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秘史之笑裡藏刀:西周君與三晉國王之間的互相出賣與暗害

2020-12-22 海叔說春秋

笑裡藏刀這個成語,對於經常閱讀歷史書的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它通常是指某個人陰險毒辣,表面友好,實際上心中卻暗藏刀兵。戰國時期,西周公國與三晉之間的關係正可以用笑裡藏刀這個成語來形容。

起初,西周君對韓魏還是十分依賴的,然而,深諳小人之道的昌他卻對西周君的天真進行了規勸。「主君,當年宛國依賴秦國輕視晉國,秦國遇到饑荒,宛國因此被晉國滅亡。鄭國依賴魏國輕視韓國,結果魏國進攻蔡國的時候,韓國趁機吞了鄭國。邾國和莒國被齊國滅亡,陳國和蔡國被楚國滅亡,都是因為過於親近援助國而輕視近處的敵國。現在主君過於親近韓魏,反而輕視秦國,恐怕國家會被秦國所害,倒不如派公子周最暗地聯合趙國親近秦國,做個兩面好人。」

雖然,最終昌他還是死於西周君之手,但是後來的西周君也確實採納了昌他的建議,甚至主動在韓趙魏之間挑撥離間。垂沙之戰之後,楚頃襄王認為要想真正對韓魏進行軍事威脅,就應該在東周國與西周國之間清理出通道來,把陸路與楚國的水路結合在一起對韓魏進行包抄。於是,派人訪問西周君,要求西周君清理出一個通道來。

西周君擔心楚頃襄王的舉動對自己有危險,於是趕快去求助蘇秦。蘇秦聽說了楚頃襄王的計劃之後,立刻明白了楚國的意圖。微微笑道,「主君,我們與其拒絕楚王的建議還不如順水推舟。楚王一旦在西周國挖出了通道,韓國魏國知道了必然也會害怕。齊國和秦國擔心楚國意在九鼎,也會出手對付楚國。到時候,楚國自己都不能自保了,還怎麼向我們借道呢?」後來,楚頃襄王確實放棄了借道,因為一場新的戰役即將在秦、韓、楚、魏之間上演。

雖然,楚頃襄王在位初期,楚國與秦國的外交關係已經斷絕。但是,為了楚國的安危,楚頃襄王還是會忍辱收下秦國的禮物。秦昭王十一年時,孟嘗君聯合韓國等五個國家一起進攻秦國,逼迫秦昭襄王交出河北以及封陵一帶的土地。之後不久,楚懷王就客死他鄉了。然而,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楚頃襄王還是咬牙接受了秦國送給楚國的粟,在這場伐秦之戰中保持了中立。

孟嘗君田文為了逼迫楚國加入這場戰爭,開始打著齊國的旗號,企圖和韓魏一起進攻楚國,並向西周君借軍糧。西周國的官員韓慶為了婉拒這件事,對田文說道,「您打著齊國的旗號,聯合韓魏進攻楚國和秦國,只能使韓魏強大而齊國弱小。您眼下得到了河北和封陵,看起來是得,其實隱藏著很大的危機。還不如不再向我們西周國借糧,讓我們保持中立,給您和秦王做個傳話人,讓他交出老楚王的遺體。秦國把老楚王的遺體給您,您再用它到楚王那裡買個人情,楚國一定會把東邊的土地分出一大部分給齊國的。這可比武力威脅要強上許多呢。」

於是,田文果然派韓慶去見秦昭王,秦昭王為了擺平五國伐秦,果然交出了楚懷王的遺體,而楚頃襄王也給了齊國一些土地作為酬謝。然而,韓慶的建議雖然為西周君擋了災禍,卻使得楚國和秦國暗暗恨上了齊國,為湣王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從秦國和楚國勒索了土地之後,韓國,魏國和齊國等國家的將領志得意滿地回了國,途中正好經過西周國。西周君擔心魏國也來向自己借道,於是偷偷給魏王寫了一封信,「寡人聽說楚國和宋國認為秦國割地的事情對自己不利,想要偷偷奪取您的糧餉支援秦國。」魏王感到懼怕,於是果然沒有向西周君要東西,直接回了魏國。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王派左更白起在伊闕進攻韓魏,斬殺韓魏聯軍二十五萬人,俘虜了魏國將領公孫喜,並奪取了五座城池。白起俘虜公孫喜之後,又派兵進攻西周國,西周君轉而向魏王求救。魏王此刻自顧不暇,趕快把上黨塞給了西周君好甩掉這個燙手山芋。

西周君在返國的途中,看到魏國的梁囿,眼中起了垂涎之意。大臣綦母恢看到西周君這個表情,為了討好西周君,立刻立下了軍令狀,「主君,魏國的溫囿和此處比不相上下,離西周國又近,不如臣替您向魏王索要過來如何?」西周君心中大喜,立刻派綦母恢前去求見魏王。

看到西周君又派人來了,魏王連忙問道,「怎麼西周君還在埋怨寡人嗎?綦母恢說道,「怎麼敢有人埋怨魏王呢?只是我看西周君想要投降秦國對付魏國了。到時候,秦王投入大量兵力,再加上西周君的南陽之地,就算魏王您有兩個上黨也無濟於事了。」魏王果然害怕了,忙問如何解決。綦母恢道,「我們主君平時對秦王友好那都是為了虛與委蛇,

這次如果想讓我們西周國與您聯合,我們需要魏國士兵三萬人為我們戍邊,然後再加上溫囿之地,西周的百姓看到魏國這樣大方,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魏國的。當然,這些士兵和土地我們也不是白要的,我聽說溫囿的百姓每年交給你們的稅收是八十金,我們西周國許諾溫囿到了我們手裡,每年會交給您一百二十金的稅收。再加上上黨每年的稅收四十金,您看怎麼樣?」魏王覺得這些話說得也有道理,於是派孟卯把溫囿的土地給了西周君,還加上了三萬名魏國士兵給西周君戍邊。

光有魏國的支持還是不夠的,西周君又聯絡周最去求見趙國的奉陽君李兌。周最的使臣對李兌說道,「趙國目前的國策正是讓秦魏交戰,秦國吞了西周,短期內一定不會再攻打魏國。秦國攻打西周失敗了,因為損兵折將,也無力再對付魏國。倒不如您現在派兵援助西周,秦國看到趙國參與進來,一定會當過西周,轉而繼續對付韓魏。到時,秦國與魏國兩敗俱傷,就是趙國左右天下的時候了。」李兌認為周最使臣的建議言之有理,於是援助了西周。秦軍看到西周多了趙國庇佑,果然轉而又去對付韓魏。

然而,秦國和魏國並沒有兩敗俱傷,在這場戰爭中,秦國幾乎以壓倒性的勝利打贏了韓魏。楚頃襄王看到秦軍和韓魏打的熱火朝天的,於是也偷偷把士兵安排在了伊闕山的南邊。然而,楚王坐收漁翁之利的計劃被楚將吾得給破壞了。

這個人趁機打著楚頃襄王的旗號,企圖激怒西周君。他派人向西周君建議,「您不如派太子和將軍在西周境內迎接我們吾得將軍,而您親自到近郊歡迎,這樣天下人就都知道西周君您重視我們楚國的將軍了。」誰知道,吾得的狂悖行為沒有激怒西周君,反而洩露到了楚國。

楚人們都感慨吾得的不知死活,紛紛議論道,「西周君之所以忍辱親自迎接吾得,還不是為了想要聯合楚國。西周君和楚國聯合,這是楚王一直追求的目標。然而,吾得羞辱西周君,肯定會使得西周與楚國貌合神離,楚王一定會怪罪吾得的。」按道理,只有迎接楚王的時候,西周君才需要親迎,楚將吾得這是典型的仗勢欺人,違背禮法,按照楚頃襄王的個性,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的。

果然,楚國暗自在伊闕山安置軍隊的事,果然被秦王知道了。秦昭王非常生氣,心想,呦呵,你還想玩漁翁得利是不是,果然又派兵攻打楚國,給本來還在吃瓜的楚頃襄王惹來了大麻煩。

伊闕之戰之後,楚國,魏國和韓國紛紛投靠秦國,它們打著為燕國和宋國報仇的旗號,在西周國境內計劃討伐齊國。齊王田地出逃,楚國派將領淖齒向齊王索回土地,淖齒為奪權謀害了齊王。楚王和秦王終於在這場伐齊之戰中,報了當年的仇恨。

回顧整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西周君與三晉的國王之間互相的出賣與暗害或多或少地推動了戰國的歷史進程。西周君就好像一個破落的財主,時刻要求自保,偶爾垂涎人家的土地,也時刻要忍受他人的羞辱與暗算。

隨著秦國實力的逐漸膨脹,西周君的地位越來越尷尬了,那麼面對秦王,西周君究竟會採取哪些舉動呢?敬請期待下集,西周秘史之王孫末路。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龍傲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西周秘史之王孫末路:西周國覆滅時的秦周之爭
    伊闕之戰之後,魏國大將公孫喜戰敗,西周君為此事派周足出使秦國。周足不想出使秦國,卻找不到合適的辦法。周足的門客為此建議道,「您為什麼不對西周君說,我到了秦國,秦國和西周國必然交惡。您的大臣裡,有一個很受秦國重視,自己相當相國的人,他一定會在秦王面前攻擊我。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西周君的拙劣表演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大秦賦>:秦異人與西周君的生死博弈,你狠我比你更狠
    函谷關的西周駐軍為保護周天子撤軍,秦王稷下令去信給子楚:準西周君求和,但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我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他答應為止。西周君求和,秦異人代替秦王與西周君談判。二.
  • 西周公國之齊王闢彊:垂沙之戰前後的齊楚紛爭
    齊宣王從壯年繼位到撒手人寰,見證了秦國從秦孝公到秦昭襄王手上的不斷地發展,經歷了許多次改變各國命運的轉折之戰。有人說,他是好色的君主,有事鍾無鹽,無事夏迎春。有人說,他是英明的君主,使得齊國一次次獲得戰爭的勝利。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他和西周公國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瓜葛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齊宣王背後的秘密。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賦》背後的故事,戰國時為何還有東周和西周之分?
    按照時間劃分,戰國時期顯然屬於東周,但在史料和影視作品中,我們卻仍會在戰國時期看到「東周」、「西周」這樣的字眼,例如《史記·秦本紀》「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於是在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姬嵬即位後不久,便將周王畿的河南之地,封給了弟弟姬揭自成一小諸侯國,是為西周桓公,疆域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至周赧王八年時(前307年),周赧王因拒絕秦武王試舉周鼎的要求,被秦武王嬴蕩逐出周王宮,周赧王只得徙居西周王城,此後周王畿大權開始落入西周君手中。
  • 《大秦賦》中東、西周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後來都怎麼滅亡
    從周顯王時期東、西周分立開始,東、西周之間就展開了相互間的鬥爭。《戰國策·東周策》屢有「東周與西周爭」「東周與西周戰」之類的記載,還有「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的說法,都表明兩個小朝廷之間並未和睦相處。諸大國對於兩周間的爭鬥常欲漁翁得利。
  • 千古謠言之「烽火戲諸侯」:西周的滅亡跟褒姒笑不笑真沒啥關係!
    褒姒為什麼不會笑?周幽王真的是個昏君嗎?西周真的滅亡於一個場「烽火」和一個女人的微笑嗎?褒姒到底會不會笑,我不知道,或許她真的笑點超級高,有幾十層樓那麼高也說不定,又或許其實她是個面癱,周幽王的審美情趣異於常人也有可能。但我認為西周的滅亡,總體上跟這個女人關係不大,而是跟他的兒子關係比較大。
  • 戰國時除了周王朝還有東周國與西周國,兩位諸侯將周天子徹底架空
    在最近上映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出現了一個西周國和一個東周國。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戰國末期時東周都快結束了,怎麼又冒出來個西周國呢?其實,此西周非彼西周,此東周也非彼東周。它們不是周天子的周王朝,而是諸侯建立的諸侯國。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中學歷史課本裡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 西周滅亡後,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爭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是西周過渡到東周的一個標誌性歷史事件,然而從西周滅亡到東周建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周王朝卻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並且為了爭奪正統之位,他們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較量,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回到那個風詭雲譎的時代一探究竟。
  • 西周晚期的危機:厲王出奔(一)
    如果說西周中期是一個政局不穩和軍事軟弱逐步累積的時期,那麼毫無疑問,剛進入西周晚期,也就是周厲王時期,西周國家便遭遇到了全面的危機。所謂「全面的危機」,也就是說問題已經擴散到了西周社會的各個方面,並且已經嚴重到連王朝的生存也成問題的地步。
  • 西周國家的東方(八)
    西周地方封國的發現(5) 在豫東平原的中心地區,古代地理文獻記錄了集中分布的一批非姬姓諸侯國,如宋、杞、葛和戴;在它的西南部則有陳、許以及鄶。1996-1997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察隊在商丘市地表下10米處揭露了一座大型東周城址,考察隊認為它是宋國的都城。
  • 西周滅亡是因為「狼來了」的故事嗎?
    西周的滅亡因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為人熟知,這個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的確是西周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西周王朝早已衰落的國勢決定了烽火戲諸侯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
  • 西周的刑書制度:議事以制與以赦顯德
    《晉書·刑法志》亦云,「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則五刑之屬三千。殷因於夏,有所損益。周人以三典刑邦國,以五聽察民情,左嘉右肺,事均熔造,而五刑之屬猶有二千五百焉」。西周雖襲舊制,卻一改夏商集權而行分封,雖家天下政權屬性未有根本性變化,然亦融入了些許「公」的質素。政治理念中強調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慎罰等,由此而引發商周之際思想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劇變。
  • 西周君如鯁在喉
    西周君如鯁在喉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大秦賦》開篇中,頻繁提到了兩個古地名:伊闕、洛邑,好多人不大明白怎麼一回事,更不明白伊闕的戰略位置有多麼的重要。小編就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結合洛陽地理為大家普及一下《大秦賦》中「伊闕」的戰略地位重要性。
  • 西周的軍事實力有多強?為何能以方國之力打敗宗主國?
    西周的軍事實力有多強?為何能以方國之力打敗宗主國? 每一個國家,在經濟實力,國家實力增強之後都會自然而然的重視軍事,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防護力量,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的人民,保衛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 王者之劍:西周晚期的鐵劍,古人智慧讓人由衷讚嘆
    天亮以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清理判斷這是一處西周晚期的墓葬,禮器、兵器、車馬器等一應俱全。其中有一把殘缺的古劍,劍柄由和田青玉製成的劍柄玉質細膩,表面有斜豎紋平行線紋飾,劍首正方形有四瓣花的浮雕裝飾。西周晚期處於中國的青銅時代,基本都是使用青銅作為原料,從劍身鏽跡斑斑的殘損部分判斷,顯然不是青銅器。
  • 這7個人改變西周命運,他們影響了800年,華夏歷史上的名人
    這7個人改變西周命運,他們影響了800年,華夏歷史上的名人 西周約始於公元前11世紀時周武王伐紂滅商,終於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共經歷了11代、12王,統治了約257年。這一時期全國大小諸侯向負擔一定義務,周朝維持著同意局面。由於周王居於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稱西周。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筆者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