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黃崢的社區團購之戰:誰先「燒出」未來?

2020-12-22 新浪科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美團、拼多多燒錢大戰,字節跳動虎視眈眈,創業公司路在何方?

從小眾私域流量轉入到巨頭混戰,社區團購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去年6月,27歲的的何馬(化名)在自己經營的便利店加入買菜的業務。儘管時間不長,但何馬已經十足感受了何為「瘋狂」。

興盛優選最新切入武漢市場,並很快輻射到了三環外的江夏區。一年之後,另兩個巨頭美團和拼多多也迅速打進來,何馬的小店在5、6月同步上線了兩家的買菜業務。

「剛開始,美團和拼多多都有好多業務員到小區門口,挨家挨戶地找我們商家合作。他們也不管距離多遠,不管你是賣什麼的店。」何馬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開始自己也不想賣菜,覺得利潤沒什麼吸引力,但是架不住地推的熱情,加上周邊的服裝店、母嬰店、驛站、洗衣店都加入進來了,也沒什麼門檻。自己不做的話,店裡的生意可能也受影響。

這不足為奇。在上海市區的某小區裡,曹女士遛狗的半個小時內,都能遇到三四個地推員讓他下載買菜App。「美團和叮咚買菜最猛,天天在小區內擺攤送油送雞蛋。」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會超千億元。其中,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滴滴等巨頭已悉數入局。不無論外界是否看懂,如此野蠻生長的紅海市場,似乎誰都不願意錯過。

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還沒有達到巔峰的較量,必然會成為巨頭們的遊戲,無論美團拼多多們能否贏家通吃,後來者都難以再插足。其格局也必然會從大量地方平臺分踞的形態,轉向僅由寡頭們壟斷大部分市場的「倒金字塔」形,洗牌也只是時間問題。畢竟,這是一場黃崢、王興都表示「必須要贏」的戰爭。

補貼惡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本就激烈競爭的社區生鮮賽道再添了一把火,資本一路奔跑著,進入了這個爆發的市場。

7月7日,美團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優選事業部」,並推出「美團優選」業務,正式進軍社區團購賽道。與此同時,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繼續發展美團買菜業務。相隔僅2個月,8月31日,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正式上線,並在武漢、南昌率先試點。

他們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迅猛。截至到11月27日,多多買菜已經覆蓋了全國範圍內,除北京、上海、深圳之外的十四個省市,大多集中在下沉市場。而美團在生鮮領域的做法則分為兩條路徑,美團買菜採取前置倉+即時配送的模式,專注於一線城城市對標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而美團優選則主攻二三線城市,採取預售+自提的模式。

儘管兩家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三緘其口,表現得十分低調。但是,從業務層面來說,貼身的肉搏早已開始,而焦點集中在了各地團長身上。

為何團長對於平臺們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是一個新團長,推單作用就很明顯,如果是老顧客就無所謂。因為現在無論是不是在群裡下單,只要用戶來店裡提貨了團長都能得到收益。但是,團長的作用還是至關重要,他需要激發群友的購買情緒,並承擔好貨品管理、售後服務的多個角色。」興盛優選一名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尤其是在細節層面,比如蔬菜會不會用溼布蓋起來保險,凍品是不是即時放進冰箱等等,都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

為了快速起量,美團發揮了一如既往的地推優勢,設立全新的招募團長機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地推拉新的服務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得的一份美團BD內部培訓材料顯示,BD人員聯繫的每名新團長,一周完成5單即可達標,下周一該BD可結算50元,次月20日結算剩餘50,共計100元。如果與美團服務商達成合同,該BD人員可以獲得120元的獎勵。這意味著,美團拉攏一個新團長需要付出的補貼在100-120元。

平臺通過補貼拉攏社區門店加盟團長的形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原始客戶積累。廣西南寧新農團桂春店店主熊女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接觸多多和美團平臺時,多多買菜宣傳的提點是10%,美團高一些能到13-15%。但是,實際上政策常有變動,而且十一之後,獎勵就少了很多。

相較於美團對於團長的補貼,拼多多的策略則是對新用戶返還訂單金額。依靠拼多多客戶端的巨大流量,引導用戶主動下單。「目前來看,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的訂單量差不多,但是多多買菜的提成幾近於無,低的可怕。拼多多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有些菜品的價格突破了成本,主站引流過來的訂單也比較容易成交。」何馬向記者展示的多多買菜提成記錄裡,一個59元的榴槤,他只收穫了1.18元的提成。

不過,多多買菜團長每天如果訂單超過20單,也可以額外獲得27元獎勵。「這些生鮮的價格感覺已經突破成本了。」何馬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多買菜的商品頁面裡穿插於超低價的生鮮品類之間,還有常溫奶、糧油等標準化、易儲存、易運送的品類,同樣是經過補貼的價格,遠低於市面上的正常零售價。

在他看來,這會和店裡的品類有一些衝突,會影響到店鋪的銷售,但目前損失在接受範圍之內。

資本成勝負手

在市場格局未成型之前,補貼大戰還將持續下去。買菜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剛性需求,也是高頻消費場景,一旦可以培養起用戶習慣,建立消費粘性,便可以極大地提高用戶的活躍度,更大限度地佔據用戶時間,甚至帶動平臺其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

對於團長們來說,現階段幾乎是「坐著」撿錢。「基本佣金都在10-15%,這個收益屬於額外得到的。但這個是趨勢,不做也不行。」何馬所在的小區有39棟樓,目前每個月依靠社區團購的淨收入大概在8000元左右。

而投資人看待社區團購,則並不如預想中樂觀。「老實說,我感覺圈內的人都有點懵了。因為社區團購起來太快,拼多多美團們一上來就幾十億補貼往裡砸,幾乎沒有給出任何機會。現在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也是迷茫的。」一名頭部美元基金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直言,如果現在的創業公司想要做一個社區團購的流量平臺,類似於多多買菜或興盛優選之類的,幾乎沒什麼機會。但是,如果是基於供應線、產業鏈裡做一些優化的創新,替這些巨頭創造價值,還是有一些機會的,畢竟賽道夠大。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1620億元。隨著電商滲透率加強、用戶消費習慣養成,及疫情期間「宅經濟」興起刺激需求激增,預計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638.4億元,生鮮電商行業將迎來高速增長、用戶紅利的窗口期。

近日,拼多多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這是上市兩年後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其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6.604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在之後的業績電話會上,「多多買菜」成為了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根據QM數據,截至10月底多多買菜小程序DAU已經超過了同程生活、十薈團等競爭對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拼多多董事長黃崢曾經解釋稱,買菜業務的模式並不能簡單的解釋為「社區團購」,而是前置倉、拼小站、社區站點等多個形態混存。在此次電話會上,拼多多CEO陳磊再次辨析稱,「多多買菜其實不是一個社區團購業務。就我們而言,多多買菜其實是拼多多業務的自然延伸。」

但目前來看,多多買菜的模式基本還是採用社區團購玩法。此外,無論是美團還是拼多多,都面臨著流量壓力。美團的焦慮在於,其核心業務餐飲外賣面臨增長瓶頸。隨著外賣行業的越發成熟,客群已經變得相對固定。拼多多則面臨著連續多年的高增速正在逐步放緩的壓力,用戶量增長似乎也已在逼近天花板。

「拼多多的用戶數已經達到7億3千多萬人,增長逐漸減緩是不可避免的。」拼多多戰略副總裁David Liu在財報電話會上解釋稱,現在最關注的問題是拼多多在用戶心中的排行,這也是公司開展買菜業務的原因,想要去跟上用戶行為的變化,擴大在用戶心中的佔比。

因此,多多買菜的補貼將會和主電商平臺保持一致。在該平臺上,2斤黃心土豆價格甚至不足1元,30枚雞蛋僅售10.9元,價格不足市場價的1/3。就在11月17日,拼多多迎來新一輪融資:擬發行17.5億美元可轉債。這一動作無疑是為多多買菜準備「糧草」。

該公司財報顯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中,拼多多的營銷費用分別為91.1億,73億和92.7億。由於收入的增長,營銷費用佔收入的69%。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拼多多的補貼策略已經悄然改變,針對的商品從單價高的電子產品轉向了農產品。

截至第三季度末,拼多多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儲備達到456億元。與其有著相同體量的美團在資金儲備上同樣不容小覷。截至到2020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人民幣139億元及短期投資人民幣445億元。

或可預見的結局

目前,美團優選計劃在12月中旬進入北京市,其直營需求2萬個團長,規模龐大。而在加碼的過程中,雙方也開始越來越重視「人」的作用。進入到11月,美團買菜、美團優選在拉勾網、BOSS直聘等網站上,也加大了地推人員的招聘力度,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的招募需求,環比10月份增長近2倍。

巨頭們的入局,未見風來,暴雨已至。2019年9月,曾經被稱為「社區團購行業黑馬」的松鼠拼拼,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傳出「倒閉」的信息。甚至有員工爆料稱,前一天還在加班碰方案,第二天早上9點到公司,被約談裁員補償,原來2000多人的公司,北京總部只剩下約100人。

該公司創始人楊俊曾與王興共事10年,聯合創立了校內網、飯否網、美團。他曾公開表示,未來社區團購一定會孵化出百億美元的企業。但他沒有預言到自己的結局。

「這些早期做社區團購的創業公司,都成了先烈。松鼠拼拼當時主要是依靠自營的模式,在全國100個城市要展開業務,攤子一下鋪得太大,採購和現金流控制上都出了問題,所以導致資金鍊困境。它不像後來的興盛優選,可以採取一些加盟的方式降低投入。」曾經投資過該公司的一名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復盤了這個失敗的案例,在整個過程中,松鼠拼拼的帳面資金儲備非常緊張,甚至一直難以支撐它熬過6個月。

如今,在他看來,松鼠拼拼如果能支撐下來,熬到今年再被巨頭收購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結果。「現在的社區團購是不是一個最終的形態還不確定,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夠成熟,無論是倉庫物流還是供應鏈環節都有很多隱患。總的來說,這個模式更加符合拼多多的基因,他天然具備了生鮮零售電商生鮮的優勢。而美團的優勢在於本地生活的布局和強大的地推能力,雖然他在電商零售上缺乏基礎。」

因此,即便是有了基礎的橙心優選或興盛優選來說,仍然需要在壓力之下尋求突圍的機會。截至目前,美團優選事業部成員規模,已經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從最初的百人團擴增到3000餘人。近日,滴滴也對橙心優選和小桔車服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其中,小桔有車總經理及車服產品負責人劉楊被調至橙心優選事業部,擔任產品體驗及用戶、商城運營負責人,向滴滴高級副總裁、橙心優選事業部CEO、車主服務公司總經理陳汀匯報。

就在上個月,滴滴還曾將滴滴老將,原網約車平臺公司CTO賴春波將調入橙心優選,負責產品技術、客服、倉配、品控以及履約體系建設,同樣向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匯報。截至目前,橙心優選已在四川、河南、福建、浙江、江西、河北、南京、廣東、湖南、湖北等全國16個省份上線。

消息人士透露,橙心優選目前投入的補貼已經超過10億元。對次,滴滴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並未透露更多信息。

誰是終極贏家?

在轟轟烈烈的社區團購大戰中,一線城市的用戶似乎總游離在風暴之外。在布局和加碼的過程中,各家平臺有異曲同工之處,主攻二三線城市的選手也瞅準了機會,快手、字節跳動的野心躍然而出。

據報導稱,字節跳動內部考慮自己孵化社區團購,在討論方案中,項目被命名為「今日買菜」。而快手的社區團購業務或也將在近期入駐長沙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今年疫情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加快了用戶的培育,社區團購的爆發力被釋放出來。它作為本地生活板塊的重要拼圖,佔據一、二線城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打通下沉市場。

在此之前,字節跳動在做電商方面入局已久:試水今日特賣、上線「放心購」業務、「放心購」升級為「值點商城」等。今年字節跳動正式成立了以「電商」明確命名的一級業務部門,以統籌公司旗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多個內容平臺的電商業務運營。在電商領域涉足更多比如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

「很正常,他們都不缺錢,也不缺流量。在線上流量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社區團購相對獲客成本低,具有流量紅利優勢。字節跳動、快手想從中分一杯羹,也是搶佔市場份額的需要。」莫岱青進一步分析稱。

一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生存邏輯是:靠補貼拼銷售額、拼市場份額,誰搶得領先地位,誰就能夠獲得風險投資並繼續發力,撐到勝者為王的那一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奉行長期主義的同時,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

「社區團購可能只是短暫的過渡形態,拼多多也是藉此開始線下的新布局。但是這個市場還不是特別下沉,並沒有到五六線城市。在中西部省會城市裡,直播電商也還有機會。」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剛需只是作為一個引流的入口,這些參與的平臺想做的並非是單一的買菜業務,其實還是做大流量,為以後其他的一些品類布局,做好鋪墊。

社區團購如果未來不轉型或升級,最終只是乾熱鬧。前述興盛優選內部人士透露,該平臺主要覆蓋的是全國各地的省會城市,再到地級市、鄉鎮、農村等區域。「下沉市場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一半。」

由此,不難看出拼多多堅決參與的決心,社區團購與其主站的用戶幾乎是同一群體。只不過,社區團購離用戶更近。多名投資行業人士認為,從千團大戰中勝出的美團,在阿里生態之外崛起的拼多多,抑或是其他平臺勝出,微信生態都是最大的贏家,未來的零售、消費形態也將出現新的格局。

(見習記者易佳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作者:陶力 編輯:曹金良)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遭人民日報點名,網傳馬雲王興等宣布退出,相關人士闢謠
    繼人民日報評論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社區團購後,12月12日,一張關於「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接近這些公司人士表示,上述網傳為謠言。自今年6月疫情平穩後,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相繼重金入局社區團購。AI財經社此前了解到,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在成都,據稱拼多多、美團、滴滴把興盛優選的門店撬走三分之一。此外,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也在近日被指賣身京東美團。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在咱們家門口,資本燃燒帶來怎樣的溫度,社區團購發展現狀如何?這場資本大戰影響了誰……日前,中國吉林網實地踏查,通過多個維度探尋背後答案。
  • 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2018年8月,社區團購創業熱潮興起。我們經過調研和分析,認為巨頭一定會進入。2020年7月之後,巨頭陸續入場。這將是中國商業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也是最後的地面商業競爭,決定未來十年的商業格局。1、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2015年12月,我第一次跟黃崢見面,我們專門探討了這個話題。我說99%社區生鮮電商必死,黃崢問為什麼。
  • 黃崢後院起火:美團殺入拼多多腹地
    先往社區團購裡砸10個億補貼。高補貼、強拉新。於是,在媒體報導上可見這樣的表述:「多多買菜平臺每銷售一單,商家能抽取10%-15%的提成,這一數字遠高於其他平臺。同時,每日門店下單人數達20人即可獲20元現金獎。」目的就是拉「團長」,眾所周知,團長是社區團購大戰中的重要一環。
  • 社區團購復活賽:美團、拼多多、滴滴、餓了麼激戰110天
    好文5739字 | 10分鐘閱讀這是滴滴登陸社區團購戰場的第110天,隨後的美團、餓了麼也將戰火燒到自家門前,黃崢再也坐不住了。9月10日,江西南昌市區一個座辦公樓內,「多多買菜」項目的管理層忐忑不安,他們早接到拼多多總部消息——大Boss黃崢,當天下午要來南昌。
  •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接近公司人士:謠傳
    今日(12月12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
  • 騰訊系圍剿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借勢社區團購
    如果將當下的社區團購視為騰訊系電商大賽馬,是騰訊系對阿里的一次戰略合圍,也就理解了京東近期的變化。不久前,隱退幕後的劉強東宣布出戰,劉強東親自指揮京東的社區團購之戰,京東在牌面弱於美團、拼多多的前提下,不得不祭出重招:12月11日,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 社區團購孕育眾多就業崗位
    12月11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文章評社區團購,表示其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更多的期待。「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該文一出,引起廣泛解讀和議論。
  • 馬雲、王興、黃錚要退出社區團購?分析師:謠傳!網友卻吵翻了……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多家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 券商中國: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為謠言
    來源:券商中國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區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
  • 當京東愛上步步高,社區團購之後,區域零售也被盯上了
    美團王興表示這是一場一定要打贏的仗,拼多多黃崢表示買菜業務是拼多多人的試金石,滴滴程維表示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京東優選則是迎來了劉強東親自下場帶隊。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在近日、圍繞「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陣地戰取代閃電戰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評論,直指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資本逐利的方向,並表示,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這則評論發表後,網絡上湧起軒然大波。有傳聞稱,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不過,上述公司暫未對此作出公開發聲。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評論 直指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資本逐利的方向 並表示 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 除了流量變現 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 即促進科技創新  這則評論發表後 網絡上湧起軒然大波 有傳聞稱 阿里馬雲 美團王興 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不過 上述公司暫未對此作出公開發聲 而一些消息人士則表示 退出社區團購 是謠言  今年以來 疫情期間暴漲的訂單量和激增的用戶數迅速 俘獲 了眾多網際網路資本的青睞
  • 六大巨頭170億,在菜場砸出一部巷戰史詩大戲
    觸底之後,都會反彈,但沒想到反彈的速度如此之快,力度如此之大。不要誤會,我說的不是股市,是社區團購。倒在黎明前的淘集集2020年電商的風口,社區團購說第二,沒有行業敢認第一。火到什麼程度?國家不得不喊話,滅火。回想2019年底,社區團購還是一片哀鴻遍野,無數生鮮電商橫屍街頭,資本唯恐避之不及。
  • 網傳阿里、美團等將退出社區團購,相關人士:上述網傳為謠言
    據券商中國12日消息,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11日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有傳聞稱,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事實上,最先跑通這一模式的,也是頭部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其依賴母公司芙蓉興盛超市多年搭建的供應鏈,2017年終於摸索出「預售+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確定「
  • 人民日報評論「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後,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
    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接近這些公司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上述網傳為謠言。也有券商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證實「這是謠傳。」
  • 劉強東親自掛帥,拿下美團對手公司:社區團購大洗牌在即
    2020年8月,京東「管培生」邵宏傑發表了《社區團購,快還是慢?》的主題演講,他直言京東未來要做社區團購的長期主義者。什麼意思?就是說社區團購這事三五年內難成功,要做好10年持久戰的準備。此一時彼一時,連做打車的也「開車賣菜」了,再用「管培生」思維或許錯失良機。
  • 美團與滴滴:社區團購的倚天劍與屠龍刀
    蟄伏兩年之後,在新開闢的社區團購賽道上,曾經那個「心中無敵」的程維又一次找回了誰與爭鋒的氣勢。過去三年,社區團購在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之後,呆蘿蔔、松鼠拼拼等創業者先後成為行業前浪。今年年初,這條本已冷落的賽道,不僅被疫情重新激活,而且吸引了美團、滴滴、阿里、拼多多等玩家相繼入場。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