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階級固化,印度電影深刻反映教育不公——《起跑線》

2020-12-19 陳哥遊看電影

現在是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萊塢電影雖然仍然在電影市場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它的地位逐漸下降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印度電影作為一支蓬勃發展的隊伍開始在電影行業大放異彩。《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電影口碑票房的成功為印度電影行業的崛起添磚加瓦。

小編今天想要推薦的是一部印度喜劇電影《起跑線》。

拉吉和米託夫婦是印度的中產階層,是開店的暴發戶雖然有了錢和手,但他們有了下一代的打算,有了孩子的未來光明,站在有美好未來就不會輸的起跑線上,所以m圖老師的恨讓女兒皮雅上名牌大學

送女兒皮雅為了名門,他們做了很多努力,學區房

為了拿到申請表,天還沒亮就排起了隊

正規頻道,不去名牌大學,連虎吉和m圖都動了貧困生名額的脖子,假裝住院的貧困生貧民窟

印度是階級分化的國家教育是一個人向低階級的高階級的脫離

在他們眼裡,「不止是英語一種語言,還是階級」因此,他們以說印地安語為恥,以說英語為榮他們拼命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名牌學校,把自己的孩子引向更高的階級

父母渴望接近名牌大學的歪曲事實,這也間接導致了學校選拔制度的不合理

不僅是孩子,了解繪畫需求語言樂器等各種才藝,就連父母也參加各種面試考試

這樣的面試只是讓學校來判斷父母的階層上位階層的父母應該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但這是中下層所不能給予的

於是,階級就形成了固體,有錢的孩子,不管是有錢的,還是窮人的孩子,窮人的父親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繼承繼承的那個孩子一開始就處於第一的位置,站在哭聲不輸的起跑線上?

印度喜劇片外殼下包裹的其實是深層次的悲劇「哪一個」表面上是虎吉和m圖夫婦,擺脫了中產階級的模式,走向了上流階層實際上,無數中下層階級被封閉在固有的階層中,無法逃脫

特拉吉貧民窟的鄰居是社會底層勞動分子的一個縮影他們勤勞善良,渴望高等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遠離貧困孩子不知道接受好的教育是他們的貧困,是他們的階級一環扣一環,最後死於環,這種社會的最大方式?!

印度人喜歡皆大歡喜的結局,這部電影也是happy ending。拉吉發表一段慷慨陳詞痛斥學校不公平後,帶著女兒離開了這個當初他們擠破腦袋想要進的夢寐以求的名校,去了一家公立學校。

而這皆大歡喜的結局恰恰也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敗筆。拉吉和米圖為了送女兒上印度最好的私立學校努力了整部電影,最後因為覺得背叛了貧困鄰居而放棄了入學資格,將女兒送去了公立學校。

前面所有的鬥爭和努力都付諸流水,當所有的觀眾都因為這種教育不公而義憤填膺時,他們選擇了向現實妥協,選擇安於現狀。

不要讓最乾淨的地方也變得不乾淨!

相關焦點

  • 《為奴十二年》所羅門如何堅守自由,彰顯階級的不公
    如此被奴役了十二年」這個是引用了《為奴十二年》書中的文字,《為奴十二年》講述的是作者所羅門·諾瑟普一段真實可信的經歷,生而自由的被人綁架賣為奴隸,面對奴隸制度的殘忍和不公,所羅門是如何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歷經為奴十二年,才有幸被解救,結束了這場階級不公的噩夢,回歸到家庭。
  • 教育題材印度電影,推薦這6部!
    閉門不出的日子久了,難免有些無聊空虛,給大家送上一份精神食糧——6部口碑上佳的教育題材印度電影。近年來,印度現實題材的電影都致力於反映社會問題、直擊社會痛點,我們要推薦的這6部教育片,有的聚焦教育不公平,有的提倡因材施教,有的關注高考落榜生,有的批判填鴨式教育……這些也都是中國最熱門的教育話題。
  • 《起跑線》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
    印度電影《起跑線》,這是一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寫實電影,碰觸了最堅硬的社會現實。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拉吉、米塔為了讓孩子皮婭融入上流社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想把她送到好的私立學校中去,既「上天」去私立學校附近的高檔小區生活,以求融入上流社會。又「下地」去偏遠的貧民窟受苦以獲得貧困學生入學的名額,歷經的各種各樣啼笑皆非又辛酸的故事。
  • 如此瑰麗的印度電影世界,當然不止歌舞片!
    而總體上說,印度電影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尖銳地揭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帶有深刻的批判性和思考性,這類作品讓我們看到印度電影的「反骨」,善於用戲謔喜劇的形式,揭示印度社會中的醜惡現象。本文將提到的電影,劇情節奏上或許輕鬆搞笑,但無一不存在非常深沉的社會反思,以及對各種不公現狀的對抗。今天就從幾個方面,來介紹不同類型的印度電影題材。
  • 九部高分印度電影推薦
    說到印度,大家心裡會浮現出一些不好的新聞而對印度的普遍印象就是髒亂差,愛跳舞,愛唱歌今天就推薦9部印度高分電影給大家看完之後一定有所收穫1.調音師這部影片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法國高分懸疑短片《調音師》。
  • 這部印度片折射的貧富差異下的教育差距,真的扎心了
    01 生而為人,投好胎就是贏在起跑線早在《三個傻瓜》《地球上的星星》等印度電影中就探討過教育的實質是獲取知識而不是教會成功。即便離這兩部電影上映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教育機構逐漸商業化的事實依然無法改變,甚至變本加厲。私立學校不僅要面試學生還要面試父母,父母不合格孩子也不能入學;公立學校學的是謀生,私立學校學的是如何穩固上流地位。
  • 漫談學區房與階級固化
    本文純屬漫談,本文僅代表鳥叔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探討~什麼是學區房,網上給出的定義是:學區房指的是周邊有學校教育資源的居民住房。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
  • 印度的高分教育電影《嗝嗝老師》,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
    「嗝嗝老師」這個電影,下載到電腦裡有相不短時間了,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看,直到前幾天給看了,禁不住讓人驚呼電影的高質量與優秀,直接就把它收藏了。嗝嗝老師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印度電影,有《三傻大鬧寶萊塢》珠玉在前,印度的教育電影都是高口碑。
  • 這幾部印度高分電影,不信你沒看過!
    大家對印度電影的固版印象:唱歌跳舞組成的電影。但最近幾年,印度電影刷新了我們的認知,隨著《誤殺》《一個母親的復仇》《起跑線》等等熱門電影的播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看了,是我錯怪印度電影了!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部備受好評的印度電影,沒有看過印度電影的朋友們快跟著小編嘗試一下!!!!!!!!!《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的是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為了自己的夢想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
  • 上海電影節將上映六部印度電影,全都是新片哦!
    而印粉們最關注的印度電影也有了眉目。此次,將有六部印度電影長片登陸上海電影節呢!過客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印度賈坎德邦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讓我們很容易想到前兩年引爆中國院線的印度佳作《起跑線》,它不僅反映了教育資源的商品化以及壟斷化,也體現了所謂公立學校的免費教育是多麼雞肋,但影片並不傾向於去批判這種現實,而是換了個角度向觀眾發問:教育是很重要,但不擇手段地爭取教育資源,是否又合乎道德?
  • 印度演員伊爾凡·可汗:愛過電影的一生無怨無悔
    截止到2012年12月24日,這部電影在全球的票房已達2.35億美元。雖然伊爾凡·可汗所飾演的中年派並沒有太多戲份,但他沉穩、行雲流水的表演還是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戲份雖然不多,但是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曾出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跑線》,印度影星伊爾凡·可汗病逝
    曾出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電影的印度知名演員伊爾凡·可汗(Irrfan Khan)4月29日因病在孟買的一家醫院去世,終年53歲。伊爾凡·可汗1967年出生於拉賈斯坦邦齋浦爾,畢業於印度國立戲劇學院。
  • 澳洲社會階級固化的起點,贏在起跑線!
    (上圖)點越靠左代表這個國家貧富差距越小,越靠下代表這個國家「代際流動性」越差、階級固化越嚴重。澳大利亞的社會使人們通過教育比他們的父母一輩掙得更多這一比例,僅略高於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水平。其實這種階層固化的現象,在澳洲基礎教育階段就非常明顯。許多私校因為高昂的費用和拼爹的入學制度,已經逐漸變成了社會中上層孩子的俱樂部。這也產生了華人家長口中的「拼爹指數」。ICSEA指數在華人社區中常被家長戲稱為「拼爹指數」。
  • 《寄生蟲》:血液裡流淌的階級固化 到底靠什麼才能改變?
    貧富差距、社會階級決定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因為貧窮所以為了生活可以不擇手段,因為富有因而善良且高人一等,一切都理所當然且合情合理。連身上的氣味、所吃的食物、甚至是愛好都是階級的象徵。故事的最後,父親被困在了更深層的地下,用摩斯密碼寫給兒子的信中編織出一個美好的「計劃」,只要躋身上層階級便可實現。
  • 這三部印度電影永遠都能戳到我們的痛處,你看過幾部?
    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片,播出很多年了,但是在印度的地位仍然是無法超越,評分在全世界上可以與《教父》不相上下,這樣說的話你們就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看吧。雖然情節上非常荒誕好笑,直到看懂了整部電影,就會發現背後的教育意義,所以看懂之後,基本也笑不出來了。
  • 印度電影荒誕起來,果然能把我驚呆!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有些父母儼然成了魔鬼——《真假天才》Serious Men男主阿雅安是印度貧民窟的窮苦人,從小都生活在「鴿子窩」裡,幾經艱辛才有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工作以後,他找了一份研究院助理的活兒,在整個印度社會,階級觀念是很嚴重的,阿雅安的上司會對那些專家畢恭畢敬,但是對阿雅安這類貧民,卻極盡蔑視,各種言語侮辱。阿雅安老早就看慣了那些人的嘴臉,但是他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讓窮人脫貧致富。
  • 《鄉關何處》|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作為一部鄉土電影,影片以農村三個生活軌跡不同的青年為表現主體,通過其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展開論述,並融入對愛情、友情、親情等幾個方面的刻畫,真實的展現了當代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大背景下廣大農村的巨大變遷,深刻地反映了湧入城市的鄉村青年在迷失家園後的「集體鄉愁」和精神上漂泊無依的尷尬處境。
  • 日本社會的「階級固化」比我們更嚴重嗎?
    前兩天一則《名偵探柯南》當中的對話被網友翻出,引起了大家對日本社會階級固化的興趣。殊不知日本動畫片曾經無意的自黑,在另一邊的大陸卻被網民們像撿到寶一樣興奮地嘲諷著。衡量階層固化,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是:基尼係數,一個是:財富的代際傳承。
  • 李公明 | 一周書記: 記憶中的階級創傷與 ……社會批判
    大約十萬字不到,書名也很平常,書裡書外卻是情感與理性、階級與社會、壓迫與反抗的滔滔巨浪!父親去世後,迪迪埃·埃裡蓬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蘭斯,重新了解他的家族歷史,回憶自己在家鄉的成長經歷,思考階級出身、成長環境、教育體系和社會固化等社會學研究的議題。該書的核心主題是由家庭出身引申出來的創傷記憶、階級壓迫和懺悔反思。回歸故裡,什麼是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