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貪婪的人類對穿山甲進行了無情地大屠殺
紀錄片一開始就是老爺子大衛·愛登堡的解說「This is a pangolin……」(這是一隻穿山甲),有著「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之稱的老爺子,他解過很多眾所周知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地球的脈動》,最近熱播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也是老爺子解說的,特別震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真正有麟哺乳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4000萬年,在地球上有8個物種,4種在非洲,4種在亞洲。穿山甲以螞蟻為食,一隻穿山甲一年可以吃幾百萬隻螞蟻,保護250畝森林免受白蟻的威脅。可是因為鱗片有膠原蛋白,具備所謂的食用和藥用功能,它們正遭受著人類致命地殘殺。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隻穿山甲被捕,也就是,每年有10萬隻穿山甲在地球中消失。甚至,為了增加穿山甲的重量,賣更高的價錢,人類對他們強行灌食,用細長的管子往體內灌入食物或水,甚至是水泥;緊接著,為了方便運輸和更好地銷售,又給它們打上鎮定劑和興奮劑。這些可憐的小動物,就這麼被人類玩弄於手掌之中,它們無力的反抗完全被忽視。
02. 萌寵Honey Bun
Honey Bun 中文名是蜜寶,圈粉無數。它在野外出生,它的母親在遭受到人類襲擊的時候將它緊緊地擁在懷中,「即使自己遍體鱗傷,也要守護年幼的孩子」是,Honey Bun 在被Maria解救後,就開始和Maria一起生活,現在已經18個月了,通過Honey Bun,也使得人類對穿山甲這個群體有了更多的了解。
Honey Bun有時候很調皮,把家裡的東西弄得到處都是,還會用它的小腳打開冰箱找吃的;有時候很乖巧,靜靜地依偎在Maria的肩膀上,是個溫順的乖寶寶;有時候很能幹,每天要走6公裡找吃的;有時候又很膽小,暴雨天的時候,遲遲不敢睡覺,需要從Maria身上獲得安全感。
Honey Bun還是穿山甲這個群體的形象大使,和Angelababy一起合拍了系列公益片,為自己的同伴發聲,呼籲人類不要消費穿山甲。
03. 為了穿山甲變賣所有家產的Maria
Maria瑪利亞·迪克曼是納米比亞的環保學家及科學家,是世界上可以圈養穿山甲的三個人之一。為了穿山甲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只為致力於保護穿山甲。
在紀錄片中,她多次哽咽,看著穿山甲的遭遇,為自己的有限的力量感到遺憾;看到警方繳獲的穿山甲,崩潰落淚,她說雖然她是個科學家,但首先是個環保學家,很難不情緒化,很難不想起那些死去的穿山甲;在影片的最後,她有些哀傷地說道「如果穿山甲在野外滅絕,我就失敗了,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失敗了,我們還會在哪些方面失敗呢?」。
對於Maria,特別地佩服,不為名利,不為榮譽,只為守護這一群讓人心疼的小生命。想起《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二期廖昌永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唱得《祖國不會忘記》裡面的歌詞「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歷史會記住這樣一群無私奉獻者的,你們甘於平凡,你們甘於寂寞,但你們為拯救動物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04. 沒有需求,則沒有殺戮
有需求,就會有黑市。紀錄片的鏡頭從非洲抓到了東南亞的越南,接著轉到了香港,我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在紀錄片《象牙的遊戲》也有香港的鏡頭,難道又要寫中國人吃野生動物嗎?可是,這確實是事實,穿山甲在香港的黑市上繼續交易。還好鏡頭是為了講述Angelababy用自己的影響力發起保護穿山甲的活動。
我們痛恨捕獵穿山甲的人,其實,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痛恨消費穿山甲的人,穿山甲並不便宜,能夠消費穿山甲的人應該是有一定基礎的人;的確,捕獵穿山甲的人並不值得同情,雖然他們有的是為了孩子的學費,為了家裡的夥食從事這樣的違法活動,為了滿足馬斯洛需求中的底層需求「生存」的需求;可是,消費穿山甲的人應該讓人痛恨吧,如果沒有需求,就不會存在殺戮,穿山甲就不會變成極危物種。前兩天,看到新聞說,朝鮮官員從中國回去後,因為到大澡堂洗澡被立即執行槍決,突然在想,要是用非常重的立法來保護這些動物,人們的膽子是不是會小些,這些動物的命運是不是會好些?
05. 欠我們家的貓咪一句「對不起」
朋友發給我一個連結《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實話說,一開始,我並不打算看,即使它是BBC的紀錄片。因為我還是比較「害怕」這種動物的,看著既像四腳蛇,又像剛出生的小老鼠(剛出生的穿山甲Baby),還有有點像恐龍(純粹個人感覺),我對這樣的小動物實在愛不起來。這部紀錄片勾起了我一些不太美好的回憶。
初中時,宿舍好多老鼠,有一次半夜被舍友吵醒,原來,老鼠跑到她的被單裡邊,她就拽著被單的一角使勁搖,直到第二天天亮才想辦法處理;初中的床鋪是上下床,有一晚,一隻小老鼠從我身上爬過去,然後沿著鐵桿往上鋪爬,爬到一半又摔下來,我嚇得整個人僵在那,一動不動,直到現在我敲打這些文字的時候,手指都在顫抖;初三的時候,一天早上醒來,舍友和我說「昨晚老鼠與我同床共枕」,她被老鼠給咬了一口,於是,我陪她到鎮上的醫院打狂犬疫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被老鼠咬了和被貓狗咬了的,打的疫苗是一樣的。因此,看到穿山甲圖片,我有些猶豫。
而對貓的不喜愛源於小時候爺爺養的貓總是喜歡爬到餐桌上偷吃我們的菜,只要一不留神,它就上桌偷吃。小時候,家裡一餐也就兩三個菜,貓一碰,我就不敢吃了,更重要的是,我媽捨不得倒了,她會繼續吃,無論怎麼勸都不行,物質缺乏的年代長輩是捨不得浪費任何食物的。我內心充滿恐慌,要是得狂犬疫苗怎麼辦?所以,我開始對貓不喜歡。心地善良的爺爺會給貓好吃的,豬肉,魚肉等,野貓跑來家裡,爺爺也會餵養它們,結果它們就不走了,因為爺爺的溺愛,有幾隻貓不僅不會抓老鼠,甚至怕老鼠。有一次,爺爺抓到一隻老鼠,用繩子綁著放在桌底下,貓看到老鼠,嚇得要死。這讓我,對貓更加「痛恨」。有一次,貓又偷吃東西,我氣不打一處來,我用力踹了貓一腳,如今,我覺得我欠貓一句「對不起」,我不應該將自己的怒氣發洩在貓身上。而觀念的改變,也算是紀錄片帶給我的改變之一吧,地球上每個生命應該被尊重,每個生命都應該好好珍惜。
06. 寫在結尾」
誰都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動畫片《葫蘆兄弟》中才能看到「曾經有過一種名叫穿山甲的動物……」,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自古以來對我們的教導。拯救每一個動物,每一個生命的同時也是在拯救人類自己,希望在人類共同的努力下,有更多的生命被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