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多多是2006年的高考風雲人物,在當年的高考試卷上因為寫了八千字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而成名,被人稱為「高考零分女孩」。
只不過十多年過去,那個衝動的少女,後來沒有考上大學,最後沒能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誰也不知道她是否後悔過。
以一己之力對抗她認為不合理的高考制度
必須承認的是,蔣多多是一個很有主意的女孩,她敢於在高考這樣的考試中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且所作所為並不全是為了自己,我第一次看到蔣多多的做法時,我都想給她點讚,其實我高中的時候也對教育體制不滿,對高考制度不滿。
我的不滿是因為我認為分科不合理,我不喜歡英語,時至今日我也認為浪費大量的精力去學一門以後可能所用甚少的課程是一種很蠢的行為。
高考時我的英語大概只有七八十分,嚴重拖累了我,最搞笑的是,我大學英語四級考了222分,我對英語兼職就是恨透了。
但是我沒有蔣多多那樣的勇氣,在高考試卷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蔣多多的經歷跟我應該差不多,她在高二的時候開始偏科,理科成績不理想,但是即使如此,按照蔣多多老師當時的採訪來看,蔣多多是一個成績還算不錯的女孩,只要她好好考,考上二本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只不過後來蔣多多陷入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在學校的時候,就曾向老師提過對高考的不滿,但是卻遭到了批評,這讓蔣多多決定在高考試卷上寫出對教育制度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滿。
蔣多多是一個很有主意的女孩,她做的這些應該是早有蓄謀,她在高考前,並沒有表露出反常的情況,無論是從高考報名,一直到進考場,蔣多多都是一個很正常的考生,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她在考場上的「瘋狂」。
在考前,老師已經反覆強調考試時不要用雙色筆答題,但是蔣多多還是用藍色和黑色的筆答題;考試規定不允許在密封線外寫字,蔣多多就將自己的斃命「碎心飛魔」寫在了密封線外;規定不準在試卷上亂畫,蔣多多就在空白處寫上了自己的建議。
在四張卷子上都寫了兩千多字,一共近八千字,主要陳述了自己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感想。
在中國的高考歷史上,蔣多多應該算是能夠留得下名字的人物,只不過大多數偏於負面。
高考結束後,打工未果,在巨大的壓力下曾想自殺
高考結束後不久,蔣多多接到學校領導的通知,她在高考考試中違規了,老師把她叫到學校,讓她在處理決定書上簽字,當蔣多多看到自己的處理結果時,竟然充滿了驚訝。
為何自己四張卷子都用了雙色筆,為何就文綜一門得了零分,原來蔣多多所做的選擇題與她違規的試卷並不在一起,因此其他三門的選擇題加在一起得了114分,這讓蔣多多頗為失望。
因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這個舉動,獲得零分,引發教育部門的重視,顯然她的計劃並沒有成功,在獲得一個違規處分後,教育部門沒有做出任何批示。
針對教育部門的漠視,蔣多多求助了媒體,希望通過媒體的輿論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正如蔣多多所策劃的那樣,媒體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但是感興趣的內容並非是教育問題,而是蔣多多的問題,並且成了社會的熱點話題。
這讓蔣多多十分鬱悶,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蔣多多當時還算理智,她說:「有些人特幼稚,有的人對我不了解。批評也好,褒揚也罷,我的看法只有一句話,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
有記者問蔣多多願意去復讀時,蔣多多表示自己的目的並非是考上大學,甚至即使有高考特招,也不會去,說自己即使想要學習,也要依靠自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實際上,蔣多多的家庭條件並不算好,父親是保險業務員,每天都要跑業務,家裡的15畝地,都是母親一個人在忙活,在一次記者去訪問時,發現蔣多多母女正在地裡吃力的拔草,蔣多多的母親坦言,蔣多多是家裡第二個女孩,家裡為供他們姐弟三個讀書,現在還欠著2萬元外債。
高考失敗,對蔣多多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蔣多多最擔心的並不是來自社會的輿論壓力,而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她最擔心的就是害怕不知如何面對父母。
實際上,蔣多多早在高考之前就做好了計劃,偷偷攢下200多元,當作出門打工的路費,在高考那天,父親問她考得怎麼樣,蔣多多直接回答:「考上是不可能了,我自己自有打算」。
她的「自有打算」自然是外出打工,在填報志願結束後,她就一個人坐車去了鄭州,由於聯繫不到在鄭州的姐姐,她一個人在火車站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姐姐得到消息後勸她不要去打工,蔣多多沒有聽,而是一個人又跑去了菏澤,通過滿大街小廣告尋找工作,最後也沒有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後來蔣多多自述時說「那一段特別無助,壓力特別大,老覺得對不起父母。好幾次連死的念頭都有了。」
沒有讀過一本名著,卻寫下上百萬字的作品
其實蔣多多會走上以八千字抨擊教育和高考制度,其實跟蔣多多曾經的寫作經歷相關。
從小學到初中,蔣多多一直是一名十分聽話的孩子,並且考上了南陽八中這樣A類示範性高中,妥妥的「省重點」,在高中的前兩年,蔣多多的成績還能在班裡名列前茅,但是熱愛寫作的她,最終害了她。
蔣多多當時寫了一篇小說,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寄到了一家報社,沒成想被這家報社刊發了,這對蔣多多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勵。
其實我也有過相同的經歷,在2005年前後,幾乎每本《讀者》或者《青年文摘》的最後一頁,幾乎全是徵稿啟事,我也投過稿,還獲得了舉辦方發放的榮譽證書,不過我後來發現我的那個榮譽證書並沒有什麼含金量,在校園的一次作文大賽中也沒有得獎,從此對寫作心灰意冷。
我不清楚蔣多多投稿的性質,但是應該正是這次投稿的成功讓蔣多多後來熱衷於寫作,蔣多多說自己為了寫作,「自習課、課間、飯後,特別是中午,在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卻趴在桌子上寫小說。中午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如果寫作的話,下午上課特別有精神,如果不寫,整個下午都昏昏欲睡。」
蔣多多說自己最多時,一天可以創作一萬字。這種「瘋狂」創作還是挺令人欽佩的,其實我中學時代也曾想寫一部小說,但是只寫了三千多字就寫不下去了,我到現在都認為能寫小說的人,都是十分厲害的人。
蔣多多的小說也很雜,不僅有武俠小說,還有校園生活,在那個時代,如果真的有好的作品,像韓寒、郭敬明那樣參加新概念寫作大概,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但是蔣多多的作品大多也都是寫了一個開頭,而沒有結局,一直到最後,斷斷續續寫了N多部,卻沒有一部完成。
在蔣多多家裡,她搬出了厚厚一摞的英語作業本,在這些作業本裡面,夾雜著蔣多多在學校的創作,大概有一百多萬字。
這個創作量是十分驚人的,我作為一名自媒體創作者,以寫文章為職業,一年不過創作二百萬字,蔣多多竟然能夠創作這麼多字,如果那個時候她後來能夠在起點上連載,堅持到今天絕對也是網文大神了。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記者在採訪的時候,詢問她讀過什麼名著沒有,蔣多多卻說,沒有,只讀過一些雜誌,不喜歡看作家的作品,害怕寫作時受到約束,彰顯不出自己的個性。
沒有一個良好的歷史教育,耽誤了自己本該美好的人生
在高考結束,經歷了那個夏天在高考考場上的「瘋狂」過後,蔣多多並未復讀,也沒有將小說繼續寫下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據說婚後一直生活在農村。
蔣多多抨擊高考事件,最終以蔣多多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毫無疑問,高中時期的蔣多多是有著一定的才華,又有著特立獨行的精神,在高中畢業後,就能從容面對記者的採訪,假如她經過大學的深造,未必不可能成為一名作家。
比較巧合的是,在蔣多多高考的前一年,另一名蔣姓女學生因為出版五部小說,被華師一附中特別錄取,在蔣多多高考後的2008年,在清華自主招生中,被清華破格降60分錄取,她就是蔣方舟,目前依然活躍在文壇。
可以說,蔣方舟就是憑藉寫作,繞過了中考和高考,雖然她的資源肯定是比蔣多多要厲害的多,但是也不可否認,寫作的確能夠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路。
只不過遺憾的,在高考結束後,蔣多多再未寫過文章,徹徹底底成了一個農婦。
其實,蔣多多的悲劇,表面上問題出在教育制度和高考上,實則是出在蔣多多知識面的匱乏,尤其是對歷史知識無知的一面。
作家需要最多的東西就是沉澱,只有懂得更多,才能創作出更有內涵的東西,有人讀書時代的文筆很華麗,卻毫無用處,不曾經歷過的東西,又如何能夠創作出來,如果她能多讀一讀《四大名著》,讀一讀知名作家的作品,尤其是讀一讀歷史,她就應該知道,高考制度儘管不完善,但卻是從古至今,最符合當代的人才選拔方式,因為高考是唯一一條給寒門學子一條明確的向上晉升之路。
如果她讀過一些歷史,她可能知道,在隋唐科舉制度出現之前,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們早就已經壟斷了知識,讓平民根本無法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科舉制度的出現讓寒門士子也可以通過科考改變命運。
如果她讀過一些歷史,她可能知道,《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宋濂,在沒有書讀的情況下,跟人借書,在天寒地凍的情況下抄書,在沒有名師指導的情況下,到百裡外去請教。
如果她讀過一些歷史,她可能知道,為什麼科舉會是「八股取士」,因為只有四書五經作為考試內容,才可以大大降低寒門士子的考學門檻,讓所有的人都考一樣的內容,從而達到公平的目的。
中國高考制度雖然有著很多的弊端,考一些所學非所用的知識,但是只有幾科的試卷的情況下,其實更有利於公平,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家世,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張試卷。
假如真如蔣多多在高考試卷中所提倡的那些內容,將高考多元化,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實際結果將會是,也許鋼琴和薩克斯都可能成為考試內容,而那些更多的自主招生,必然是如蔣方舟一樣擁有資源的人上位,而不會是你一個農村家庭的女孩。
至於那些暗箱操作,更是敢都不敢想,結果必然是有錢有勢的孩子將會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可以說「一考定終身」,是對寒門士子最公平的一個時代。
歸根結底,是蔣多多對歷史知識的匱乏,導致了其走上歧途,從而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蔣多多的悲劇也跟父母的教育有關,在女兒最需要開導的時候,他們沒能站出來,給女兒講述這個道理。
當然,很多家長本身也缺乏歷史知識積累,對歷史教育並不看重,只認為數理化才是正經學科,這是一個全民性的錯誤理念。
所以說,家長要重視起對孩子的歷史教育,從小就確立起正確的三觀,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套兒童啟蒙學歷史的書籍《我們的歷史》,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對歷史的興趣,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通過一些小對話,了解一些道理,從而避免發生類似蔣多多同學這樣的悲劇。
《我們的歷史》這套書是故宮院長親自給孩子們編寫的中國歷史畫冊,是我國第一套手繪兒童歷史啟蒙繪本,真正的畫說中國歷史,讓孩子都能讀得懂。
在書籍質量上,出版社更是考慮到保護孩子的視力問題,採用環保用紙,綠色印刷,通過這一套書,就可以讓孩子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套有10本,包含了2000多個知識點,將重要的歷史事件徹底講清楚。
現在購買,直接享受最低價,原價336的定價,在我們這裡購買只需要123,其實也就是父母少吃一頓飯的事情,我還是認為,相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以123塊錢給孩子買套書來看,是再划算不過的事情。
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填上地址就可以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