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命人平了雍正寵臣田文鏡的墳墓?

2020-12-19 歷史四度

乾隆是個帶孝子,專跟老爹對著幹。雍正時期得寵的臣子,很多在乾隆帝登基後都名節不保,而當年被雍正帝圈禁的允祀等人,卻被乾隆帝給放了出來還加以厚待。田文鏡在雍正帝晚年已離世,被葬於泰陵附近,結果乾隆登基後,他的墳就被平了。田文鏡,雍正帝心腹寵臣康熙帝駕崩之時,已60歲的田文鏡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大的前途了,準備再混兩年就告老還鄉安度餘生,沒想到同年山西發生大旱,山西巡撫與年羹堯各執一詞,年羹堯說山西有災,山西巡撫德音則堅稱沒有,雙方僵持不下。結果這時候,雍正帝找到了剛好前往華山祭祀的田文鏡求證,而田文鏡將自己路過山西之時的所見詳細稟告,雍正帝覺得田文鏡忠心而且能幹,非常有能力,所以任命其為山西布政司,並主持在山西賑災之事,次年,田文鏡成為河南巡撫,真正的封疆大吏。

田文鏡受到雍正帝賞識,在擔任河南巡撫與河南山東總督的時候,田文鏡落實了雍正帝的諸多旨意,銳意改革,成績斐然。也因此,田文鏡一再升遷,其旗籍也從下五旗的漢軍正藍旗被抬到了滿洲上三旗之一的正黃旗。雍正十年,田文鏡離世,雍正帝憂傷不已,不僅在河南設立祠堂祭祀,還將田文鏡葬在了自己的泰陵附近,將其列入賢良祠之中。雍正帝剛駕崩,田文鏡就被秋後算帳康熙時期,地方上風氣不正,tan腐不絕,所以雍正帝剛剛上任就開始進行革新,而在推行火耗歸公與攤丁入畝的時候,大多數的地方督撫都含糊了事,使得改革進行的並不順利。只不過田文鏡卻是一股清流,他在河南山東大刀闊斧,一邊整飭風氣吏治,一邊填補虧空,所以在田文鏡管轄的地界兒,改革推行的非常順利。

雖然當年田文鏡在地方上辦事卓有成效,但是因為其行事雷厲風行也不怕得罪人,所以使得地方上對于田文鏡的不滿非常多,好在當時由於雍正帝支持,使得對于田文鏡的諸多不滿並沒有形成多大的氣候,而是被壓住。除了對于田文鏡的批評聲被壓住,當時有很多問題,也是因為田文鏡的手段而被壓住,但是隨著田文鏡與雍正帝的離世,這些弊端又重現人間,而面對怨聲載道,河南地區的官吏,將罪過全都一股腦推到了已離世好幾年了的田文鏡身上。田文鏡的墳被推倒乾隆三年,乾隆帝前往泰陵祭祀的時候,在路上車駕受阻,之後才發現是田文鏡的墓延伸到了御道之上,隨行人問詢乾隆帝意見的時候,乾隆說了句「拉倒」,結果結束祭祀回來的時候,發現田文鏡的墳已經被平了,而相關人員並沒有被乾隆處罰,哪怕一句申斥。

也就是說,田文鏡的墳被平,其實充滿了偶然,乾隆帝所說「拉倒」實在模稜兩可,但隨行者平了田文鏡的墳,乾隆帝也沒說什麼,可見其的確不待見田文鏡。乾隆帝為何不待見田文鏡呢?第一,田文鏡的確有問題雖然田文鏡在河南山東辦事的時候任職盡責,而且能力突出,但是其為人也的確狂傲,尤其是田文鏡並非科舉出身,卻非常瞧不起讀書人,引起了大量科舉出身的人員不滿。乾隆帝雖然是雍正帝的兒子,但是其崇拜的一直都是其祖父康熙帝那樣以「仁德」治理天下的皇帝,他覺得自己的父親雍正帝過於嚴苛,而田文鏡也有讓他相似的感覺,在之前的朝代來說就是個酷吏,這是讓乾隆帝非常不滿的。

第二,田文鏡算是個背鍋的田文鏡與鄂爾泰、李衛等雖說都說雍正帝的心腹寵臣,但就好像隆科多與年羹堯一般,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這些人之中,乾隆帝看重的也只有鄂爾泰而已,其終究是滿洲臣子的代表,相對來說算是真正的自家人,鄂爾泰的孫女之後被乾隆帝許給了五皇子永琪為嫡福晉。當時朝野之中,對于田文鏡的批評與責難之聲不絕於耳,乾隆帝對已離世多年的田文鏡做出一定的「處罰」,也算是一種表態,以安穩自己的帝位。結語: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時期的諸多寵臣,在乾隆時期都受到了打擊與排斥,相對來說,已過世的田文鏡的身後之禍已算比較好的了。

田文鏡的光輝,依賴於當年雍正帝為其爭風擋雨,一旦雍正帝這塊屏障失去,朝中怨懟田文鏡的人又太多,加上新皇帝對其也不喜歡,他的墳被平掉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既是清官又是酷吏的田文鏡為何會在死後墳墓被乾隆推平?
    歷史上乾隆非常不喜歡田文鏡,也有相關記載田文鏡墓被乾隆命人推平,但推平田文鏡墓算是乾隆的無心之失,下面就說一說田文鏡是如何被雍正器重又如何被乾隆所厭惡,更甚至最後莫名其妙地被乾隆把墳墓都推平了。之所以說這一職位是為田文鏡特赦,因為河南總督這一職位在田文鏡去世後就被清政府裁撤了,所以這一職位可以說是雍正用來獨寵田文鏡的職位。也是在這一年雍正對田文鏡恩寵達到了極致,雍正為田文鏡特設河南總督,還命他兼署兵部尚書銜,同時將田文鏡整個家族從漢軍正藍旗抬籍到上三旗中的漢軍正黃旗。
  • 包括田文鏡,謀害雍正的嫌疑人有五個,真正下手的可能另有其人?
    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胤禛駕崩,八月二十四日,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發布了一道很奇怪的詔書,這道詔書是「命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行三年喪」,詔書開頭的一句是這樣的:「皇考鞠育,顧復深恩,昊天罔極,今忽遭大故,龍御上賓。」這句話的主語是「皇考」,也就雍正皇帝胤禛,這就是說,忽遭大故的是胤禛而不是弘曆。
  • 雍正王朝:田文鏡無法兌現的八千兩幕酬,卻成就了鄔思道全身而退
    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鄔思道的「陰謀」,他藉此逐漸弱化雍正對其的控制,並且充分利用田文鏡性格上的弱點最終徹底逃離了雍正的視線,實現了「全隱」。田文鏡也是雍正非常信任的寵臣,前往田文鏡的府上雍正自然不會反對,特別是雍正非常希望田文鏡也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現在又能得到鄔思道的幫助,對於雍正來說甚至還會倍感欣慰,對田文鏡的未來也更加充滿期待。可田文鏡性格上尖酸刻薄,並且是嫉惡如仇,待人也非常的急躁與不友善,很容易就會被激怒。
  • 雍正王朝:雍正破格提拔田文鏡,看似任人唯賢實則充滿「腹黑」
    而此後,田文鏡也用極為幹練、果敢的表現,不僅贏得了揚州百姓與災民們的認可,更是讓雍正對其愈發刮目相看,在籌款賑災的差事完成後,田文鏡也跟隨雍正回京,開了一段新的仕途生涯。此時,不少人都會對雍正對田文鏡的破格提拔、任人唯賢而深感欽佩,可是如果真的抱有這樣的想法,那就真的是結結實實的上了雍正的「當」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雍正王朝:精明如圖裡琛,為何會敗給田文鏡?他有一個致命的把柄
    前往河南赴任的田文鏡在路過山西的時候,發現了山西追比藩庫欠款的造假事情,隨即被雍正皇帝命為「欽差大臣」,徹查此案。只是,田文鏡空有一個「欽差」的名頭,手中無兵,只憑藉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山西官場,壓根就無法取代實質性進展。有鑑於此,雍正皇帝再派「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為「欽差大臣」,前往山西!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故雍正當夜回到雍王府,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打算除掉鄔思道。為打消雍正這一疑慮,鄔思道選擇了李衛那裡,作為落腳點。鄔思道無範蠡經商之材,選擇了在雍正「潛邸」奴才李衛處「中隱」,謀份差事,自己與李衛交情甚深,解決溫飽自然不成問題。還笑納了雍正派的「貼身丫鬟」如月,完全在雍正監控之下,隔絕了鄔思道與雍正政敵勢力的匯流,徹底打消雍正殺他的念頭。
  • 雍正是累死的還是病死的?去世三天後他的兒子乾隆就道出了真相
    雍正十三年,(1735)清世宗猝然離世,作為其親密大臣的張廷玉記錄了當天的驚駭:「漏將二鼓,方就寢,忽聞宣召甚急」。當張廷玉趕到圓明園時,才知道「上疾大漸」,數小時後,「龍馭上賓」。《澄懷園主人自定年譜》另一位寵臣鄂爾泰得知急報後,騎著騾子進宮「鄂急切中跨煤騾而奔,『髀血涔涔下』,公竟不知也。」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即位,功臣鄔思道為什麼要隱退?鄔思道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雍正爭奪皇位能最後勝出的主要功臣,既然鄔思道是如此大的功臣,為什麼他要在雍正即位後就立刻隱退呢?鄔思道通過李衛認識了田文鏡,然後順利跳到田文鏡的身邊,田文鏡相對李衛與雍正關係就要遠一些,而且他也不太清楚鄔思道之前與雍正的關係,所以來說田文鏡更好糊弄,因此鄔思道到了田文鏡這就離逍遙自在不遠了。
  • 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麼?乾隆為什麼要隱藏真相?
    圍繞著雍正的謎團很多,從他登基到死亡無不充滿了重重的疑點,其中他的死亡之謎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根據史書記載,那日雍正在圓明園行宮忽然病重,服侍雍正的近臣張廷玉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雍正突然七竅流血,雖然他們很快就叫來了御醫,但雍正還是斷氣了。有人覺得雍正可能是因為中風而死的,可此前從未聽說過雍正有什麼中風的症狀。
  • 無論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為什麼他們都不敢重用嶽鍾琪?
    先是被雍正帝不斷找理由斥責,之後又被革職、削爵並「交部議」,議出來一個「斬決」……後來,還是雍正帝刀下留人、將「斬決」改為了「斬監候」,嶽鍾琪這才僥倖保住了性命。再之後,嶽鍾琪就一直被關押著,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新即位的乾隆帝赦免,貶為庶民、回成都養老。
  • 《雍正王朝》中,因魏東亭之死而揭秘的暴利行業:大清漕運衙門
    在古裝歷史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那就是康熙的髮小魏東亭因為在主管漕運的時候,發生了欠款,又無法及時籌措到彌補欠款的銀兩,因而畏罪自盡。此外,在往後面,康熙還以辦事不利的罪名罷免了田文鏡戶部核查處的差事,甚至限定他必須在三天內離京。
  • 雍正實行士紳一體當差,有給國庫攢錢嗎?為何被乾隆給廢除了
    雍正的改革雖然遭到了不少罵名,可是效果是相當顯著的。康熙走的時候給雍正留了個空國庫,也就一兩百萬兩銀子。可雍正當了13年皇帝以後,給乾隆的國庫留下了5000多萬兩白銀,還有若干來錢的制度。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最重要的是鄔思道幫助雍正培養了一個後來的帝王——十全寶寶乾隆,從那次狩獵十全寶寶得到如意開始,康熙就有了傳位給胤禛的想法,因為有一個好的孫子,可以保三代旺盛。其實,主要是雍正的勵精圖治,十全寶寶乾隆純粹是吃喝玩樂。
  • 雍正皇帝的性格在中國古代帝王當中可以說是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他還有一個大寶貝,叫田文鏡。田文鏡這個人不僅不是什么正途出身,不僅沒考取進士連舉人都沒考取,僅僅是個監生,說白了就是個秀才。但是雍正對他很賞識,把他派到河南、山東搞什麼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這些艱難而重大的改革。
  • 雍正承諾:只要我在世一天,就沒人敢動你!乾隆一繼位就將他凌遲
    但是嘉慶卻在乾隆死後僅僅15天之後就將乾隆生前的第一大臣和珅抄家賜死。從孝道習俗來看,嘉慶這樣的行為是對自己父親的大不敬。為什麼嘉慶要這樣做呢? 對此史學家們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是乾隆後期沉迷享樂之中大興土木又多次下江南遊玩國庫空虛,嘉慶實在沒錢才會在孝期內動手;也有人認為乾隆是害怕和珅做好準備跑路,以免夜長夢多在快速出手;大多數人則是認為和珅是乾隆的寵臣,又不是嘉慶扶植的嫡系大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都已經死了自然要立馬將和珅處死。
  •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有多兇險,康熙寵臣魏東亭也難逃大難
    而在《雍正王朝》中,魏東亭就顯得有些晚節不保了,這裡邊我們以劇中討論,與真實歷史是存在著不小出入的。魏東亭作為康熙的寵臣,自然接待康熙南巡的事務就落到了他的頭上,這既是魏東亭的榮耀,卻也成了催命符,因為接待康熙可非小事,隨隨便便的排場便使得魏東亭虧空了三十來萬兩。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先在李衛處當幕賓,再到田文鏡那裡做幕賓,最後從田文鏡處消失,全身而退。一切都是鄔思道意料之中那麼順利,鄔思道離開後下落如何呢?雍正為什麼最後放他自由了呢?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
    在「科場舞弊案」和李紱彈劾田文鏡一事上,三阿哥對局勢的見解更為深刻在李紱從伯倫樓賣得試題,想要去雍正那裡揭發時,三阿哥勸道:皇上登基以後急著要做的是兩件事,一件是整頓各省的藩庫虧空,這件事一開始就辦砸了。他心裡正煩惱著呢。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