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唐代詩人寫下一首詠柳詩,因為詩作太有名,而被人們傳唱千年

2020-12-03 小話詩詞

春回大地,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每看到大地上的春色,不覺會讓人駐足欣賞映入眼帘的春日風景。當柳樹垂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會浮現出一首讚美柳樹的詩歌,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詠柳詩。

我潛意識裡產生一個想法:對於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讀這首詠柳詩。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詠柳》這首詩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選編的一首古詩,詩歌的創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還有一首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正是因為這兩首朗朗上口的詩歌,讓我們知道了賀知章這位詩人,賀知章的名字也隨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傳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讓賀知章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位詩人。

我的想法就是:「《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春天裡什麼地樣子?」也可以說是深入地去鑑賞這首詩歌,還是按照我一以貫之的方法進行,那就是——「知人論詩」。了解作者對賞析詩歌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那就從了解賀知章開始吧。

知人論詩,賀知章其人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27歲的賀知章考中乙未科狀元,由此也可見賀知章非同一般的學識,尤其是詩文方面的才華,為什麼這麼說呢?

賀知章書影繪像

因為根據《新唐書·選舉》的記載,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雖然很多,但通過科舉選撥人才的方法只有五種:口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其中策論和詩賦是最重要的考試科目。從這一點上來說,賀知章的詩名是名副其實的,而他的書法也是一流的。

進入仕途之後的賀知章被授予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後來又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新唐書·賀知章傳》記載: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為人曠達不羈,善談笑,有「清談風流」之譽,為時人所傾慕。賀知章好飲酒,經常飲酒賦詩,

杜甫詩《飲中八仙歌》中形容賀知章喝醉酒的狀態「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以說非常形象地說出了賀知章好酒的本性。

賀知章也是一位高壽的詩人,他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幹到了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可惜作品大多散佚,在《全唐詩》中僅收錄了賀知章的19首詩歌。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詠柳》和《回鄉偶書》

《回鄉偶書》詩意圖

《詠柳》賞析

《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呢?從題目就可以知道,因為這是古詩中的一種體裁——詠物詩,顯而易見,這首詩是詠贊柳樹的。

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詠物詩以描寫所詠事物的形態,力求達到形似;又不一味地描摹所詠之物的形態,而是在詩中寄寓情志,力求達到神似。所以詠物詩有託物言志,在具體的描寫上經常會用到擬人、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

賀知章的詠柳也不例外,而起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比喻新奇精巧,靈活多樣,四句詩用了三個比喻句,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加之在比喻中出現的擬人化寫法,可以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詠物詩中的佼佼者了。

(一)「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要贊詠柳,那從哪裡起筆最好呢?也就是說詩人眼前的柳樹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當然是柳樹的整體形象了,柳樹下垂的枝條的那種曼妙美

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柳樹也迫不及待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形態。

所以詩作開篇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用一個「妝」字就把柳樹擬人化了,象是一個美女在化妝,而她化妝,並非塗脂抹粉,而是用「碧玉」。

這裡的「碧玉」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讓人們對柳樹的淡雅之美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碧玉」和柳樹發芽的顏色的是如此的相似,所以這個比喻句相當貼切,不僅寫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而且還給人留下柳樹新發的淡雅之美。

將柳樹說成「碧玉」,還是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顯示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第一句寫樹,將柳樹擬人化,讓人在品讀的時候能感覺到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不僅貌美,還稚嫩清純,而一個「高」字,更襯託了美人婷婷嫋嫋的婀娜風姿。由此可見賀知章詩作的不同凡響之處

(二)「萬條垂下綠絲絛」「萬條垂下綠絲絛」是緊承上句來寫的,詩人將千萬條倒垂的柳枝比喻成綠絲編織而成的少女的裙帶。一個「垂」字,更加暗示出了「碧玉小家女」的纖腰之柔。而「綠」字又與上句的「碧」字再次生發、再次補充,這就把早春的垂柳寫得更為逼真、輕柔、飄搖了

詩人由下垂的曼妙柳枝聯想到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可見在微風中搖曳的曼妙的柳枝在詩人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古詩中不乏將垂柳枝比作綠絲絛的詩句,比如五代時期的詩人韋莊在《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中有「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唐代詩人徐彥伯在《餞唐州高使君赴任》中有「香萼媚紅滋,垂條縈綠絲。」

但與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相比,在「形似」和「神似」上都差一點。由此也可見,可賀知章這兩句詩的高妙之處

賀知章川師數法作品《草書孝經》

這一句的點睛之筆就在一個「垂」字,詩人這樣寫的目的一是描摹出了柳樹特有的外形,正所謂「不著一柳字,盡顯柳之妙」;二是表明了隨風搖曳的柳枝飄逸超脫的形象。

賀知章在一、二句中連用兩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來比喻柳樹的不同方面,這在詩歌中形成了博喻,更加顯示出柳樹的曼妙多姿和鮮嫩新翠

(三)「不知細葉誰裁出」如果說一、二句中詩人在贊詠柳樹的整體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話,那麼第三句則是詩人對柳葉的贊詠。但是詩人賀知章並沒有直接贊詠柳葉之美,而是以設問提出:不知這細細的葉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來的呢?

這是作者緊接著對柳枝贊詠的思路來寫的。這女子的「妝」是這麼精緻,垂下的「綠絲絛」是這樣曼妙,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詩人用驚嘆的一問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這一聲看似疑問的話語中包含著詩人由衷的驚嘆與欣喜。

(四)「二月春風似剪刀」第四句的回答特別精彩:原來是二月的和煦春風,手裡拿著一把剪刀,給大地換上了新妝。詩人將和煦的春風比作了一把神奇的剪刀,這是詩人第三次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如果將第三句和第四句結合起來看的話,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並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託無限的美感,也體現出了詩人寫作手法的精妙

在這裡,詩人通過新奇的想像,用擬人的手法刻畫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貼切的比喻,賦予春風一個獨特而新穎的形象,顯示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構思上也可謂獨出心裁

詩的三、四句採用問答形式。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風比作剪刀,回答了柳葉生發的原因,再現了春風吹綠萬物的自然規律

詩人巧妙地將視之無形,難以促摸,對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發現的春風物化,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之舉目可見,觸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暖人間的大自然美景

總結

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很富於層次的變化。第一句先寫總的印象,第二句單就柳枝作了一番細緻的描寫。第三、四句再進一步寫柳葉。先從大外著眼,愈寫愈細。好像繪畫,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

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修辭和寫法上也不一樣。前兩句是運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來

後兩句運用巧妙的設問與鮮明的比喻來寫柳葉,沒有任何形容和描寫,而是一問一答,問得巧妙,答得精彩。

唐代詩人沈佺期剪彩》詩中有:「寒依刀尺盡,春向綺羅生」;宋之問奉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詩中有「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這兩人寫的都是彩花與剪刀。

反觀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用剪刀來比春風,寫出了柳葉被春風春綠的詩情畫意,相比之下,賀知章的詩句更加新巧精緻

賀知章的這首詠物詩《詠柳》,三個比喻三個層次,從大處寫到小處。又好像繪畫一樣,從寫意到工筆細繪,先勾出輪廓,再添技加葉補充細節,描繪精妙傳神,既顯示出了春風的力量,又拓寬了春天的氣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卻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在文壇有一句話叫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湧現了一大批驚才豔豔的詩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華的詩人很多,真正有「風骨」的詩人卻很少,而李治絕對是一個有風骨的女詩人。作為一名女道士,她卻曾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完美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 這位唐代詩人太冷門,寫了一首梅花詩卻流傳千古,三四句最經典
    許多詩人都寫下詠梅的絕唱,如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
  • 杜牧登樂遊原寫下一首詩,很多人沒讀過,但其中一句卻人人皆知
    到唐代時樂遊苑已荒廢,漸漸被稱作樂遊原。但它卻是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最宜登高攬勝。自唐代以後,很多詩人都曾登上樂遊原攬望長安城勝景,寫下璀璨詩篇,李白、李商隱、杜牧、張九齡、張祜、錢起等等都曾有登臨樂遊原的佳作傳世。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李商隱的那首《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詩,幽思懷人,寫得不同凡響。李冶是位多才多藝的女詩人,她的愛情詩既有女性的婉麗情腸,又不乏涉世者的睿智,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代學者鍾惺在《名媛詩歸》中評價李冶:「直語能轉,便生出情來,此全從靈氣排宕耳。」
  • 劉長卿送別僧人時寫下一首詩,詩作美如畫卷,畫裡畫外都流動著美
    在一首詩中能呈現出美如畫卷的效果,對於景色描摹的成功自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景色的描摹蘊含了詩人抒情的精湛技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寫下名垂千古的詩篇,人們可以根據詩意,進而描摹渲染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畫面,詩人的目光望著遠去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
  •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
    因此在唐朝建國的二百九十年間,先後出現了207位女詩人,在唐朝詩壇上綻放獨特的光芒。唐朝詩壇「女中豪傑」李治李治生於公元730年字季蘭,是一位典型的江南美女。從小聰明伶俐7歲時開始識文斷字,並先後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然而李治早年所寫的一首「薔薇詩」,卻改變了她命運的轉折點。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但不可否認,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就得到了人們的賞識、認可和追捧,大多得以悉心保存下來,留給後人一一品鑑其中的精巧和絕妙,也愈發是作者本人名聲大噪。也就是說,詩人作品保存流傳的數量,其實可以作為詩人出名的原因之一。
  • 幾千年前的深夜,詩人驚醒後,寫下一首詩,結果成為千古絕唱
    歷史上有很多詩人的作品,都是將自己孤獨時的所想所感寫在了作品中,他們的情感和態度也成為整首詩的精神力量。幾千年前的一個夜晚,詩人深夜驚醒,寫下一首詩,最後成為千古絕唱。從這首詩中,我們能看到刻骨的孤獨。這首詩就是韋莊的《含山店夢覺作》。
  • 天來了,李白寫下一首千古絕唱,有《詩經》的韻味,道盡人間冷暖
    gh_55afc179c9b5)有人問我思念到極致是什麼感覺!我曾發了句晚安給他,一晚上醒來看了七次手機。在古時,沒有手機等通信設備,女子們表達對丈夫思念的最佳方式,就是做衣服。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
  • 老和尚夜賞星空寫下首詠月詩,古人不識貨,現在卻成了首網紅詩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眾多個性迥異、身份不同的詩人,一起扛起了詩歌的寶塔。在這些詩人裡有生前就名滿天下的,比如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也有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名氣卻越來越大的,比如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詩僧寒山。
  • 李白寫給所有年輕人的一首詩,穿越千年時光,依舊激勵人心!
    如果要在中國古代詩人中評出一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我想,唐代大詩人李白無疑會穩居第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天真爛漫、傲岸不羈、熱情豪放,以超強的自信和人格魅力徵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就像一個純真的赤子一樣,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驚嘆的偉大詩篇。
  • 唐代僧人寫首詩,被大詩人改動一個字,僧人驚喜拜謝「一字之師」
    外國人對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也有很大的興趣,英國還專門拍了《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很多國家愛好詩歌的人的注意。在外國朋友心中一個疑惑,說中國古代的詩詞,為什麼字那麼少?短短的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就能成為偉大的詩人,太不可思議了。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在唐代,說起渣男,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元稹。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唐代詩人以小松自比寫下一首詩,只有28字,短小精悍,氣概豪邁
    唐代也有一位詩人,他將目光鎖定了草叢邊的小松,將一棵小松的成長作為託物言志的對象,寫了一首短小精悍,氣概豪邁的詩。 詩人選擇了我們平常都會忽略的一種植物——小松,參天的松樹我們習以為常了,不過有誰會注意過那路邊不起眼的小松呢?說實話,在讀這首詩之前,我一直都沒有注意過,直到讀了這首詩我才發現,原來路邊的小松如此之多。它們最初與雜草一起生長,最開始還不如深草高,後來才漸漸略高出草。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感受到安史之亂平定時,詩人的喜悅心情和強烈渴盼。如果從杜甫的詩中找出一首來對比一下的話,就能深刻地體會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了。當安史之亂爆發,戰火遍及長安城的時候,杜甫曾寫下過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律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導語:他布衣一生卻青史留名,他才華橫溢純真自然,他好友遍天下卻自得田園之樂,他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文獻典籍《新唐書》中是這樣說的: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嘗於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
  • 真正的遊俠詩人劉叉,寫詩和名字一樣霸氣,一首俠客詩流傳千年
    身份和名氣擺在那裡,所以韓愈寫墓志銘是很貴的,這也讓他因為因此掙了不少錢。 作為一位讀書人,韓愈秉承著「達則兼濟天下」的態度,尤其是對於同為讀書人的落魄士子更是如此,當時的他接納了很多這種人在府中。這其中有一位,來的時候寫了兩首「怪詩」《冰柱》和《雪車》敬獻給韓愈,韓愈讀完很是欣賞他的才華,於是便將他收為了弟子。
  • 葉燮:歸鄉詩只需真情,一首《客發苕溪》穿越時空,讓人無聲落淚
    中國的詩歌過了唐代,似乎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因為所有與詩歌有關的東西都被唐人寫盡了,也寫絕了。所以,宋人就獨闢蹊徑,把詩歌的表現角度轉向了內在,從理趣入手來展現詩作的獨特魅力。於是,宋人的詩歌有很多寫得不錯,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楊萬裡的《小池》、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嗯》等等。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實際上是唐代具誘惑力的詩人
    千百年來,這首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詩被無數人用來歌頌忠貞的愛情。我們能否僅憑這首詩來判斷元稹是一首多情的好男人?如果說古代文人多愁善感,那么元稹可以說是唐代最有感情的詩人。元稹的愛情生活一團糟。哈哈,讓大家失望的是,在韋叢死之前,元稹和一個天才女孩薛濤住在一起,最後,由於年齡的差異和樂籍的地位,薛濤42歲的薛濤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不能被一個31歲的詩人包圍。元和五年,元稹失薛濤、韋叢、孤身一人被降為江陵,他的朋友李景儉娶了他的堂兄安仙嬪作為配角,從而促成了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和十年,他死於安仙嬪,元稹繼續娶大家閨秀裴樹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