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電子競技表演賽上,中國隊以2-0戰勝中國臺北隊,獲得亞運會電競項目首金。8月28日,在亞運會電子競技《皇室戰爭》項目中,中國選手「力量哥」(黃成輝)決賽不敵印度尼西亞代表隊,收穫銀牌。8月29日,雅加達亞運會電子競技表演賽結束了英雄聯盟項目的爭奪。在決賽中,由簡自豪率領的中國隊以3-1的大比分戰勝了韓國隊,勇奪金牌。
中國隊參加的三項電子競技比賽全部結束,選手們獲得了2金1銀的佳績。但電競入亞的意義早已遠遠大於獎牌本身。而在為國爭光、激發民族自豪感的層面上,一直在努力向傳統體育項目靠攏的電競其實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電競也終於證明自己與遊戲的天壤之別!
榮耀背後的艱辛
8月20日夜,深圳市福田區,深圳體工大隊。電競訓練室裡,老帥和隊友們正投入在緊張的訓練中。由於國際版王者榮耀與國內版完全不一樣,這意味著,包括老帥在內的中國隊員,都需要從零開始適應遊戲。
同層樓不遠處的皇室戰爭訓練室裡,力量哥正在電腦前專心看著比賽錄像,這已是他每天訓練結束後的習慣。作為唯一一個單打獨鬥的賽事選手,力量哥進入職業圈還不到1年時間。此時的簡自豪和他的隊友們圍坐在電腦前,聽著教練阿布講解著戰術復盤。
而在日常訓練中,電競選手為了取得優異的成績,每天至少需要訓練10個小時,通過反覆練習來提升技術。在簡自豪的自述中提到,「每個零點幾秒,我都要點四次滑鼠,這可能就是電子競技和遊戲的區別。一場三四十分鐘的比賽,有多少個零點幾秒?」一個職業電競選手往往也被傷痛折磨——手指、後背、肩膀都落下了毛病,手臂就像時刻有個「烙鐵」!
20年的夢想
很多人對於電競依舊不那麼友好。
有人甚至說,一直坐著算什麼運動?那就是在打遊戲!
以1998年奧美電子正式在中國發行《星際爭霸》為起點,至今,中國電競走了20年。2003年,體育總局正式將電子競技這一概念列為了中國第99項體育項目。國家正式承認了電競的體育屬性,看上去電競就要騰飛了,這一年《電子競技世界》的欄目播出,節目的主持人是段暄。
但是,最後這個節目關停了,而它的停播幾乎就是當時電競的整個縮影,在整個產業處於剛剛發展的前夕,但大眾印象中並未分清「電競」與「遊戲」的區別,中國電競那一刻幾乎進入了假死的狀態。當你每天花10個小時艱苦訓練,每個月只拿著500元的工資,甚至是0的固定收入,這個時候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整個社會卻不認可你,不認可電競,主觀的認為這就是玩物喪志。
從無人知曉、備受偏見到成為被人認可的體育項目,電競運動在中國經歷了將近20年的曲折。最終,因為「入亞」,來到了一個新的拐點。而隨著五星紅旗在雅加達上空升起,電競運動將要達到的是一個新的高度。
嚴苛的職業之路
電競運動逐漸被認可,再加上市場的火爆,讓很多院校增開電競專業。今年,一家上海的電競培訓機構搬到了成都,開始正式招收學員每期會有50名學員參與到培訓當中,而最後通過考驗、檢測,大部分學員都沒能達到職業選手的要求,最後僅有3名學員留了下來。
電競訓練不是換一個地方打遊戲,成為職業選手必須具有出眾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四肢協調能力、團隊精神。每天會安排兩堂理論課,由教練講解具體的遊戲角色和操作戰術技巧,接下來的時間就基本為自我練習時間,教練會對每個學員進行分析指導。
成為一名優秀的電競選手和其他運動員一樣,每天要進行大量的訓練,一天的培訓時間要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一周也只能休息一天。一場比賽訓練大概40分鐘時間,一天下來要打上近20場對抗。
最後專門的數據分析師,對各個學員的遊戲場次、勝率、段位等各方面通過遊戲視頻進行分析,並對平時的競技狀態,操控手速和反應上給出測評,如果不適合職業競技,教練會給其本人及家長予以說明,建議回歸學校或者選擇其他的道路。
電競入亞只是剛剛走出了第一步
未來依然任重道遠
拿到獎牌 為國爭光的背後
是他們日復一日辛苦的訓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每晚23:30山西公共頻道
《先鋒競技》帶你競逐王者之巔
電競路上
山西公共頻道與你激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