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謠言之「烽火戲諸侯」:西周的滅亡跟褒姒笑不笑真沒啥關係!

2021-01-10 七弦泠泠上

褒姒為什麼不會笑?

周幽王真的是個昏君嗎?

西周真的滅亡於一個場「烽火」和一個女人的微笑嗎?

褒姒到底會不會笑,我不知道,或許她真的笑點超級高,有幾十層樓那麼高也說不定,

又或許其實她是個面癱,周幽王的審美情趣異於常人也有可能。

但我認為西周的滅亡,總體上跟這個女人關係不大,而是跟他的兒子關係比較大。

至於我們從小就知道的「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那真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更準確點說,它是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謠言」。

首先,西周時期存不存在「烽火傳訊」,就是個大問題。

我們姑且相信有吧。

但問題是,點燃烽火,傳遞訊息,是需要烽火臺的。

周天子召集諸侯打仗全靠烽火臺的話,那他媽這是要在上百個諸侯國裡修成千上萬的烽火臺啊。

是什麼樣的傻子君主,才會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到處修烽火臺的。

所以,烽火臺只可能是修在與敵人對峙的邊境地區,像長城那樣。

或許有人會說,也許西周的烽火臺只修在與敵人對峙的諸侯邊境線上。

拜託,周王室直屬領地周圍,最大的一個敵人是西北面的犬戎,而跟犬戎接壤的諸侯國屈指可數,不可能就得著那麼幾個諸侯使勁地薅吧。

其次,烽火只具有預警的作用,讓周邊的軍隊提高警惕性,讓老百姓及時撤離。

而不可能是周天子調集諸侯軍隊的命令。

完整的作戰命令至少也要包括了時間、位置這兩個要素吧。

諸侯們怎麼知道大王在哪裡的?

周王室不是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宗周城啊。

最後,古代集結軍隊那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嗎?

諸侯召集各自的部隊,除了士以上職業軍人可以迅速集結,農民兵是能一下子就召集起來的嗎,農民不種地啦?

另外,打仗後勤也是個大問題,古人發動戰爭,一般會選擇秋收以後有了糧食,才會出動、一般不會選擇農忙的春夏時期。

即便有外敵入侵,在沒有足夠大軍開拔的糧食的情況下,只能放任敵人攻破防線,等湊夠糧食了再回去找場子。

西漢初年為啥打不過匈奴,就是國家經濟不行,糧食不夠,沒法子把精力都放在軍事上,去反攻敵人。

周幽王點個烽火,諸侯就要屁顛屁顛跑來,那麼,即便諸侯足夠忠心,從軍隊集結到行軍至周幽王身邊,最近的諸侯估計也要花十天半個月的吧。

周幽王啥正事不做就在這乾等著?褒姒妹子還笑得出來?

更誇張的是故事裡還說,這貨連續點了好幾次呢。

諸侯們在不知道敵人在哪裡、周幽王是否安好的情況下,可能貿然發動軍隊嗎?

這就好像你大佬給你打電話,說我被人砍了,然後電話斷了,你沒法聯繫上他。

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去營救你大佬?

至少也要先通過各種方法,聯繫上人,知道他在哪裡被砍,人還在嗎、砍他的人多不多,有幾個兄弟去了,我這樣貿然去了會不會「送菜」,這些問題吧。

更何況,清華簡,以及《竹書紀年》根本就沒有這個故事的記載。

反正,「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從邏輯上講,能吐槽的地方不要太多。

既然烽火戲諸侯不存在,那麼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而導致亡國也就沒可能了。

那麼,西周又是怎樣滅亡的呢?

西周滅亡因素很多很多,講起來可能幾天幾夜都講不完,我們今天只是單純從周幽王的視角來簡單捋一捋

首先、周幽王他的老父親周宣王晚年吃了好幾次敗仗,再加上周王畿附近天災不斷,導致糧食減產,人口銳減,周王室的實力不足以對內震懾諸侯,對外壓迫敵人。

單一諸侯的實力或許還不能威脅到王室,但諸侯開始強大起來卻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問題其實在周幽王的曾爺爺周夷王時就已經出現了。

王室衰落到諸侯都不主動來朝見,苦巴巴等到來朝見的諸侯,周夷王還要回禮,天子的權威性大打折扣,號令諸侯也有點力不從心了。

周宣王雖然通過戰爭,短暫按住了躁動的諸侯,但他晚年連續吃了好幾次敗仗,之前的努力完全付諸流水。

等到周幽王時,他要面對的國家,就是一個爛攤子,特別是在他的西邊,有個小弟比較強,還跟犬戎很曖昧。

這小弟的名字叫做申國。

西周中晚期的申國疆域囊括了華山南北遼闊的土地,方圓數百裡,放在封國不過百裡的諸侯裡,已經算是第一梯隊。至於申國為什麼這麼強,篇幅有限,有機會再聊一聊。

另外,申國還有三個共同進退的盟友,它們是呂國、許國、繒國。其中,呂國與許國跟申國都出自姜氏、也就是齊國姜尚的那個姜。而繒國則與犬戎關係十分密切。

周本來是小邦,能夠成為主宰天下的至尊,姜氏出了很大力氣,所以姜氏出過很多王室重臣,且西周有十二王的王后出自姜氏,這有點像遼國耶律氏與蕭氏的的世代聯姻,雙方都是國族。

周幽王的王后也是按照慣例取得姜氏女,這個姜氏出自申國。但此時的政治形勢對周王室來說,不容樂觀。

周王朝的分封制是以姬姓為主幹的,《荀子》中就說,周初大封建,諸侯七十一,姬姓就佔了五十一個之多。

這種比例,在周王室強大的時候,還能夠讓外姓諸侯伏低做小,但等到周王室衰落的時候,那麼,姬姓與外姓之間的矛盾必然惡化。

申國的強大,就是這種關係惡化的體現,姬姓已經不能抑制住外姓諸侯的坐大、

長此以往,說不定申國就會來一次「湯武革命」。

周幽王看著申國與呂、許兩個姜氏國在王畿邊上眉來眼去,心裡急啊,更雪上加霜的是,他們還把跟犬戎搞基的繒國拉進了小圈子中。

這是想要做什麼?

周幽王怎麼看,都感覺那麼像老祖宗周文王搞的那一套啊,內聯諸侯,外結夷狄,是不是等到下一代,就要誓師東進,滅周興申啦?

再這麼搞下去不行啊。

可你又不能夠去直接討伐人家申國。

幹坐著不行。

周幽王苦思冥想,該如何來壓制申國的野心呢?

褒姒的到來,更準確點說,褒姒兒子伯服的降生,讓他找到了靈感。

一切先從後宮動手。

直接點說,就是通過廢繼承人的方式,來試探申國的反應。

廢繼承人這一招,歷史上屢見不鮮,很多時候,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國家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而是為了政治鬥爭。

周幽王想要通過廢掉姜氏給他生的嫡長子姬宜臼這個手段,來達成他削弱申國的目的,此時的申國領導人是姬宜臼的親舅舅。

如果順利廢掉繼承人,那麼說明申國實力還不夠,他們的小聯盟,還不敢向煌煌大周發起挑戰。同時,也能趁機削弱申國在王畿的影響力,打擊申國在他們那個聯盟中的權威。

畢竟,做大佬就要夠頂,讓小弟們永遠看到你剛強的一面,柔柔弱弱啥也而不敢做的大佬,都已經被沉江了。

如果,申候跳出來反對,那麼這對於周幽王也是機會,一步步挑戰申候的耐心,最好將其逼反,這樣就有理由直接把他給做掉了。

但周幽王明顯沒有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玩這招,你得擁有玩到最後的資本。

周幽王沒有考慮到,如果申候真的反了,他拿什麼抵擋叛軍?

周王室江河日下,老父親打姜氏之戎,南國之師,把精銳部隊都葬送掉了,而且這幾年老天爺不上飯吃,天災人禍不斷,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而周邊的姬姓諸侯,雖然沒表現出什麼野心,但大佬的掏空了身體的狀態,還是看得出來的。

他們或許不會押注申候,但也不會看好王室,最好的立場就是,坐山觀虎鬥,等你申候跟王室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來接盤。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些諸侯真就是這麼想的。

周幽王有沒有成功廢掉太子,史料中的記載並不明確。比如《史記·周本紀》的說法就是周幽王剛想要廢后,再廢太子的時候,申候就反了。

而到了《史記·晉語》則又變成「王逐太子宜臼,太子出奔申,申人、繒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

同一本書,兩種說法,太史公校對稿子不細緻的情況又出現了。

但無論那種說法,周幽王廢太子的心思,申候知道了,並且立即付諸行動,召集呂、許兩個小弟,讓繒國聯繫好基友犬戎,大家一起去宗周發大財。

周幽王的謀劃徹底玩脫了。

王師根本扛不住五軍聯盟進攻,也沒有一個諸侯本著應有的義務前來搭救他。

所以他死了,周王室的衰弱不堪徹底暴露在了其他諸侯面前。

等周幽王死了,呂國、許國立即擁立宜臼為王之後,就直接跑路回國了。

因為把犬戎這隻惡犬放進來後,聯盟分贓不均,立馬瓦解,為了繼續在華夏圈子裡混,這兩個小國只能立周平王來糊弄一下諸侯了。

苦逼的周平王宜臼看著自己的王畿境內,犬戎橫行,家不成家,國不成國,日子沒法過了!

而到了這時候,會投機的諸侯,立馬就跳出來「主持正義」了。

它們就是「覺悟」最高的齊、晉、秦、楚四國。

宗周不能呆了沒關係,我們大周不是還有成周嘛、那可是周公他老人家廢了好大力氣才營建起來的天下之心啊。

大王遷到成周去最合適了,讓我們君臣攜手,重建輝煌,恢復山河吧。

這四個國家就這樣護送著孤苦無依的周平王遷到成周。

至於遷都這個事情,是周平王主動提出來的,還是諸侯攛掇的,這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從後來發展來看,周平王其實沒得選擇。

遷都是飲鴆止渴。

放棄宗周,意味著放棄了周王室苦心經營幾百年的地盤,這一區域也隨著遷都之後,落到了諸侯的手中。

周王室從此之後只能看小弟的臉色討生活。

但宗周已經沒有被犬戎霍霍不成樣子,周王室直屬軍隊早就消耗完了,拿什麼來驅逐犬戎?

所以,為了自身安全,能夠繼續做個體面人,周平王只能遷都。

這便是東周的開始,也是春秋戰國的開始。

之把周朝分成兩段時期,並非只是周平王遷都那麼簡單,周王室沒有了最強大的軍隊,最大的地盤,自然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話語權。

而當周天子失去話語權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諸侯們失去了領導者,他們便可以無視以前的規則,肆無忌憚地壯大自己,互相徵伐了。

所以說,人活著,實力最重要,當沒有了實力之後,曾經尊重你的人、敬仰你的人、給你鞍前馬後的人,轉眼就變成讓你痛不欲生、悔不當初、欲仙欲死的陌生人。

最後,褒姒笑了嗎?

周幽王才不關心褒姒笑不笑呢,她只是他政治鬥爭中的一個工具人。

悲哀的時,這個工具人,還要經歷千百年來的鞭撻,成為帝王們教育下一代的經典反面教材。

簡直比竇娥還冤啊。

話說回來,中國古代文人的下限還真的是挺令人無語的,為了證明女人是男人最大的禍害和障礙這麼個主觀性極強的觀點,歷史也可以隨意編造,謠言張口即來。

更可笑的是,這個錯漏百出的故事,讓這片土地上的人,至今令人深信不疑。

最後,謠言止於智者,杜絕謠言,從我做起。

相關焦點

  • 「烽火戲諸侯」中,褒姒為什麼笑了?周幽王死後,她結局如何?
    歷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讓後世記住了周幽王和他的寵妃褒姒,並把他們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受千古罵名。周幽王因此成為昏君典範,而褒姒成了「禍國殃民」的「狐狸精」。
  • 周幽王和褒姒是背鍋的,烽火戲諸侯的原型是這兩位楚國君王!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聽說過,故事大略講的是周幽王寵信褒姒。由於褒姒不愛笑,為了逗笑褒姒,周幽王就點起烽火,讓諸侯勤王。等諸侯到了,褒姒看到諸侯急忙趕路的模樣終於笑了。如此再三,諸侯們都不再勤王,結果犬戎真的打來,沒有了諸侯軍隊的幫助,西周也就就此滅亡。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真的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嗎?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口兒童,幾乎口口相傳,致使許多人認為這就是西周滅亡的原因。烽火戲諸侯的介紹但是讓我們來看,烽火戲諸侯中的女主人公褒姒,一個為平息戰爭所推出來的犧牲品,因為她的美貌受到周幽王的寵愛,周幽王因為她,放過了她的國家褒國,不惜廢掉原有的王后和太子,轉而立她為後,並封她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
  • 烽火戲諸侯真的是褒姒禍國殃民一笑傾國嗎,這段歷史有多荒誕
    史記記載西周的滅亡源自烽火戲諸侯,而烽火戲諸侯卻是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做的鬧劇。事實上西周的滅亡真的是烽火戲諸侯為博佳人一笑嗎,學會邏輯分析,你就知道這段歷史究竟有多荒誕。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以此來形容美人褒姒再恰當不過。
  • 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
    談秦說漢(334)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也笑其「好傻好天真」。最後的代價是國內重臣聯絡犬戎入侵,諸侯看到京城狼煙四起,也不願出兵勤王。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麼?褒姒果真是罪魁禍首?周幽王做錯一件事
    鬱悶的周幽王覺得不是褒姒不喜歡自己,而是褒姒是個天生的高冷女神。對女神自然要對女神的辦法,小機靈鬼周幽王就想到了烽火戲諸侯這一出。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交流要麼靠吼,要麼就只能靠狼煙了。狼煙是古代非常優秀的發明,也不知道哪個愛狼人士發現,潮溼的狼糞點燃了以後,居然可以升起濃烈的狼煙。
  • 西周滅亡是因為「狼來了」的故事嗎?
    西周的滅亡因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為人熟知,這個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的確是西周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西周王朝早已衰落的國勢決定了烽火戲諸侯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
  • 細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褒美女進宮,周老大是喜歡的要命,那是不想讓褒美女受一點的委屈,可結果呢,也不知道褒美女是水土不服,還是思家或者思親心切,就是高興不起來,頗有豔如桃李情柔惠,冷若冰霜俏佳人的意思,借用現代宋小寶的一句臺詞,自打臣妾進宮以來,獨得皇帝恩寵,唯一不同就是,褒大美人從來不笑,這下對於萬花叢中過的周老大來說,可是深受打擊,想他堂堂一國之君,要是不能讓褒大美人笑一笑,他多沒面子
  • 筆墨為刀劍竹簡鑄戰場,司馬遷借「烽火戲諸侯」,向漢武帝宣戰
    未覺那有不對,可隨年歲漸長,越看越覺不對。這不對非常多,而且貫穿很多場景,原因嗎也很簡單,太不符合邏輯了。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橋段,你說他符合史實吧,看著向小說,你說他不符合史實吧,又完整記錄在正史中,真怪哉。怪哉根源?劇情狗血唄!
  • 四大妖姬之褒姒——傾國一笑
    唐代詩人胡曾寫過關於褒姒的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這個可不是大家耳熟人詳的"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那是漢武帝的典故,與今天的內容無關,呵呵。褒姒也是大魔王滅敵國,搶來的小白兔。
  • 歷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平王東遷,800年周朝終於走向滅亡
    幽王笑道:「山崩地裂,這是三地間常發生的事情,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何必告訴我呢?」太史伯陽父拉著大夫趙叔帶的手說:「這三條河都發源於歧山,發生地震怎麼得了!從前伊水、洛水枯竭後夏朝就滅亡了,黃河枯竭後商朝滅亡了。現在這三條河都地震了,水的源頭便會堵塞,堵塞後山必定會崩塌。
  • 周幽王滅亡西周--男人嘴上恨著狐狸精心裡卻愛著狐狸精
    周幽王整天圍著褒姒,可這冰雪一樣美麗女子從不笑,他不知她的身世。而她沒有感受過人間的冷暖和愛憐,她的出生就是個錯誤,被遺棄的嬰兒,及待年長又被送到周朝宮殿作宮女,她的一生可以說是缺乏愛的一生,她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她外表有傾國之貌,內心確實缺乏生命跡象的荒涼。所以她不笑,她少言語。沒有關愛的孩子,長大成人也註定會成為悲劇。
  • 常說幽王昏庸無道,為得美人一笑戲諸侯,可知周的滅亡已成定局!
    說起了周幽王,很多人腦海裡面都會想起「烽火戲諸侯」的著名典故,因而在歷史的不斷推移過程之中,幽王的昏庸無道顯然已經成為了一種典型的負面教材,不管是古時的帝王官員,還是今日的學生百姓,都彷佛已經習慣,周的滅亡就是因為幽王一手導致的,但是並非如此,周的滅亡早已成為定居,並非是一皇一帝的不作為
  • 烽火戲諸侯居然是假的
    在電視劇《大秦賦》的一集中,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家奴,一些讀者不厚道的笑了要不是當初周幽王瞎搞,自己起家的地盤怎麼會給了秦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被稱作史上代價最大的撩妹行為,為了讓美人褒姒開心竟然點燃烽火臺,玩起了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
  • 烽火戲諸侯:論春秋筆法的「藝術」
    《史記》中記載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已經成為耳熟能詳、老生常談的故事。在這裡,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看看史家爐火純青的「春秋筆法」。在開篇,相信很多人會說烽火戲諸侯是司馬遷編造的,是假的,西周末年還沒有烽火臺,《竹書紀年》又是如何如何記載。莫急,我們慢慢來。
  •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在周朝初立之時,周武王為鞏固中央政權,曾設立了兩個都城,一個是京都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個是陪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這兩個都城,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
  • 周幽王滅亡西周——狐狸精的前世
    上一篇:改革失敗,周厲王無意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共和體制周厲王之後,周朝進一步衰落,兒子周宣王在位不聽勸諫,打仗失敗丟了南方,氣的一命嗚呼。兒子周幽王繼位,對,就是烽火戲諸侯的那位。周幽王娶褒姒的時候才16歲,一晃三年,褒姒生了兒子,19歲的周幽王愛屋及烏,就想把褒姒的兒子封為太子,還想把褒姒升為皇后,廢掉原來的皇后--申後,申後是名門之後--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皇子本就應該娶公主,這才是門當戶對。可是周幽王就是喜歡褒姒,愛情這東西和門戶關係不大,婚姻才關乎門當戶對、身份尊卑、臉面大小。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家人的事。
  • 偶像劇情引發的慘案,幽王說:我給你點個大煙花,你給我笑一個?
    周幽王有寵妃褒姒,歷史上把這個女人稱為妖怪、禍害,但褒姒卻是個高冷美女,甚至於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她也許並不高興成為王的女人,整天面無表情。這可苦了幽王,要說堂堂一個國王也是沒見過這種氣質的,他費盡心思哄美人開心,幽王:我就不信了,你趕快給爺笑一個。
  • 周王朝滅亡的原因你知道嗎?竟是他做的一件事導致周朝的衰敗!
    眾所周知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享國791年,周朝又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強大的王朝由盛轉衰直至滅亡?周朝的衰落始於西周的滅亡,比周朝滅亡早了500多年。
  • 周幽王一頓騷操作徹底斷送西周
    在褒城內找到絕世美女褒姒,獻於幽王。以求換回褒珦。幽王見褒姒,驚為天人,立馬釋放了褒珦。自得褒姒以後,幽王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雖然傾國傾城,卻又冷若冰霜,從無笑魘,幽王為此很煩惱,下令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佞臣虢石父,提議用烽火臺一試。周幽王應允,帶著褒姒登上了驪山烽火臺,守兵點燃烽火。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火速趕來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