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為什麼除了教堂就沒什麼可看的?

2020-12-15 騰訊網

歌德曾說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建築是石頭的史書」,之所以有如此的言論是因為教堂建築,確切來說是哥德式教堂建築。

在中國旅遊,你會發現古建築有宮殿、園林、寺廟、道觀,而去歐洲,基本就是教堂、教堂還是教堂。

但其實教堂和教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中國的歷史是連續且傳承完整的,但是歐洲可不一樣,外族入侵,民族滅亡太尋常不過了。

比如現在的義大利和歷史中的古羅馬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覆滅古羅馬帝國過程中有一支日耳曼民族的哥特人,其稱謂含有粗俗、野蠻的意思,具有貶意。

在15世紀,義大利人掀起了復興古羅馬文化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分,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即「哥特」,意為「野蠻」。

而哥德式風格的建築起源於12世紀下半葉的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主要見於天主教堂。

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特徵可以概括為"高直"二字,整體風格空靈、纖瘦、高聳、尖峭

一是採用尖券來減輕屋頂的重量,使內部空間更空曠、輕巧。

二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

著名的哥德式建築除了法國的巴黎聖母院,還有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義大利威尼斯總督府、米蘭大教堂、俄羅斯聖母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班牙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德國科隆大教堂——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米蘭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規模雄踞世界第二,僅次於聖彼得教堂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部長廊

拜佔庭位於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原來是古希臘的一個城堡。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西羅馬的首都仍在當時的羅馬,而東羅馬的則將首都遷至拜佔庭,其它國家也順其遷移被稱為拜佔庭帝國。

拜佔庭建築是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首席地位之爭不可避免,兩派教會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終於在1045年發生了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一次分裂。

東羅馬地區的教會稱為「正教」,意為「正統的」教會,長期以來華人習慣稱為東正教,而俄羅斯地區信仰東正教居多,所以俄羅斯地區的教堂建築深受拜佔庭風格建築的影響。

7世紀中葉,由於阿拉伯人的武力擴張,拜佔庭帝國日趨衰落,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攻陷首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了。而拜佔庭建築形式對伊斯蘭清真寺建築進行了不斷滲透,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拜佔庭建築在古羅馬文化的影響下,同時融入了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具有濃鬱的宗教色彩,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

一是屋頂普遍使用"穹隆頂"。

二是整體中心突出,圓穹頂成為整個建築的構圖中心。

三是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築形制。

四是大面積用馬賽克或粉畫進行裝飾。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目前是同屬於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上的標誌性的鼓座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內部粉畫裝飾

著名的拜佔庭建築主要有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和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

時間來到公元15世紀,一場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產生於義大利,並迅速席捲歐洲。

文藝的復興不光是文學方面,建築也受到了影響,由於復興指的是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因此這一時期的建築特點是揚棄了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特點肋拱和尖形穹頂(尖券)技術,取而代之的是古希臘的柱式構圖和羅馬時期的筒形拱頂要素

古希臘文明對歐洲文明影響深遠,同樣古希臘的建築也是歐洲建築的開拓者。

帕提農神廟有「希臘國寶」之稱,其設計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古希臘的典型建築是神廟建築。整體表現出和諧、完美、崇高的特點。最具特色的是"柱式"。

古希臘最典型的柱式主要有三種,即陶立克(仿男體)、愛奧尼克(仿女體)和科林斯柱式(毛茛葉),追求建築的簷部和柱子的嚴格和諧比例及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羅馬建築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在材料、結構、施工與空間創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

券拱結構是羅馬建設和建築最大的成就和特點,這主要得益於混凝土的使用,促進了券拱的發展和定型。

同時券拱使建築形體龐大雄偉,擴大了內部空間,更具實用性。

羅馬的標誌性建築——大鬥獸場

潘泰翁神廟又稱萬神廟(外觀)

萬神廟採用的穹頂覆蓋集中式形制,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採光圓眼,是整個建築唯一的入光口

了解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特點,再來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

這一時代的代表有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花之聖母大教堂)和梵蒂岡羅馬教廷所在地聖彼得大教堂

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為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大概就是花之聖母的由來。

佛羅倫斯大教堂的中央穹頂綜合了哥德式的肋骨券、古羅馬的拱券和拜佔庭的鼓座的做法,外觀穩重,比例和諧、水平線條明顯。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哪裡?回答是梵蒂岡。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它是全世界每一大圓頂教堂,也是第一大教堂,很顯然它不能屬於某一個國家,只能是獨立為一個所謂的教皇國。

公元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基礎上發展出巴洛克的裝飾風格,18-20世紀在巴洛克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洛可可式的裝飾。

巴洛克的藝術特點是怪誕、扭曲、不規整。基調是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世俗享樂的味道。

羅馬耶穌會教堂內部

主要表現為炫耀財富、不囿於結構邏輯、充滿歡樂氣氛、標新立意追求新奇,代表作有羅馬的耶穌會教堂、羅馬聖卡羅教堂、德國十四聖徒教堂等。

凡爾賽宮的鏡廳

洛可可更多是室內裝飾,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愛用貝殼、漩渦和山石做裝飾題材。代表作有凡爾賽宮的鏡廳等。

總的來說,歐洲建築以石頭建築為主,受到基督教的深遠影響,基本保留下來的都是各種教堂,即便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也脫離不了原始宗教的色彩。

除了建築本身,建築裝飾的各種雕刻、壁畫和馬賽克等,這些本身就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同時教堂本身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功能被保留下來。因為內部珍藏著大量的文物,部分教堂還兼有博物館的屬性。

歐洲的教堂的建造大多都耗時日久,比如米蘭大教堂的完工就耗時近5個世紀,500年一直堅持同一建造理念而不放棄,這大概就是宗教的力量吧!

— [完] —

相關焦點

  • 歐洲之旅必到之處——教堂
    創新·超越·歐洲旅遊卓越品牌 始於1988年,源自歐洲荷蘭 歐洲的大部分城市裡,最大的建築物就是當地的教堂。於是去歐洲旅行,教堂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 聖雅各布教堂的塔尖在遠處張望
    在我心目中,工業城市應該是石家莊那樣普普通通沒什麼特色的城市,所以原以為這座捷克第二大城市、也是捷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鐵路樞紐,一定是個沒什麼意思的生活城市,然而布爾諾的一切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布爾諾完全沒有工業城市的生硬死板和無聊混亂,站在自由廣場環顧四周,滿眼儘是教堂的尖頂。
  • 世界最高的三十座教堂,這個城市居然有五座,為什麼?
    世界最高的三十座教堂,這個城市居然有五座,為什麼?此外,它還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是僅次於西雅圖的世界第二大飛機製造區。但就像其他德國城市一樣,它沒有什麼高樓大廈。站在漢堡港,望向漢堡城,最高聳搶眼的無疑是那一座座教堂塔樓。雖然歐洲教堂如雲,一座城市裡大大小小起碼也有幾十座,但像漢堡這般有這麼多「大個頭」倒是少見。因為驚異,順手查了查教堂高度,結果大跌眼鏡。
  • 為什麼這些教堂是圓頂的?
    土耳其 聖索菲亞大教堂 今天,我會一口氣給大家解決好幾個問題:為什麼基督教為何能成為遍布歐洲的重要宗教?為何基督教喜歡建造教堂?而看過兩期羅馬的觀眾們可能還記得,羅馬人的特點之一,就是務實。 當我制服不了你,那我就利用你來穩固我的國家。 公元四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帶領羅馬終於戰勝了新對手薩珊波斯帝國,將羅馬從覆滅的深淵裡一把撈了回來。
  • 世界首個工業城曼徹斯特,除了足球竟還有可聽搖滾的教堂,別致
    市政廳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10:00-17:00,周日關閉▲曼徹斯特大教堂(Manchester Cathedral)曼徹斯特大教堂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公元1086年,英國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之子愛德華在此建立了一座獻給聖母的教堂,後經多次損毀、重建以及修修補補(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德軍轟炸後歷經20年的修補),終於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曼徹斯特大教堂。
  • 一座教堂就是一部英國中古時代的歷史,擁有歐洲最長中殿
    溫徹斯特除了有享譽全球的英國九大公學之一的溫切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外,最著名的就是市中心的溫徹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去的地方都太冷門,在英國自駕了這幾天,竟沒見一個中國遊客,溫徹斯特也不例外。不過,大教堂為了吸引中國遊客可是著實花了一番心思,入口處的信息中心居然有中文版的導覽圖。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前言 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是科隆市的地標性建築。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歐洲三大宗教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歐洲旅遊懷舊系列52,米蘭大教堂外觀
    從斯福爾扎古堡沿Via Dante大道一直走幾分鐘就到米蘭大教堂。我去的時候米蘭正在搞個什麼博覽會,一路上都是各國的國旗。中國國旗緊挨著義大利國旗和會旗的位置。米蘭大教堂,米蘭的地標。米蘭,曾經做過西羅馬帝國短期的首都,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大教堂又是米蘭的中心,世界著名的幾大教堂之一。教堂前廣場上,義大利王國首任國王埃曼努埃萊二世騎馬像。教堂北側的埃曼努埃萊二世長廊。
  • 哥德式教堂:用石頭和玻璃做的《聖經》教堂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差不多每天都去教堂,有時一天要去好幾次,並不僅是為了做禮拜等儀式時才去。這是因為,到教堂可以禱告,不但可以和神父傾訴自己的苦惱,還可以尋求他的建議,也可以在聖母瑪麗亞像前點燃蠟燭許願,或者和和朋友們聊聊天。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是基督徒,不過,在眾多城鎮中也有些猶太居民。
  • 不萊梅聖彼得大教堂——它是歐洲最大的磚結構建築
    不萊梅聖彼得大教堂坐落於不萊梅的集市廣場上,為不萊梅的福音派教堂。公元789年,大教堂由維勒哈德主教首建,並以耶穌門徒聖彼得的名字命名。大教堂首建時為木製教堂。公元853年,木製大教堂被毀。後來,大主教安斯噶將其重建為石制教堂。
  • 聖若瑟大教堂又名河內大教堂,是河內最古老的教堂
    雖然外表看來有點斑駁,但教堂內部裝飾繁複的主壇、彩繪玻璃窗,和方形的塔樓,都很有看頭。 教堂的大門只有在舉辦彌撒時才會打開,其餘的時間,遊客需自側面進入,側門位在面對教堂左側的小巷內在河內,這個大教堂是必須來的地方,裡面不可以進去,但可以在外面拍照,人很多,教堂很美麗,整個色系是灰白的建築,花朵開的時候很美。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從遠處看去,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3)於公元326-333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稱老聖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於公元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後轉變為在歐洲佔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君士坦丁在羅馬皇帝任上曾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於公元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佔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 帶大家去英國倫敦,看倫敦標誌大本鐘,哥德式風格威斯敏斯特教堂
    大家好,不知小夥伴們有沒有去過歐洲?曼兒前段時間去了歐洲很多個國家,想要在此跟大家分享自己旅遊過程中的經歷。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歐洲的生活水平相比亞洲高、環境也比較優美,還有很多身材很棒的帥哥美女。曼兒是個顏控,歐洲人身材高挑,臉蛋美麗,真是讓人羨慕不已!
  • 佛羅倫斯的地標是聖瑪利亞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斯的地標是聖瑪利亞百花大教堂 ,它的中文名稱很多,如百花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這座教堂造了150多年,從12世紀直造到14世紀,大教堂的粉紅、白色及綠色的大理石貼面則完成於19世紀,教堂圓狀穹頂高91米,僅這一圓頂就建造了 14 年。
  • 歐洲各式教堂,幸見巴黎聖母院
    遠看巴黎聖母院,大家多少也聽說過雨果筆下外表醜陋內心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吧。聖母院前的零點標誌,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裡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哥德堡大教堂弗雷德裡克教堂,洛可可式大理石教堂。聖奧爾本教堂,建於1885-1887年,英式教堂。奧胡斯大教堂,始建於12世紀,古羅馬風格的大理石建築。
  •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位於梵蒂岡,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 歐洲旅遊懷舊系列53,米蘭大教堂內部和地下
    現在進入到米蘭大教堂內。因為年代久遠,很多立柱間有鐵桿互相牽拉固定。中國寺廟是香火,西方教堂是用蠟燭。大教堂內部的人物雕像也有三千多尊。教堂內的彩色玻璃高達20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些歷史長達500年。地面上很多當地名人墓葬。這尊有點恐怖的雕像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 聖.巴多羅買st. Bartholomew(羅馬天主教稱巴爾多祿茂),據傳他在印度傳教時被歹徒剝皮殉道(也說去亞美尼亞被釘十字架),所以雕塑中他身上披著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皮。
  • 旅遊俄羅斯,看金碧輝煌的冬宮,感受皇家教堂的威嚴!
    亞歷山大柱是1830年至1839年建成,紀念的是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率俄軍戰勝拿破崙軍隊最後前往拉多加湖,它是歐洲第一大淡水湖,二戰期間德軍封鎖了聖彼得堡長達三年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就是從這裡供養了聖彼得堡的食物和藥物,所以這裡也被稱為生命之路。
  • 為什麼說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宏偉的紀念碑?
    梵蒂岡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而世界聞名的聖彼得大教堂就坐落在梵蒂岡的中心。據《聖經》所載,聖彼得是耶穌的大弟子,他開闢了羅馬教區;因此羅馬教皇都自認為是聖彼得的繼承人,聖彼得大教堂也成為羅馬教廷的主教堂。
  • 布格拉——聖尼古拉教堂,火藥塔,聖詹姆士教堂
    沒有參觀到提因教堂的內部,自然不能再錯過 聖尼古拉 教堂了,好在這座教堂的內飾還算是華麗,除了精美的壁畫,尤其是那盞從穹頂懸掛的吊燈,營造出一圈燭光的效果,讓教堂內部增色不少。從老城廣場往東走去,沒多遠便是黑色高聳的火藥塔,這座哥德式建築在15世紀後期修建完工的時候,算是老城的東城門,是當時 布拉格 的標誌性建築,當時的用途是徵收關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