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看一個從不拿槍的士兵,是怎樣成為所有人的守護神的

2021-01-10 小珍姐說娛樂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影片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美國,男主的父親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父親有著暴躁的脾氣,所以男主從小就見慣了父親對母親實行家暴的場面,男主和哥哥小的時候也經常打架,一次男主由磚頭拍了哥哥的腦袋,但是拍完後就立馬後悔了,因為他已經開始意識到暴力的罪惡了。

長大後當父親再一次家暴母親的時候,父親甚至把槍都掏了出來,男主看不下去起身阻止父親導致手槍失火,這件事情又一次深深觸動到了男主,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男主童年的噩夢一樣,再加上男主還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教程說不讓殺人,於是他就暗暗發誓以後手裡頭不會拿槍,一次小鎮上出了車禍,男主憑藉著它簡單的包紮知識救下了遇難者,在醫院裡他又體會到了救人的美好!

並且還邂逅了一個美麗的護士,兩人感情迅速升溫,男主還時常自學救護知識,男主的哥哥很快當兵奔赴戰場,輪到男主去的時候,父母雖說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也不能阻止兒子救國,於是男主就這樣告別家鄉告別女友和家人,開始了軍營生活,開始軍訓的男主因為從不碰槍成為了班長乃至連長的一大心病,不拿槍上戰場和找死有什麼區別,而且沒有槍枝的士兵怎麼能算一個真正的士兵呢!

上級想著把男主開除出去,但由於男主從沒做過任何違反紀律的事情,也沒有理由開除他,於是在軍營裡開始對他進行殘酷的折磨他們,讓他去刷廁所把他的隊伍出去跑步為此男主甚至還去上被自己的戰友們毆打,但在經歷怎樣的困難能主動堅持下來並堅持了自己的責任和準則,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拿槍的念頭,部隊變本加厲的折磨男主,他把他送上了軍事法庭,也不讓他休假不讓回家不讓結婚,但男主都一一克服下來最後如願所償的不拿槍走上了戰場,部隊推進到了鋼鋸嶺就再也攻不上去了,日軍佔領了居高臨下的緊要位置,呼叫了炮火支援後三者的連隊就上山開始發起衝鋒。

但因為山上有凍,所以發火的空氣對日軍並沒有什麼傷害,雙方戰鬥了整整一天,要麼降臨的時候雙方撤軍了,倖存下來的戰士都回到了山下,應該說回到山上的戰士才算是活了下來,戰場上還有著許多重傷無法撤離的隊友,男主不忍心就這樣拋棄他們,於是一個人獨自留下開始救援,一個接一個的背回崖邊,一個接一個地用繩索吊下去,下面的戰士發現了山上不斷有傷員被運下來,從最初的不理解慢慢變成了重建,而男主仿佛也找到了自己在戰場上的作用,整個晚上不停的救人,甚至還有幾個日軍也被救了下來,一晚上男主救了75個人,這樣的壯舉讓所有人感動,他仿佛成為了美軍的守護神,每次開戰前都會讓男主講話。

他的存在依然奮力搏殺的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直到在一次戰爭中男主自己也身受重傷被送了下來,善惡有報,這個故事是真人真實改編,當初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服兵役但榮獲榮譽的人,這是美軍的最高榮譽,好了,今天的電影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觀看!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各位看官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評論區下方評論留言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就是對小編的肯定與鼓勵,明天小編將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喔,小編給你們比心了喔!

相關焦點

  • 「血戰鋼鋸嶺」一位不能拿槍的士兵
    關於戰爭的題材,從來都是一個熱議的話題。至少愛好和平的我們,一直對戰爭都是很反感的。但這不影響我們今天的議題,因為今天我想說的這部電影太優秀了,至少對於我來說。電影不管是製作還是題材的選擇,都可以說是上上之選。那就是「血戰鋼鋸嶺」。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大片,用一個真實的故事詮釋了「何為信仰?」。
  • 《血戰鋼鋸嶺》讓人震撼內心的真正戰爭片,一個不想殺人的士兵
    《血戰鋼鋸嶺》讓人震撼內心的真正戰爭片,一個不想殺人的士兵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衝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兇險異常的鋼鋸嶺。
  • 《血戰鋼鋸嶺》:一個有信仰的男人是多麼的可怕
    信仰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在你走投無路時,可以指明你前進的方向,在你擔驚受怕時,會成為你家的港灣,在你遇到困難時,還能夠給予你面對的勇氣,所以一個人萬萬不能沒有信仰!而就在小編最近看的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男主道斯的經歷讓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才是信仰。
  • 《血戰鋼鋸嶺》——蜘蛛俠不用槍
    大家好,今天與大家一同回憶的電影是《血戰鋼鋸嶺》一把槍的威力有多大?軍迷們會扔出來一堆數據加上一點帶髒字的形容詞來描述它。那炮的威力呢?估計不用加數據了,帶髒字的形容詞就行了。那飛彈……估計就剩髒字了。我來總結一下吧,地球上,不存在人類殺不死的生物個體,即使是人類本身。
  • 《血戰鋼鋸嶺》值得每個人都看的好電影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很不一樣的戰爭片,並且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導演為曾因《勇敢的心》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梅爾·吉勃遜,演員方面,由演過《蜘蛛俠》系列電影的安德魯·加菲爾德、《阿凡達》男主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等人主演的戰爭題材電影,2016年12月份在大陸影院上映。
  • 《血戰鋼鋸嶺》:信仰的力量,這次我信了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以前我從不明白外國人對宗教的推崇與信仰,談不上不屑一顧,但也絕對算不上尊敬,最近看了《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我才了解真正的信仰確實是可以升華一個人的。太平洋爆發之際,瘦弱的戴斯蒙德也志願成為救死扶傷的軍醫,戴斯蒙德是一個善良虔誠的基督教,他理想中成為軍醫是只救人,不傷人,所以他不願拿起槍枝操練,而既然選擇參軍,哪能不會拿槍?哪能不服從軍令呢?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日軍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本土,在衝繩島這個最後的屏障上做出了最為恐怖和頑強的抵抗,整個戰役歷時近三個月,日軍傷亡超過十萬人,美軍也付出了七萬多人傷亡的慘痛代價。梅爾·吉勃遜的《血戰鋼鋸嶺》用最傳統的方式和毫無保留的手段,超真實還原了這場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還原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影片的後一小時幾乎全部是戰爭場面,其血腥程度令人震驚。
  • 《血戰鋼鋸嶺》我知道你的信仰有多麼堅定……
    戰爭,因為真實而倍有力量,而戰爭片的意義可能更多地在於教人敬畏生命。如果《血戰鋼鋸嶺》能做到這個,那就絕對是它的勝利,不僅在票房上還是在內涵上。《血戰鋼鋸嶺》一定能算得上2016年最「猛」的動作戰爭電影。
  •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借用《血戰鋼鋸嶺》電影中的一句話開篇:和平年代子葬父,戰爭年代父葬子。電影開場就是轟炸炮雷聲開場,士兵們痛苦的慘叫混雜,伴隨著各種嘈雜音,電影的背景音樂恢弘氣勢,讓人一下子就能代入到那個戰爭的年代中。一天的轟鳴終於得以消停,然而鋼鋸嶺上的慘叫聲卻並沒有停止,作為軍醫的Desmond,用盡全身的力氣救了一個又一個受傷無法走動的戰士,我印象深刻的兩位士兵,一個是滿臉黑土,他的眼睛也是烏黑烏黑的,Desmond跑到他的身邊,問他傷到哪裡,他大叫說,我看不到了。Desmond說,別急。
  • 好電影《血戰鋼鋸嶺》
    我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口碑比較很好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血戰鋼鋸嶺》是主要講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電影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的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被派往衝繩島,任務是解放衝繩,打敗敵人,但是等待他們的是敵軍重兵防守,非常兇險的鋼鋸嶺。這時候的主人公卻是個不願意拿起武器,只想當個軍醫,他就就是道斯。
  • 《血戰鋼鋸嶺》:他赤手空拳救回75人,卻曾被戰友嘲諷為「軟蛋」
    《血戰鋼鋸嶺》是美國梅爾·吉勃遜導演的作品之一,影片主要講述了二戰時期,不願拿槍的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自願投身戰場,在血肉橫飛的鋼鋸嶺上,他克服重重困難,赤手空拳地救下75條生命的故事。
  • 另類英雄養成記,電影《血戰鋼鋸嶺》的史實和劇情賞析
    電影《血戰鋼鋸嶺》的劇情腳本是根據真實歷史人物生平改編,我們先說電影裡的故事: 他不拿槍,不殺人,並在每個周末都進行一次虔誠的禱告,周圍的戰友對他不理解,也並不願意與他為伍,走到此時戴斯蒙德從另類人走到了邊緣人,直到鋼鋸嶺上的這一戰。
  • 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多斯拒絕拿起武器值得效仿嗎?
    這幾天在觀看一些二戰經典戰爭電影時,看了好幾遍《血戰鋼鋸嶺》,感到這裡面有些東西值得探討一下。首先,這部電影裡關於男主人公戴斯蒙德多斯的軍人價值觀問題,一個不願意拿槍的士兵如何在戰場上戰勝敵人呢?恐怕這是觀看電影的老鐵們都在思考的問題。如果所有士兵都像他那樣不拿武器上戰場,這仗還能打了嗎?
  • 電影《血戰鋼鋸嶺》:我是名士兵,不拿槍一樣可以戰鬥
    一個家庭生活富足、情竇初開的年輕男孩,在國家遭受日寇襲擊後,毅然決然地踏上參軍參戰的路。但他和其他人不同的一點是,他拒絕碰槍,更拒絕開槍殺人。從後面的劇情中我們得知,主人公道斯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基督徒,耶穌告訴他不能傷害別人,一方面是在曾經的家庭暴力中,他的父親拿著槍對著他的母親,在他搶過槍之後,父親大吼:"你開槍啊!"
  • 《血戰鋼鋸嶺》難以磨滅的人性
    今天小編來介紹一部最近小編剛剛刷完的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在以前小編刷了三十幾分鐘,就斷了,前幾天剛剛才刷完了這部非常值得刷一刷的電影。當小編刷完之後,不禁感嘆,斷的地方之後,才是真正抓人的時候!不管在哪裡斷,都一樣!
  • 一部感人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
    一部感人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想像戰爭的殘酷性,生死攸關的戰場會把我們所有人的優點、缺點、弱點等等一切的人性問題暴露出來。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一位名叫戴斯蒙德的士兵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因自己的和平理想,他成為一名軍醫,但同時也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與嘲笑。儘管如此,戴斯蒙德在衝繩戰役中憑一己之力救下75名戰士,這讓他成為一個傳奇。這便是2016年上映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的故事原型。
  • 《血戰鋼鋸嶺》主題解析:多斯堅守的既是信仰,又是人性的善良
    但是,在爭奪衝繩島鋼鋸嶺的戰役中,多斯雖然不拿槍,卻在槍林彈雨中創造了奇蹟:救下75名負傷的戰友。作為謳歌英雄的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的獨特之處在於,主人公不是武力值爆表的殺敵硬漢,也不是以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孤膽英雄,而只是一名不拿槍殺人的普通醫務兵。
  • 血戰鋼鋸嶺: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
    《血戰鋼鋸嶺》是近年來好萊塢少有的二戰經典電影,由知名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影片燃爆全球觀眾,再一次證明梅爾·吉勃遜寶刀未老。(梅爾·吉勃遜曾執導《勇敢的心》)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或許答案只有一個:最大限度殺傷美軍!
  • 《血戰鋼鋸嶺》:雙手支起信仰,信仰成就英雄
    你見過有士兵上場不拿槍,不殺人嗎?或者不想拿槍的士兵是否有罪?要打仗不拿槍,這可能嗎。這是二戰時期的真實傳奇故事,後被改編成電影《血洗鋼鋸嶺》8.7分。是中國最賣座的引進戰爭片。在一個奇葩的軍營裡,一位年輕人進入軍營,就看見一個新兵在全裸健身,十分辣眼睛。另一邊,兩個男的互扔飛鏢,長官突然到來,一人正好插中另一個人的腳。
  • 以《血戰鋼鋸嶺》為例,解讀戰爭片對於人性和信仰的思考
    影片由衝繩戰役中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二戰時期美國青年戴斯蒙德·道斯受到召喚自願參軍,立志成為軍醫,陰差陽錯被安排到作戰部隊。因為基於信仰不願持槍而遭到同期戰友的排擠,甚至被送上軍事法庭,卻在「鋼鋸嶺一役」中憑一己之力救下 75 個士兵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