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破壞DNA證據 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2020-12-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英國《通訊·化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的血液分析技術,美國科學家團隊首次將傅立葉變換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ATR FT-IR)與統計分析相結合,建立了一種全新模型,進而報告了一種能從11種動物血液中區分人類血液的非破壞性技術。這項技術可用於快速確定犯罪現場發現的血跡是否來自人類。

△圖源網絡

血跡是獲得DNA證據的一個最主要來源,但當前的血液檢測一般會破壞樣本和DNA證據。這些檢測還會提供假陽性結果——在沒有人血的情況下報告有人血。有鑑於此,能夠可靠、非破壞性地區分人血和動物血對於法醫取證來說非常需要,尤其是在肇事逃逸案件中,嫌疑人可能會聲稱事件與動物而不是人相關。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科學家伊戈爾·萊德尼夫及其同事此次設法將傅立葉變換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結合統計分析,用來區分人血和動物血。ATR FT-IR在無損檢測和表面信息獲取方面具有非凡的優勢,研究團隊利用人、貓、狗、兔、馬、牛、豬、負鼠、浣熊的血樣建立了統計學模型,並利用鹿、駝鹿、雪貂的血樣驗證這些模型。

△圖源:視覺中國

研究團隊還選取了常見的家庭寵物、人類食用動物或是可能捲入野外犯罪或肇事逃逸事件的動物。在用訓練數據集的動物血樣驗證模型時,共290次驗證中出現1次錯分類;而在利用鹿、駝鹿、雪貂血樣進行模型驗證時,完全沒有出現任何錯分類。

血跡分析是現場重建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分析人員會應用生物學、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對現場遺留血跡的檢驗,研究血跡形成機制,判斷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作案過程,並且還能得到出血之後相關人、物的運動狀況,進而才能去印證各方的供述是否真實。研究團隊表示,考慮到目前已有一些ATR FT-IR光譜儀是可攜式的,這項技術將能用於案發現場的分析。

文章來源丨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2020-12-14 06:25:19 參與互動   不再破壞DNA證據  新技術能區分動物與人類血液
  • 全球唯一有藍色血液的動物,血液比黃金貴,差點被人類吃到滅絕
    未來屬於有敬畏心、重合作、講誠信、懂趨勢、心胸開闊、能與時俱進的充滿正能量的人,不斷打造升級版的自己,與充滿正能量的人為伍,一起贏在未來!讓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薰陶下自己,今天就由小編和大家說說全球唯一有藍色血液的動物,血液比黃金貴,差點被人類吃到滅絕。
  • 人類起源最大爭議,3億年前我們真是一條魚嗎?手指留下關鍵證據
    事實上,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很多值得質疑的地方,比如他那個年代,並沒有意識到dna的存在,同時缺少過渡型化石,地球的年齡是個問題,無法解釋自然選擇,因此如今又推出了現代進化論加以補充。因此這也成為了人類起源的最大爭議,人類在三億年前真的是一條魚嗎?其實我們的手指上,留下了關鍵的證據。
  • GDAX:人類是否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動物?
    但新冠病毒除了在人類之間繼續傳播以外,有沒有可能讓動物界面臨風險?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浮出水面,而且瀕危物種和我們的家養寵物都會受到影響。 動物和人類在病毒傳播方面有著漫長的共同的歷史。
  • 人類是地球上的寄生蟲?三葉蟲的毀滅就是證據
    作為地球上的受益者,人類因地球而繁衍生息,並且在地球上構建自己的樂園。而地球上的環境變遷,對人類的生存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海嘯、地震、火山噴發等,都會威脅到人類的命運。不過,這種分析是站在人類的視角,把人類看作是萬物的主宰。倘若我們換了角度,如果站在地球的角度,她是怎麼看待我們這群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呢?
  • 為什麼動物能安全地吃生肉,而人類卻不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為什麼動物能安全地吃生肉而人類卻不行?人為什麼要吃熟食?胃部漸漸適應了熟食不再適應生食了因此導致人類對生肉中的微生物耐受力非常弱吃生肉則會讓人生病但也有一直吃生食的人類群體比如俄羅斯的原住民族群
  • 大自然少數藍色血液生物,為人類做出大貢獻,卻成為瀕危物種!
    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人類依靠它解決了很多問題,卻面臨滅絕!在地球上有一種藍色血液的動物,它為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今卻將要面臨滅絕。鱟血液的重要性這一生物是鱟,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藍色血液動物,它被稱之為活化石,我們從它四億年前的化石和它現在進行的對比,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由於血液通過呼吸作用在氧化作用下,讓它們的血液變成藍色,雖然在大自然界中很少見,但並不代表它是唯一,像一些螃蟹和蝦類,它們的血液也是藍色。
  • 接受骨髓移植後,DNA 報告顯示他變成了另一個人?
    她提了個小請求:希望能對朗進行移植前和移植後的血液、精液等組織細胞 DNA 進行連續監測。 朗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在當時的他看來,自己身患惡疾,治療後能不能順利活下來都還是未知數,給充滿研究精神的朋友當小白鼠,就算自己為工作單位警察局做貢獻了。
  • 極地動物如何區分,海獅海豹海狗到底有什麼區別?
    今天由於時間原因我就先聊一下海豹吧,說到海豹我必須先提一個問題,海豹、海獅、海狗、海象是怎麼區分的?是不是有點發蒙?沒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也是滿腦袋裡畫圈兒。對啊!這幾種動物也就海象由於大塊頭和長長的獠牙好認一些,那三種動物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外形我看著基本一樣的動物卻用獅子、豹子、狗的名稱加以區分呢?
  • 人類滅絕之後,能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嗎?
    人類世,地層表新單元對於大多數地質學家來說,在面對古老浩瀚的宇宙和「相對年輕」的地球時,百萬年是最常用的時間單位。通過研究巖石地層,地質學家們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劃分成不同的時期,製作成一張時間表,這就是國際年代地層表。在這張表格中,時間單位從大到小為「宙」、「代」、「紀」、「世」。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大部分人啊認為大腦是人類記憶的存在,大腦有一個叫海馬區的地方。2016年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套新的編碼系統,可以極大的增加dna分子的數據存儲容量他們將一部電影,一個電腦作業系統,一篇論文,一個電腦病毒,一張電子券進行了「鹼基編碼」,並成功的合成了實體dna
  • 12萬年前的足跡,讓人類歷史變遷再添新證據
    在過去,人們最熟悉的財富,就是總能在地下淘出石油寶貝。因為在地球36億生命史中,它一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塊古老的大地上,它也生物繁盛地之一。而今天,有一次獲得新證據,這次的「鐵證」,你或許猜不到居然是一串足跡化石而已。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世界上最「值錢」的動物,血液比黃金還貴,被人類吃到瀕臨滅絕
    曾經有一個吃貨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他說人類站到食物鏈頂端,不只是為了吃素的。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只要是對人體沒有傷害的東西,一般都會成為人們的腹中之物,就算是有毒的,比如說雲南讓人致死的菌子也會讓人們愛不釋口。除了菌子,大家喜歡吃的更是一些海鮮或者一些野生動物。
  • 常見的害蟲和益蟲如何區分?
    常見的害蟲和益蟲如何區分?一直以來,民間素有「五毒四害」的說法,過去將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害的集中動物歸集起來,統稱「五毒」,即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四害」,即蒼蠅、蚊子、老鼠和蟑螂。蟑螂那麼,如今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害蟲和益蟲呢?
  • 唯一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活了4億年,能救人類卻不能被人類所救
    鱟是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4億多年,素來有「活化石」的美譽。 但實際上,這種看似可怕的生物並不會主動攻擊人,相反它為人類的醫學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活了4億年,拯救人類卻不能被人類所救
    提到鱟這種動物,很多人應該都不是很清楚。這種動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四億多年,比人類的歷史還要久遠。在宋代的時候,已經有文人對它們進行了描寫。這是一種海洋生物,因為歷史悠久,被稱為「活化石」。它的外形比較引人注目,有些像烏龜,但披著堅硬的外殼,有著長長的尾巴,看起來讓人生畏。
  • 機器人索菲亞:毀滅人類,科學家稱人類被機器人取代不再遙遠
    因為細胞內含有脫氧核糖這種遺傳物質,而且其結構也能改變,由此生物就有了遺傳和變異。「一貓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子代各種性狀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同。特別是智力!基因隨機突變產生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基因,它們是進化的原始材料。智力越高的生物越容易生存下來。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各種野生動物學會了團結合作,特別是獅群捕食策略。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我相信經歷過產檢的孕媽都知道無創DNA檢測、羊水穿刺及唐氏篩查吧,但還有一些新手孕媽卻不知道什麼是無創dna檢測,更別說它們之間的區別了,下面香港裕力健康就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區別。
  • 克隆技術很發達,人類為何不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恐龍?
    目前地球人類的平均壽命為80歲左右,即使長壽的人壽命也只有120歲左右,這對於人類來說實在太短了,從相對值上來說,人類100歲的壽命已經不算短了,因為其他動物的壽命大多在20-30歲,大部分動物的壽命都達不到人類壽命的高度,只有像烏龜、圓蛤等極少數動物的壽命比人類要長,尤其是圓蛤的壽命讓人類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