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忠告:「一個人的運氣,不是天降的,關鍵在於激活自己 」

2021-01-09 李大新的歷史課

《易經》的起源,遠早於黃帝,來源於上古文明,無資料可考究,僅有伏羲一畫開天的傳說。

而咱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則起源於炎黃二帝,我們是炎黃子孫。這一輪文明,把《易經》用於卜筮,是易之運用的退化,猶如降維打擊,下降到黑鐵時代,而《易》的鼎盛時期,還需要追溯到上一輪文明的黃金時代。

易之用,大至鴻蒙,小至微毫,無所不在。對咱們每一個人來說 ,最好的用處,則是著眼細節和實用,用於自我提升。

這篇文章分享《易經》履卦:一個人的運氣,並不是天降的,關鍵在於激活自己。

1、行有功,想到的事情也能做到,即是心想事成。

「履行」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易經》履卦。

為何人們難以做到心想事成?看起來運氣不好,然而並不是,主要原因是沒有激活自己:致使自己想的,和做的,不一致。

比如說:你想減肥,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你想要早起,鬧鐘響的時候,關了又睡回去;你想要制定計劃,實現理想,途中遇上困難,就萬念俱灰,想放棄了。

因為,想到卻做不到,因此人的一生,始終受挫,不如意十有八九。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心想事成,並不是美夢,僅僅只是履行知行合一:叫你的行動,跟上你想的。你要不就是不想,不做;要不就是怎麼想,就怎麼做。否則空想,沒有行動,浪費心神,沒有用。

2、履行的訣竅,關鍵在於不忘初心,堅持始終。

《易經》履卦說:「素履往,無咎。」

行動雖說難,但只要「素履」,就可以無咎。

什麼是「素履」?

素,是質樸無華,指事情的本質,人的本色和初心。

素履,懷著初心履行。

做任何一件事,咱們出發的時候,始終雀雀欲試,志在必得。只不過,在前行的過程中中,當人們小有所成,或是遇上下滑和阻礙,就易於忘了初心。或是洋洋得意,或是想要放棄,各種想法會蹦出來,困住頭腦,致使偏移履行之道。

老祖宗早已把方法提煉出來,那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在你被困難打擊得萬念俱灰時,要想想自己的初心;在你被勝利衝昏時,要想想自己的初心。

前進的路途,始終起伏不定,螺旋式前進。高處不自傲,低處不氣餒,不忘記自己的初心,素履往,堅持始終,心想事成自然呈現出。

3、履行的心法,關鍵在於毫不懷疑,堅定信念。

《易經》履卦說:「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幽人,指內心幽靜、平和、有定力的人。

履行的過程中,人始終湧出許多 想法,大喜大悲,皆是妄念。過高的期望,常常產生失望;負面的想法,常常產生妨礙。

履行的心法是,維持心定,不亂想。只需認認真真履行,做好自己每天應當做的事,積跬步,至千裡,功到自然成。

在前行的路上,很多人會質疑你,打擊你;許多 事,會妨礙你,限制你:這一切都是考驗。只有你堅持下去,毫不懷疑,堅定信念,維持內心的篤定,鍥而不捨地履行,走下去便是貞吉,得到好的結果。

一個人的運氣,不是天降的,關鍵在於激活自己。

具體的方法,我總結為3點:

想到的事情,也要做到;否則不想,不做。

不忘初心,無論怎樣,都需要堅持到底;

不論遇上什麼考驗,都要對自己毫不懷疑,堅定信念。

做到這般,一步一步趨向心想事成,這就是《易經》履卦的人生妙用。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奉為第一經典。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4.8塊錢,就是一場電影的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不可不知
    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福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有時候,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 老祖宗的忠告
    老祖宗的忠告「不如一人睡覺」,並非「睡後收入」也非胡謅當看到「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這句俗語時,很多人都會覺得摸不著頭腦,並且大多會產生疑惑:「一千個人努力掙錢,怎麼比不過一個人睡覺掙得多呢?」「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本意,是老祖宗的忠告其實這句俗語的真實含義,並不單指它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千人」也並不是指「一千人」,而是指多人,就像「三」這個漢字,在古文中,通常是指代多個一樣。就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日夫妻百日恩」等等。
  • 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尤其是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身體,憑藉著自己年輕就為所欲為,胡吃海喝,這樣的心態是相當有問題的,最終只會「自取其禍」。其實這句俗語是在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控制自己欲望,一旦有了貪慾,那就會很容易犯錯誤。
  • 《易經》忠告:人過五十,餘生不長,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但4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易經》:從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研究《周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
  • 人生在世「福禍」相隨,老祖宗告誡的3句忠告,我們要重視起來
    福氣和災禍也是如此,福氣和禍患相伴人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人的福禍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聽聽老祖宗是怎麼告誡我們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福與禍」的真相,我們要重視起來,爭取多享福報,少惹禍端。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尤其是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身體,憑藉著自己年輕就為所欲為,胡吃海喝,這樣的心態是相當有問題的,最終只會「自取其禍」。其實這句俗語是在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控制自己欲望,一旦有了貪慾,那就會很容易犯錯誤。
  • 和平精英:讓玩家最無法接受的淘汰——天降正義,也是靠運氣
    在勳章裡面有這樣一個成就"天降正義",大家應該都知道的,在勳章裡面並不全是一些積極的成就,還有一些成就都是玩家們的"黑歷史",所有的高光時刻和丟臉的時候,都會被功勳牆記錄下來,比如落地成盒、人體描邊畫師等等,其中"天降正義"也是裡面的消極時刻,是一個讓人感到非常尷尬的淘汰方式,也是足夠倒黴才會遇到。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你也能做到自律
    《周易》並不是簡單意義的佔卜之書,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最豐富的哲學經典。單從 "生"和"生命"方面,我們會發現諸多的哲學闡釋。不過,無論從哪方面闡釋,它都離不開 天地之道這一核心思想。天地之道,乃宇宙之道。宇宙,生生不息,這就是周易關於生和生命的內核。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咱們的老祖宗總結了諸多飽含人生哲理的俗語。
  • 老祖宗的處世忠告:做人,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菜根譚》還有一句處世忠告,指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即——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書中原文是: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是:人生在世,我們不必勉強去爭取功勞,其實只要自己沒有過錯,這就算得上是功勞了;幫助了他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圖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這就算知恩圖報了。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琢磨君下面為大家仔細分析一番!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二樣儘量少碰,容易招惹黴運,別好奇
    特別是人到了天命之年,再加上空閒時間比較多,總喜歡去碰一些東西。在老祖宗眼裡這兩樣東西並不是碰不得,但在五十歲的年紀去碰,容易給自己帶來黴運從而發生禍端,接下來就看一下老祖宗的兩個忠告。不近名利從萬行大和尚的角度出發,他提倡人的人格境界: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境界。表面上看似簡單,實則一個比一個更難達到。三十歲之前是充足自己的階段,三十到四十歲是注重實踐,四十到五十歲是發揮能力。在人到了五十歲之後,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了。
  • 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想必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很愛自己的家,而一個家庭的和睦也直接影響到家庭成員的幸福指數。而想必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一直興旺下去,而很久以前,古人就通過生活中的觀察總結得出了這樣一個總結:「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想必很多人對於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甚至表示不大可信,其實古人的總結都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人活一世,身邊總是有那麼一群親戚朋友,而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一定能要擦亮眼睛。而特別是到了50歲這個年紀,算是年過半百的人,更應該注意身邊哪些人值得交往。畢竟五十歲這個年紀,已經算是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理應比別人過得更成熟。
  • 老祖宗的忠告
    為人處事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性格的人,與他們在相處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相處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來往最多的人,走動比較頻繁的人,主要是這兩類人,那就是鄰居和親戚。
  • 俗語「家有四樣,不破也亡」,老祖宗給現代人的忠告,至今仍適用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一個擁有著良好品行與卓越能力的君子,辛辛苦苦打拼一世,好不容易給後世子孫積攢下龐大的家業,最多經過五代人也就消耗殆盡了,這看上去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只是很多人對於這樣的結果顯然並不甘心,於是他們創造出了「家風」這樣的產物來與這個規律進行對抗。
  •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他的自尊心的惡語,所以勸誡人們,說話應謹慎,只說該說的話。言談能反映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涵養功夫,說話把握尺寸,說的恰到好處,是一種修養,一種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懸河,又不能該說話時卻沉默寡言。而如果一個人想和平地度過一生,他絕對有必要學會在小事上或大事上進行自我克制。
  • 老祖宗告誡:人生有3條「天規」,一旦背離,容易導致落魄家敗
    第三句,能力不足,要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一樣無法順利完成。這幾句話的意思都是要求人們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為了某些利益而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告誡我們只有明白自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擁有什麼樣的水平、量力而行才能夠更好達成目標。很多事情不是靠著一腔孤勇和熱血就能成功辦成的,有些人看上去激情滿滿鬥志昂揚,但是事情從來沒有成功過。
  • 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人這一生,不可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人這一生就像旅途,總是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離不開各種交際,而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心裡要有一桿秤。因為遇到對的人,可以助你少走許多彎路,可以給你的人生提出寶貴建議,可以及時糾正你的錯誤。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後半輩子苦不苦,看這三句話就夠了
    面對同樣的生活,確實越發努力、自律的人,越能看到生活不同的面貌。有些好的習慣,能造就一個人,不好的習慣,會慢慢毀掉一個人;有些事做對了是機會,有些事做錯了可能就喪失了很重要的東西,所以面對生活要謹慎,面對自己的人生,要懂得珍惜和努力。老祖宗的告誡:有這三個習慣的人,常常有苦難說,黴運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