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裝置吸引了整形外科巨頭。
強生分發設備
強生(上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與中國骨科機器人企業北京天智航醫療技術有限公司(TINAVI)籤署了聯合營銷和分銷協議。
這次合作將為骨科醫生及其在中國市場上的患者帶來天智航不同的脊柱和創傷手術機器人解決方案,該系統是之前中國批准用於脊柱和創傷的唯一多指徵手臂機器人技術。
天智航是什麼樣的機械企業?
據悉,天智航正在申請科創董事會,該招股說明書於發布,已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查詢。
招股書顯示,天智航已成為中國外科機器人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分別實現營收2600萬元、7300萬元和1.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97%。
此外,天智航在上半年營收也達到4500萬元,其中91%來自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據了解,天智航骨科機器人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手術機器人主要用於長骨骨折,第二代產品用於股骨頸骨折等外傷性骨科手術,第三代是一款通用產品,可覆蓋骨盆、髖臼、四肢等部位的創傷手術以及脊柱全節段手術。
天智航「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核心產品是第三代,與專門研究軟組織的「達文西」相比,「天璣」專門研究硬組織,截至已完成手術4000餘例,臨床準確率達到0.8mm。
骨科巨人的最愛
大規模收購證明,骨科機器人已經成為五大骨科巨頭面前的熱門寵兒。
事實上這種合作並不是強生第一次接觸骨科機器人。強生宣布收購可提供差異化機器人輔助手術解決方案的外科軟體技術開發商Orthotaxy,但未披露收購金額。
一年後的強生再次宣布將收購AurisHealth,總收購金額相當於後高達390億元。
在此之前,整形機器人市場一直由美國的史賽克、Medtronic、施樂輝和捷邁邦主導。
早在2013,史賽克以17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外科機器人公司MAKOSurgical,並於推出了第三代MAKOSystem。
史賽克將自己的全膝關節置換系統與第三代手術機器人相結合,推出了第一代全膝關節置換平臺MAKOTKA。
同年,施樂輝於以2.75億美元收購了BlueBelt(包括其Navio)機器人公司,並計劃於在匹茲堡開設一個新的機器人研發和醫學教育中心。
同年,捷邁邦美還以不低於1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法國外科機器人公司Medtech,擁有RosaBrain和RosaSpine機器人輔助手術平臺的所有權。
然後,到底,美敦力宣布以17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醫療設備公司MazorRobotics及其機器人輔助手術平臺。
美敦力在年報中明確表示,4%的年增長率,部分原因是對外科機器人等高增長技術市場的投資。
為什麼骨科機器人如此受歡迎
骨科手術機器人之所以能成為市場的寵兒,主要是因為傳統手術的局限性。
對於骨科疾病,手術一直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然而傳統的「徒手操作」模式在國內骨科手術中應用廣泛,存在「結構複雜、位置深、創傷大、判斷難」痛點,手術風險高。
此外,骨科手術的效果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經驗,但由於學習曲線長,臨床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數量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同時骨科醫生在傳統骨科手術中遭受輻射損傷,患癌的風險較高。
之前,我國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較少,但隨著醫生對手術機器人產品功能、應用範圍、臨床準確性和手術效果認識的加深,骨科醫生對機器人智能輔助手術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骨科手術機器人正處於應用推廣階段。
據了解,手術機器人已經誕生30多年了。
美國IBM公司研究中心與美國加州大學合作開發醫用機器人技術,並於推出第一臺用於髖關節置換的醫用機器人Robodoc,並通過了FDA認證。
天智航還在招股說明書中承認成功是美國直覺外科公司生產的達文西外科機器人。
自第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獲得FDA批准以來,公司已經開發設計了五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截至底,累計實現銷售4986臺,實施運營超過500萬次。
根據波士頓諮詢計算,截至全球醫療機器人產業營收已達74.7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將穩定在15.4%;到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