證了她的王國經歷了一些創傷和困難的事件。她在英國廣受歡迎,至今仍是世界歷史上最受愛戴、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但在此過程中,女王也經歷了至少8次由7個不同的人發起的暗殺。今天,我們來看看維多利亞女王的7個殺手。
  • 英國皇室貴族,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媳是誰,為什麼被稱為最美公主?
    英國皇室貴族,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媳是誰,為什麼被稱為最美公主?英國作為現代社會僅存的為數不多擁有皇室貴族的國家之一,英國依舊是延續著英國歷史上的王位世襲制度。一直到現在英國還是擁有著自己國家的皇室成員,像是現在比較出名的伊莉莎白女王以及女王的家人們還有女王的王子所迎娶的王妃。英國皇室之間的一些人員構成以及八卦時間都是現在人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相對於英國政府的一些決策,反而不如英國皇室之中人員的私事讓大家感到好奇。
  • 英國蛋糕店推出「復刻版」維多利亞女王大婚蛋糕
    為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結婚180周年紀念日,持有英國王室特許狀的蛋糕店Smiths and Bakers的蛋糕師們製作了這對王室夫婦的婚禮蛋糕複製品。據悉,這個巨型蛋糕中加入了約240升白蘭地,重達約139.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