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日看盡長安花,走到我孤憔悴身病老

2020-12-06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別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盛唐好像把整個唐王朝的氣數,在幾十年的時間全部大張旗鼓地揮霍掉,他創造了繁華的坊市,華清宮躺著千古尤物,朝堂上站著不同膚色的官員使者,還有神來之筆的謫仙太白。

他像一隻飽蘸整個盛唐氣象的筆尖,肆意揮灑才氣。

有時甚至懷疑,是不是整個唐朝的倜儻瀟灑,全給了他。

所以自他之後的詩人,過得都不太如意。

就像孟郊,如果你只知道他最有名的兩首詩《遊子吟》和《登科後》,那麼腦海裡肯定就已經有了這個畫面:

才高八鬥的少年,志得意滿又依依不捨地拜別母親進京趕考,臨行前,母親為他體貼的縫好衣服,少年也不負眾望地一舉登科,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等待他的是功名利祿,大好前程。

《登科後》寫於唐貞元十二年。

這一年,馬嵬驛的芙蓉已經開謝了三十七個輪迴。

這一年,盛唐時出生的人還在,他們不停地奔赴死亡。

這一年,很多老人已經不記得萬國來朝的榮華,他們只記得鐵蹄傾軋過的塵埃飛揚到臉上的混濁與絕望。

這一年,孟郊四十六歲,剛剛經歷了人生第三次科舉。

盛世的餘暉籠罩著這個幸運而又不幸的國家,大唐最好的時代已經被安史之亂的鐵蹄踏進故紙堆裡。

史家不幸詩家幸,詩人們如雨後春筍一般從各地奔赴長安,可惜已經不再是「小邑猶藏萬家室」的時候。

和狂放的前輩們不同,他們雖有才氣,但也只能委身於世家大族,祈求換來一條無上通天路。

對了,那時候的科舉不匿名判卷,能否考上,大部分仰仗考生的家族和交際。

這也是為什麼全唐詩中記載「五十少進士」。

不在官場邊緣淫浸多年的無名小輩,哪怕縱有李太白再世之才,也很難空手熬出頭。

所以你可以見這個時期的詩人,所能代表他們的作品多寫愁思和哀哭。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諸如此類,無須細表。

民生多艱,仕途亦難。叫人如何不愁?如何不苦?

藝術來源於生活,人不能憑空寫出自己沒見過的事物,所以可見確實沒有什麼快樂和繁華值得人付諸筆端。

比起後世文人清高所不屑的「春風得意馬蹄疾」,說他一」日之間花皆看盡,進取得失,蓋一常事,而東野器宇不宏,至於如此,何其鄙邪」。其實絕大多數時候是苦痛的。

孟郊詩存世五百餘首,只這一首明確地寫出「我很快樂」。

他的大多數詩文,是這樣:

秋氣悲萬物,驚風振長道。登高有所思,寒雨傷百草。平生有親愛,零落不相保。五情今已傷,安得自能老。——孟郊《感懷》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鵰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孟郊《落第》

世道艱難,孟郊更難。

連韓愈也對他發出了無情嘲笑:

騎驢到京國,欲和薰風琴。豈識天子居,九重鬱沈沈。一門百夫守,無籍不可尋。晶光蕩相射,旗戟翩以森。遷延乍卻走,驚怪靡自任。舉頭看白日,泣涕下沾襟。朅來遊公卿,莫肯低華簪。諒非軒冕族,應對多差參。——韓愈《孟生詩》

整首詩通篇只有一個主題「又窮又犟的土包子:)」

結束短短一天的快樂後,他又背上了行囊,從京城一路南下回家看母親。

他對母親的愛,從《遊子吟》中可見一斑。

孟郊年幼喪父,兄弟三個都由母親一人養大。一個寡婦養活三個兒子,付出的艱辛非外人可知。

史書中沒有記載他的兩個兄弟,不過可以想見在當時那個年歲,能供養一個讀書人已是不易,他的兩個兄弟,只怕是早早學門手藝養家餬口罷了。

身為長子的孟郊,承載了這個家庭多少希望。

所以考中後寫出那樣的文字有什麼值得貶低呢?後世的文學評論家未免苛責太過。

四年後,孟郊奉母命到洛陽應選,選為溧陽縣尉。

縣令、縣丞、主簿、縣尉,縣尉是分管具體庶務的,說白了就是錢少事多被上級甩鍋。

這一年,孟郊五十一歲。

他的好友白居易去年中第,即任秘書省校書郎。

寫詩笑話過他的損友韓愈,任國子監四門博士。

曾一起暢遊山水的驢友李翱,任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

只有少年相交的摯友韋應物官不及他,因為已經去世。

可能有的人的確真的不適合做官,韓愈明白這個老朋友的難處,在《送孟東野序》中委婉地提了一句「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

的確很不釋然,所以只做了三年就辭了。

等到兩年後他再次發跡,已是強弩之末。

韓愈雖然寫詩笑話他,但心底裡還是對這個老朋友充滿了同情,於是和李翱一起賣了個人情,幫他找個差事做。

五十六歲的孟郊經推薦,出任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錢多事少還自由。

如果真的能安享晚年,他還不夠慘。

一年後,他的三個兒子相繼去世。

此兒自見災,花發多不諧。窮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懷。聲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孟郊《杏殤》

還有什麼比晚年絕後更令人悲痛的呢?

答:喪子加喪母。

在他年逾花甲的前一年,母親去世。

短短三年,連喪四位親人,孟郊的一生也快要走到盡頭了。

他在出任興元軍參謀的路上,客死異鄉,死後由他的上級出錢下葬,韓愈撰寫墓志銘。

如果在死後還能得到好名聲,他還不夠慘。

從晚唐開始,他就一再受到文人惡評。宋人嚴羽評價他的詩「憔悴枯槁」也還罷了,著名噴子歐陽修一句「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八個字,損了四個人。

寒者,悽也。

歐陽修是懂他的,越懂他,越不愛他的詩。

他的詩苦到像是是把自己的一生掰開揉碎了給人看,未經世事的人是看不懂的,必得有相似經歷的人,才能從他的詩裡找到共鳴。

可他的人生,還是不要經歷的好。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首古詩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人盡可自認為當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盡不妨說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得其荒唐了。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朝很長一段時間都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啥意思?就是說30歲才考上明經科,算很老了,但是50歲考中進士還算年輕。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是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人物,這類詩人有兩個特點:一是生活困苦,二是作詩刻苦。孟郊人送外號「詩囚」,想想人家李白是「詩仙」,劉禹錫是「詩豪」,杜甫是「詩聖」,孟郊卻得了個「囚」,足見他是有多喪。
  • 杜牧最春風得意的一首詩,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架勢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可謂是及其恰當了!金榜題名之時,正要錦衣駿馬看近長安好風光,也是藉此讓世人看到自己的榮耀。晚唐詩人杜牧也有一首金榜題名之作,雖然不如孟郊詩有名,但也將金榜題名的喜悅表達得淋漓盡致。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囚」孟郊登科的背後
    對於母親的辛苦,孟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因此,早年的他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不曾參加過科舉考試。作為家裡的長子,他的肩上,擔的是一家人的希望。而讀書參加科考,是那個時代,他光耀門楣唯一的出路。帶著母親寄予的希望,已經不惑之年的孟郊大步流星地踏上了科舉之路。
  • 趙許江:致高考|願你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最後,所有即將高考的學子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能夠金榜題名。圖文編輯:趙許江
  • 錢鏐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孟郊的一日看盡長安花
    他於此時真是「喜心翻倒極」,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的速度來形容他的心情了。酈道元在《三峽》中說,「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經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 【影音樓】端遊新天龍八部長安花落盡幫派視頻紀念
    【影音樓】端遊新天龍八部長安花落盡幫派視頻紀念 因為一場名動搶榜 故事的主角被踢幫慘遭追殺 關於長安花落盡的故事 也就此展開 我為你青絲高挽,你帶我縱馬天下
  • 10首菊花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3、第後賦菊 / 菊花唐代: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若是有朝一日我成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5、菊花明代:唐寅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 中年及第的孟郊賞盡「長安花」,而少年及第的白居易卻想歸隱山林
    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又是一年高考時,千萬學子榜中名。誰也不能否認,在任何時代,讀書永遠是極其重要的一條。明天即是高考,在這和古代偉大靈魂,看看他們科舉之路與勝利之後的喜悅以勉高考學子。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一個晚上,長嘆不已,夜長夢短。儘管長安花好月圓,奼紫嫣紅,但是這一切都不屬於我,我的世界只有黯然,只能以淚洗面。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
  • 入眼四下皆繁華 一日看遍長安花——CP26遊記
    作為往年只能夠坐在電腦屏幕前,看著各位大佬瘋狂曬圖,酸成一個加古川飛流的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漫展,多少有些小興奮。進場之後,入眼首先是同人展區,一邊是甲乙丙丁等天幹排序,一邊是ABCD字母排序,粗略一算……算了,數學不好,算不出來,少說上千個攤位是有的吧,要不是有編號以我路痴的屬性可能就迷失在這繁華的同人大海裡了。
  • 飛花令「菊」,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陶淵明《飲酒·其五》3.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4.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5.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李清照《鷓鴣天·桂花》10.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11.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1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陝西疫情公益片《新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傾情配音
    去年,一部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紅極一時。今年疫情過後,為了展現風雨過後萬物復甦的西安風貌,讓大家重新感受這座古都的人文底蘊和秀麗風光,陝西廣播電視臺和西安市委宣傳部聯合推出了這支《新長安十二時辰》公益宣傳片。 該公益短片由《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演雷佳音傾情配音,跟隨著飽含深意的詩詞風文案,一起來感受新「長安」的一天吧!
  • 茶話春秋之長安印象
    大益集團近年出品了「盛世長安」與「長安印象」套裝普洱茶,今天我們就以「長安印象」為主題,與大家一起,穿越時空,夢回長安。君不見,杜牧遠望長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王維描繪皇宮氣勢,「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孟郊登科及第,「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韋莊思念長安,「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李白登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詩詞鑑賞」菊花 |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全詩描繪了菊花的情態,表達了對菊花的喜愛。語言淡雅樸素,饒有韻味。菊花唐-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這首詩託物言志,以菊花自況。
  • 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古名句詩考》之一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宋朝晏殊的《喜遷鶯》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天應老。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以前,看見漂亮的花,我喜歡拍照,現在也懶得拍照了。也主要因為傷感大于欣喜。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看著那些開敗了的花朵,滿地的花瓣,不禁讓人心生感傷,讓人想起《紅樓夢》裡的《葬花吟》。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寫盡了生命之殘酷,寫盡了人生之無奈。「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前些天,父親手不太聽使喚,我和妻子軟磨硬泡,他好歹聽話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 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
    導語: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物是人非心傷悲。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獨酌青酒負相思,西風過境離別詩, 拾來蘆花入泥雪,飲盡山河渾不知。人生路太漫長,轉眼過夢一場;瀟瀟秋雨日漸涼,瑟瑟冷風夜更長,憑欄只看燈花瘦,誰見孤影淚幾行。緊鎖門庭院裡幽,暗沉風雨捲簾愁,梧桐自落驚殘夢,霜雪頻侵念舊樓;大雁離歌孤照影,蘆花亂絮獨傷秋,故人遙望無尋處,入骨思親怎肯休。
  • 《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日看盡長安花。如此「古詩新湊」意趣橫生
    前段日子看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近期因為備考就沒看書了,突然想看關於古詩詞的書,網友們推薦《鮮衣怒馬少年時》據說是一部展現文學的江湖詩詞作品。這是一本唐宋詩人的「段子」生活,詩酒江湖……推薦人說,從打開這本書的開始,你會忍不住被裡面的文字吸引,我看到了籤名(說實話,我不認識作者);繼續翻頁,名畫欣賞(待我認識ta們了再細品吧);go on…目錄(一本書的大綱就在這了)細看一會兒,略懂了這本書的性格,話不多說,我想閱讀裡面內容了[至於我要推薦的話,目前沒啥理由!我還沒看呢,等我看完了再來寫寫感受吧!
  • 我,一個來自日本的遊客,在大唐長安市井生活中,看盡人間滋味
    作為一個日本人,我本著強烈的好奇心,千裡迢迢來到長安,想親眼看一看那個日本使節讚不絕口的城市。聽說,長安取自「長治久安」之意,蘊含了古時帝王在此建都的殷切希望,大唐長安有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最風流瀟灑的才子,最美麗的女子,最好吃的食物,以及最豐富的娛樂生活。
  • 若看文人失意的喟嘆,盡在落第的詩中
    這首《落第長安》就道出了他當年夢碎後的失望和苦惱。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裡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家園是那麼美好,此時正春光爛漫,然而他在這聖明的時代卻考不上進士,感到無比羞愧。若是回到家鄉,又恐怕遭到鄉人的譏笑,可能連故鄉的花木鳥兒也會嘲笑自己,索性先留在長安,暫且度過一個春天吧。智慧如常建,融失意進詩意,寫盡無可奈何,窘迫難堪的心事。科舉制度發軔於隋朝,成熟於唐朝,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