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因桃花詩走紅,「人面桃花」成膾炙人口的詩篇|百家故事

2020-12-14 文學漫談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3月的春天,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認人感覺大自然勃勃的生機和喜悅的心情。在踏青賞花中,人們又拿起休閒一冬的相機,在鮮花的陪襯下,留下靚麗的美顏。在滿園春色裡,盛開的桃花尤為引人注目,因為桃花更加的明媚光鮮,無論是單拍桃花,還是以桃花為背景,拍出的效果總是令人驚豔。如果做成桃花專輯相冊,閒暇時翻看真是養眼,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人們喜歡桃花濃豔的顏色,桃花更符合春天的色彩。藍天白雲下看到一片粉色的海洋,是不是讓人嘆為觀止啊,看十裡桃花也是一種境界。在古詩中的桃花,詩人賦予桃花不同的涵義,詩人在描寫美麗的少女時,經常用「面如桃花」來形容。桃花還用來比喻愛情。有人說單身的人要旺桃花,就要多看桃花,但桃花運太過就成爛桃花了,要收斂些,當然這是無聊的調侃了。古代詩人有很多描寫桃花的詩,比如詩仙李白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唐代周樸詠「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等。唐代崔護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詩人,僅有六首詩流傳下來,但其中的一首桃花詩確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題都城南莊》 唐代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詩大意是,在去年春天,我看到院落人家的大門內,有一位美麗的姑娘,臉龐和桃花互相輝映,顯得分外嬌美紅潤。今年重來此地,人面桃花的姑娘不知道去往何處,只看見桃花依舊地在春風裡含笑盛開著。

崔護是河北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天子聰慧,才情俊逸,性格孤傲,品性高潔。於公元796年進士及第,唐代大和三年為御史大夫,後來任嶺南節度使。崔護這首桃花詩的背後,還流傳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在桃花盛開三月的一天,崔護外出遊玩,走到在城南門時,一時口渴,來到一座院落討口水喝。院中有一位清麗脫俗、自然天成的少女站在桃花叢中,與鮮豔的桃花相映成輝,一時間崔護心蕩神怡。經打聽知道少女名叫絳娘,少女見翩翩公子怔怔地看她,不由得羞紅了臉。絳娘看崔護一表人才,也對他心生愛意。因崔護回來後一直惦記著絳娘。第二年桃花盛開的時候,崔護又來到此地,可是院落已經上鎖。崔護在門上題了這首《題都城南莊》後就離開了。

過了幾天崔護不死心由來碰運氣,剛走到門口就聽見哭聲,進門看到一位老者,正是絳娘的父親。崔護報上姓名,老者聲淚俱下地說,女兒今天因又想念你,昏迷不醒,現在已經死了。崔護大吃一驚,急忙奔到屋內,見絳娘已無聲息,他抱起絳娘大聲哭喊,淚水滴落在姑娘的臉上。也許是上天被他們的愛情打動了,姑娘漸漸有了知覺,慢慢甦醒過,最後兩人終成眷屬。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這是其中最好的版本。

詩中開篇二句,是寫詩人的回憶,點出時間地點,可見詩人的去年的這一段經歷,令他印象深刻。接著是寫人與桃花,桃花是無比豔麗、人見人愛的花卉,而旁邊的「人面」竟能和桃花相映成輝,桃花被人映得紅豔,人被桃花映得嬌美。此情此景,令詩人眼花繚亂,只有呆呆地欣賞眼前的人和桃花的雙重美景。一副交相映襯的人面桃花圖展示在人們面前,少女的青春美貌讓人如浴春風,這樣花容月貌的女子怎麼不令人心動呢?

最後二句詩人又回到邂逅的原地,也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去年虛掩是大門,如今緊閉加鎖,「桃花」姑娘不知去往何處,只有門前的桃花不懂人的惆悵,依然在春風中含笑怒放。物是人非,沒有姑娘桃花般面容的陪襯,再看桃花也沒有了驚豔的感覺。只留下了無法排解的憂愁和遺憾。

這首詩只有四句,包含一前一後的兩個場景相同、桃花和人面相互映照的場面。有第一次相見的脈脈含情,別後相思;有重回故地落寞的心情,未遇佳人的失望。全詩把桃花、姑娘、詩人貫穿其中,描寫出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及起伏的變化過程。此詩清新自然,像湧入心底的泉水,醇美甘甜,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讓我們感到,對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更要把握好機會,否則「一旦錯過就不再」。詩人崔護因這首桃花詩走紅,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

相關焦點

  •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經濟、文化、政治迅速發展時期。所以在國家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唐詩在當時社會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唐朝就是「詩歌國度」,唐詩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對我國文化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詩詞中最美的兩首桃花詩,一個燦爛歡喜,一個遺憾失落
    可最有名的桃花詩當屬《詩經·桃夭》和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了。這兩首詩雖都講桃花,卻一個燦爛歡喜,一個遺憾失落。《詩經·桃夭》講述的是女子出嫁的故事。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 附原創譯文(六首桃花詩)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遊歷,走到山林深處的大林寺,發現裡面的桃花開得正豔,景致與山下地區截然不同,恍然感慨時,得到這一首妙詩。語言淡雅自然,意境卻輾轉深邃,情思靈動,實為難得。玄都觀桃花唐代: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代的邊塞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無論在文學藝術價值還是在歷史研究價值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歷史戰爭最珍貴的文獻。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
  • 十裡桃花為君開:唐代詩人崔護的「人面桃花緣」
    唐代有一首流傳很廣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描述了一位痴情的書生去看望朝思暮想的有情人,但因錯過而非常失落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其實這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 《何滿子》講述一個哀婉的故事,詩人高適和樂手是好友
    唐代的古琴演奏,分有很多門派,比如吳聲和蜀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兩種。唐代著名的琴師趙耶利就曾經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浙,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詩人們不僅用自己的詩歌來描寫著音樂,而且,還用自己的詩歌來記述那些動聽的音樂背後的故事。比如那個著名的《何滿子》的故事,就是因為詩歌而流傳了下來。中唐的詩人張祜有一首名叫《宮詞》的詩:「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不如李白杜甫出名,最終因情放飛自我
    她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灑脫潑辣、爽利乾脆,美豔無雙、才華卓越,卻身世悽涼,半生飄零。 我們都知道唐宋時期,詩詞達到了頂峰,有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出自唐朝,比如我們熟知李白、杜甫、 白居易、王維,他們四個齊名,被後人稱為「唐代四大詩人」,但其實在唐代,也有很多跟他們四位一樣有才華的女詩人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他與元稹共同倡導了唐代中期的「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 【歷史文化】羅開玉 ‖ 成都武侯祠紀事——遷建南郊成唐代勝景
    【歷史文化】羅開玉 ‖ 成都武侯祠紀事——遷建南郊成唐代勝景 2020-06-1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白鹿洞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唐末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後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貫休等相互切磋贈和。晚年退隱之後,詩人卻沒有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潛心教學,為家鄉子弟傳道解惑。他去世時,朝廷封他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等封號。王貞白一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作品筆致清婉,清俊自得。
  •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全齊了!(下)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都全齊了!在唐代,孟郊算是一位中進士比較晚的士人。他在科舉考試中多次名落孫山,直到46歲才中進士,他高興之餘,寫下了《登科後》這首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孤獨詩人創作《渡我不渡她》,四川雨澤因翻唱走紅
    10月15日,歌手四川雨澤演唱一首古風歌曲《渡我不渡她》瞬間走紅,單曲由孤獨詩人作詞作曲,作品發行後連續五期霸榜,在酷狗飆升榜第300期中以第
  • ​古往今來山西人 ▏感悟山西詩人卓異的才識
    節目第四期以文豪與山西為主題,邀請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立榮和山西省晉商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山西省晉商學與區域經濟張憲平兩位重量級嘉賓,與大家分享詩人與山西的淵源。山西詩人眾多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唐代「四大邊塞詩人」王之渙為何只存世6首絕句?
  • 遲日江山麗,杜甫寫描寫春天的詩篇,表達自己陽光的心態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寫出了許多經典的詩篇,說起詩人就會想起杜甫,仿佛杜甫就是詩人的代名詞了。這首詩特別能夠打動人,詩人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景色。風格柔美,能夠打動人。杜甫筆法高妙,能夠用詩描繪出美麗的圖畫。杜甫的一輩子活的很悲催,生不逢時,想要當官但是卻沒有當上有實權的領導,杜甫出生還是不錯的,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
  • 鬢挽青雲欺靛染,翠發籠松楚岫雲:唐代詩人為何鍾愛以發成詩?
    這是因為這樣,頭髮給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帶來了太多感觸和靈感,尤其是白髮更是寄託了詩人們的多種情感。唐朝時,無論是肆意灑脫的詩仙李白,還是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都寫下過不少吟詠頭髮的詩歌,然而在整個唐代留下頭髮詩最多的是白居易,有309首之多。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從長安到天山,他走過唐代詩人走過的路,去看他們看過的風景
    所以,唐代的詩人們為什麼能去這麼多地方呢?因為,唐朝的假期是真的多啊!唐代一共有53個節慶假日,每次節假日的長短各有不同,而且學生還會有專門的田假和授衣假哦。唐玄宗以後,政府還會給員外郎以上的官員們發專門的旅遊經費,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帶薪休假,還能公費旅遊,換做是你,你去不去?
  •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盛唐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唐詩發展的巔峰時刻。相信一提起盛唐詩人大多數唐詩愛好者,都會馬上想到「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如果再讓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或許還會想起王維和孟浩然。
  • 唐代詩人用心寫1首江水詩,力求詞句完美,開篇頭2句即為傳世名句
    我們佩服詩人的想像力和文學水平,用詞精準考究,詩句是那麼精練、含蓄、優美,古代詩人對寫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值得現在的人學習和借鑑。唐代盧延讓寫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還有一位詩人賈島,寫詩經常是廢寢忘食,據說兩句詩用心琢磨了三年才滿意止筆,還激動得淚流滿面。
  • 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隻雞?
    我國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享譽千年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這些名字我們都是張口就來。不過也有一些詩人,提起他們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知曉,就說起他們寫的詩卻又是人盡皆知。就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