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僧人與五臺山各寺的故事

2020-12-24 五臺山旅遊解說

萬曆一朝,在五臺山大建寺院,重建和新建的寺院就有10餘處:萬曆七年(1579),修了大塔院寺和大白塔,舉辦了無遮和飯僧大法會。萬曆二十六年(1598),修復了五個臺頂獅子窩等處,在獅子窗興建了洪福萬壽藏經閣舉行了弘福萬壽報國佑民吉祥大齋,並在澡浴池舉行了大施會。萬曆二十七年(1599),在舊路嶺龍泉寺重建了萬聖閣,在五座臺頂作了祝延聖壽道場。萬曆三十四年(1606),敕建了護國聖光永明寺,建了銅殿銅塔,舉行了盛大法會。以後,還多次遣使至五個臺頂進香,敬施茶米等。如前所述,萬曆朝在五臺山大做功德,這和立儲有一定的關係。有意思的是,由於朱常洛和五臺山感情特殊,萬曆四十二年(1614),冊立為太子的他,還專門為北臺照白和尚的《圓通妙道華嚴真經》,寫了御製序。

塔院寺

在萬曆中後期,神宗皇帝和太后之間,似乎確實鬧得有點很不愉快。使人不解的是,神宗瘋狂地報復皇太后尊崇的兩位高僧,以莫須有的罪名使他們遇害,也沒見慈聖皇太后出來說一句話,這以她的性格頗使人難以理喻。早先時有個御史曹學程,因為勸諫被判死刑,太后得知他家有老母時,便出來講情說:"忠臣出於孝門,他能孝其母,亦能忠其君。雖然有錯,念其不惡,就免其一死吧!"結果神宗赦免了他的罪。那麼,在憨山、真可遇害時,太后恐怕已經是無能為力了吧,以後也沒見她露面。據說,她晚年只是埋頭燒香,不問朝政。

在五臺山,僧人們倒是尊李太后為九蓮菩薩,還留下了許多關於她的傳說。相傳,李太后曾拜妙峰為師,問他:"如何能保江山久長?"妙峰祖師說:"一是建寺造塔,二是修橋鋪路,三是供養三寶。"於是太后依照妙峰的開示,在橫隔定襄、五臺兩縣的滹沱河上,架起了濟勝橋。還傳說妙峰祖師建造銅殿時,急需10萬斤生銅,太后遂至三塔寺,拜訪得道高僧了塵和尚。了塵和尚入定,探測到三塔寺下藏有豐富銅礦,妙峰派人開採冶煉,才解決了所用銅料。而塔寺下原先平坦的土丘,就被挖下了一條深溝,也就是今日銅溝的來歷。

大白塔

獅子窩也流傳有一個故事:說那一日,李娘娘在九蓮座上打坐,只覺得飄飄蕩蕩來到一處,見一座玲瓏大寶塔聳立眼前,塔前有兩個綠毛獅子聆聽文殊說法。娘娘從夢中醒來,便親自來五臺山查訪,當尋到獅子窩處,見石獅和大寶塔,和她夢中所見一樣,因此發願重建了寺中的萬佛大寶塔。史料記載的是,萬曆二十六年,朝廷遣官至此,輸銀千兩,新建了萬壽藏經閣,賜額"大護國文殊寺"。寺中的琉璃萬佛大寶塔,為萬曆二十七年興建(1599),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高有35米,塔身鑲嵌著琉璃佛像萬尊,故名琉璃萬佛寶塔(五臺山珍貴文物)。獅子窩重建後,慈聖皇太后敬重該寺高僧鎮澄法師,特賜《大藏經》一部,安奉於十方淨土禪院。

獅子窩萬佛塔

鎮澄法師(字月川,號空印)是今北京市人,15歲在山西廣應寺出家,七年寒窗,成就了一位早熟的僧人。萬曆十年,妙峰和憨山舉辦為國祈儲大法會,鎮澄法師被妙峰邀請至山,並在飯僧大法會開講《華嚴》,憨山便勸他留在了紫霞蘭若。萬曆十四年,僧人智光、淨立53人在獅子窩結淨土蓮社,鎮澄法師和道友雪峰光禪師也順應潮流在獅子窩創建了十方淨土禪院。一時大德高僧雲集這裡,大家公推鎮澄法師開講華嚴義理,義學僧人紛紛慕名而至,僧侶多時達數百人。鎮澄法師還撰寫了《獅子窩十方淨土院規約序》,使獅子窩最終成了聞名的十方淨土寺院,五臺山從此形成了十方、子孫廟並居的格局。妙峰祖師在顯通寺安奉銅殿時,鎮澄法師又以第一座主在法會上講解《華嚴》,故而深得李太后的賞識,後來還命他去京都講學弘法。鎮澄法師在五臺山度過了53個年頭,講經弘法,修復了獅子窩、竹林寺、南臺三座寺宇,著有《楞嚴正觀》和具有很高佛學價值的《物不遷正量論》等。鎮澄法師還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留下了大量詩作。他對五臺山的最大貢獻,是為五臺山寫下了《清涼山志》10卷,這部資料豐富,記述詳實的志書,對了解、研究和開發五臺山,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位學有所成、持戒嚴謹的高僧圓寂後,萬曆皇帝為其敕建了應身塔,憨山大師撰寫了碑銘。

龍泉寺

五臺山臺懷鎮西8公裡處,有一座寺院叫鳳林寺,據說也是李太后所建,流傳著一個饒有興味的故事:說在明朝嘉靖年間,祁縣來了一位徹天和尚(名德胤),他為了在此興建一處道場,貪早摸黑,爬山涉溝,每天外出化緣。平日粗茶淡飯,捨不得花掉一個銅子,每有所得,盡數藏於庵中。這時,附近的幾個小毛賊,得知徹天和尚積了很多東西,一日夜裡,闖進庵中,就要行竊。只見正在打坐的徹天和尚笑著說:"我知道你們要來,早就給你們準備好了。"幾賊正迷惑不解,徹天和尚站起來,便拿出糧食,分給他們每人一袋,又分贈給他們一些銀錢。幾賊拿了錢糧就要出門,猛見山門左右,各蹲著一隻老虎,嚇得急返回庵裡,連連失聲說:"有虎,有虎!"徹天和尚說:"聖地佛門,哪有什麼老虎?"便親自送他們出院門,幾賊回頭再看時,見山門左右,原來是兩塊石頭。眾賊覺得奇怪,便問徹天和尚,徹天和尚笑著說:"那老虎原來在你們心中呀!"然而自這件事後,人們便說徹天和尚是得道神僧,故有二虎為他守護把門便稱他為"二虎禪師"。附近的一些窮小毛賊,也再不敢來侵擾了。四方百姓紛紛慕名前來布施,徹天和尚便很快建起了寺廟,成為風林寺的開山祖師。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故事中說的小毛賊,實際上是附近窮困已極的山區佃農。徹天和尚久住這裡,深知民間百姓疾苦,故有小賊來偷時,他以佛家弟子的慈善心態,主動拿出克勤克儉節省的錢糧,接濟他們,展示了僧家崇高的濟世情懷。

鳳林寺

徹天和尚的另一個故事,卻與李太后有關。相傳那一年,李娘娘來到五臺山,不慎偶感風寒,患了偏頭痛病,卻是晝輕夜重,吃什麼藥也不見好。當時鳳林寺附近有個巫婆,她見鳳林寺香火相當旺盛,而自家門前卻人跡冷落,欲加害二虎禪師,便向李娘娘進言說:"鳳林寺有個妖僧,他經常手敲木魚,口誦邪咒,害人生病遭禍,娘娘此病由此而來。"李太后於是派中使和侍衛到鳳林寺,偵察二虎禪師行動。一進禪房,見二虎禪師正在打坐,頭上冒出一團亮光。正要動手拘押,只見二虎禪師擊了一下木魚,從定中出來說:"貧僧在定中得知,娘娘在此偶感風寒,故而患了偏頭痛病。如今貧僧情願為娘娘醫治,若要診治不好,任爾等處置便了。"說完,便開了藥方,並把在山中採集的藥材獻上。中使帶了二虎禪師的藥方,李娘娘連服了兩劑那偏頭痛立即就好了。於是為了答謝二虎禪師,李娘娘舍錢重建了寺宇,還把附近莊田劃歸該寺。李娘娘回到京城,萬曆皇帝聽了這事,立即派人用輦迎請禪師入京,接受皇封供養。不想二虎禪師出了寺門,坐輦沒走多遠就圓寂了。萬曆皇帝母子倆聽到後,非常悲痛,就在禪師圓寂處,建了舍利塔。這個7米高的密簷式磚塔,就在寺東南百餘米處。

三塔寺

且說萬曆三十四年後,李太后為方便人們到五臺山拜佛,曾命妙峰祖師在河北保定建了一個接待院,這個接待院就闢為鳳林寺的下院,額名為大慈宣文寺。據該寺碑記載,萬曆年間,"聖母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在五臺山建成鳳林寺後,以臺山去京千裡,山深數百裡",就在保定府滿城縣方順橋邊,置接待院一所,額名"大慈宣文",憨山大師曾為此作《修大慈宣文寺碑銘》,現錄其中一段:

卓彼清涼,惟聖道場。群靈窟宅,爰枕北方。

外護藩籬,內拱神京。珠宮梵宇,隨處叢林。

惟我聖母,育成帝德。凡所施為,無非為國。

建此名藍,以延梵侶。從十方來,如雲若堵。

從碑銘文字看,這處接待院對傳播佛法來說,確實不可小視,當時五臺山的佛教,也確是出現了僧俗"如雲若堵"的景象。它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李太后在五臺山興佛,煞是費了一番苦心。需要指出的是,李太后還於萬曆二十七年,在五臺山東門的舊路嶺龍泉寺(進入五臺山的山隘口),復建了萬聖閣。如今在菩薩頂的一號大銅鍋(萬曆二十九年鑄造,高1.1米,直徑2.04米),就是從舊路嶺中弄去的。

竹林寺

關於舊路嶺龍泉寺的興建,還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清涼山志》中說,明代五臺山華嚴宗僧人慧定(俗姓邵,字無盡,為今山西長治縣人),因自小不樂俗務,剃度出家。此人生得體貌奇偉,兩眼亮如電光,性格豪爽,力氣過人,故人稱"莽會首"。因他久慕臺山靈境,便來山參謁諸大德長老,不久深悟佛法。一次,慧定巡遊到南臺,他在禮拜智慧文殊菩薩時,曾發下大願說,願供飯僧十萬八千人。他於是親自種菜,作務糧食,供養五臺山僧人。千日滿願後,聲震叢林,眾僧侶十分敬服。以後無論他遊走到何寺,大家都挽留他常住,但莽大師說:」易處不住,住處不易。"原來,這莽大師頗有志向,他想憑藉自身力量,親自建一處叢林。後來莽大師遊走到龍泉關舊路嶺,見當年的龍泉寺已成一片廢墟,遂在廢墟上結茅以居,準備在此重建道場。

那一日,莽大師外出化緣,待他回來時忽見茅庵內狼藉不堪。原來,這舊路嶺在嘉靖初年,已有盜賊。他們聚散無定,常常盤踞關隘要路,凡是過路之人,都要留下買路錢,動輒還要劫掠當地良民百姓。當時駐守龍泉關的官兵,也懶得去得罪他們。因此,使這一公害長期橫行,擾得行路之人性恐害怕,只好等待數人結隊,才敢過關。且說莽大師同幾位僧人,在此立庵而居,這夥盜賊便存了竊心。只是打聽到莽大師力大無比,又見他們剛立灶煙,沒什麼油水,才沒有動手。後來漸漸覺得有利可圖了,便趁大師外出之機,一舉擁入,在庵內的三四個僧人,見強盜來勢兇猛,逃走之間,已被打得煸體鱗傷。

南臺

再說莽大師回到庵中,見庵舍被翻了個一塌糊塗,所積建寺錢物,已盡被劫去。又見一兩個鼻青臉腫的僧人,哭著返了回來,遂大聲說:"死生有命,何懼盜賊!"過了不久,那夥盜賊又至,莽大師時手無寸鐵,急忙從地上搬起一個瓦壇,只聽"咣當"一聲,那罈子就在賊群中爆裂,一個盜賊應聲倒下。眾賊抹一把臉上的碎屑,紛紛後退,他們見莽大師隻身一人,身邊沒有任何武器,遂放膽逼了過來。一個盜賊乘機一搶刺中莽大師左脅,莽大師忍痛以腕扼槍,順便飛起一腳踢倒盜賊,奪過槍來刺死一賊。眾賊見了大驚,急忙退避隱匿。莽大師遂入方丈室,見傷口有三寸餘,腸脂俱出,血流不止,便用手將腸脂填人體內。又找來一些棉布,裹纏停當,便持槍復出,厲聲喝道:"正想捕滅汝輩,不想今日前來送死!眾賊見莽大師怒不可遏,那裡還敢進前,只是遠遠圍定,並把早積好的片石飛彈齊拋將過來。莽大師躲閃不及,被一塊飛來的流石擊中頭部,倒地滾落澗中。好在這時,龍泉關鄭兵統率兵趕到,才把氣息奄龜的莽大師救了上來。

再說莽大師康復後,決心要除掉這一公害,他從各地集結了53位輕死奇士,大家舞槍弄棒操練一番,遂聯合龍泉關守兵,一舉滅了這個盜賊團夥,後在龍泉寺安立了十方從

林。萬曆五十年,莽大師圓寂(世壽76歲)時,將從林交給北京因明寺的大智宗主(召來滅盜賊的全公),他承當莽大師重託,先公後私,勵精圖治,使龍泉寺成為當時一大從林。

顯通寺

從這裡可以看出,五臺山在明代,確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僧人,他們或德載天地,濟世利人,或捨生忘死,捍衛道場,為世為法,業績卓絕。需要提及的另幾位高僧,就是興建普濟寺(碧山寺,代王成煉捐助建造)的詩僧孤月禪師,居於車溝的法兄弟寶印禪師和楚峰、玉堂和尚(後寶印居龍樹庵,楚峰居秘魔巖)。還有大巍淨倫、無邊和瑞峰禪師,他們都是名被四方,對五臺山有貢獻的高僧。其中被稱為中興律祖的如馨律師,在五臺山為神宗替身內臣張然受了菩薩戒,神宗賜號"慧雲禪師"。如馨律師在五臺山顯通寺說法三年,遂使五臺山律學大興。其後,他的弟子(顯通寺僧人)遠清律師接替了師父法席。如馨律師圓寂後,萬曆皇帝非常眷念,令人繪了圖像,供於大內,並作贊曰:

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絕六塵。昔波離,今古心。

相關焦點

  • 循循善誘——五臺山僧人
    循循善誘——五臺山僧人(2020-08-30 05:44:06)轉載▼1、這是我在五臺山顯通寺拍攝的一個僧人。他當時正在回答一個信徒的問題。
  • 環保故事丨五臺山曾遭砍伐?明代護林凡砍伐者一律問罪
    環保故事丨五臺山曾遭砍伐?澎湃號·政務 明代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明朝建立後
  • 「輕閱讀」百年前的五臺山
    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臺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
  • 西藏喇嘛嶺寺駐寺幹部與僧人共創和諧寺廟
    「2002年我剛入寺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來自日喀則的僧人仁青朗加頗多感慨,「後來政府關心寺廟建設,把路修好了。特別是駐寺幹部來了以後,更有全方位的變化。」原來,這幾年隨著林芝旅遊逐年火爆,作為林芝縣最大、最有特色的寧瑪派寺廟喇嘛嶺寺,名氣也越來越大,遊客越來越多。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這座寺院在五臺山眾多寺院中,地位極其尊貴,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多次來到寺中朝拜與居住,十三世達賴喇嘛與九世班禪都曾在這裡居住。在菩薩頂上,能俯瞰臺懷鎮中心區的大小廟宇。每年農曆六月十四,菩薩頂作為喇嘛教法會的主會場,會有喇嘛們「鎮魔」的活動。
  • 明朝如何治理藏區?統治者:需緩解民族矛盾,可禮遇僧人、教派
    ——《明史·西域三》與此同時,出於保障明朝封建統治地位的需要,明成祖朱棣不但對藏區眾多僧人極為禮遇,連帶著還極為支持藏區的各大教派。——《青海通史》也就相當於明成祖朱棣實則跟明太祖朱元璋的目的一致,都是利用了藏區各大教派所特有的「政教合一」體系,在明朝給藏區各大教派領導人冊封教王、法王、國師等頭銜之時,潛移默化的參與到了藏區的政治領域當中。從而憑藉著明朝統治者跟教王、法王之間的等級差異實現確立明朝封建統治地位的目的。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牌樓而到了南北朝時期,五臺山的佛教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到了北齊時,五臺山的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再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臺山的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五臺山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
  • 忻州景區——五臺山之普壽寺(尼眾佛學院)
    五臺山,位於臺懷鎮中心地帶,東靠玉帶般秀麗的清水河,西倚靈鷲樣壯美的菩薩頂,南近聳立雲端的大白塔,北望「華北屋脊」的葉鬥峰。早在宋元佑年間,普壽寺屬於大華嚴寺的一部分。後來由於種種因緣,此道場逐漸式微。清代重修,相傳藏地大喇嘛在此講經半年。改革開放之後,上通下願老法師為恢復普壽寺,興辦十方尼眾道場做了不懈地努力,1990年底,老法師的申請得到政府批准。1991老法師往生,其弟子如瑞法師、妙音法師為完成先師遺願,以僅有的105元,在一片廢墟上,著手修建寺廟。
  • 五臺山佛塔寶剎(一)
    五臺山在北魏境內,建寺造塔也在其時,《廣清涼傳》卷上曰:中臺最高,去並七百,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圖,其量千許。後魏文帝宏所立也。又《古清涼傳》卷上曰:大孚寺北四裡,有王子燒身寺。其處先有育王古塔,至北齊初年。第三王子於此求文殊師利竟不得見,乃於塔前燒身供養,因此置寺也。
  • 解密五臺山,中國第一本佛經是何時出現的?
    看到這種景象,兩位僧人大喜過望,一時心潮湧動,便產生了建寺弘法的念頭。遂收了神通,向明帝提出,要去清涼山考察。明帝聽,正中下懷,便將在五臺山開辦道場之事,一併交付兩位僧人辦理。兩位高僧一聽大喜,便在白馬寺匆匆交割完譯經事宜,待過了除夕之夜,拔腳就向五臺山走去。
  •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畢竟書生和狐仙的故事一向是聊齋中最玄幻香豔的畫面。不管怎樣,梵仙寺山景還蠻好,可以俯瞰臺懷鎮。梵仙山裡沒看到美麗的狐仙,下山的時候邂逅一隻小白貓。對貓我一向毫無抵抗力,輕盈的步履,晶瑩的美眸,是狐仙派你來巡山嗎?
  •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鬧完後長老為何又好言相送?背後靠山是誰
    一說到水滸中的魯智深,很多人肯定第一反應便是「花和尚」,魯智深本來是渭城的一個小小提轄,只因碰上了金氏父女,強行為其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從此吃上了官司,魯提轄變成了跑路上的一個逃犯,幸而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金翠蓮的夫婿趙員外,趙員外素聞魯提轄的大名,便推薦了他去五臺山做和尚。
  • 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
    這裡是南京南京有座千年古剎,寺裡還有一株1000年臘梅樹,遊客慕名來賞景眾所周知寺廟是講經、以及僧人修行的場所。當然,我們也就會經常懷揣一些非常美好的願望、會去一些寺廟進行祈願。之所以叫做龍泉寺,是因為寺廟內有龍泉,從而得名,明朝時期有進行重建。明朝初期曾經有改名為通善寺廟,在清朝嘉慶時期,又改名為龍泉寺。該龍泉寺也是依山而建造、其中前後各有3進,寺前有一株古臘梅樹。寺門的左側則是龍泉,龍泉的泉水從巖石縫隙當中是有流出,從而在寺旁交匯,形成一汪小潭,潭的深度大概有60釐米。
  • 它和雙林寺並稱「平遙雙寺」,藝術價值很高,來的人卻更少
    平遙是以「一城兩寺」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這「兩寺」——雙林寺和鎮國寺,就是稱作「平遙三寶」中的另外兩寶,到平遙而不去兩寺,無論如何都是一大遺憾。鎮國寺離平遙縣城有15公裡,與雙林寺相比,距離更遠,來的遊客也更少,但它的藝術價值卻不比雙林寺低。
  • 日本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五臺山僧眾:想多了
    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婦女,並攻進五臺山臺懷鎮寺廟群中心,強行佔領了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等寺院。日寇到處搜搶文物,抓僧人做苦力。國家民族危難以及日軍的殘酷暴行,激發了五臺山僧人抗日的決心。在這樣的形勢下,成立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抗日組織是當時國家民族和五臺山僧人共同的需要。
  • 五臺山的寺廟各有特色,唯一晚上開放的廣化寺,由此成為網紅寺廟
    到山西旅遊,很多人都會去五臺山,五臺山的寺廟非常多,一般建議的旅行時間是2-3天,如果要坐車大朝臺(轉五臺山的五座臺)那就多加一天。計劃徒步朝臺的朋友按照自己的體力合理安排時間就可以。五臺山眾多的寺廟都有各自特點,塔園寺的佛舍利塔是五臺山的標誌,大顯通寺是五臺山最早的寺廟,五爺廟的香火最旺,菩薩頂是五臺山黃廟之首,佛光寺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碧山寺是最大的十方禪寺),金閣聖地有最高的千手觀音,而廣化寺是唯一一座晚上開放的寺廟。
  • 一寺三神奇:廣德寺、多佛寶塔、千年銀杏樹
    01歷史傳奇廣德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講得是少林寺十三個和尚和唐王李世民之間的故事。由於少林寺對唐王李世民有救濟之功,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史稱唐太宗)改年號為「貞觀」(史稱貞觀之治),他大力支持佛教(如唐僧取經),並允許僧人習武。而廣德寺就是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627~649)建立起來的,當時名為「雲居禪寺」,簡稱「雲居寺」。雲居寺坐落於襄陽城西13公裡的古隆中,而古隆中是諸葛亮隱居之地。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明清時期,「九寺」縮減成了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五寺」,除了大理寺還是「九卿」級別的中央國家機關之外,其他四寺基本成為皇家的御用機構。接下來本文將詳細說說這些著名的「寺」之故事。2刑獄斷訟——大理寺首先,要說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大理寺。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不同於西方或伊斯蘭世界的單一宗教,中國的神話體系龐雜,除佛、道等主流宗教外,還摻雜原始鬼、巫崇拜,因而其布道、祭祀地點的名稱也各不相同。現代日常用語中,我們經常把宗教人員居住、生活的地方統稱之為「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