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三明實踐】

清晨,三鋼集團廠區,鮮花吐蕊,修竹疊翠。伴著鳥鳴啁啾,24歲的副爐長蔡亦翔在控制電腦前坐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日之三鋼,已成為三明的一張「綠色名片」,廠區空氣優良率常年在99%以上,獲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福建省三明市因三鋼而興,先有工廠後有城市。「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三明市民的生活日常。然而,這片林海莽莽、清溪如帶的美麗土地,也曾有過黯淡時刻。

煙塵飛揚、氣味刺鼻,三鋼一度給這座城市帶來嚴重的汙染問題。「一年吃進一塊磚」,三明市民曾這樣抱怨市區的粉塵汙染。

改變,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

1996年至2002年,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在這裡萌出根芽。

春風化雨,蝶變重生。

在重要囑託指引下,三明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全國率先拉開醫改、林改、金改等一系列改革序幕,奮力書寫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二十幾年來,在實踐的檢驗中,在歲月的洗禮中,新的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逐步凝練成這座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精神血脈,推動中國發展抵達嶄新高度。

「林深,水美,茶飄香,人長壽。」新時代的三明故事,映射著新思想新理念的磅礴偉力,濃縮著新時代新生活的幸福密碼。

作為一個位於武夷山脈與戴雲山脈之間的普通地級市,資源稟賦平平的「中等生」三明,何以實現華麗轉身,逆襲成協調發展的「模範生」?讓我們一起,到三明實踐中,找尋源頭答案。

「改革就是要讓老百姓受惠」

「喂,我覺得胃部不舒服,能不能讓醫生來看看?」這一天,77歲的鄉村獨居老人茅仙花進行了電話預約,十幾分鐘後,村裡的籤約醫生李承基就趕到老人家中問診開藥。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養老醫療服務已成為社會性難題。在三明市大田縣,「網際網路+三化三全山區養老服務110」的新型養老服務,成功破解了這個現實難題。

三明始終堅持用體制機制改革,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

聚焦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三明於2012年率先啟動醫療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敢於觸碰深層次利益的舉措,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使就醫費用大幅下降。

目前,三明市民就醫的自付比例僅為10%。尤溪縣的付雙珍老人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控糖藥,她說:「改革就是要讓老百姓受惠,關於這點我最有發言權。」

三明堅定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僅醫改成為全國「樣板」,林改、金改、國企改革等也在全國保持領先,治水「河長制」、「五講四美三熱愛」也都可追溯至此。

「以前,護林資金投了20多年,林子卻不能砍,心裡愁啊。現在,林子可直接換成『票子』,我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永安市洪田村林農賴興益說。

林農資金的盤活,得益於三明不斷完善的林改。

「十三五」期間,三明市為了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堵點,創新推出林權按揭貸款、「福林貸」「益林貸」等林業金融產品,創新推出「林票」制度,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實現「林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改革之路千頭萬緒,唯有堅定為民初心,方能不斷前行。

「對我們這些普通農民來說,創業啟動資金是一道現實的門檻。」從村級融資擔保基金貸了10萬元後,沙縣西郊村村民黃青財實現了開沙縣小吃店的夢想。

二十幾年來,從不起眼的「夫妻店」到遍布街頭的「國民小吃」,沙縣小吃成為獨具特色的富民支柱產業。做小吃雖好,但啟動資金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難題。到銀行貸款?大多數村民都擔心手續麻煩、辦不下來。

如何打通群眾貸款的「最後一公裡」?

2011年12月,沙縣搶先試水金融改革,依託農村信用體系,在全國首創「社區型」村級融資擔保基金,有效解決了農民擔保難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多年來,在三明的社會治理中,政府與民間融洽互動。人民需要什麼,改革觸角就會延伸到哪裡。

「沒想到,這麼快就解決了我的教師編制問題。」大田縣的小學教師戴藝高興地說,「沒有了後顧之憂,我一定會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教師編制問題成為制約學校招聘教師,特別是邊遠山區學校招聘緊缺專業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瓶頸。

三明迎難而上,積極探索跨層級調劑事業編制、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將閒置的事業編制由「沉睡的數字」轉化為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要素。

思路活,氣象萬千。機制活,滿盤皆活。

牢記囑託的三鋼一路攻堅克難,如今已經成長為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而且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得以協同推進,城市鋼鐵廠與市區市民實現共生共榮。

作為福建省老工業基地,三明正全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石墨產業孕育新「烯」望,節能環保項目備受青睞,生物製藥產業從無到有,氟化工產業由小變大……一批含金量高的高科技新興產業正加速形成。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熊雲說:「三明實踐,正是新時代中國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的生動縮影。」

「綠水青山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

晨曦微露,明溪縣夏陽鄉紫雲村,75歲的楊美林正在趕赴「山林約會」:幾聲呼喚後,美麗的「林中仙子」白鷳結伴飛來,落到他身邊開始進食。

老人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成為山林中最美的風景。

紫雲村地處三明市明溪縣君子峰核心保護區,擁有均峰寺、羅坊、楊坊等多個觀鳥基地。「從2014年開始,村裡就陸續有人來觀鳥、拍照,其中很多是外國人。」楊美林說,3年前,他將自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生意好得忙不過來。

加強生態保護,成就了美麗三明、生態三明。紫雲村方興未艾的觀鳥產業,是三明實行嚴格的生態環保措施取得成效的生動剪影。

多年來,儘管地區生產總值在福建省排名靠後,三明市在招商引資時卻一直「挑三揀四」。

幾年前,一家紡織企業希望入駐泰寧縣工業園,預計每年能帶來5000萬元稅收,幾乎是當時縣財稅收入的1/3,但因為排汙問題不過關,還是被拒之門外。

「破壞環境的項目,哪怕是效益再好、稅收再多,我們也絕對不上。」在三明,各級幹部都將綠色發展根植於心、踐之於行。

多年來,三明市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治理,加強水土保護和造林綠化,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攻堅戰……將環境保護工作延伸至全方位發展的各個「神經末梢」。

「幾年前,這裡還是塵土漫天的礦山堆土場,現在四季都有花香。」每到傍晚,大田縣前坪鄉山川村村民陳添斌,都會到家門口的川石礦區公園裡散步,望著眼前綠意盎然的公園他很是感慨。

厚植綠色底色,三明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遠方的綠水青山,近處的老舊村居,在綠色發展理念下,都成了「生財之道」。

推窗見綠色,出門看田園,夜晚透過天窗,可觀滿天繁星閃爍。星空民宿負責人朱孔材說,星空民宿在旅遊旺季每每爆滿。

2014年,際溪村發揮生態優勢、立足丹霞風光、結合人文底蘊,引入星空民宿、靜心書院、鹿趣園等項目,打造了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巖穴苦讀」為一體的文旅康養勝地。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森林+醫養結合」「森林+觀鳥休閒」「森林+溫泉休閒」,同樣的綠水青山,不同的發展側重。立足優勢、因地制宜,三明各縣市區在打通「兩山」通道上各顯神通。2019年,全市文旅康養產業實現總收入750億元,接待遊客3917.56萬人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當不負人。「三明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效,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印證。」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胡熠說,「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水青山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

「歡迎品嘗我們幸福生活的滋味」

眼下,正值珍稀中藥材華重樓冬季管護期,沙縣夏茂鎮巖坑村村民張述嘉正忙著在地間除草、施肥。

張述嘉一家原是村裡的貧困戶,父親年邁,哥哥患病,家庭重擔都壓在他一人身上。如今,靠著種植華重樓,他們家年收益逾20萬元,徹底告別了貧困。

多年來,三明市不少村莊推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僅特色中草藥種植一項,就在沙縣、永安市、泰寧縣、寧化縣等地輻射種植1000畝以上,累計新增產值達5000多萬元。

百姓富,是三明實踐的出發點,也是著力點。

大金湖畔,泰寧縣水際村是人人豔羨的「首富村」。但20多年前,水際村還是個「吃糧靠回銷、用錢靠救濟」的貧困村。為了脫貧,村民們爭先恐後在大金湖裡「搶」魚,魚越撈越少,越撈越小。生態破壞的大金湖,綠藻遍布,惡臭難聞。

是什麼讓這個貧困村走出了困境?

「2004年起,水際村通過組建漁業協會、家庭旅館協會、遊船協會三大協會,走出了一條『協會+公司+農戶』的農民參與旅遊發展的路子。」水際村村支書王家生強調,組建漁業協會後,實行統一放養、統一捕撈、統一經營,既保護了生態,也保障了漁民的利益。

水際村村民端上了「生態飯碗」,不僅帶動全村及庫區周邊鄉村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還入選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村。2019年,水際村「三大協會」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

心中有信念,腳下的路再遠,也不會迷失方向。

在大田縣廣平鎮元沙村,翠綠茶園一望無際。為帶動大家種茶致富,曾經擔任村主任的張玉誼先試先行,改造了自家的60畝茶園,不僅自己先富起來,還帶動周邊村民參與種茶、制茶,幫助44個貧困戶脫貧。

一片茶葉,帶富了一方群眾。目前,三明全市擁有1.8萬名種茶戶,茶葉加工企業3000多家。其中,尤溪綠茶、大田高山茶、沙縣紅邊茶、寧化孔坑茶、尤溪紅等,先後被授予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農業產業地理標誌或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

11月27日,手捧香茶的張玉誼感慨道:「我們牢記囑託,及時調整茶葉種植結構,果然發家致富了。真希望大家都能喝一口我們種的茶,品嘗一下我們幸福生活的滋味。」

百姓的幸福,三明的實踐,新時代的縮影。

「一路走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這座城市、這個國家向前邁進的每一個瞬間,詮釋著從未忘卻的初心與使命。」國家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承惠這樣說。

當前,歷史的指針,正指向新的刻度: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勝利在即,第二個百年奮鬥徵程即將開啟。

牢記囑託,再啟徵程。中國發展的密碼在哪裡?民族復興的密碼在哪裡?或許,在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中,可以管窺端倪。

(本報記者 羅旭 邱玥 高建進 王丹)

相關焦點

  • 流淌的文化記憶 持久的奮進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萬壽巖保護背後的典範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 (中)
    清流古人類化石遺址、「南方周口店」、永安安貞堡……一件件文物講述著文化交融演進的三明故事。  以萬壽巖遺址保護為契機和示範,以「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為指引,三明悄然開啟了文物遺存保護在一個市域範圍內的大膽探索,呈現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 萬壽巖保護背後的典範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中)
    清流古人類化石遺址、「南方周口店」、永安安貞堡……一件件文物講述著文化交融演進的三明故事。以萬壽巖遺址保護為契機和示範,以「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為指引,三明悄然開啟了文物遺存保護在一個市域範圍內的大膽探索,呈現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 文明實踐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各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據介紹,「幸福巴士」設置了初心之旅、豐收之旅、文教之旅、新時尚之旅等主題,把各幸福體驗點串聯成線,將「紅色課堂」「文化課堂」送到學校、企業、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實地實景講發展、講成就,打造「車輪上的微黨課」,讓群眾在「幸福巴士」體驗中學習思想、凝聚共識、感受幸福。群眾的需求在哪裡,「幸福巴士」就開到哪裡。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
    風展紅旗如畫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上) 大山環抱的福建省三明市,美的不只是綠水青山,更有百姓的張張笑臉
  • 天津武清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動
    戴東強指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為單位,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全力全速建陣地、建隊伍、建機制,開創了「黨建引領+文明實踐」工作模式,激活了文明實踐鑄魂育人的「精神基因」,掀起了參與文明實踐、爭當志願先鋒的熱潮。
  • 關注|聚焦「三明實踐」!光明日報刊發《一心一意是三明》
    三明人也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那根「線頭」,就是「要為老百姓考慮」,也就是「以人民為中心」。 「對於醫改,我的理解就是陽光。以前有些東西是在桌子底下的,現在都擺到桌面上來。醫生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贏得職業尊嚴。」三明市尤溪縣總醫院黨委書記楊孝燈說。 尤溪縣是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縣。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福建省三明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對於各地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今天人民日報推出多篇報導,刊發評論員文章,聚焦三明的探索和實踐。
  • 【三明實踐】這裡的精神文明之美,令人怦然心動
    黃三定攝/光明圖片 創作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是三明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的舉措之一。從今年8月28日上演開始,該劇已成為三明市廣大幹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永葆文明創建的初心與使命、投身新時代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載體。
  • 玉溪市紅塔區聚焦培育時代新人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文明實踐中心
    紅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著眼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部署
  • 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 在蒲縣召開
    與會同志先後前往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薛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山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五鹿社區新時代文明站、段雲書藝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等地進行了實地觀摩,詳細了解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亮點特色、工作成效等。
  • 「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2020年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
    ——2020年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工作交流展示會」。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級律師,全國最美志願者張玉霞等被聘請為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大使,以更好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傳思想、樹新風、育新人」的任務落實落地。會議現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優秀項目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這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聖地,這是一片孕育生機與活力的改革沃土,這是一方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美麗家園。這裡是三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為什麼是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通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關注三明發展,牽掛著三明人民。
  • 「文明實踐」我市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推進會
    12月18日,我市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推進會,總結2020年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安排部署下步重點工作。上午,全體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縣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市委黨校理論宣講分中心,在市委黨校接受了「雲平臺」志願服務板塊操作培訓。
  • 成都彭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快試點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推動黨的群眾工作落地落實、打通「最後一公裡」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凝聚民心匯聚力量的戰略之舉。今年以來,成都市殘聯與彭州市密切聯繫,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推動彭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並就殘疾人工作和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協同推進進行了有益探索。明確思路!建設「1+3+N」模式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彭州市以「五個堅持」為工作原則,採取「1+3+N」形式開展實踐中心試點建設。
  • 海口美蘭:新時代文明實踐描繪小康幸福底色
    新華社海口11月29日電題:海口美蘭:新時代文明實踐描繪小康幸福底色新華社記者趙葉蘋從去年6月起,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中心小學的小學生吳育龍的午休有了著落,「午悠無慮」午託班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本著「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的原則,美蘭區精準對接老百姓「生老病死」「柴米油鹽」等實際需求,圍繞服務民生做實做細,為群眾提供了大量貼心的關愛服務。例如「有顆慄子」尤克裡裡陪伴計劃、「家庭親子成長營」「足球小將」等志願服務項目,讓農村孩子特別是貧困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起興趣班。記者11月26日採訪時,三江鎮中心小學的足球小將們正在訓練。
  • 白扎鄉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
    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根據《中共囊謙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囊謙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及志願服務總隊(支隊、分隊
  • 三明這麼火,憑什麼?
    16日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央媒將在頭版、頭條等重要位置、欄目、時段連續刊播「三明實踐」重要報導——人民日報16日推出專題內容,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文章《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
  •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歷城樣板」
    「志願服務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契機開始,村風因志願服務越來越好,在文明新風潤澤下,村民的正能量越來越足。」郭連軍說。沙四村是歷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一顆碩果和一個縮影。行動快 14個街道341個村居半年時間全部掛牌2019年1月15日,歷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式啟動,並立即在全區推開,迅速成立了歷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和11支專業志願服務隊,上半年便實現了「街鎮、社區(村居)文明實踐工作全覆蓋」的目標任務:14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341個村居實踐站全部掛牌。
  • 周末,來新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日遊」吧~
    三級陣地網絡已完成全覆蓋建設擴大了思想傳播覆蓋面起到了廣泛凝聚人心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作用也更便於居民就近參加文明實踐活動前些日子,小編在為粉泗們帶來泗涇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三級陣地的消息時為詳細介紹39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留下了一個小伏筆今天,小編就先帶大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