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俄羅斯東方媒體網7月22日刊載題為《歷史的迴響:韓戰中的中國和蘇聯》的文章,作者系該網站主編安德烈·卡拉欽斯基。在韓戰爆發70周年之際,俄媒的這篇文章分析了當年蘇聯和中國參加這場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戰略意義,並最後指出戰爭無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文章編譯如下:
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這場戰爭始於1950年6月,最初是該國北部和南部之間的內戰,但很快演變成一場國際性戰爭。
韓戰對於塑造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格局起了決定性作用,為亞洲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也表明了中國和蘇聯的聯盟使它們在新的世界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地位。
韓戰並沒有升級為一場全球性衝突,這僅僅是因為朝鮮半島的三年戰爭表明,任何一方都無法在戰場上獲得完全勝利,儘管最初的優勢,特別是武器技術上的優勢完全在美國及其盟國一方。美國將軍、1953年7月籤署韓戰停戰協定的「聯合國軍」第三任司令官馬克·克拉克後來在回憶錄中沉痛地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毛澤東的出兵決定極有遠見
無論是對於蘇聯還是中國,做出支持朝鮮的決定都不容易。此前五年,中國剛剛擺脫日本的佔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中國領導人面臨許多挑戰,首要任務是重建因戰爭而毀滅的生活。
超過26萬名美國軍人在南方一邊作戰,這還不包括在朝鮮海岸附近行動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除美國外,15個國家的小規模軍隊也加入了多國部隊。
朝鮮人民軍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雙方實力懸殊。可以這麼說,朝鮮軍隊擁有40輛坦克,而敵方則擁有500輛坦克以及各種現代武器。戰線迅速退後,越過了三八線併到達了中朝邊界河流鴨綠江。
直到那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才參與到朝鮮一方的戰鬥中,蘇聯飛行員們則從空中提供掩護。
現在眾所周知,毛澤東支持朝鮮的決定是有遠見的。然而在1950年,這似乎顯得非常冒險。
從當代中國的媒體資料中可以看出,關於是否值得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參戰的討論是激烈而複雜的。對於新中國而言,這是它派子弟兵出國打的第一場戰爭。
現在,中國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中國支持朝鮮反擊外國軍隊,主要是美國軍隊侵略的戰爭,也是中國人為祖國的獨立和安全而戰的戰爭。
中國為反侵略和捍衛獨立而戰
在這場戰爭中,朝鮮和韓國雙方各損失了100萬人,其中包括平民。美國死傷人數估計約為14萬,而盟國損失估計約為1.5萬人。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在韓戰中有197653名志願軍戰士陣亡。
雙方空軍損失包括聯合國軍的約3000架飛機以及中朝蘇空軍約900架飛機。美國專家曾列舉以下數字:聯合國軍共損失2834架飛機,其中1309架被蘇聯飛機和高射炮擊落,1525架飛機被中朝飛機和高射炮擊落、在機場被摧毀或是著陸時墜毀。
中國人民的這些犧牲是徒勞的嗎?一點也不。下面來談談為什麼。
韓戰剛由內戰變成國際性戰爭,戰火便開始向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靠近,並可輕易越過邊界。此時,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公開武裝幹涉中國內政。因此,對於一個剛獲得獨立的國家而言,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首先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朝鮮半島附近是中國東北省份,當時中國幾乎一半的工業能力都集中在東北省份。美國人在朝鮮展示了他們如何轟炸民用設施和城市,絕不能允許這樣的敵人靠近中國。
此外,邊界附近的戰爭總是使民眾感到擔憂。對於內戰剛剛結束的中國而言,這種武裝衝突可能會成為嚴重破壞穩定的因素。
值得回顧的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世界上似乎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大國,任何侵略者都可以不受懲罰地殘酷折磨它。中國歷史上的這段時期被視為中國人民的屈辱歷史。根據許多中國歷史學家的說法,正是中國參與朝鮮半島戰爭才使世界看到新中國,並意識到中國將不惜一切捍衛剛獲得的獨立。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1953年9月12日所做的關於《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指出,韓戰的結果「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筆寶貴財富
對於中國而言,這場戰爭儘管有大量人員傷亡,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這場戰爭表明,主要由落後武器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沒有坦克和飛機支援的情況下,曾對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造成沉重打擊。
讓全世界震驚的是,大家最初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很快將被擊敗。(沒想到)新中國在誕生之後可以為自身的獨立而與任何敵人作戰。
正如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那樣,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應當再次強調,從潰敗和佔領中救出朝鮮是朝鮮、中國和蘇聯人民的共同事業。
中國和俄羅斯從韓戰中吸取了正確的教訓。它們敦促和平與克制,以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美國與這一立場背道而馳。美國的長遠利益是將整個朝鮮半島變成其勢力範圍。今年春天,川普政府要求首爾將用於維護美國軍事基地的支出從8.7億美元增加到近50億美元。
朝鮮半島局勢時而惡化、時而緩和。畢竟,衝突的主要原因尚未消除,局勢仍然複雜而微妙。應當指出,戰爭無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對話和協商。
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