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人寫首詩,被大詩人改動一個字,僧人驚喜拜謝「一字之師」

2020-12-06 文學漫談

外國人對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也有很大的興趣,英國還專門拍了《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很多國家愛好詩歌的人的注意。在外國朋友心中一個疑惑,說中國古代的詩詞,為什麼字那麼少?短短的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就能成為偉大的詩人,太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詩歌的形式也不同。古希臘的《荷馬史詩》,義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都是篇幅很長的詩篇,他們認為我們的詩詞也應該寫上數萬行,才能把意思表達出來,他們不知道,古詩字數雖然少,可比外國詩歌難寫多了,他們寫數千行詩歌,我們用短短的四句就說問了,但包含的意思一點都不少。可以說是字字璣珠,寓意深刻。

古代的詩人在詩詞創作上,非常嚴謹,一絲不苟。為了一句詞,廢寢忘食,傷透了腦筋。唐代賈島就為「推敲」二字冥思苦想,最後韓愈一語點醒了他。這個典故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得來不易的詩《早梅》。這首詩是唐代一位和尚齊己寫的。唐朝末年,大詩人鄭谷回到家鄉,他和一些文人經常聚會把酒吟詩。和尚齊己也非常愛寫詩詞。有一天他在雪後看見寒梅傲雪綻放,一時來了雅興,就揮筆寫下一首詩。他聽說鄭谷回來了,就興致勃勃地帶著自己的詩作,來請教大人。

鄭谷讀完這首詠梅五律,沉思片刻,提出自己的見解,並說此詩有一個字要改,改完就更傳神了。那麼鄭谷要改動的字是什麼呢,先讓我們欣賞和尚齊己《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鄭谷看完詩,反覆吟誦「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對齊己說,你的題目是早春,剛下完一場大雪,就有梅花傲雪綻放,但梅花開的只有很少的幾朵,用「數」不太合適吧,應把「數」改成「一」,正好應節氣。「數枝開」代表很多的梅花都開了,就不是早春,而是晚春了。而「一枝開」則代表一枝獨秀,更顯得梅花傲立風雪之中的高貴品質,更難能可貴,極富感染力。和尚齊己一聽,連說「改得太妙了,我怎麼就想不到呢。」,連忙拜謝老師。文人們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這首詩開篇寫的是,萬木在寒冷的冬天都不堪摧殘,幾欲折斷,只有孤寂梅花的根牢牢地扎在地裡,現出早春的生機。通過梅枝和樹木的對比,突出了梅枝不懼嚴寒的堅毅。鴿聯描寫昨夜還是大雪紛飛不見梅花的身影,清晨起來推門一看。一枝梅花在深雪雪中挺出身姿傲然盛開,給人一種驚喜之感。這是來報春的第一支梅花,緊隨其後,陸陸續續將有更多的梅花開放,所以早春的第一支開放的梅花,最能給人驚喜,給人帶來希望。如果用原詩「數枝梅」,感染力就大打折扣了,鄭谷只改動一個字,就讓齊己的詩有不同的意境,高手就是無敵啊,讓齊己恭敬地叩首膜拜。

頸聯寫一枝梅花開出後,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陣陣的暗香,沁人心脾。連那些天空中的飛鳥 都嗅到了梅香,紛紛飛來一睹梅花獨一無二的芳姿,盡情地歡呼雀躍著。

最後尾聯,寫出詩人對梅花的珍惜和欣賞。在小村的一個角落裡,一直梅花與世無爭地默默在風雪中綻放。詩人渴望在明年早春,這隻梅在開放時,不要害羞,孤芳自賞,而是勇敢地在春臺上盡情地開放,讓人們都一睹梅花的美麗芳容。正因為只有一隻梅,才顯得那麼尊貴,人們也格外地珍惜憐愛它。

《早春》這首詩,因為鄭谷改的「一枝梅」而成為千古名詩。齊己為了讓自己的詩更完美,去拜師學藝,虛心請教高師鄭谷,改好後還叩謝恩師,一字之師,受益匪淺。齊己對詩詞創作的認真態度,值得後人學習。正因為有賈島、齊己等對文學精雕細刻的文人,才能使中國詩詞在世界詩壇的頂峰,無法超越。一首很短的小詩,能在浩瀚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流傳下來,很多外國人都很難理解,其實不論詩詞不論長短,是經典就能永存。

我是文學漫談,請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就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晚宋的詩人與僧人交往過程中,少不了品茶論禪
    晚宋的詩人與僧人交往過程中,少不了品茶論禪茶是詩人與詩人、僧人、道士之間的橋梁,他們以茶為媒,酬唱往來,不僅擴大了茶詩的數量,而且豐富了茶詩內涵。詩人與詩人之間的酬唱往來。以四靈之間的酬唱往來為例。翁卷《次徐靈淵韻贈趙靈秀》:「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
  • 唐代僧人借宿農村,在人家牆上連寫2首詩,誇盡了農村生活的美好
    這兩類詩歌還有著一個更深層的區別,那就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一個是以士大夫的角度出發,寫的是自己的所見所感,喜怒哀樂,一個則是從農人的角度出發,寫的是他們的生活和悲喜,在其中夾雜了自己的感悟。唐代的許多詩人崇拜陶淵明,也學陶淵明,所以田園詩的數量在唐代並不少,寫的好的,就如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但是也有很多是跟風,本身並沒有什麼農村生活的經歷,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也沒有真情實感。
  • 才女李季蘭向一僧人表白,僧人卻寫詩拒絕,短短20字風流而幽默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也是一位風格奇特,豪放風流的女道士。她五歲的時候,被父親帶去看一架薔薇花,寫下了「心緒亂縱橫」的句子,由此被父親認定為長大之後一定會失節的婦人,沒有幾年,就被送入了道觀做了女道士。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我們知道,這一思想本來僅適用於有感情的生命,但是到了唐代甚至延伸至草木。下一句詩進一步強化了韋應物對茶的理解:茶能「滌塵煩」。在佛教文本中,「塵」通常代表蒙蔽我們本性的妄念與汙垢。「煩」字意為「擔憂」或「焦慮」,但也是「煩惱」之煩,它在佛教中指「煩惱障」(梵文:klesa)。因此,這些詩句既使茶具有強烈的佛教色彩,同時也呼應了《茶經》中茶能滌煩一說。
  • 一首很經典的求愛詩,女道士寫給英俊的僧人,最終是收穫了愛情
    唐朝相對來說,女子有著更多的自由,一些才女不僅像男人一樣寫詩,同時她們對待愛情的態度,那也是很令人感動,其中像魚玄機、薛濤、李冶;這些大才女都敢於表達愛意,而且這些才女的愛情那也是驚天動地,成為了唐朝文壇的一段佳話。
  • 這位唐代詩人太冷門,寫了一首梅花詩卻流傳千古,三四句最經典
    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據說某年冬季,大雪過後,齊己清晨出門,只見大雪封村,前方幾枝報春臘梅的淡雅芳香引來鳥兒繞其歡歌不絕,此情此景,令齊己大為感動,回到寺廟後,寫下這首《早梅》。這首詩突出一個「早」字。且看齊己是怎麼寫的。
  • 你知道那些唐代的勵志詩嗎?
    你知道那些唐代的勵志詩嗎?勵志:奮志,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而在風雲四起的唐代,勵志的故事不缺乏,勵志的古詩流傳至今的也有不少,今天,小編就簡簡單單向大家介紹幾首。《望嶽》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滕王閣序》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
  • 劉長卿送別僧人時寫下一首詩,詩作美如畫卷,畫裡畫外都流動著美
    在一首詩中能呈現出美如畫卷的效果,對於景色描摹的成功自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景色的描摹蘊含了詩人抒情的精湛技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他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正是因為詩人抓住了這眼前的富有特徵的、飽含詩人情感的景致,後人才得以在畫作中極儘可能地去表現。
  • 唐代詩僧皎然很著名的一首詩,講破了「佛教真諦」,人人值得一讀
    唐代作為詩的國度,三教九流都會作詩,也出了不少善於作詩的僧人。僧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詩歌也都帶有獨特的風味,往往會透露出一種禪的意味。平日裡長伴青燈古佛,對著大自然的青山綠水,他們的內心波瀾與我們這些俗人當然是不一樣的。
  • 晚唐詩人贈外國友人送別詩,情真意切;4句詩堪稱經典,感人肺腑
    晚唐後段分成兩派系,一派以韋莊為代表的感時傷世的清麗詩人,擅長近體,詩作纖巧直白,少些渾樸和含蓄,詩風沒有中唐韓愈、白居易他們的詩剛健,多在意詞句的精雕細琢,所以詩人們佳句頻出,人們不了解全詩,卻能背誦詩詞的名句。韋莊是中唐韋應物的重孫,花間派詩人的代表,和溫庭鈞齊名並稱「溫韋」。
  • 元代老和尚寫了首詩,短短28字道出世人常犯的錯,令人肝腸寸斷
    一提起古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唐代詩人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在文學水平上難以超越,除此之外,古代還流行一種禪詩。禪詩大部分都是僧人所寫,雖然禪詩中的措辭與唐代大文豪們的作品無法比擬,但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卻能夠讓人受益匪淺。
  • 唐代詩人劉長卿最著名的詩句之一:「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斜陽 一作:夕陽)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送靈澈上人》,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劉長卿自稱為五言長城,他的很多五言詩確實很精彩,最著名的當然是那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了。今天所說到的這首古詩,是作者送別一位朋友時所寫。「靈澈上人」是那位朋友的法號,乃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與劉長卿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交遊,彼此之間有比較深厚的感情。
  •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用得怎樣,為何比「推」更好
    王安石因為在《泊船瓜洲》中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他在鍊字時用了一個「綠」字,結果被當代學者錢鍾書、臧克家暗諷為「笨蛋」、扼殺讀者想像力。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鍊字故事,那就是詩人賈島在《題李凝幽居》中的鍊字。
  • 僧人都會武功嗎?
    在很多影視劇中,寺院裡簡直高手如雲,且不說方丈和大弟子們,就連藏經閣的掃地僧,打理菜園子的園頭,都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就威震武林。由於年深日久,身影投於洞內石上,竟留下了一個面壁姿態的影象,衣褶皺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中國佛教此前並沒有禪修之法,旁人問他,他應之為「坐禪」。當時僧人則稱為「壁觀」,稱達摩為「壁觀婆羅門」。中國禪宗由達摩祖師初傳,最終一花開五葉,在中國廣為傳布。
  • 明朝僧人與五臺山各寺的故事
    獅子窩萬佛塔鎮澄法師(字月川,號空印)是今北京市人,15歲在山西廣應寺出家,七年寒窗,成就了一位早熟的僧人。萬曆十年,妙峰和憨山舉辦為國祈儲大法會,鎮澄法師被妙峰邀請至山,並在飯僧大法會開講《華嚴》,憨山便勸他留在了紫霞蘭若。
  • 如何與僧人如法的相處?
    佛法賴僧傳,其實當我們看到僧人的時候,就告訴自己要向佛陀學習他的覺悟與境界。法其實就是讓我們達到目的的方法,所以僧人他只是一個表法,見到僧人就知道有佛與法的存在。打一個比喻:僧人就像一個燈泡,這個燈泡的燈點亮了,它就是佛法之燈。
  • 唐代詩人李嶠的《風》,句式組合巧妙,在詩中描寫風但無一風字
    古代很多詩人都喜歡寫詠物詩,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放在物上,託物言志。唐代詩人李嶠在文學造詣上很深,《風》就是他其中的一首詩。我們都知道風是無形的,要想把無形物描寫好,是很難的,那李嶠是怎樣做到除題外,詩中不出現一個風字,還把風的力量、性格描寫的很到位。
  • 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詳解 好戰僧人熔巖怎麼樣
    導 讀 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怎麼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刀劍亂舞好戰僧人熔巖詳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 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
    荊公前後修改過多次,曾經用「到、過、入、滿」等字,但最後還是這個「綠」字更顯色彩鮮明、又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再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若將其中的「見」字改為「望」字,就顯不出那種忙碌中無意抬頭的意境,更無法體現這份境與意會的感覺。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
  • 百度新聞|問:百鍛為字,千熔成句指的哪位邯山籍的唐代大詩人?
    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今天推出第十一篇,為您講述一位邯山籍唐代大詩人劉言史的生平故事……「百鍛為字,千熔成句」的唐代詩人——劉言史,約生於公元742年,約卒於公元813年,是與詩人李賀同時的唐代著名詩人,主要活動在貞元、元和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