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起源,遠早於黃帝,來源於上古文明,無資料可考究,僅有伏羲一畫開天的傳說。
而咱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則起源於炎黃二帝,我們是炎黃子孫。這一輪文明,把《易經》用於卜筮,是易之運用的退化,猶如降維打擊,下降到黑鐵時代,而《易》的鼎盛時期,還需要追溯到上一輪文明的黃金時代。
易之用,大至鴻蒙,小至微毫,無所不在。對咱們每一個人來說 ,最好的用處,則是著眼細節和實用,用於自我提升。
這篇文章分享《易經》履卦:一個人的運氣,並不是天降的,關鍵在於激活自己。
1、行有功,想到的事情也能做到,即是心想事成。
「履行」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易經》履卦。
為何人們難以做到心想事成?看起來運氣不好,然而並不是,主要原因是沒有激活自己:致使自己想的,和做的,不一致。
比如說:你想減肥,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你想要早起,鬧鐘響的時候,關了又睡回去;你想要制定計劃,實現理想,途中遇上困難,就萬念俱灰,想放棄了。
因為,想到卻做不到,因此人的一生,始終受挫,不如意十有八九。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心想事成,並不是美夢,僅僅只是履行知行合一:叫你的行動,跟上你想的。你要不就是不想,不做;要不就是怎麼想,就怎麼做。否則空想,沒有行動,浪費心神,沒有用。
2、履行的訣竅,關鍵在於不忘初心,堅持始終。
《易經》履卦說:「素履往,無咎。」
行動雖說難,但只要「素履」,就可以無咎。
什麼是「素履」?
素,是質樸無華,指事情的本質,人的本色和初心。
素履,懷著初心履行。
做任何一件事,咱們出發的時候,始終雀雀欲試,志在必得。只不過,在前行的過程中中,當人們小有所成,或是遇上下滑和阻礙,就易於忘了初心。或是洋洋得意,或是想要放棄,各種想法會蹦出來,困住頭腦,致使偏移履行之道。
老祖宗早已把方法提煉出來,那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在你被困難打擊得萬念俱灰時,要想想自己的初心;在你被勝利衝昏時,要想想自己的初心。
前進的路途,始終起伏不定,螺旋式前進。高處不自傲,低處不氣餒,不忘記自己的初心,素履往,堅持始終,心想事成自然呈現出。
3、履行的心法,關鍵在於毫不懷疑,堅定信念。
《易經》履卦說:「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幽人,指內心幽靜、平和、有定力的人。
履行的過程中,人始終湧出許多 想法,大喜大悲,皆是妄念。過高的期望,常常產生失望;負面的想法,常常產生妨礙。
履行的心法是,維持心定,不亂想。只需認認真真履行,做好自己每天應當做的事,積跬步,至千裡,功到自然成。
在前行的路上,很多人會質疑你,打擊你;許多 事,會妨礙你,限制你:這一切都是考驗。只有你堅持下去,毫不懷疑,堅定信念,維持內心的篤定,鍥而不捨地履行,走下去便是貞吉,得到好的結果。
一個人的運氣,不是天降的,關鍵在於激活自己。
具體的方法,我總結為3點:
想到的事情,也要做到;否則不想,不做。
不忘初心,無論怎樣,都需要堅持到底;
不論遇上什麼考驗,都要對自己毫不懷疑,堅定信念。
做到這般,一步一步趨向心想事成,這就是《易經》履卦的人生妙用。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奉為第一經典。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4.8塊錢,就是一場電影的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