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酥可謂是很多80後、90後兒時裡最常吃到的小零食,酥酥脆脆,香甜可口,在那個時候,只要逢年過節,家裡的長輩們就總會做一些桃酥備著,作為茶點享用。其實你們知道嗎?桃酥名字的由來,其實和「桃」沒有關係,而是和「陶」有關,相傳在唐元時期,景德鎮周邊縣樂平等地農民紛紛前往做陶工,由於那時工作繁忙,當時有一位樂平陶工將自家帶來的麵粉做成食物後直接放在窯爐表面烘焙,因成品口感酥脆,又是陶工所制,所以一開始稱其為「陶酥」,由於那個陶工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的習慣,後來在製作「陶酥」的時候又加入了一些桃仁碎末,因此「陶酥」又改名為「桃酥"。
桃酥雖然是有一定年代感的小吃,但是它的口感和味道,在現在依舊不過時,酥香有味,無論大人小孩,都被它的味道所吸引,桃酥的做法並不難,算是烘焙裡比較簡單的點心了,不過儘管這樣,依舊有人做翻車,我常常看到有人吐槽自己做的桃酥沒有外面賣的酥脆,其實這個原因主要和材料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在做桃酥的時候喜歡用食用油,但是你們知道嗎?食用油的起酥效果是最差的,傳統的桃酥可是用豬油來製作的,所以要想做好的桃酥酥脆好吃,那就一定要用豬油來製作,其次就是無鋁泡打粉和食用小蘇打不可少,它倆是讓成品更酥鬆的關鍵所在,只要你做到這三樣材料一樣不落,那成品自然酥酥脆脆,和買的一樣好吃。接下來就將我家用了幾十年的桃酥配方分享給你們,喜歡吃的朋友可別錯過,學會再也不用買。
【傳統桃酥】
所需材料:低筋麵粉145克、豬油80克、細砂糖80克、無鋁泡打粉2克、食用小蘇打2克、全蛋液20克、黑芝麻適量
1、先將豬油和細砂糖倒入盆子內,這裡使用豬油的時候,必須是固定狀態,千萬不要融化成液體
2、然後用手動打蛋器順著一個方向攪打至細砂糖與豬油完全融合,並且狀態非常順滑為止
3、再把全蛋液分2次加入到豬油盆子內,每次加入徹底混合均勻後,才能加入下一次
4、接著把低筋麵粉、泡打粉和小蘇打倒入盆中,用刮刀先大致翻拌一下。這裡低筋麵粉也可以用中筋麵粉替代,但是做出來的口感,沒有低筋麵粉的酥
5、再用乾淨的手將它抓捏成團,一開始可能會比較幹,只要持續抓捏,慢慢的就能混成一團了。此時烤箱預熱180度上下火
6、將混合好的麵團均勻的分成12等份,然後挨個搓圓後擺放在烤盤中,彼此之間要留些具體,因為烤的時候會有點膨脹
7、再用手掌心部位去按壓小圓球,壓好的小圓球會自動形成漂亮的裂痕,然後在中間塗抹少許水,撒上黑芝麻,撒黑芝麻的時候最好用手按壓一下,這樣烤好不容易掉
8、最後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下火170度烤15分鐘左右即可,溫度和時間僅供參考,因為不同烤箱溫差不同,請根據自家烤箱脾氣來調節合適的溫度,只要烤到桃酥表面有些發黃,差不多就好了。
9、烤好的桃酥要稍微放涼一會吃,才會更酥脆。因為熱吃的話,裡面會有點軟。想吃桃酥,學會這方法就夠了,簡單易上手,酥脆香甜太好吃了
小貼士:
1、豬油不可以用任何油替代,因為豬油的起酥效果是最好的
2、家裡如果有核桃仁的話,也可以捏碎了揉進麵團裡,這樣烤好的成品會更香
做桃酥,用豬油還是食用油?答案當然是豬油啦,可惜多數人不懂,難怪做好的成品不酥脆,不知道看完文章後的你們都學會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