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聞|問:百鍛為字,千熔成句指的哪位邯山籍的唐代大詩人?

2020-12-22 邯山中原融媒

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今天推出第十一篇,為您講述一位邯山籍唐代大詩人劉言史的生平故事……

「百鍛為字,千熔成句」的唐代詩人——劉言史,約生於公元742年,約卒於公元813年,是與詩人李賀同時的唐代著名詩人,主要活動在貞元、元和年間。劉言史是邯山區代召鄉劉莊村人,因劉莊在叢臺公園東,故劉言史在詩中寫道其祖居「舊業叢臺廢苑東」。

劉言史畫像據史料記載,少年時的劉言史崇尚氣節,不舉進士,在鄉讀書務農,青年時外出漫遊,足跡遍及今華北、華東、華中大部地區。由於漂泊生活很困苦,寄人籬下,所寫的詩不免有些情緒。如《嘉興社日》:「消渴天涯寄病身,臨邛知我是何人?今年社日分餘肉,不值陳平又不均。」 反映了詩人遠離家鄉,舉目無親的悽涼境況。

後來劉言史作了小官吏,又「因事獲罪」,謫居嶺南。在南方逗留了很長時間。這時的他已習慣了漂泊生活,心境豁達平穩,寫了不少格調優美的風景詩,如:「峭壁蒼蒼苔色新,無風晴景自勝春。不知何樹幽崖裡,臘月開花似北人。」 溶情入景,蕩漾著詩人纏綿的鄉思。

後來遇赦,回到北方,但由於家境不裕,仍需求職謀生。鎮冀(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武俊仰慕劉言史的才名,召他為幕府賓客。劉言史才思敏捷,王武俊亦好詞藝,所以對他很優待。有一次,劉言史隨王武俊出外打獵,有一對野鴨從蒲中竄出,王一箭中雙。劉言史即於馬上草成《射鴨賦》,文辭典麗,有人把它比作禰衡的名作《鸚鵡賦》。王武俊大為欣喜,上表稱薦劉言史的才幹,詔授棗強(在今河北衡水地區)令。然而,劉言史鑑於王武俊為契丹人,曾有過背叛朝廷的行為,不願為他出大力,就藉口有病而拒絕就任。此舉很受時人敬佩,儘管劉未就職,人們仍稱他為「劉棗強」。但大約此舉也惹得王武俊不愉快,劉言史就有些難於安身了。

劉言史詩畫後來,劉言史青年時代的好友李夷簡,出任了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夷簡知道劉言史處境不佳,就邀他到漢南(今湖北襄陽)幕府任功曹掾。無奈之下,劉言史又遠離故土,赴任去了。這是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的事。在漢南的時期,劉李二人經常詩酒唱答,生活較為舒心。過了一年多,李又上表請朝廷給劉升官職,但朝命才下達,詩人即「無疾而終」了。據劉言史的好友皮日休所撰的墓碑說,劉的「墳去襄陽郭五裡,曰柳子關。」這位邯山籍的詩人,坎坷一生,埋骨他鄉。

劉言史的詩在當時人們評價很高。「其美麗恢贍,自李賀外世莫能比。」 孟郊也說:「精異劉言史,詩腸傾珠河。」說劉詩類李賀,誠然不為無因,如《夜入簡子古城》詩:「遠火熒熒聚寒鬼,綠焰欲銷還復起。夜深風雪古城空,行客衣襟汗如水。」 確也鬼氣拂拂。但就大部分詩來看,如「舊業叢臺廢苑東,幾年為梗復為蓬。杜鵑啼斷回家夢,半在邯鄲驛樹中。」 及《嘉興社日》之類,風格與李賀詩並不相同,還不如說詩人的表現手法是多樣的。劉言史寫詩約千首,著有《劉言史歌詩》六卷,今僅見《全唐詩》錄存的79首。

劉言史《全唐詩》

劉言史與孟郊友善,與李翱亦有交往。他和李賀同時,詩歌風格亦近似。如《七夕歌》中有句云:「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美麗恢贍,頗具匠心。皮日休稱其詩「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劉棗強碑》)。劉言史的詩多遊賞酬應之作,但《苦婦詞》一篇,對貧苦無告者深表同情,反映出了當時的民眾疾苦。嚴羽《滄浪詩話》說:「大曆以後,吾所深取者,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德輿、李涉、李益耳。」翁方綱《石洲詩話》也認為:「劉言史亦昌谷之流,但少弱耳。」

劉言史喜收藏書籍,藏書萬餘卷,但諸史少載其藏書之事,據其《放螢怨》詩中稱:「放螢去,不須留,聚時年少今白頭。架中科斗萬餘卷,一字千回重照見。青雲杳渺不可親,開囊欲放增餘怨。」《全唐詩》存其詩1卷,皮日休制有《劉棗強碑》。

(選自《邯山區文史資料》第二輯 邯山人物篇)

(供稿:邯山中原融媒)

相關焦點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朝的文人形象也大不同於唐以後的文人形象,我們讀唐詩感受到的是文人「白馬少年」的形象,在唐以後的作品裡,這種感受越來越少,文人形象變成了「文弱書生」。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
  • 唐代大詩人在宛洛古道節點城市汝州留下的優美詩句賞析
    劉希夷(約651年-約680年),唐朝詩人。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翁》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名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己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其壓死。
  • 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可能人人都會背,但五侯指誰並不清楚
    唐代詩人韓翃曾寫過一首詩,叫《寒食》。這首詩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許多人都能把它背得滾瓜爛熟。現在我們把這首詩摘錄如下: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人是描寫的是春天,繁花似錦,到處是賞心悅目的美好景象。尤其是到了寒食節前,景致更加迷人。這時,詩人把鏡頭搖向了皇宮一帶,然後聚焦。我們看到一排排的柳樹,柔軟的枝條在風中搖曳。
  • 唐代這幾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顏值才是他們的通行證!
    唐代這幾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顏值才是他們的通行證!常常開玩笑說這是個看臉的時代,說起顏值仿佛是女人的專利,誰不喜歡貌美如花,風姿綽約的美女呢?可是在遙遠的唐代,顏值這件事對於男人也非常重要,有這樣幾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因為容貌清俊而獲得格外關注,在那個時代混得風生水起。
  •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盛唐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唐詩發展的巔峰時刻。相信一提起盛唐詩人大多數唐詩愛好者,都會馬上想到「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如果再讓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或許還會想起王維和孟浩然。
  • 一位唐代詩人寫下一首詠柳詩,因為詩作太有名,而被人們傳唱千年
    當柳樹垂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會浮現出一首讚美柳樹的詩歌,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詠柳詩。我潛意識裡產生一個想法:對於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讀這首詠柳詩。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 這位唐代大詩人偏愛寫歌詞,比方文山早了1200多年!
    這位唐代大詩人偏愛寫歌詞,比方文山早了1200多年!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在唐代,說起渣男,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元稹。少有人知的是,唐代還有一位「外貌協會」詩人,他只娶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離了四五次婚,真是個渣男詩人。就是這個「渣男」詩人,卻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黃鶴樓》,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人崔顥。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鬢挽青雲欺靛染,翠發籠松楚岫雲:唐代詩人為何鍾愛以發成詩?
    但在現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脫髮也成了當今人們面對的一大問題。那麼古人難道就不脫髮嗎?頭髮對於古人來說除了象徵著孝道還象徵著什麼呢?唐朝詩人白居易又是出於什麼心態才寫了那麼多與頭髮相關的詩句?
  •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經濟、文化、政治迅速發展時期。所以在國家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唐詩在當時社會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唐朝就是「詩歌國度」,唐詩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對我國文化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他與元稹共同倡導了唐代中期的「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 唐代詩人因桃花詩走紅,「人面桃花」成膾炙人口的詩篇|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在古詩中的桃花,詩人賦予桃花不同的涵義,詩人在描寫美麗的少女時,經常用「面如桃花」來形容。桃花還用來比喻愛情。有人說單身的人要旺桃花,就要多看桃花,但桃花運太過就成爛桃花了,要收斂些,當然這是無聊的調侃了。古代詩人有很多描寫桃花的詩,比如詩仙李白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唐代周樸詠「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等。
  •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全齊了!(下)
    當然,孟郊之所以會得到「詩囚」這個稱號,除了和他的詩歌大多反映當時的世態炎涼有關以外,還得益於元代的大詩人元好問。元好問是元代著名的詩人,還是著名的詩論家(近似於今天搞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者),曾寫過《論詩三十首》,其中第十八首寫道: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 有一種悲傷,叫做唐代邊塞詩中的羌笛
    (這些曲子出現在詩中往往可以指代羌笛聲。)《折楊柳》這個曲名,《宋書五行志》曰:「晉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辭。」郭茂倩《樂府詩集》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單于》《小單于》《大梅花》《小梅花》等,今其聲猶有存者。」一般的《梅花落》的樂曲是以梅花為主題。
  • 百度首頁和百度SERP(搜索結果頁)的新聞是怎麼做上去的?
    最近有人問我,搜索某個關鍵詞看到有新聞排在那,他發的新聞怎麼不在呢,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其實,這裡還涉及到新聞發稿這行。大綱如下:1、百度首頁新聞與百度SERP新聞是什麼及價值2、百度首頁的新聞來自哪裡?怎麼做?3、百度SERP的新聞來自哪裡?流程是什麼?
  • 唐代詩人是以何種語音語調吟詩的?
    由於時間變遷,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古代漢語的語音也有著諸多不同,作為當代中國人,我們也會好奇,在唐代,詩人們是以何種音調如何創作和吟誦唐詩的呢?隨著現代音韻學的發展,語言學家們已經可以構擬出已經消失了的中古音。雖然能夠還原的中古音是有限的、不完全的,但這已經可以讓我們一聽唐人吟詩的風採。
  • 從長安到天山,他走過唐代詩人走過的路,去看他們看過的風景
    所以,唐代的詩人們為什麼能去這麼多地方呢?因為,唐朝的假期是真的多啊!唐代一共有53個節慶假日,每次節假日的長短各有不同,而且學生還會有專門的田假和授衣假哦。唐玄宗以後,政府還會給員外郎以上的官員們發專門的旅遊經費,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帶薪休假,還能公費旅遊,換做是你,你去不去?
  •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不如李白杜甫出名,最終因情放飛自我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灑脫潑辣、爽利乾脆,美豔無雙、才華卓越,卻身世悽涼,半生飄零。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詩詞達到了頂峰,有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出自唐朝,比如我們熟知李白、杜甫、 白居易、王維,他們四個齊名,被後人稱為「唐代四大詩人」,但其實在唐代,也有很多跟他們四位一樣有才華的女詩人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唐代詩人張繼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相比,張繼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張繼、劉長卿和顧匡的友誼。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