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石猴求道歷經艱難險阻,而「道」就在心中,本自具足

2021-01-20 止一為正

上回分析到石猴有了人的「妄念」,想要獲得長生不老之道,於是跋山涉水從東勝神洲到南贍部洲再到西賀牛州,期間石猴玩耍打鬧,自己快快活活隨心所動。改派是這石猴與「道」有緣,來到西賀牛州時,聽見一位樵夫在唱歌,歌詞中透露出的瀟灑自由讓石猴心馳神往,石猴代表我們每個人的本心,樵夫口中的歌詞又有誰不嚮往呢?石猴認為樵夫是「神仙」欲向他學道,樵夫忙說不是,這乃是一老神仙教他的,石猴至此有了方向。

石猴從樵夫的口中得知斜月三星洞這個地方,其中有位法力高深的神仙有莫大的本領。在與樵夫的對話中,石猴問到樵夫為何不拜會這位老神仙學習長生不老之道,樵夫回答到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顧遂不曾去。禪宗的六祖亦是樵夫出身,這裡有隱喻的含義,修道無需在山野,只要念頭通達時時刻刻不在「修道」,道在人人「心」中。樵夫和石猴說此山為靈臺方寸,所謂靈臺方寸皆是「心」的稱呼,這裡所表達的含義正是:修道即是修心。

每個人都一樣,在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很虛弱,父親母親便是天地,我們正如這石猴,不知輪迴生死時每天都快快樂樂,當知了生死無常之時便不知所措,於是開始追求外在的力量。我們開始學習知識開始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開始學會各種生存技能,在增長力量的同時卻忽略了「心」上的修煉,最終自私、貪婪演化成戰爭,欺瞞和壓迫成為資本的主流在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裡進行著。物質上的力量在不斷地變大可內心的空虛、無力、迷茫卻時刻增加著,制度越來越嚴明可人心卻越來越複雜。

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就看明白了人心和人性,他用儒釋道三家的智慧寫成一部膾炙人口的神魔浪漫小說,然而若仔細研讀會發現,石猴的經歷正是每個人一生的寫照。從無知無畏到擔心失去從而憑著一腔熱血去追尋著力量,在獲得力量之後又不知如何運用最終釀成大禍。這個力量人人具足,老天爺恩賜的這副軀體有無窮的寶藏可以獲取,正如石猴從菩提老祖這學習的本領一樣。菩提本意是智慧加以老祖二字是萬千眾生的本來根性,是一切源頭的根性,眾生皆有。

在石猴參見菩提老祖時,菩提問石猴哪裡人,石猴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士,菩提老祖欲趕出石猴,石猴忙說自己漂洋過海歷經十數個念頭才到這,菩提老祖此問是助石猴固定道心,正如我們一樣,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需要一場磨練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接著菩提老祖又問「姓什麼」,石猴此處回答非常妙,說明石猴有慧根。石猴說道,我無性,人罵不惱,人打不嗔,賠禮就罷,一生無性。此性是眾生的「自性」,若是覺悟者知曉「自性」便是「得道」。

菩提祖師卻說不是問你這個「性」是你父母的姓,石猴說無父母,菩提老祖讓石猴走一下,遂對石猴說從此你便叫「孫悟空」,石猴聽了喜不自禁口中說著「今日方知姓也」,此姓便是「自性」。人若能知道自己的「自性」說明智慧光明顯現,但時顯時不顯這便需要修行,而修行的第一要素便是「悟空」。猴子天性活潑想要讓猴子「悟空」可謂難之又難,這正是每個人的真實寫照,可如何「悟空」還得接著往下看。

相關焦點

  • 西遊記:石猴起心欲得長生不老之道,而所謂的修道實則是修心
    這首詩在老闆《西遊記》中並沒有顯示出來,但需要清楚的是,古代文人寫作,大體上是有些功底的人都會以詩來做總結。文言文的好處正是言簡意賅,能夠以詩來表達心中感想,這些詩蘊含著無窮智慧,是一段文字的核心思想。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一、學佛是為了尋求真理,佛教承認有一個至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天下的真理只有一個,釋迦牟尼佛發願為了眾生而修道,在修行的最初,學遍所有的內道外道,種種苦行苦修,到最後卻發現:「非道也」,因為不是正道,而統統都拋棄了。
  • 你我本自具足
    每個人,本自具足。身體裡沒有我,身體不是我。身心合起來,也沒有我。這就夠了,可是,我們依然搞出了很多方法來。本自具足的事情,迷惑和醒悟就在一念間。人類的主觀和客觀的認知概念,是一個錯覺。本來,我們不是活在肚子裡的自我。就是說,肚子裡面沒有我,肚子外邊也沒有我,肚子,也不是我。
  • 西遊記第一回第1節:石猴出生
    石頭裡有了一個仙胎,這一天突然仙石崩裂,從裡面產出一個石卵,風一吹,這石卵就化成了一個石猴。這石猴也有五官,也有四肢。只見他一邊學爬一邊學走,朝東南西北拜了拜,睜開眼晴,眼裡射出兩道金光,那金光直射天宮,正好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帝看到這兩道金光,就命千裡眼和順風耳到南天門去查看是怎麼一回事。
  • 《西遊記》中的秘密:孫悟空不是靈明石猴、六耳獼猴被冤枉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因為其老少皆宜、精彩離奇的神話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在《西遊記》中,最精彩的故事情節莫過於"真假美猴王"這一段。靈明石猴,則是懂變化,能掌握天時地利,能改變星鬥的位置,能力高超。通臂猿猴,能控制日月,千山辨別福禍。赤尻馬猴,懂得陰陽,能夠避死延生。這裡有個問題要注意下,許多人覺得靈明石猴就是孫悟空,因為孫悟空就是"懂變化、能力強"。其實這點錯的。在整個西遊記中,並沒有明確寫出孫悟空就是靈明石猴。
  •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一、出世《西遊記》第一回就有交待,孫悟空乃是由花果山山頂的一塊仙石孕育而生,是一隻石猴,其出生之時「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異象甚至驚動了天上的玉帝。如我們長大後要離家去上學一般,心中有了求道的念頭後,孫悟空就此踏上了求學之路。
  • 浪漫與現實的交織,神魔人性的百態,一部《西遊記》帶你領略奧妙
    《西遊記》很多人都知道但卻不明白,之所以說知道是因為影視作品中的六小齡童大家很熟悉,之所以說不明白是因為原著中的「思想」很多人不了解。若是想真正看懂這部浪費與現實共存的神魔小說,想真正理解人性中的百態,想知道孫悟空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種變化,那就不得不讀一讀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
  • 劉豐:辟穀高維智慧,印證本自具足
    沒有一個生命是平凡的,每一個生命內在本自具足,具足一切智慧。
  • 西遊記:石猴為何起心動念,只因忘了菩提智慧,貪圖虛妄名聲
    上回分析到太白金星欲招安石猴,想讓悟空上天庭受管束不在下界胡作非為。悟空哪裡知道事情真相隨著太白金星來到天庭,眾仙家對悟空不待見,食物鏈的鄙視即使位列仙班依舊存在。作者借這本《西遊記》多方面說明了一些問題,不但是修心方面,甚至人心受「魔」影響所做出的種種不恰當行為所形成的「共業」作者也寫了出來。石猴起心動念所造的荒誕行徑何嘗不是位列仙班的眾仙家所造之事,以為成了道果便能夠與天同壽,長生不來所以放棄修行,不念智慧,那麼心性又將變回凡心,自然犯錯誤。
  • 看了半個世紀的西遊記,其實你不懂悟空石猴出生的秘密
    一直另筆者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一版由六小齡童出演的電視劇《西遊記》,將其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形象展現的栩栩如生,可以說在類此電視劇的主角扮演上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一直讓我們頗為不解的是西遊記第一篇中孫悟空的出現是一個離奇的故事,他究竟是從哪裡來,到底是怎麼生的,作者在這部文化劇作中對中心人物的開篇設置又包含了怎樣的巨大玄機,帶著這樣諸多的問號我們一起來剖析一下這其中的奧妙吧。
  • 黑關靜修,孟紓淇遇見本自具足的自己
    自2018年開始修習禪宗的系列法門,多次入黑關體證生命的究竟與智慧。所謂閉黑關,就是關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幹擾,暫離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紛繁,出離頭腦思維的幻象,讓心清淨下來,了悟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在諸多修心體系中,它被視為最深入、最直接的靜心方式,就像把一瓶濁水放置幾天,在所有雜質沉澱的過程當中,明心見性,讓自我設限、固有執念、認知障礙等得以修正。
  • 「西遊記」第一集 石猴出世
    石猴能上天,能入地,本領可大了。一天,天氣非常炎熱,石猴正和群猴在一條小河裡洗澡。不一會兒,石猴突然大叫起來:「這小河清涼解暑,那源頭肯定會更涼快。」大家聽他這麼一說,都想去看看。他們一路跋涉,來到一道瀑布前。一隻老猴子指著瀑布說:「誰能衝進瀑布打探,又不傷身體,我們就拜他為王。」石猴一聽,趕緊站出來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 《西遊記》精讀Vol.003:石猴真快樂
    環境如此美好】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批註:這裡是石猴誕生的過程。五官俱備,四肢皆全,這更像說人】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 梅宮主:信自己本自具足
    信自己本就是神佛信自己本自具足。信自己本就擁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一切。7、如果我說,一切賺錢和修行的方法,都是可以完全複製和重演的。你信嗎?
  • 我們這樣學語文—《西遊記》主題教學
    一、《西遊記》教什麼?—我們的思索眾所周知,《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歷經艱難萬險,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就《西遊記》這部作品本身而言,不同年齡的人能從其中得到不同層次的領悟。作為一本通俗小說,它天馬行空地將佛道兩大宗教系統自自然然地接合在一起,將宗教哲學與精神內核了無痕跡地編織在充滿幻想的奇幻故事之中。在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中,《西遊記》是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的一部。
  • 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我補充了一些新的思考,結合上篇文章,寫就這篇《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4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我們的組織和制度擁有巨大的優勢。組織最核心的是看領導者的拼命程度和勤奮程度,這會帶動整個管理層組織能力的提升。今天政府官員的拼命程度是超過企業家的。
  • 如果將悟空認為是靈明石猴的話,孫悟空加上六耳獼猴基本上是完勝
    「混世四猴」在《西遊記》中只出現了六耳獼猴、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孫悟空並不是靈明石猴。如今,普遍人認為孫悟空就是「混世四猴」中的靈明石猴,其主要是因靈明石猴和孫悟空的特徵很像。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
  • 解密西遊記:孫悟空結拜兄弟中,最神秘的六姐,禺狨王究竟是誰?
    一部《西遊記》,足以承包我們整個童年的快樂,神通廣大,勇敢可愛的猴哥;懶惰好色,關鍵時刻不糊塗的八戒;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沙師弟;溫文爾雅,肉眼凡胎的唐三藏;堅毅執著,一心一意的小白龍,師徒五人西天取經困難重重,但卻從未放棄,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求得真經。
  • 英文版西遊記 Chapter 1 The Monkey(石猴出世)
    Journey to the west 西遊記Chapter 1 The Monkey(石猴出世)Journey to the west西遊記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a rock had sat high on top of a mountain
  • 《西遊記》與人之初心
    《西遊記》的主要故事是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突破重重險阻,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那麼它與人之初心有何關係呢?這個奧妙就在師徒的名字上面。唐僧,俗姓陳,法名三藏,師徒中唯一人身,此身何來,金蟬子轉世,與赴西天取經一樣,不離「緣」與「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