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一句不起眼的話,讓李世民義無反顧地殺自己的兄弟
很多歷史愛好者,無論是讀過正史(《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的還是沒有讀過正史的,往往都會產生一種錯覺,就是李世民是被逼無奈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可以這麼看,畢竟他不動手死的就是他。但是就算太子不動手,李世民也會想盡辦法來奪取太子之位,畢竟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無與倫比的功勞,他是肯定不會甘於做一個秦王的。
無論正史上怎麼強調李世民的被逼無奈導致最後的爆發,畢竟事實還是掩蓋不過去,在李世民即位之後,一道不起眼的詔書中的一段更加不起眼的話,已經把他很早就想奪取太子之位的意圖表露無遺,「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
這道詔書是寫給誰的?這「早獲問道」中的道到底是什麼,竟能徹底點燃李世民內心的帝王之欲,讓李世民晝夜難忘?
這還要從武德四年說起。
李世民在那一年一舉擊破竇建德、王世充,拿下了洛陽城,讓唐朝拿下了中原、河北。李世民在洛陽的時候,拜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王遠知,是洛陽玉清觀的住持。為什麼百忙之中的李世民會有閒暇來拜訪一個道士?因為這不是一位普通的道士。
王遠知這個人和他的名字一樣,據說有著未卜先知的能力,當李世民和他的手下們站在王遠知的面前的時候,還沒等李世民自報家門,王遠知就已經看出了李世民的真實身份,他說:「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
這句話讓李世民徹底相信了這個道士有著常人所沒有的能力,於是虛心請教了一個問題。不用說,請教的問題一定是關於自己的前途的,也就是他的政治命運,之後王遠知的一句話精準的擊中了李世民隱藏的他自己也沒有發現的欲望,並徹底點燃了這李世民的內心。
「即將做太平天子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這句話既讓李世民驚慌,也讓李世民興奮。驚慌的是這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如果一旦洩露,那就是死罪;興奮的是,他知道自己有「天子之命」!
終於,這股興奮徹底壓過了驚慌,讓他從此懷著「我有天命」的信念走上了奪嫡的不歸路。
不過,他最後贏了。
而這句「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則透露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信息,那就是在見過這個道士之後,李世民徹底堅定了自己奪嫡的信念,也就是說,最後以玄武門之變收場的這一場充滿充滿血腥和殺戮的政治博弈,正式李世民心中所願。就算太子李建成不對他動手,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奪取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也會毫不猶豫的發動一次兵變。
也是從這年開始,從這句話開始,玄武門,必將成為大唐開國以來,最血腥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