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攝影作品與散文詩,雖都屬藝術範疇,但似乎並無必然聯繫——前者是色彩在自然界排序後,再換個地方通過電子信號讓人家還原;後者卻是碼字搬磚的夥計,沒事了就在那煽煽情、時深時淺地唱作、唏噓一番,真摯處,泥沙俱下、雨露均沾……咱這一嫁接後,也許、也許、也許還會靈氣閃動星光乍現呢!
謹以此拋磚引玉,歡迎各位來拍磚……
——2020.12.10(庚子年十月二十六) 田友泉 於深圳寓所
美麗人生,無限風光,靜待我們細細品賞
我們總是在不斷疊加的美好視覺中,憧憬著生活的甜蜜和遙遠的景象;
而生活卻在恰如其分的時間節點,饋贈予我們一路的邂逅和生命的綻放……
美麗人生,無限風光,靜待我們細細品賞。
感謝那些親近你的人,為你無私的拉近一份真實的來自又一故鄉的情愫;
我們充盈的味覺和豐富的感觸,一定要有誠摯而深厚的表達……
誠然,這是一份正宗、地道的客家菜,據說有四、五百年民俗文化歷史的河鮮魚生,從客家之鄉——龍川款款而來的情懷,一品難忘……
謝謝熱心的人們!特別是那有了一些年紀、受人尊重的師長!
每天不一樣的風景,變幻出這個世界的繽紛色彩;步履匆匆的過客,卻總是在找尋心隅裡的那份念念不忘,以及慰藉的光亮。
秋去了,迎來冬的寒涼;冬去了,還是煦暖的春光。
那些萌生的牽掛和綴滿枝頭的,並不是累累的果實和枝幹粗壯;有時候一開始,就只有一點綠意慢慢生長,還有一朵豔紅佇立在中央,發散著誘人的芬芬;
經過時間的打磨、季節的更替,那些牽掛復而成為悠遠的時間通道中停留的石罄一般,默默地、延展著眾望中靜候天籟之上。
忽一日喜上眉梢,或許還有一頭的鮮亮,任何生靈都在演繹著頑強的成長;
不曾逃離的腳步,和那從未轉移的鄉愁,一直都在枕邊縈繞,綿延悠長。
偶遇的路邊,留下尚不能分辨的酸棗與甜果,以及那些似近而遠的精神食糧;
而在歷史的典故中走來的記憶匆忙,無時不刻地撫慰著我們脆弱的心房。
生活的繼續,生命的努力,還有血脈的傳承,催促我們,什麼時候都不敢隨便停下腳步和想像的翅膀;
幸福的樣子,就是一直在路上。
有些大道,總會在不經意時,出現一些岔路和陽光,就像我們在渴望恬靜的日子到來之前,必須經常按奈住平淡無奇卻又漫長無比的念想。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充滿力量,我們用掙扎分離並拒絕著現實的殘酷與奔忙——既無爭渡時的閒賦和愁腸,也沒有了躊躇徘徊中的煩悶和憂傷;我們只願意舉步在思想之下徜徉,欣信然而動,非功非利、不名不欲、無喜無殤。
生命的延續,和追逐的頑強,都曾讓我們念念不忘。
面對那些人間繁華與陌路滄桑,智者的閱歷令我們欣賞;而那些不經意的花月無邊,卻總是被人私藏,根本無法在陽光下共享。
奢靡的生活,是紈絝子弟的溫床;我們總是在坦然和輕笑之間流轉目光。
接納著不期而遇的敬重與憎惡,品咂萬千味道有哪些不一樣,不喜形露於色、不過度比費盡思量。
我們偶爾也願意當一名看客,卻總是被莫名其妙的線條阻擋;
悠然的生活,尋尋覓覓之間充滿了無限的夢想。
順著河流的方向,讓夢想,與那些翅膀一起飛翔;
沒有迷惘,也不彷徨;一直向前,才能奔向廣袤的海洋。
#攝影#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文化、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容權屬歸「風採世界」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並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