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內在於心 外在於行

2020-12-25 中國網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每一期過後都是「全網催更」。而《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也在人們的期待之中播出,不僅展示了中國服飾的典雅風韻,傳統禮儀的儒雅風範,還深入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揭示了「雅韻」是衣品,更是人品,關乎情懷與境界,引領觀眾去發現和創造美,整個節目讓人芬芳盈懷,餘韻留存。 1 定格歷史中的「雅韻」一刻 《衣尚中國》第五期,繼續以中國審美意向為主題,從社會思想、民生經濟、審美變遷的角度,綜合解構服飾文化,並在「歷史空間」、「匠心空間」、「創演空間」三個時間維度進行擴展。 主持人李思思在「歷史空間」中,手持照相機,尋找、定格中華悠久歲月中的「雅韻」一刻。她的採風第一站受到了當下「國風美少女」的啟發,來到了以風雅著稱的宋代,現場「開箱」南宋才女黃昇的衣櫥。作為當時引領時尚的「南宋一姐」,黃昇的衣服卻以素雅為主,多是低飽和度的色調和舒適的色彩,而楊彩鈺扮演的南宋黃昇則公布了自己的「穿衣指南」,原來,她著裝的顏色借鑑了草木之色,草木凝聚了世間精華,清淡深遠,彰顯著人的品格和氣度。黃昇的衣物看似質樸,但是做工極其考究,衣襟處的纏枝菊花紋樣讓人聯想到「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小更清」的詩句,讓人感受到穿衣人冷逸清香的氣質。

而李思思的第二站則探尋了陸遊和唐婉的風雅愛情,從他們互贈的金釵、玉佩中體會古人對於情感的深遠寄託。而「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猶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的悲吟,讓觀眾感受到二人的溫婉蘊藉和心意殷切,卻也唱盡了「釵頭鳳」裡的無奈辛酸。 李思思的第三站則跟隨著蘇軾來到了宋朝的雅集上,隨風搖曳的竹林、高山流水的琴聲、志趣相投的朋友,讓人感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由此可見宋人精神已經融入了生活情趣之中,藝術與生活達到了內在的融通。 在這樣的豐富多元的歷史場景中,主持人李思思的導覽如『穿針引線』一般,把歷史生動地引入當下,讓服飾回歸文化本源,把古典與現代勾連在一起,給觀眾帶來新的靈感和驚喜,把服飾中的「雅韻」自然地呈現出來。 而在「匠心環節」,節目組請來了「驚喜嘉賓」張信哲,情歌王子以服飾收藏家的身份做客《衣尚中國》,為大家講述了他收藏旗袍的淵源以及旗袍中蘊含的「雅韻之美」;設計師李想則將雅韻服飾中可以融入的色彩構思和新型理念,古今設計的融合用現代化的大秀詮釋出來。 2 進入「雅韻」的微觀世界 《衣尚中國》把浩瀚的中華文化變成了微觀的造型、紋樣和故事,讓知識變得「可視化」。在本期的「雅韻之美」中,服飾文化專家華梅率先出現在「匠心空間」,在她看來,「雅韻」是中華民族服裝的主體風格,構成了一種社會秩序,中國的「雅」是儒雅、謙和、友善、有同理心,而「韻」則是中國藝術最高的層次。 華梅以吳道子的壁畫舉例,讓人們更能夠直觀感受服飾中的「雅韻」,她形容壁畫中的人物是「天衣飛揚、滿壁飛動」,而寬袍大袖、長裙雅步、飄然若仙,則是中國傳統服飾的突出特徵。 深衣長可曳地,為何古人穿起來去走路卻平平穩穩,沒有絆倒?這其中另有一層智慧,原來,古人在鞋頭上做文章,多長的衣袍都可以擋在鞋頭後面,而鞋頭也因此具備了裝飾性和實用性,《衣尚中國》展示了雲頭履、笏頭履的圖片,由此可以揣測古人走路時穩重端莊的平和心態。 而華梅還帶來了「裝束復原團隊」復原的戰國時期的棉袍,與之相對比的是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的圖片,這件衣服的身長一米六,袖子長達一米九五,墓主人的身高則只有一米五,由此,觀眾們可以理解了「寬袍大袖」為何寬大到可以「張袂成陰」。 而古人的配飾也對應著美德,中國人喜歡玉之溫潤,如同君子,玉不能折彎,敲起來聲音清脆悠長,可以去除心裡的雜念,令人不生貪慾、非份之心,君子著裝時,玉必不可少。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古已有之,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已經有了完善、完整的服裝制度。中國人崇尚的「雅韻」並不僅僅是服飾本身,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修養和學問,是一個人頭腦中的思想靈魂。中國的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也不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更有隱藏在衣食住行中的潛移默化、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既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也豐富著全人類的精神世界,通過《衣尚中國》,有更多的人能繼承和發揚文化精髓,讓俊逸高雅的中華之美成為永恆。 3 旗袍是一幅流動的畫 本期的「匠人空間」請來的一位旗袍愛好者讓人頗感意外,竟是有著眾多經典傳唱歌曲的「情歌王子」張信哲,他至今已經收藏了一千多件藏品,舉辦了「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那一幅幅月份牌原稿、一件件流光溢彩的古董衣,勾勒出現代服飾的雅韻之美。

張信哲喜歡服飾收藏與自己童年的經歷有關,他的外曾祖母很疼愛他,但是在張信哲的印象中,外曾祖母是一個穿著黑色衣服、裹著小腳的小老太太,也不怎麼講話。當她去世以後,家人整理東西時發現了外曾祖母壓箱底的婚服和繡花鞋,「我才發現這些東西那麼美,那麼細緻,跟我認識的外曾祖母有那麼大的偏差,於是,外曾祖母的這些遺物成為我的第一批收藏,我開始研究中國的織繡與服飾。」 除了外曾祖母構建的緣分之外,張信哲的祖母也是在一年四季穿著不同材質、不同花色的旗袍配著高跟鞋出行,也讓張信哲從小就領略到旗袍的優雅。 在張信哲收藏的月份牌中,便可一窺中華女性旗袍的風採與樣式流轉。月份牌在舊時的功用是廣告,畫師們繪製畫稿,而畫中的美女們在當時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是最時尚的、最具有新想法的人物,月份牌將最流行的服裝款式和花色展現出來,大量地張貼,影響到全球的華人女性。

月份牌中的旗袍是城市文化與社會人文的編年史,是穿越了時空的「美」。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阿哲也拿出了他的藏品--1928年和1936年的兩張月份牌原稿,再配以與畫稿上人物服飾對應的旗袍。兩張月份牌雖然相隔了8年時間,卻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思潮的流轉變化,「1928年的月份牌上的旗袍樣式是緊身的長馬甲,喇叭形的袖子,而到了1936年,在『自然美』的思潮下,旗袍的樣式明顯地變得輕、薄而且採用了蕾絲的材質。」

張信哲還特別介紹了一件很特殊的旗袍藏品,這件旗袍不是華麗昂貴的布料做成的,而是簡單的藍布旗袍,他認為藍布旗袍是知識女性的首選,有著獨特的味道,是文藝氣質的返璞歸真。 在張信哲看來,旗袍是中國現代很特殊的服裝品種,世界上沒有其它的服裝類別,能這麼完美地展現女性身體和曲線的美,讓人的身體成為了自然流動的畫,它仿佛是中國畫的意境,筆觸停止了但意境卻深遠,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

而主持人李思思通過自己穿旗袍的體驗道出了旗袍的內涵美--體現了中國審美的分寸感,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含而不露,而且給人的形體以一種優雅的約束。

對於旗袍的感情,張信哲用自己的一首歌來形容--「愛就一個字」,而他表達愛的方式不僅僅是收藏,更是要研究和分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旗袍高貴端莊,婉約含蓄的文化表徵。情歌王子的「旗袍情結」就這樣把傳統和當下聯繫在一起,把繼承和創新連在一起,把經典和生活聯繫在一起,讓觀眾從服飾中看到了更深的意義與內涵。 4 「雅韻」的審美薰陶現代人的精神生活 中華民族自古重視涵養與修為,《衣尚中國》由清代綠紗平金繡孔雀羽博古紋中提取了博古紋紋樣,上面有插著梅竹的花瓶、香爐、書卷等文人喜愛的案頭珍玩、祥瑞古雅之物,寓意著清潔高雅,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是實實在在帶著雅韻的東方美學。 而觀眾還可以通過二維碼進入互動小程序,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設計紋樣,並定製相關的文創產品,全民創意共同激發美的創造,讓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傳承。 在這期節目中,範迪安作為審美解讀人說出了他對於「雅韻」的見解,「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雅不僅指代端莊、中正、含蓄的內在品格,也關涉著豐富的形式韻味,象徵著風格內容和形式的審美。」 真正的美是謙遜的,雅韻的審美品質對於現代人的精神生活起著重要的薰陶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喜歡用「新中式」來裝飾自己的家庭,也樂於穿新中裝,「雅韻」這個獨特的審美時尚正和美學價值正在一代代傳承。 在「創演空間」環節,華服雅韻伴著張信哲的歌聲出現,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呈現著美學元素的再創造。設計師李想闡述了他的設計思想:「雅而中正是不偏不倚的一種美,是自信的美,傳統的角度來說,雅是淡的顏色,而在創演環節,我們會用亮色、珠片、大的顏色的撞色來體現雅韻,恰到好處、對了的東西就是雅。」

將傳統進行創新,將古意進行活化,《衣尚中國》帶領觀眾在自然中見淳美,於樸拙中見太平,它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獨特的審美視角,更是其飽含的一顆詩心與看待萬物的深情。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 內在於心 外在於行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第八期「自然之美」 以自然之色,勾勒生活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類卻有著洞察美、提煉美的智慧,「天人合一」正是東方審美的最高境界。《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節目融豐富的學識與真切的現實關懷於一體,讓觀眾不僅領略到「?然之美」中暗藏的東??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李思思化身紫微星,「神仙上崗」先考節慶《衣尚中國》「歷史空間」每次都構思巧妙、博古通今,提取歷史中積澱的審美元素與現代勾連,讓人仿佛親自遊歷於歷史、現在和未來。第四期的《節慶之美》更是開場就有驚喜,主持人李思思化身為「紫微星」考試上崗,考題則是「人間節慶」。
  • 《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衣尚中國》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 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 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精神、歷史變?,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把傳承穿在身上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李思思化身紫微星,「神仙上崗」先考節慶《衣尚中國》「歷史空間」每次都構思巧妙、博古通今,提取歷史中積澱的審美元素與現代勾連,讓人仿佛親自遊歷於歷史、現在和未來。第四期的《節慶之美》更是開場就有驚喜,主持人李思思化身為「紫微星」考試上崗,考題則是「人間節慶」。
  • 《衣尚中國》之「驍勇之美」:觸摸鎧甲的「溫度」
    金戈鐵馬、沙場兵戎,《衣尚中國》第三期「驍勇之美」所展示的鎧甲軍裝的主題服飾,讓人感受到「千古豪邁」透屏而出,「驍勇之美」不僅是陽剛、威武、雄壯的外表,更是守萬疆場、護山河無恙的無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因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而備受好評,此前播出的《錦繡之美》、《良緣之美》清雅而浪漫,而在11月21日播出的「驍勇之美」則風格一轉,聚焦於「軍裝」這個偏於「冷門小眾」的話題,但那份熱血和溫度始終在觀眾的心頭澎湃,節目打開了「戎裝」背後的世界,那裡面蘊含著老兵們戎馬一生的功勳,將士們豁達真摯的性情
  • 專訪《衣尚中國》幕後|電視人對品質的執念都藏在這裡了
    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恰恰將這種「衣之大美」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自2020年11月開播以來,《衣尚中國》實現了話題、熱度、口碑的多贏。節目微博同名話題#衣尚中國#閱讀量2.1億,討論量37萬;節目相關內容更催生出#古人有多愛玩諧音梗#、#這才是童裝秀應該有的氣氛#、#復興中國審美#、#穿在身上的中國美#、#影視劇衣服這麼講究#等熱門話題。
  • 《衣尚中國》之「驍勇之美」 觸摸鎧甲戎裝的溫度
    金戈鐵馬、沙場兵戎,《衣尚中國》第三期「驍勇之美」所展示的鎧甲軍裝的主題服飾,讓人感受到「千古豪邁」透屏而出,「驍勇之美」不僅是陽剛、威武、雄壯的外表,更是守萬疆場、護山河無恙的無畏。
  • 《衣尚中國》專家研討會:以中國服飾之小美講述中華之大美
    《衣尚中國》是首檔聚焦服飾美的文化節目,它跳出以往文化節目的固有思維,沒有從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出發,而是提取審美元素既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去解讀本源,又置於橫向的世界語境中回應需求。對此,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館長鞏文認為:「從古至今,在文化軟力量的輸出上,中國影響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審美潮流。
  • 《衣尚中國》周六盛裝來襲 喜聚一堂共賞服飾「節慶之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節日寄予了別樣的理想與憧憬,而在節慶之日穿著隆重的服飾不僅是對長輩和自己的尊重,更是對節日的一種禮讚。本周六晚(11月28日)7點檔,《衣尚中國》第四期「節慶之美」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盛大播出。本期節目中,演員葉祖新、張馨予將同數名專家學者、民族服裝設計師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探尋獨屬於節慶之日的服飾美學。
  • 譚派傳人作客《衣尚中國》再現《定軍山》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 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精神、歷史變?,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衣尚中國》:千年戲韻之美,用卡薩帝「空氣洗」守護
    12月19日,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第五期開播,通過探尋千年戲曲文化,傳承東方「戲韻之美」。戲服是中華傳統審美和古代服飾工藝的傳承,本期節目以常見戲曲角色穿戴的戲服入手,展現傳統文化底蘊與戲韻之美,並分享了卡薩帝洗衣機對戲服的洗護方式,即使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製衣工藝,也可以用「空氣洗」洗護如新。
  • 《衣尚中國》演繹戎裝「驍勇之美」,卡薩帝「空氣洗」以柔克剛
    11月21日,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裳中國》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第三期節目攜軍戎裝"驍勇之美"重磅回歸。  現場,主持人李思思與高曉攀、滿舒克、夏凡、"甲冑復原師"溫陳華、"現代軍裝收藏愛好者"張皓甫,以及解決棉、麻、羊毛等6大面料機洗難題的卡薩帝"空氣洗"一起,講述軍服戎裝演變史,探討"驍勇之美"。
  • 《衣尚中國》山水取形、草木採色,藏在衣服中的自然與詩意
    從18000年前,山頂洞人嘗試用樹葉、獸皮裝飾自己,形成中華服飾文化的雛形,到2600年前,東門之池,漚麻的姑娘小夥一邊勞動一邊對歌,再到絲綢書寫出中華服飾新篇章,中華服飾的發展始終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的領悟。
  • 春蕾詩詞第三十六期(春蕾雅韻八)
    雅韻雄文詫四方!墨客輕吟鸝起舞,珠璣字字耀丹江。七絕·贊丹江姐姐文/寒冰詩來詞往滿園春,淡墨輕書美博文。一曲高山流水韻,千秋萬載付瑤琴。七絕·贊丹江 文/大印象潑墨揮毫湛溢香,名篇雅韻灑情長。 丹江妙筆追雲月,吟至黃鸝伴舞揚。
  • 利亞德傳承中國文化根脈,為央視《衣尚中國》提供視效服務
    近日,央視《衣尚中國》大型服飾文化節目如期上演。舞臺所採用的「創演空間」設計,成為了節目最「大膽」的嘗試。據了解,此次舞臺承建方為利亞德•金立翔,其為央視打造總計2400m²的LED顯示屏,它不同於以往秀演的T臺走秀,使用了360°LED屏環繞包圍,通過年輕態的視覺、豐富的藝術創意、講述服飾裡的中國故事,打破表達的壁壘,從而給觀眾帶來極致視效體驗。
  • 孝不在言,而在於今,孝在於行,在於心
    蓋憂患疾痛之極,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朱熹·《詩集傳》昨夜讀書,偶然讀到朱夫子佳句,細細思量,果然如此,且不說憂患疾痛之極,就是平日不慎坐到圖釘,嘴裡喊得也必是「媽呀,扎著我了」,不禁莞爾,回首再品,確是至理,父母之情,人之至情也。
  • 周深發新歌了,《畫絹》成為《衣尚中國》主題曲,循環聽起來!
    11月22日,周深通過微博向喜歡他的網友釋放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周深又發新歌了,這首歌大家其實現場版的已經聽過了,就是第一期《衣尚中國》中周深演唱的《畫娟》了,而且相信不少資深的周深的歌迷,這首歌已經循環播放不下幾百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