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青春叫高考
不苦不累,高三無味。
不拼不博,高三白活。
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
又是一年高考時,千萬學子榜中名。
誰也不能否認,在任何時代,讀書永遠是極其重要的一條。
明天即是高考,在這和古代偉大靈魂,看看他們科舉之路與勝利之後的喜悅以勉高考學子。
拜一拜,為你們鼓勁
孟郊中年及第亦得意
詩人檔案: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洛陽人。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四十六歲及第後,寫下著名的科舉及第詩《登科後》。
多次落第,幾經周折。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貞元八年(792年),下第。落榜後他滿懷感慨,奮筆疾書寫下《落第》。
《落第》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
誰言春物榮,獨見花上霜。
雕鷹失勢病,鶴鶴很冀翔。
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月光漸寒,愁入心腸。自己就如拂曉的月亮一樣失去了光明,眼中所見的一切景色都黯然失色。縱然像我這樣的雕鷹,鶴鶴也被打下,難以飛翔。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心情就像被刀劍所砍傷的一樣疼痛。
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科場失意的打擊,作《再下第》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一個晚上,長嘆不已,夜長夢短。儘管長安花好月圓,奼紫嫣紅,但是這一切都不屬於我,我的世界只有黯然,只能以淚洗面。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中舉之後的詩歌《登科後》呈現的則是截然不同的一種境況。
《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回溯往昔,為了準備考試顧不上生活,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回歸今朝,終於金榜題名,面對錦繡前程,感慨萬千,喜不自勝。
前面兩次的落第與困苦都不值得談起,今日我中榜,迎著長安的春風,騎馬都更加靈快。恨不得一天看完長安的奼紫嫣紅和逛遍長安的煙花柳巷。縱然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的孟郊,喜悅之情,得意之情再詩歌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的得意是你們即將得到的。
春風得意馬蹄疾
少年及第不自誇
詩人檔案: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年僅29,便進士及第。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29及第之後的白居易,按道理應該欣喜若狂,比起46歲才及第的孟郊應該更加得意,當時恰恰不然白居易並不洋洋得意,而是顯得很謙遜。
《及第後憶舊山》
偶獻子虛登上第,卻吟招隱憶中林。
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繫心。
白居易說到我偶然之間得以考上進士,但是卻更希望可以隱居山林,可以和春蘿秋桂相伴,對這些浮名財富不是很放在心上,希望歸隱。(或許有人說這是更高級的做作,但是實際上白居易有抱負更多的是在文化領域,並且晚年的他也得以歸隱山林。)
古代科舉及第的只有幾十個人,相對於當代高考還要的困難的多,科舉中等比北大清華還要難。明後天就是高考,願所有的歷史上科舉高中及第的詩人才子可以保佑你金榜題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是曉話文史。如果你喜歡的話,謝謝點讚評論轉發,更重要的是關注哦,這是對萌新創作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