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回望韓戰:中國人為祖國的獨立和安全而戰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俄羅斯東方媒體網7月22日刊載題為《歷史的迴響:韓戰中的中國和蘇聯》的文章,作者系該網站主編安德烈·卡拉欽斯基。在韓戰爆發70周年之際,俄媒的這篇文章分析了當年蘇聯和中國參加這場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戰略意義,並最後指出戰爭無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文章編譯如下:

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這場戰爭始於1950年6月,最初是該國北部和南部之間的內戰,但很快演變成一場國際性戰爭。

韓戰對於塑造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格局起了決定性作用,為亞洲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也表明了中國和蘇聯的聯盟使它們在新的世界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地位。

韓戰並沒有升級為一場全球性衝突,這僅僅是因為朝鮮半島的三年戰爭表明,任何一方都無法在戰場上獲得完全勝利,儘管最初的優勢,特別是武器技術上的優勢完全在美國及其盟國一方。美國將軍、1953年7月籤署韓戰停戰協定的「聯合國軍」第三任司令官馬克·克拉克後來在回憶錄中沉痛地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毛澤東的出兵決定極有遠見

無論是對於蘇聯還是中國,做出支持朝鮮的決定都不容易。此前五年,中國剛剛擺脫日本的佔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中國領導人面臨許多挑戰,首要任務是重建因戰爭而毀滅的生活。

超過26萬名美國軍人在南方一邊作戰,這還不包括在朝鮮海岸附近行動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除美國外,15個國家的小規模軍隊也加入了多國部隊。

朝鮮人民軍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雙方實力懸殊。可以這麼說,朝鮮軍隊擁有40輛坦克,而敵方則擁有500輛坦克以及各種現代武器。戰線迅速退後,越過了三八線併到達了中朝邊界河流鴨綠江。

直到那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才參與到朝鮮一方的戰鬥中,蘇聯飛行員們則從空中提供掩護。

現在眾所周知,毛澤東支持朝鮮的決定是有遠見的。然而在1950年,這似乎顯得非常冒險。

從當代中國的媒體資料中可以看出,關於是否值得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參戰的討論是激烈而複雜的。對於新中國而言,這是它派子弟兵出國打的第一場戰爭。

現在,中國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中國支持朝鮮反擊外國軍隊,主要是美國軍隊侵略的戰爭,也是中國人為祖國的獨立和安全而戰的戰爭。

中國為反侵略和捍衛獨立而戰

在這場戰爭中,朝鮮和韓國雙方各損失了100萬人,其中包括平民。美國死傷人數估計約為14萬,而盟國損失估計約為1.5萬人。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在韓戰中有197653名志願軍戰士陣亡。

雙方空軍損失包括聯合國軍的約3000架飛機以及中朝蘇空軍約900架飛機。美國專家曾列舉以下數字:聯合國軍共損失2834架飛機,其中1309架被蘇聯飛機和高射炮擊落,1525架飛機被中朝飛機和高射炮擊落、在機場被摧毀或是著陸時墜毀。

中國人民的這些犧牲是徒勞的嗎?一點也不。下面來談談為什麼。

韓戰剛由內戰變成國際性戰爭,戰火便開始向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靠近,並可輕易越過邊界。此時,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公開武裝幹涉中國內政。因此,對於一個剛獲得獨立的國家而言,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首先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朝鮮半島附近是中國東北省份,當時中國幾乎一半的工業能力都集中在東北省份。美國人在朝鮮展示了他們如何轟炸民用設施和城市,絕不能允許這樣的敵人靠近中國。

此外,邊界附近的戰爭總是使民眾感到擔憂。對於內戰剛剛結束的中國而言,這種武裝衝突可能會成為嚴重破壞穩定的因素。

值得回顧的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世界上似乎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大國,任何侵略者都可以不受懲罰地殘酷折磨它。中國歷史上的這段時期被視為中國人民的屈辱歷史。根據許多中國歷史學家的說法,正是中國參與朝鮮半島戰爭才使世界看到新中國,並意識到中國將不惜一切捍衛剛獲得的獨立。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1953年9月12日所做的關於《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指出,韓戰的結果「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筆寶貴財富

對於中國而言,這場戰爭儘管有大量人員傷亡,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這場戰爭表明,主要由落後武器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沒有坦克和飛機支援的情況下,曾對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造成沉重打擊。

讓全世界震驚的是,大家最初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很快將被擊敗。(沒想到)新中國在誕生之後可以為自身的獨立而與任何敵人作戰。

正如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那樣,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應當再次強調,從潰敗和佔領中救出朝鮮是朝鮮、中國和蘇聯人民的共同事業。

中國和俄羅斯從韓戰中吸取了正確的教訓。它們敦促和平與克制,以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美國與這一立場背道而馳。美國的長遠利益是將整個朝鮮半島變成其勢力範圍。今年春天,川普政府要求首爾將用於維護美國軍事基地的支出從8.7億美元增加到近50億美元。

朝鮮半島局勢時而惡化、時而緩和。畢竟,衝突的主要原因尚未消除,局勢仍然複雜而微妙。應當指出,戰爭無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對話和協商。

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韓戰,我們捍衛了尊嚴,金一南將軍:「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韓戰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不但要全面攻佔朝鮮,還對我與朝鮮邊境接壤的地區進行轟炸,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和損失,因此我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準備大舉北進。
  • 韓戰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在此之前,美國人是無論如何沒有料到中國人敢與參戰。在美國人看來當時中國國內的情況不容樂觀,新中國雖然建立了,但是當時在大陸上還殘存了百萬的國民黨殘軍。經濟是一片蕭條。中國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了。「難道他們還想打仗?不可能。這樣的情況打不了戰爭」美國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依然參戰了。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也的確,韓戰前後的世界各國對新中國完全是兩個態度,換句時髦點話:西方各國的臉那是被打的啪啪作響。那麼短短三年內,這些參與者和見證者們到底都說了啥?今天冷先生特別篇,就與大家聊聊那些年,咱中國人一個個逆風崛起的朝鮮故事。
  •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我國與我們的鄰國日本交往已久。在歷史上也有很深的淵源。國人對這個國家既愛又恨。愛的是他曾虔誠的當過我們的學習,努力學習我們所有先進的東西,然後虛心請教,恨的是他們不懂的感恩,非常的沒有良心,反而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1904年,為奪取中國東北,鞏固在朝鮮利益,日本不惜發動日俄戰爭
    在日本的戰爭意圖方面,《泰晤士報》的報導也存在很多不準確的地方。在《泰晤士報》看來,日本的作戰目標是為了把俄國人從中國東北趕出去,保證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同時防止俄國進入朝鮮。「日本的意圖是清晰而明確的,日本看重中國的獨立與完整,這正是日本希望改變的狀況,這種狀況由於俄國人的野心與驕橫而日益嚴重。如果和談破裂,那日本只能為此而戰」。
  • 韓戰中,北朝鮮人民軍坦克部隊和南朝鮮反坦克力量的概述
    韓戰中,北朝鮮人民軍坦克部隊和南朝鮮反坦克力量的概述 1948年,北朝鮮第一支戰車部隊第15坦克團組建。它並非戰鬥部隊,只是負責培養裝甲兵人才,由蘇聯教官和部分中共東北野戰軍的坦克駕駛員進行教學訓練。
  • 韓戰:五個國家五個歷史版本!朝鮮最無語!!
    關於韓戰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書中談及朝鮮半島雙方時使用的是「北朝鮮」(NorthKorea)和南朝鮮(SouthKorea),為讀者方便,本文翻譯為朝鮮和韓國。全文如下:   韓戰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戰爭後,朝鮮這個中國的附庸國逐漸落到了日本和俄羅斯的掌控之下。
  • 你願為祖國而戰嗎?排行第一的國家你絕對想不到 日本這次悲催了
    如果將來爆發戰爭,有多少人願意為自己的祖國而戰呢?幾年前有權威調查機構就此專門做過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一旦爆發戰爭,中國有高76%的人願意為祖國而戰,是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通過這份調查發現世界上約有67%的男性和52的女性都表示願意為自己的祖國而戰,惟獨日本除外,日本以11%排名倒數第一。而我們中國人則已76%的比例排行世界前列。中國人為國參戰比例之高想必也讓倒數第一排名的日本羨慕不已。這次的調查結果十分有意思,軍機處覺得我們很有必要分析分析。那麼咱就從比例很悲催的日本說起,有句話說得好,「昭和養鬼,平成養豚」。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豐臣秀吉的計劃是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並最終實現佔領明朝的目標。豐臣秀吉將這一計劃告知了朝鮮宣祖李昖,後者感到大吃一驚,他從道德和常識兩個方面進行拒絕和規勸,敦促豐臣秀吉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1592年初,朝鮮內部就豐臣秀吉是否在虛張聲勢展開激烈地討論。然而就在各方意見不一時,日本軍隊卻趁朝鮮毫無防備之際從釜山登陸。
  • 鐵原阻擊戰:我軍認識到韓戰是現代戰爭,通過換裝形成對峙
    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整整打了13天63軍188師563團如朝時的兵力為2700餘人打完這場阻擊戰後僅有266人存活,志願軍在付出極大的犧牲後終於穩住了防線。殘酷的鐵原阻擊戰結束後,63軍的官兵們從前線撤了下來,許多戰士身上只剩下一條褲衩和一支彈倉空空的步槍。
  • 韓戰70年:是「噩夢」還是夢已驚醒?
    朝鮮和韓國,美國和蘇聯,以及聯合國和更多的國家,對韓戰從過去到現在都有不同的說法。這不難理解,因為立場不同,再說誰會愚蠢到承認自己是這場戰爭的肇事者?不少評論指出,這場戰爭爆發後不少情況發生了演變,其中之一就是對新中國的安全產生了重大威脅。本文不是來論述70年前的韓戰及其是是非非的,因此也只能點到為止。
  • 日籍解放軍的砂原惠,為赴朝鮮謊報國籍,至今仍堅稱自己是中國人
    那時候砂原惠還小,腦中沒有對事情的概念,也不明白國家之分,還是和普通的孩子一樣一起玩耍。他的求學生涯依舊是封閉式的,接受的仍然是日式教育。日本戰敗前夕,12歲的砂原惠考上了中學,但父親卻把他送到了大連,希望他在那學習,以便如果戰局有變化,自己的兒子可以迅速的回到日本。但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父親在戰敗前夕病逝。砂原惠因為父親的病,還是回到了阜新去照顧父親。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起,美國就對新中國實行嚴厲的貿易制裁政策,韓戰爆發前,就已經在卡脖子。除了敵視之外更有蔑視:韓戰爆發擴大後,渴望和平的新中國,採取了各種外交措施阻止戰爭,單是1950年9月30日和10月3日,新中國就兩次向美國喊話,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但對這些警告,美國的態度卻是置若罔聞。
  • 韓戰,中國會不會介入?五角大樓朝戰解密:可能性不大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迅速採取強有力的介入姿態,並於26日派遣遠東空軍幫助韓國。27日派遣第7艦隊在臺灣海峽巡邏,同時向聯合國提議建立「聯合國軍」「援韓」韓國。7月5日美軍首次對北作戰;9月15日,美國第10軍登陸仁川,襲擊朝鮮。10月1日,公然越過三八線。揚言要在19日之前佔領平壤,並很快佔領整個朝鮮。
  • 美國老兵回憶韓戰:當看到他們的雙腳時,就知道這場仗打不贏
    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如今再回首這場戰爭,感慨萬千。韓戰不僅是中美兩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較量,也是我們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可以說,我們今天和平發展的環境,就是這一仗打出來的。
  • 韓戰結束後,所有參戰國:我們是勝利者!紛紛扭頭,你也是?
    前言對於韓戰的認識,作為中國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彭德懷元帥領導的抗美援朝戰役,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是中國的立國之戰。殊不知這也是韓戰的一部分,韓戰原本是南北內戰,卻因為之後的各國的加入,開始變得複雜。
  • 韓戰的大贏家是誰?中美兩軍在其中浴血奮戰,韓國蘇聯撈現成
    韓戰是一場"政治高於軍事"的戰爭,中國和17個國家/地區組成的"聯合國軍"。這場戰鬥最終以談判結束,談判的根本動機在於,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無法擊敗志願軍,志願軍也無力再越過38線實施對聯合國軍的進攻。
  • 寒竹:韓戰與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寒竹】韓戰是二戰後各國學界和政界關注的一個重點。經過近70年的研究,人們對這場戰爭的客觀進程和所有戰役都有了相當詳細的分析,對參加這場戰爭的四方(朝鮮、韓國、美國及中國)派出的軍隊數量和傷亡人數也有了相當準確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