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 TOO MUCH TEAM
最新資訊
Information
今天吃啥
Recommendation
系列專題
Series
爸媽小時候吃什麼?
1980年的中國,好吃!
爸媽總說現在的飯菜沒有小時候好吃,以前總覺得是因為回憶濾鏡加持,直到我被1980年的美食紀錄片饞哭了。事實證明,哪怕物資再匱乏,但在吃這件事上,我大天朝人民絕不認輸,不信你看。
「當年的鍋巴要兩個人抬著走」
「螃蟹一個個比拳頭都大」
「網紅小籠包的隊伍不輸喜茶」
「是真的熊掌」
豆瓣評分9.3的美食紀錄片
這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美食的紀錄片,是由日本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策劃,巖波映畫製作。一共五集,分別介紹了北京,廣州,江浙滬和四川這四地的飲食文化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飪技藝。
北京·宮廷之味
清朝乾隆皇帝被稱為頂級美食家,他的長壽秘訣被歸功為長期食用燕窩。宮廷膳食裡記錄了熊掌、魚翅、燕窩等美食,養生和口腹之慾一個都不落下。
吃個豆腐都幫你開出一朵花再畫上水墨畫,捨不得下筷的擺盤,每一道都像是在做藝術品。
平民吃什麼
80s百姓吃的也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到東來順吃羊肉,一盤抵現在三份。切肉師傅也都是百裡挑一的技術人才,重金挖都挖不到,師傅的跳槽檔期都排到一年後了。
北京隆福寺小吃店從早上6點開到晚上7點半,一直是爆滿狀態,一天1.3萬人流量,放在現在也是很驚人的。
江南·大魚大肉包郵區
江南這集是從淮揚菜開始的,富饒的魚米之鄉,把大魚大肉做成精緻的模樣,看著就是一種享受。
代表江南的名菜
有著250年歷史的松鶴樓裡,這道松鼠鱖魚是代表江南的名菜。介紹時說這道菜曾獲得乾隆皇帝的好評,有一種國民食神代言人的既視感。
金華火腿是用烏土豬的整個後腿醃製後存放的,一串串掛在門口散發鮮豔的光澤,是當年名貴的增鮮調味品。
魚要吃XXXXL號
青魚
鮰魚
刀魚
在沒有激素飼料的年代,青魚、鮰魚居然都是一鏡頭裝不下的肥美壯碩。中間鏡頭不經意掃過了一筐刀魚,放在今天一條就是一打人民幣啊。
富得流油的江南人,一到秋天是不會放過大閘蟹的。一邊賞菊一邊吃蟹,吃完正好用菊花瓣洗手去味。
廣東·最熱愛美食的地方
影片中認為廣東是最捨得在吃上花時間的一個省,並稱它是「全中國最熱愛美食的地方」,極高的讚美,看來廣東菜很符合編劇的口味。
從早到晚飲茶
和現在一樣,80年代的廣州人就很喜歡喝早茶,泮溪酒家從庭院到包房的桌子,都是坐滿了人。
整容級料理
百花爭豔鴨
珠海丹心
金盞銀盆
麒麟鱸魚
這些菜的原材料是蝦丸、海參、蟹黃、魷魚、鴨肉...經過整容級擺盤,已經完全看不出原材料的影子了,精緻的樣子出一本擺盤美學都不過分。
真材實料佛跳牆
沒有多餘的佐料和水分,佛跳牆的配料都是真材實料。
純手動烤乳豬費的不只是時間,要讓每一面受熱均勻,全憑師傅的手感。明晃晃油亮亮的外皮,抑制不住拼命咽口水。
四川·人均中華小當家
四川篇開頭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辛香料,種類之多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編劇的震驚:「四川料理是以常識無法想像地大量使用多種香辛料」。
家常便飯都饞人
取景地選了一戶普通人家,男主人下班後買了只熟雞回家,一邊敲打一邊剔骨切片,最後調好蘸料就是一份鮮美的棒棒雞了。對比現在下班後直接叫外賣的生活,多了很多人情味。
配上自家醃製的四川泡菜,飯都能多吃兩碗。還有記錄了麻婆豆腐、水煮牛肉、豆瓣魚、回鍋肉等家常菜,在家吃頓便飯都拿出中華小當家的氣勢。
40年的時光濾鏡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雖然是三四十年前的紀錄片,但低飽和度+高糊解析度也掩蓋不了那些美食的誘人色澤。從平民菜到國宴一應俱全,看劇一定要配飯,不然太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