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作為母親河,也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有嚴重水患的河,比如二磧同紅龍城、軍渡暗水浪、川口高石巖、黑脖子崖這五個地方,就不知道自古至今生生吞下了多少冤魂。
而出了名的地上河則是至今都很難解決的問題,究其根源,自然是因為黃河泥沙實在太多。但是同樣當今建築中,則需要大量河砂,並且價格不菲,為什麼人們不挖黃河沙當建築材料,順便給黃河還能清淤,一箭雙鵰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關鍵在於認清兩者的區別。黃河中的泥沙和和河砂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材料,河砂是有著標準質量的建築材料,而黃河泥沙本質上是細小顆粒,無法用於建築中。
並不是所有的泥沙都能被用作建築材料,它們需要通過嚴格的檢測才能使用。河流中的泥沙有粗細之分,粗沙經過簡單的處理之後是可以使用的,而細沙則無法利用。原因在於細沙質地光滑,粘連性很差,即使被固定後其結構也非常不牢固。與河沙同理,淺海與沙漠中的沙子也不適用於建築行業。
嚴格意義上來講,黃河的泥沙並不屬於沙子,因為其中泥的比例要遠遠高於沙,稱之為泥則更為貼切。黃河河水渾濁發黃,正是因為河沙含泥量過高而導致的。這種含泥量高的泥沙與耕地的土質相似,河流中的泥沙多是由於水土流失而導致的。
想要徹底給黃河清淤,單靠河水水質處理是不現實的,這樣做不僅成本大,而且無法從源頭上控制水質。正確的做法是處理黃河上遊的水土流失問題,在黃河中上遊的河套地區和黃土高原地區存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這也正是黃河泥沙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黃河的清淤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國家已經花了大力度在上遊植樹造林,頗見成效,而建築用土,則多採用原土回填來節約成本。
你還有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神奇想法嗎?歡迎補充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