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面試的過程中,我們總容易被HR問到這樣一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呢?
很多人一般會從這幾個方向去回答:1,吐槽上一家公司怎麼不好,福利待遇差,領導不好諸如此類的;2,表現自己有多優秀,只是原來的平臺不夠大,難以施展自己的一身才華;3,感覺所做的工作不合適自己,就辭了。
這樣回答,看似沒問題,但是可能會影響你在HR心中的印象。那麼,當HR問你之前的離職意願時,TA究竟想知道的是什麼?
在職場江湖行走,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早在之前,領英發布了「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95後平均7個月就跳槽,大多數人在初入職場時往往會有過高的期待,以致無法適應工作內容及工作節奏,於是很多職場人便開始頻繁地跳槽更換工作。
為了追求自由、追求更滿意的工作,大家選擇在跳槽中摸索,也可以理解。
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這意味著人才培養的風險。試想一下,公司在剛開始培養新人時,往往會投入很多資源,讓團隊參加專崗技能培訓、各種經驗分享會,以儘快適應崗位的工作。
這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人力資源投入,而如果成員的穩定性較弱,經常跳槽,那麼企業在招聘這類人員時就會再三斟酌,畢竟企業也不想幫別人培養人才啊。
但是站在應聘者的角度想,很多時候,跳槽也絕不僅僅就是自己的問題。
比如,有個朋友跟我說,她之前去一家公司試工,做的是活動策劃,一開始我每天都聽她誇公司怎樣怎樣好,有多好的福利,但是結果她做了不到兩周就決定離職了,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
她跟我說,那公司實在太坑了,掛羊頭賣狗肉,剛開始是以一家比較有名的公司讓她去參加活動策劃崗的面試,後來錄用後做了一段時間,公司卻讓她負責另外的業務,活動策劃崗也調為電商運營崗。
後來,這個朋友仔細問了問部門主管才知道,如果過了試用期,她要跟這個老闆的另外一家剛成立的公司籤合同,雖然薪資一樣,但做的卻是另一個崗位的工作,於是這個朋友做了不到兩周,就果斷辭職了。
如果仔細揣摩,你就會發現,這個公司的老闆其實是想為自己另外一家剛成立的公司招募人才,但是卻擔心公司剛成立可能很難招到人,所以就借用另一家公司的名義到市場上發布招聘通知,等把人招來了再調崗。
如果立場不太堅定的夥伴,可能就這樣被忽悠過去了,但是畢竟這關乎自己以後的職業規劃,可能一步錯,步步錯,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就應該果斷辭職!
但是,隨著離職而來的又是一個新的煩惱,朋友可能會面臨這樣問題,在一家公司只做了不到兩周就跳槽,這樣會不會影響下一家公司對於自己的印象和評判呢?
注意,在一家公司做了不到兩周的話,個人履歷上其實也沒有公司的社保記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不用特意在簡歷上寫明在那家公司的就職情況,直接忽略跳過就可以。
但是如果是做了3個月以上,而且有社保記錄了,這時自己才發現公司很「坑」,我們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依然是,果斷選擇離職,很多人可能會擔心自己會因為頻繁跳槽很難找到下一家,然後強迫自己繼續在這一家不靠譜的公司待下去,但是奉勸一句,千萬不要!
當你果斷離職後,在應聘下一家公司時,HR可能會問你,為什麼會在這麼短時間內離職,你可以這樣跟HR說:
「在應聘時,我對於工作內容的期望是XX,但是在工作期間,我發現崗位的工作內容遠遠地偏離了自己的職業規劃方向,跟自己的預期完全不符合,所以我就選擇離開了,我覺得自己更適合於做XX的工作,而且也積累了XX的經驗,在我看來,做自己更擅長的事,才能在崗位上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
這樣一來,你就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而且也把事情說明白了,這才是HR真正想要了解的。在回答HR關於離職意願的問題,我們就儘量避免吐槽原公司不好、團隊氛圍太糟糕,而是從職業的角度去重新看待離職這件事,展示自己在職業規劃方面的想法。
畢竟HR心裡也明白,如果一家公司發展前景好、福利待遇好、職業發展空間大,團隊氛圍好,誰也不願意做幾個月就跳槽啊。
不過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只是因為自己的「任性」而頻繁跳槽的話,比如,目前已換了三份工作,分別只做了3個月,4個月和5個月。
在HR看來,這跳槽就跳得太頻繁了,加上這個崗位本身要有軟技能加持的話,比如編輯、運營、銷售這類的工作,太頻繁地跳槽並不利於工作技能的磨練和經驗的積累,幾個月的工作經驗含金量其實不大,公司很大機率會淘汰這樣的簡歷。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譜,我們可以利用一兩個月的時間來認真觀察,過了三個月覺得這家公司還不錯的話,我們可以耐下性子,做滿1年,1年過後再做定奪,而不是剛起步、工作有些成就和起色了就趕緊跳槽。
在我看來,找工作這件事本身就挺「懸」的,自己難保跳出一個坑之後會不會又跳進另外一個坑,原則上,一次兩次的跳槽,問題其實不大。
但關鍵是,當你找到一份比較靠譜的工作後,你願不願意沉下心來磨礪個兩三年,紮實自己的功底,這對於以後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以上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