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方言裡有個詞叫「恰飯」就是吃飯的意思,不過在b站的衍生下,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人總要吃飯,有時候必須做一些很low的昧良心事。」
所以每到看到up主說廣告的時候,彈幕就是一片「恰飯」。這種行為其實無可厚非,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是要吃飯才能生活下去的。但現實中還存在一些行為就是「恰爛飯」,意思可以理解為為了吃飯啥也不顧,用官媒的話就是「吃相難看」。
最近幾家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就是因為這種行為被官媒點名批評了,也能看出國家對處於壟斷地位的網際網路企業的一些行為忍無可忍了。
京東金融廣告,讓農民工借網貸
京東的被批原因是一則三觀不正的廣告,廣告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
農民工第一次帶母親坐飛機,由於母親身體不適想開窗通風,被其它乘客鄙夷。空姐告知要升艙,費用1290。
這個費用讓農民工面露難色,此時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說:升艙的錢我來出!
然後這位男士就拿過農民工的手機為他開通了京東金條,借了錢出來,為農民工和他的母親升了艙。
這個廣告看完之後三觀盡毀,導向上把借款對象瞄準了農民工;素質上把乘客們的鄙夷變為社會上對沒錢人的嘲諷;衣冠楚楚的男老闆表面救世主實則將人推入深淵;
除了用戶和觀眾的口誅筆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公開點名這則廣告,大批特批。
騰訊微信內置廣告,無法關閉
騰訊的遭遇也是因為廣告,但不是因為廣告內容,而是因為廣告形式,如果說京東的廣告是讓人看了不適,那麼騰訊的廣告則是「不看也得看」。
內置廣告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隨之而來的,打開軟體要看幾秒廣告,瀏覽信息的時候時不時的會蹦出幾條廣告,看視頻的時候廣告裡插播電視劇。一不小心就點進了廣告裡。隨後監管對內置廣告出臺規定,要求廣告要有關閉鍵,但在近日關於內置廣告的調查的報告中顯示,仍有軟體存在無法關閉的情況,而騰訊的微信就成了這次的重點研究對象。
微信朋友圈的個性推薦廣告不能一鍵關閉,用技術手段限制用戶永久關閉個性化廣告推薦的權利,用戶僅能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關閉且仍舊會看到廣告等。官媒還為我們演示了如何一步步關閉微信的內置廣告,總共需要7步,每一步都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許多用戶看完之後表示迷失在了條款裡。
美團大數據殺熟,充值會員被「割韭菜」
相對於京東和騰訊的「公平普適」,美團的「恰爛飯」行為就相當厲害了,因為他針對的是已經花錢充了會員的用戶身上。大家知道,會員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在一些「沒有充值入口」的遊戲中是無法體會到的那種感覺。一般而言,會員享受到的服務應該是高於非會員的,但美團這次卻反其道而行之,越是充錢的會員,就越是坑你沒商量。
同一家店鋪,同一家送貨地址,同一時間,會員帳戶的送貨費為6元,而非會員的送貨費僅為2元,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幾塊錢,但是美團涉及的領域已經不僅僅是餐飲了。有不少網友反映美團還有其他大數據殺熟行為。在美團回應的新聞下面,有網友反映,同一個電競酒店訂單,都是非會員,一名女網友帳號顯示268元,而她男朋友帳號是248元。
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價格,這種價格歧視是反壟斷法所禁止的。
道歉回應及時,態度卻千差萬別
說完問題之後我們說他們的回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區別在於認錯的態度。
京東坦蕩:我們錯了
面對觀眾的口誅筆伐和官媒的批評,京東連發兩條道歉信,引用了西點軍校的校訓「沒有任何理由(藉口)」進行了回應,並且坦然的承認錯誤,「我們完全做錯了」。並且也成立了調查小組專門進行了調查
騰訊整改:維護用戶權益
騰訊面對批評,也是做出了「挨打就要立正」的態度,直面錯誤表示整改
美團扭扭捏捏:原因有它
美團的回應與前兩家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責任、給出問題的用戶打錢、消除負面。
他們以「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用戶下單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為理由,給2000元的會員金額為補償,讓用戶刪除文章為目的。
今年有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都傳出了負面新聞,比如阿里因為發壟斷被罰款、螞蟻暫緩上市、辛巴跟榮耀鬧掰、王興捧蘋果踩華為、羅永浩涉嫌售假、辛巴被打假、等等。但是這些企業或者個人在做出回應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推卸責任的表現,並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也引起了大眾強烈的不滿。
網際網路企業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做大做強,除了自身的優勢之外,也享受到了時代的基礎建設帶來的紅利,不要只想著自己而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通過時代的饋贈迅速崛起,而開始不顧吃相的「恰爛飯」行為是不會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