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3月的春天,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認人感覺大自然勃勃的生機和喜悅的心情。在踏青賞花中,人們又拿起休閒一冬的相機,在鮮花的陪襯下,留下靚麗的美顏。在滿園春色裡,盛開的桃花尤為引人注目,因為桃花更加的明媚光鮮,無論是單拍桃花,還是以桃花為背景,拍出的效果總是令人驚豔。如果做成桃花專輯相冊,閒暇時翻看真是養眼,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人們喜歡桃花濃豔的顏色,桃花更符合春天的色彩。藍天白雲下看到一片粉色的海洋,是不是讓人嘆為觀止啊,看十裡桃花也是一種境界。在古詩中的桃花,詩人賦予桃花不同的涵義,詩人在描寫美麗的少女時,經常用「面如桃花」來形容。桃花還用來比喻愛情。有人說單身的人要旺桃花,就要多看桃花,但桃花運太過就成爛桃花了,要收斂些,當然這是無聊的調侃了。古代詩人有很多描寫桃花的詩,比如詩仙李白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唐代周樸詠「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等。唐代崔護是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詩人,僅有六首詩流傳下來,但其中的一首桃花詩確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題都城南莊》 唐代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詩大意是,在去年春天,我看到院落人家的大門內,有一位美麗的姑娘,臉龐和桃花互相輝映,顯得分外嬌美紅潤。今年重來此地,人面桃花的姑娘不知道去往何處,只看見桃花依舊地在春風裡含笑盛開著。
崔護是河北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天子聰慧,才情俊逸,性格孤傲,品性高潔。於公元796年進士及第,唐代大和三年為御史大夫,後來任嶺南節度使。崔護這首桃花詩的背後,還流傳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在桃花盛開三月的一天,崔護外出遊玩,走到在城南門時,一時口渴,來到一座院落討口水喝。院中有一位清麗脫俗、自然天成的少女站在桃花叢中,與鮮豔的桃花相映成輝,一時間崔護心蕩神怡。經打聽知道少女名叫絳娘,少女見翩翩公子怔怔地看她,不由得羞紅了臉。絳娘看崔護一表人才,也對他心生愛意。因崔護回來後一直惦記著絳娘。第二年桃花盛開的時候,崔護又來到此地,可是院落已經上鎖。崔護在門上題了這首《題都城南莊》後就離開了。
過了幾天崔護不死心由來碰運氣,剛走到門口就聽見哭聲,進門看到一位老者,正是絳娘的父親。崔護報上姓名,老者聲淚俱下地說,女兒今天因又想念你,昏迷不醒,現在已經死了。崔護大吃一驚,急忙奔到屋內,見絳娘已無聲息,他抱起絳娘大聲哭喊,淚水滴落在姑娘的臉上。也許是上天被他們的愛情打動了,姑娘漸漸有了知覺,慢慢甦醒過,最後兩人終成眷屬。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這是其中最好的版本。
詩中開篇二句,是寫詩人的回憶,點出時間地點,可見詩人的去年的這一段經歷,令他印象深刻。接著是寫人與桃花,桃花是無比豔麗、人見人愛的花卉,而旁邊的「人面」竟能和桃花相映成輝,桃花被人映得紅豔,人被桃花映得嬌美。此情此景,令詩人眼花繚亂,只有呆呆地欣賞眼前的人和桃花的雙重美景。一副交相映襯的人面桃花圖展示在人們面前,少女的青春美貌讓人如浴春風,這樣花容月貌的女子怎麼不令人心動呢?
最後二句詩人又回到邂逅的原地,也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去年虛掩是大門,如今緊閉加鎖,「桃花」姑娘不知去往何處,只有門前的桃花不懂人的惆悵,依然在春風中含笑怒放。物是人非,沒有姑娘桃花般面容的陪襯,再看桃花也沒有了驚豔的感覺。只留下了無法排解的憂愁和遺憾。
這首詩只有四句,包含一前一後的兩個場景相同、桃花和人面相互映照的場面。有第一次相見的脈脈含情,別後相思;有重回故地落寞的心情,未遇佳人的失望。全詩把桃花、姑娘、詩人貫穿其中,描寫出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及起伏的變化過程。此詩清新自然,像湧入心底的泉水,醇美甘甜,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讓我們感到,對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更要把握好機會,否則「一旦錯過就不再」。詩人崔護因這首桃花詩走紅,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