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aurant Du Soleil
離開三個沙漠綠洲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我們來到一家不在市區,看周邊的樣子像是很村兒的地方,拍下了門頭唯一一張照片,以期在日後網上搜到這家店,結果兩年過去了,貓途鷹、點評都沒有,僅有攜程有收錄,還沒一個字的點評,看來的確非常小眾,也從側面看出突尼西亞的旅遊的確有待興旺,也值得興旺,因為太多人還沒發現它的好,N種程度上勝過摩洛哥。
餐廳如同摩洛哥的王宮一樣,與歐洲相反,內部華美,外平淡無奇,跟沙漠一個色兒,院兒內白牆藍門窗,遵循著突尼西亞建築的藍白規則。
在突尼西亞吃飯遇到的情況比以色列強點兒,有限。突尼西亞曾經是法國殖民地,1881年淪為法國的保護領地,地處北非距離歐洲非常近,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佔庭人佔領,703年又被阿拉伯人徵服,1574年淪為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屬地……曲折的經歷,使得它的飲食多樣,文化共融。所以說,突尼西亞菜其實是中東菜系,又有著歐陸菜的影子。
正餐的第一道一般是一盤不深的Chorba,用香料熬成的湯,裡邊有西紅柿碎、蔥頭、牛羊肉、胡蘿蔔、蔬菜、鷹嘴豆等,有時候會有小米兒,很像羅宋湯,酸鹹味道,配餅吃還可以,喝一兩次還可以,老喝,受不了,總覺得味兒怪。
之後上的就是像大餃子似的薄薄的雞蛋煎餅,叫Brick,裡頭有餡兒,有時也會有變形,比如三角形的,或者半圓又折了一折,這個蛋一定不能是全熟的,需要有溏心,但是未婚的女子吃的時候不能讓糖心兒流出來,不然有嫁不出去的危險。裡頭的餡兒以魚肉為常見,有時候油過大,不是太能接受這道菜。
更加常見的一道菜是突尼西亞的國菜庫斯庫斯(Couscous),這是地道的起源於北非的菜式,並非外來傳入,後來成為了西非、法國、西班牙、西西里島等地方的主要食物之一。底下鋪著像小米兒的飯,其實那個所謂的小米其實是一種小麥。上頭灑的東西每家都不一樣,無外乎土豆、雞蛋、管兒面、鷹嘴豆、西紅柿、蔥頭、肉等一堆東西,就是「突尼西亞蓋飯」,飯和燉肉、燉菜一塊兒吃。我和朋友在荷蘭鹿特丹街頭溜達的時候隨機進的一家餐廳就吃到了這道庫斯庫斯,做得比突尼西亞還好吃。
一般當地典型的突尼西亞風味餐廳還會提供著名的Harissa辣椒醬,這是法餐裡的調料,用紅胡椒和咖喱醬調味製成的辣椒醬,蘸麵包吃的,法國對突尼西亞文化的影響還是挺深遠的。
記得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亞吃的第一頓飯,在那個洞穴餐廳裡就有瓦罐牛,在突尼西亞也有,還是南部有名的特色菜,它們的做法如出一轍。先在瓦罐兒裡放上牛肉或羊肉、西紅柿、青椒、土豆、胡椒粉、鹽、香料等,用面封上罐口,埋到炭火下的沙坑燜烤,也有用現代的方法烤的,約一個小時後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當著客人的面兒用刀豁開,把裡頭的東西倒出來,味道不錯。當地人口味清淡,中國人口重偏多,愛吃鹹的,自己帶佐餐品很有必要。
突尼西亞的薄荷茶和摩洛哥的不同,前者只見茶不見薄荷,摩洛哥薄荷鋪在茶上頭滿滿的。託澤爾是世界上著名的椰棗產地,餐後來上幾顆綿軟甜蜜的椰棗完美收官。另外,突尼西亞人喜歡喝當地的「Celtia」啤酒,淡香清爽,度數不高,可以試試。還有無花果釀的Boukha酒和椰棗釀的Thibarine酒。烤蔬菜沙拉Mechouia也是一日三餐不可少的。
Restaurant Du Soleil
地址:2212 Restaurant du Soleil Cite Elamel Tamerza | TAMERZA 2212, Tamerza 2212, Tunisia
Restaurant Le Soleil
2018年2月19號中午,離開《星球大戰》拍攝地,回到市區吃這家特色餐廳,就是頭天我們遛彎兒的時候路過的一家店,還趴門上看過,當時沒開門兒,好有緣。
這一餐除了雞蛋大餃子,的確吃到了不太一樣的東西,瞬間找回中國胃的燉雞腿門面,味道和中國的如出一轍,料足、味滿,鹹淡適中,很好吃。
在很久以前,突尼西亞人就開始種植小麥了,之後便用硬質小麥、小麥、粗粒小麥粉和橄欖油來烹飪食物。麵食在突尼西亞很常見,麵包、大餅、麵條、庫斯庫斯、麵疙瘩……
餐廳所在的這條街是挺主要的一條,街旁遍布一家挨一家的餐廳,當地人很閒散,老的少的好像無事可忙,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坐在臨街的椅子上,抽菸,抱著一瓶酒聊很久……
Restaurant Le Soleil
地址:Avenue Abou El Kacem Chebbi, Tozeur 2200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