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的內涵之美,女性體形美的服裝

2020-12-24 小姐姐說文化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從中世紀直到20世紀初幾百年間,歐洲婦女的服飾並不像我們今日所見的那樣大膽和開放。歐洲婦女從20世紀以來一直在尋求更能體現女性體形美的服裝,並步一步地露出女性的雙臂。 雙腿。 最終出現了極端化的泳衣,這已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但歐洲婦女的服裝開放畢竟走在了多數亞洲人的前面,這或許與歐洲人古老的傳統有關。古埃及地處北非,氣溫偏高,人們的衣著都很少。男子上身裸露,下體僅穿裙權的情況十分多見,古王國和中王國的婦女則有一種從乳下垂至腳踝的緊身衣,上身是裸露的。 克裡特島的風俗在埃及影響之下,也有類似的女裝。出土的女神(或女巫)偶像身穿長裙和緊身上衣。但前胸完全敞露。

歐洲婦女的服飾

米諾斯王宮的壁畫中,也有身穿華麗服裝的貴婦,同樣雙乳暴露,似乎是一種時裝。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女裝。往往是披掛式的長衣,有時在乳下和胯部各累一根腰帶, 顯示出女性婀娜的體態,此時已不見公然袒露的情況。而古希臘人對人體的藝術表現卻有著極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誰也無法匹敵。他們對男人體的把握,顯然得益f男運動員在運動場上:全裸的習慣。不但有關運動員的雕像全棵,男神像為體現神聖也往往是棵體。而他們對女棵體的理解似乎有兩個極端,一是獲褻,一是神聖。因此.妓女形象可以做成裸體,女祭司和女神形象同樣可做成裸體。 只是裸體女神像出現得比較晚,數量也比較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米洛的維納斯,這一雕 刻對女人體美的藝術表現所達到的高度,幾乎空前絕後。總之,歐洲的傳統風俗不但不避諱人類自身的形體美,反而用藝術手段加以讚美。

古羅馬的女裝

進入中世紀以後,宗教統治極大地限制了人性的自由,在東羅馬,「隨著基督教的傳人,人們的.身體全部被遮沒住,男女都穿長袖直簡長外衣」。而在義大利,「由於基督教規的束縛,服飾越來越保守」1481。這一時期的歐洲女裝,絕無露出肢體的可能。但亞麻布的緊身胸衣卻使腰部更細,勢必突出了胸部。女體上身的曲線顯露,似不在宗教禁欲主義的限制範圍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思潮,並沒有使婦女從服裝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在強調曲線美的初衷之下,無論上半身或下半身,都借著服裝改變原有形體,形成了非常人工化且誇大的不正常美感」。「為使上衣與裙子的膨大更具視覺上的豐滿效果,必須先將上半身束緊,這就是婦女緊身褡的起源。

亞麻布的緊身胸衣

這就形成了「由緊身褡、襯裙架及襯墊填充物等村託誇張地表現豐滿形象的服裝」1401。這種「蜂腰肥臀」的審美觀,在維多利亞時代並未改變,但胸部的袒露卻被突破。 美國的瑪裡琳.霍恩在《服飾:人的第二皮膚》一書的第四章中,較多地論述了歐洲女裝對肢體暴露的認識過程:中世紀女裝袒胸露背是受到限制的,但到16世紀末,「裸露女性的胸部卻被認為是少女貞潔的象徵」,19世紀中期的維多利亞婦女裸露著她們的胸部,這種景象被稱為「維多利亞山谷」。但這段時間內,臂和腿的裸露卻被認為是「公開的淫蕩",甚至手也是必須遮掩的部分,婦女無論居家或外出,都要戴上手套。總之,20世紀以前的歐洲女裝,僅可露出上胸,但對體形曲線的暴露大有鼓勵的意思。

服飾藝術

中國婦女的服飾自古以來是以保守著稱,從觀念上說,三從(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是十分強烈的社會規範,尤其是兩宋提倡「理學」以來,對婦女的言行舉止和服飾又有了更強的約束。在封建社會的大部分時期,觀念接近歐洲中世紀的「禁欲主義」, 婦女的體形曲線是完全不能顯露的,更不用說裸露肢體了。所以,外衣必寬鬆呈直簡狀。然而上衣下裳的束腰勢必會突出胸部,因而就有「束胸」之說。

中國婦女的服飾

唯有唐代,受外來文化影響甚大,其婦女衣著約束較少,貴婦人、宮女也有祖露上胸,近似「維多利亞山谷」的狀況,這從出土的三彩俑、石刻線畫以及傳世的唐代繪畫摹本中可以見到,證明了此類情況在初唐、盛唐確實存在。但如果我們細看,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袒胸,實為一種高腰節的裙服,裙腰已達雙乳,明顯地起著束胸的作用,正如至今尚存的朝鮮族女裝和日本和服女裝一樣,女性的體型曲線實在是難以覺察。即使是這樣的裝束,到宋代已不可能存在,唐代女裝被宋代對襟「旋襖」或交領上衣取而代之。為了不顯露形體,女子在酷暑時也要穿三層衣。至於肢體的裸露,就更駭人聽聞了。「譬如說,一隻胳膊被陌生男 子拉了一把,便將它砍掉。

朝鮮族女裝

1401 張愛玲所說的故事在史書中確有記敘。《明史.列女》中就記錄了女婢徐亞長以此為榜樣的事。有一家童在豆田中企圖對徐亞長非禮,徐奮力抗拒而掙脫。但徐認為自己已不純潔,她說:「聞郎君讀書,有寡婦手為人所引,斧斷其手,況我尚女也,何以生為!」遂投江而死。這就是中國式的烈女。而纏足則以摧殘女子肢體為美,這種陋習竟從宋代延續到民國之初,外國人往往對此大加演染,把它看成是近代中國不文明的象徵。

參考資料《文明的輪迴,中國服飾文化的研究》

相關焦點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促成中國古代服飾追求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形式之美與內容之善的協調與統一,也使得中國古代服飾不僅具有珠玉璀璨、文採繽紛的外在之美,還具有表德勸善、文以載道的深厚文化內涵。同時,中國先民通過「四季花」與「節令物」等應景飾品進行情景模擬,構建出一幅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合的生活圖景,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和文化智慧,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在文化演進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
  • 中國傳統文化,唐代服飾文化研究,胡舞的奇麗之美
    這些外城樂舞所帶來的新奇的、具有鮮明異族文化的服飾形象,使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裙福、長袖、雲冠、錦屣式舞服有了很大的改變,表現出舞服「交融之美」的文化色彩。胡舞中國唐代服裝變……從舞服開始。因為在令唐人大開眼界的外域服飾中,最美妙新奇,最具藝術性和吸引力的首先是舞蹈服飾。
  • 《衣尚中國》周六盛裝來襲 喜聚一堂共賞服飾「節慶之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節日寄予了別樣的理想與憧憬,而在節慶之日穿著隆重的服飾不僅是對長輩和自己的尊重,更是對節日的一種禮讚。本周六晚(11月28日)7點檔,《衣尚中國》第四期「節慶之美」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盛大播出。本期節目中,演員葉祖新、張馨予將同數名專家學者、民族服裝設計師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探尋獨屬於節慶之日的服飾美學。
  • 《衣尚中國》專家研討會:以中國服飾之小美講述中華之大美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從服裝領域出發,指出了服飾文化的重要性,他表示服飾通過藝術對生活增添了色彩、美感,服務於生活更美化了生活,《衣尚中國》透過小小的服飾背後傳遞出的是大大的時代信號,是一個紐帶,展示出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文明、對美的追求和文化的自信。
  • 中國傳統女性為何要「束胸」?傳統女性身體形象的審美特徵
    1920年徐世衡在《今後婦女應有的精神》一文指出:「婦女因為生理的不同,胸部比較發達,一般婦女,因為外觀上的關係,就用帶束住它,或穿緊小的衣服,使胸部不致突出」,說明民初之際社會並不以豐滿、碩大的乳房為美。對這種審美觀念的解讀需要同中國傳統女性乳房審美文化相聯繫。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藝術的發展,服飾的性別角色標誌
    但在這樣做的同時,也要以女性配偶的等級為參照,來確定該女性的等級。比如皇帝的服飾就全然不同於下臣的服飾,更不同於後、妃的服飾,但就在等級上,後、妃的服飾是與之相參照的。史書:「(魏)尚書何晏好服婦人之服。傅宏日:此妖服也。服妖既作,身隨衣亡……何晏服婦人之服,亦亡其家。"在傳統中國人眼裡,男性穿著女性服裝是生活中的大忌諱,是被現實和禮教規約所不容的,因此,古代稱之為「妖服"。何晏是魏晉時期的名土,也是當時世人公認的美男子,處在當時那種特定的社會氛圍中,他自然難免會行為怪誕,因此遭至人們白眼也就十分正常。與魏晉相反的是在唐代出現的一些現象。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從這樣的藝術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關於美的藝術文化中所涵蓋的關於自然與人、社會、情感等的融合之美,從自然中尋求美的變化發展和表達形式,也因此使中華民族那種傳統的特有的東方韻味氣質一直被外界評價為自然本真、寧靜致遠的和諧,受到極大歡迎。再有,對於這種與自然融合的美的形式,在藝術創作中是被特別推崇的。
  • 透過87版《紅樓夢》,觀人物服飾,賞華夏傳統文化之美
    透過87版《紅樓夢》,觀人物服飾,賞華夏傳統文化之美其中服飾之美更是令人無法忘懷。自軒轅黃帝開始,中華民族就實行「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制度由此成為了整個古代傳統社會最為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是維護整個社會秩序的手段之一,是傳統文化中「禮」的重要內容。因此,古時,通過一個人的衣冠服飾往往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的職業和社會地位。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
    而《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也在人們的期待之中播出,不僅展示了中國服飾的典雅風韻,傳統禮儀的儒雅風範,還深入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揭示了「雅韻」是衣品,更是人品,關乎情懷與境界,引領觀眾去發現和創造美,整個節目讓人芬芳盈懷,餘韻留存。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這種情況與古希臘那種使服裝緊緊地貼在皮膚和肢體上,使人看到人體,以表現人體美、特別是以曲線美為特徵的服飾穿著效果形成鮮明對照,表現了東西方服飾迥然不同的審美心態和民族觀念。儘管古希臘在服飾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以自然物質為美的情況,但是,從總體來看,表現人體之美,在其服飾美學觀念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 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
    中國傳統圖案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凝聚了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與深厚的華夏文化內涵,它是民間、民族 藝術 和民俗文化千百年來沉澱的結果。1中國傳統圖案的 發展 歷程 早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彩陶上運用紋樣來裝飾自己的生活。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衣尚中國》對於中國文化的解析,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從哪裡來,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中國的美學和智慧,從而形成新的創造。衣服是相知相敬的最好印記,傳承文化聽起來似乎很遠,但其實很近。《衣尚中國》沒有把美停留在舞臺上,而是照進了現實,誠摯地邀請觀眾參與「過中國節 穿中國衣」的活動,人們只要通過一件節日盛裝上的中式配色、傳統紋樣,就能弘揚中國之美,展現出中國文化的自信。
  • 《衣尚中國》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 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與神採。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 MK輕奢女裝在市場上格外受寵愛,品牌真情詮釋女性之美
    許多女性都愛美,但所有女性絕不甘做男性的花瓶,不甘做男性的奴隸,這就要自己經濟獨立,而這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有工作,自己通過勞動掙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也為家庭、孩子做了貢獻,其中不少女性收入比男性高,人比男性強,正是這樣的女性心理,有一種女裝品牌切合了它,讓穿上它的女性不僅彰顯自己的完全獨立,一種內在的永恆自信,並且有一種獨特的美,一種融合了中國文化美,又充滿異域風採的美,它就是MK輕奢女裝品牌,在女裝市場上格外受寵愛
  • 看年代探案劇《旗袍美探》,談民國女子服飾之美
    近期,由鄧科執導,馬伊琍、高偉光領銜主演的年代探案劇《旗袍美探》正在播出。《旗袍美探》翻拍自澳大利亞劇集《費雪小姐探案集》,在中國屬於小眾偵探劇,但口碑很好。這個時期,女性的服飾變化在這個時期尤為顯著,其中西結合的特點尤為明顯,而在這一時期,民國時期最常見的服飾大致分為旗袍、學生裝、洋裝等風格服飾。首先,根據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改良的旗袍風靡民國,是當時不少女生的日常服裝。
  • MKIOA輕奢女裝展現女性獨立灑脫 真正理解都市女性的服裝品牌
    在男女兩性中,更愛美的女性中表現更明顯,特別是都市獨立女性,而MKIOA輕奢女裝就是這樣一種品牌,專注於都市獨立女性的一種輕奢的服飾品牌,它的產品類別有三大類,即服裝,鞋包,配飾。MKIOA輕奢女裝是一個獨特女性輕奢品牌,它將中國文化、外國文化完美融合,成為一種具有異域風情的服飾,充分展現女性的獨立,灑脫,率性自由,追求時尚與美,追求自己的獨立個性的心理訴求與外在的服飾美的文化內涵。可以說,在女裝市場上,沒有一個品牌可以與MKIOA輕奢女裝相比的,也絕沒有第二個MKIOA輕奢女裝,MKIOA輕奢女裝是獨一無二的著名輕奢女裝品牌。
  • 「含蓄美與性感美」,以中法為例看東西方服飾有何審美差異?
    而服裝,從遠古時期的禦寒遮羞逐步發展到成為人們美的象徵,身份地位的體現,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而縱觀同一時期的服裝發展,東方服飾與西方服飾有著本質的區別,東方服飾更注重優雅內斂,而西方服飾則更為熱情奔放。為什麼同樣是人類,但是對於服飾審美的區別有這麼大呢?這還要從東西方的一個最大差異——審美說起。東方人的性格特點,一直是含蓄內斂的。
  • 漢服文化魅力之美,美在端莊優雅大氣 細節值得考究
    讓中華禮儀服飾文明著稱的漢服,從藝術的螢屏,重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視野。漢服端莊優雅大氣之美,迅速點燃了人們熱愛傳統服飾漢服的熱情。傳承中華禮儀文化,推崇漢服的復古之風,正在悄然的掀起。漢服,是指華夏民族人民在近四千多年來服飾的總稱。追溯漢服的起源,大約源於黃帝時期。在巜易.繫辭傳》記敘了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記載,佐證了服飾的形制起源。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把傳承穿在身上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衣尚中國》沒有把美停留在舞臺上,而是照進了現實,誠摯地邀請觀眾參與「過中國節穿中國衣」的活動,人們只要通過一件節日盛裝上的中式配色、傳統紋樣,就能弘揚中國之美,展現出中國文化的自信。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內在於心 外在於行
    《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每一期過後都是「全網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