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清華「最強本科生」,讓我看到精英和普通人教育的殘酷差別

2020-12-18 精讀君

01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的一批「最強本科生」火了。

他們都是今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的獲得者,這個獎項是清華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

10名獲獎者的硬核履歷,讓人不禁感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

比如,電子系的劉泓,雖然還是本科生,但已經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5篇論文,其中3篇是頂會(在領域內的頂級學術交流會議中宣讀發表的論文)。

而計算機系學生超算團隊史上的第一位女生隊長張晨,不僅成績優異,在學術和競賽上多次獲獎,還熱衷體育運動,拿過高校跆拳道錦標賽的個人競技亞軍。

而這10名「最強本科生」中最火的,還是一名物理系的本科生陳逸賢。

優異的履歷,拔尖的成績,加上不俗的顏值,讓他火上了熱搜,俘獲大批網友:

「有顏有才,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又是感覺自己來人間湊數的一天。」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典範。」

陳逸賢,是一位來自杭州的學霸,初中時就先後翻譯了幾十集英劇《Doctor Who(神秘博士)》,寫過十多萬字的英文科幻小說。

上清華後,他專業成績優異,在天體物理這一研究方向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3篇論文。

學業之餘,他拿過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是學校合唱隊的隊員,是校歌賽複賽選手,策划過兩屆學生節班劇......

全面發展的陳逸賢,被教授譽為近十年來教過的最優秀清北學生。

看到如此出色的孩子,很多人都不禁想問,父母究竟是如何培養的?

02

事實上,這個問題其實早有同學家長問過。

初中時,陳逸賢所在班級的其他家長問班主任,「孩子老是玩手機該怎麼辦?」

班主任就讓陳逸賢的爸爸來分享辦法,而陳爸爸只是從口袋裡拿出了自己的「老年機」。

在父親的影響下,陳逸賢也一直用的是同款老年機,自然無需擔心沉迷手機。

陳逸賢的爸爸表示,「家長率先垂範,以理服人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是必須做到,否則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一句話,戳穿了精英教育和普通人教育的殘酷差別:

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這世上最好的教育,永遠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想起「神仙女兒」武亦姝,她小時候也不是學霸,考進中學時成績墊底。

但初中後,武亦姝的成績迅速提升,而這一「逆襲」的背後,和她父母的努力息息相關。

武亦姝的爸爸是律師,可他每天下午4:30以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

為了孩子的學習,武亦姝的爸媽戒了棋牌室,戒了手機,開始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還帶著女兒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家裡出現頻率最高的遊戲是「詩詞接龍」,誰輸了誰就做家務。

想起一句流傳甚廣的話: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是啊,這世上哪有那麼多橫空出世的天才,「精英」的背後,是父母不懈的栽培。

03

我家有個親戚,經濟條件非常好,父母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從小學開始,孩子的家教就沒斷過。

上了中學後,更是輔導班、家教一起上,孩子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泡在了補習上。

可孩子的成績,卻從未有過明顯提高,一直徘徊在中下遊。

親戚時常抱怨:「孩子單單上補習班就花了幾十萬,可他怎麼就學不好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親戚家實在太沒有學習的氛圍了。

生活中,孩子的衣食是保姆在管理,出行是司機在陪,學習情況是補習班老師在跟蹤。

而孩子每天從補習班回到家,面對最多的情況,就是父母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然後板著臉對他說:「我花了這麼多錢,你必須給我好好學習。」

一邊花大把錢表示自己重視教育,一邊把教育的責任全部外包。

試問,這樣的情況,孩子怎麼可能認真學習呢?

就像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父母的習慣,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

網上曾經有一張很火的圖:

地鐵上,一位母親一坐下就開始刷手機,旁邊的女兒伸長了脖子一起看。

而相鄰的母子呢,媽媽在認真看書,孩子同樣不受幹擾的專注閱讀。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是最不能偷懶的。

父母沉迷遊戲,成天刷手機,懶得運動,懶得看書,懶得耐心陪伴,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等孩子習慣了享受短期快感事物帶來的快樂,又怎麼靜得下心學習呢?

家長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OK了。」

在談到教育孩子時,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這麼說。

是啊,想要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04

前幾年,北京的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說過一番話:

「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那種,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很多人根據他的話得出結論,好的教育,到最後還得是拼爹媽。

事實的確如此,可說到底拼的是爹媽的什麼呢?

是父母的資產等級、社會地位,還是父母的文化水平?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花費近10年時間,跟蹤觀察了12個不同階層的美國家庭後發現:

決定孩子階層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錢(當然也相關),也不是單親還是離異,而是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本」。

所謂的家庭文化資本,指的是一個家庭所擁有的性情氣質、興趣取向、文化氛圍、處事方式等方面的優勢。

相比於財富資本,家庭文化資本的創造難度並沒有那麼大。

今年湖南省的文科狀元何潤琪,出自一個人們常說難出貴子的「寒門」。

何潤琪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他從小跟隨父母在田地間長大。

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對兒子的教育極為重視。

小時候,家裡清貧,可在買書這件事上,父母從不吝嗇。

父親去城裡打工,給兒子帶的最多的禮物就是書,科普、歷史、文學類的應有盡有。

不僅愛買書,父親同時也愛看書,看完後還不忘和兒子討論一番。

在教育上,何潤琪的父母也很有方法,他們不要求兒子一定要考多少分,多少名,而是最重視兒子的學習態度。

何潤琪表示,「他們只要求我態度端正,如果簡單的題目錯了,或者字潦草了,會讓我罰抄很多遍。」

考差了,父母也不會責備,反而開導他,「第一名不是你的專利,你要有讓別人考第一的胸懷。」

何潤琪

高一時,何潤琪的母親因病去世,他曾一度消沉。

可看到為了兼顧自己和工作,每天凌晨就出門,騎電動車往返家和工地的父親,他再度有了勇氣和前進的動力。

在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裡,何潤琪寫下自己對生活的期許:

貧寒是不能阻擋成功的。貧窮是物質上的,如果你有強大的心靈力量防止它蔓延至精神上,那麼它便不可能阻擋成功。

只有書本,只有桌椅,只有讀書的理由,才能燃起這一剎那湧起的熱情,將生活窘迫的浪頭,打得湮滅無蹤。」

越來越發現,真正的寒門,不是物質上的貧困,而是精神上的貧瘠。

一個文化資本足夠豐富的家庭,即便財富資本不足,也能養出足夠優秀的孩子。

而所謂的精英教育,和普通人教育的最大差別,不在物質,而在父母的精神格局。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

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和你共勉。

相關焦點

  • 清華「最強本科生」刷屏了,學霸分享經驗,學習習慣要從小養成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評選出一批「最強本科生」,都是今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的獲得者,這個獎項是清華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10學子的成績讓網友感嘆:「我是來人間湊數的吧。」比如,電子系的劉泓,雖然還是本科生,但已經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5篇論文,其中3篇是頂會(在領域內的頂級學術交流會議中宣讀發表的論文)。
  • 北京這所大學,奉行精英化本科教育,本科生一千六,研究生五萬多
    與普適教育相對的就是精英教育,目前在中國實行精英教育的主要是以民辦中小學為主。中國科學院大學但在北京,有這樣一所大學,開展精英化本科教育,這所大學的精英化並不是說要學生付多少學費,而是教育質量太高,學生要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不比清華北大的學生差,才能進入這所大學
  • 精英勸看開: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網友:再不濟也是高曉松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我們得認清一個事實,身為劉瑜和周濓的孩子,本身就不是普通人了,他們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環境和接收到的資源就已經超過大部分家庭了。 我一直覺得,看開這種話只有在自己得到後才有資格說。換言之,「看開」只能是對於坦然放手而言。
  • 清華教授支持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知識分子熬的雞湯,少喝
    文|秘籍君最近,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瑜的一篇有關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她的原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更是得到廣泛轉發。演講中,她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說現在無止境的教育軍備賽,是對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傷害;內卷教育,沒完沒了的補習班,令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認定女兒是普通人,將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就好了......
  • 遠去的標杆,焦慮的人生,普通人背不起精英子女的鍋
    大象整理了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老師的現場演講全文,與大家分享《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其中提到: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個演講後來就上了熱搜,立馬引起了熱議:其中有觀點就認為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 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精英在姚班,姚班有多厲害?
    雖然中小學中的「尖子班」已經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但在大學中,「尖子班」卻是受到支持和推行的,清華的「姚班」和「智班」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麼,清華計算機姚班怎麼進?網傳「清華姚班年薪千萬」是否屬實?姚班在清華什麼地位?本期,小編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 新招聘教師清一色清華北大博士,不必驚訝,優秀人才就該從事教育
    新招聘教師清一色清華北大博士,不必驚訝,優秀人才就該從事教育。今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人數達到千萬,有人欣喜地說:「看來教師崗位真成了香餑餑了!」同時網絡上還廣泛流傳幾張幾所學校招聘教師信息的圖片,比如深圳中學招聘幾十名教師,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甚至是國外名校的博士生,上海、杭州有兩所中學招聘的教師也是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的博士居多。這些學校招聘的新教師不僅出身名校而且學歷特高,一般性大學一般性本科生連門檻也摸不到。雖然招聘名校博士生的中小學是個例,但也足以震動人們的神經了。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熱點x關注25#學習x方法11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因為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文學界的「高級凡」。
  • 清華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了 你的孩子呢?
    最近,清華教授的演講視頻火了,很多人都紛紛感慨:「清華教授的孩子也都只是個普通人而已」,然而,這樣想未免太過偏離。首先,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清華教授的孩子雖然可能是普通人,和同班其他同學比不見得有優勢,但是,孩子卻可以享受清華系的幼兒園、小學、初中,而他們上清華的概率比一般人也高出很多,而且,對於能夠學習鋼琴並且能輕鬆承擔相應費用的家庭,也已經不是普通家庭了吧。
  • 人大教授高鋼:我在大學裡,看到了中小學殘酷競爭的「後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高鋼說:我在大學裡,看到了中小學殘酷競爭的「後果」。一心只讀聖賢書說起高考,依然是中國當前選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是也最公平的一種方式。所以很多人還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被家長灌輸了考大學的思想。
  • 光明時評:「05後」救人少年刷屏,品質依舊是教育的要義
    這幾天,上海一個出手救人的「05後」少年刷屏了,他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少年沒有留下姓名,只是讓人認出了校服上的「格致」二字,當王伯伯和同學們拿著照片找到了格致中學,15歲的盛曉涵終於「露」出了水面。  高中生救人的行為被全網稱讚:「有比火還熱的心,好樣的!」「真是『教科書式』救人」。盛曉涵卻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完美,「哎,當時太緊張了。其實不遠處有酒店,我應該趕緊讓人去借一個AED設備來,說不定更有效。」
  • 同樣都是公務員,本科生和專科生有什麼差別?過來人談感受
    ,不少人都被這一穩定的工作飯碗所吸引,這也是導致公務員人數暴增的一個原因之一,但是不管怎麼說,只要能考上公務員,這個工作的薪資和待遇都是不錯的,因為公務員專科生也可以報取,所以很多人就會好奇專科考上的公務員和本科考生的公務員會有什麼不同。
  • 清華女教授劉瑜的演講:她的女兒不可能成為普通人,真信你就輸了
    文/阿呆爸1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最近做了一次《不確定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演講裡的金句「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在朋友圈裡,尤其是在為教育而焦慮的家長群裡小小的火爆了一把。截止到今天,就有三個朋友分享了連結給我。這篇演講我也看了,劉瑜的觀點很多,其中一個大意是:現在的教育太瘋狂了,過度教育的軍備競賽坑害了很多孩子,我們還是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不要讓孩子去殘酷的競爭,要讓孩子快樂一點,不僅要接受,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 顏值學霸「清華神仙」遇上平凡「北大保安」:成功從來不問出身!
    你問我成功的是不是都是那些天賦異稟的天才?那麼,我想告訴你:成功從來不問出身!這段時間,清華與北大因為一些人再次雙雙進入熱搜,前者是因為清華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正式上演,後者則是因為北大的傳奇系列故事「北大保安」再次被講給眾人聽。
  • 北大清華超七成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 2019屆畢業生生們都去哪就業了?
    近日,包括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高校相繼公布了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生們都去哪了?收入待遇是多少?出國率又是多少?讓我們來統計看看。北大清華超七成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12月29日,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新鮮出爐。報告顯示,2019年北京大學全校畢業生合計9904人,校本部畢業生7808人。
  • 北京大學122周年校慶,清華送祝福,考這兩所CP學校究竟有多難?
    中國名校北京大學122周年校慶清華送上16字祝福北大、清華是中國的一流院校。5.4日正是北京大學122周年校慶就在當日,清華大學官微發文祝賀@北京大學122周歲生日快樂:「未名博雅,家國天下,學堂門啟,北大常新。」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 浙江學子佔三席
    近日,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讓大家都見識了一把「神仙打架」。為啥這麼說?1989年起設立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在全國頂尖高校裡遴選出的優秀學生,自然可以稱得上「top中的top」。每年清華大學舉辦特等獎學金答辯會,都會引發全網關注,也被吃瓜網友們戲稱為「凡人圍觀神仙打架」。
  • 「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別輕易相信,現實太殘酷!
    清華教授劉瑜一席話,讓無數家庭鬆了一口氣:我的女兒也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無數焦慮的家長們找到共鳴,她指出了國內教育投資過大,孩子負擔重的問題。然而,仔細思考卻並非如此。劉瑜教授是清華教授,丈夫是人大的教授,這種家庭在國內已經處於頂尖水平了。她的女兒上的是清華附小,這起點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人,單單一個北京戶口就讓所有北漂家庭可望而不可及,你現在還認為她的女兒會成為普通人嗎?
  • 甚至可與「北大、清華」並提!
    【了解更多志願填報信息,請點擊關注】 首都北京,不僅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教育資源更是其他任何一個省份無法企及,清華、北大、人大等等,拿出一所都讓多少學子望塵莫及!而北京近幾年又增添了兩所實力雄厚的大學,甚至可以與「清華、北大」並提!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從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物理系實力與顏值兼具的陳逸賢,則刷屏了清華官微評論區。另外,也有網友關注到,現如今這一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的評選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全面了。但清華招生卻官方評價: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怎麼回事?不妨一起來從幾位候選人的履歷裡,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