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李建成之後,為何還要殺光自己的侄兒?原因其實不複雜

2020-12-17 李三三說歷史

武九九年,即公元626年,是註定腥風血雨的一年,玄武門的變故,既是一場異乎尋常的慘烈流血政變,又是兄弟間陰鬱壓抑已久的手足殘廢。

從古到今,皇位雖未立,但功勳卓著、功勳卓著的長子李建成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太子雖然資質平平,沒有主見,奈何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歷史謀士,就是魏徵,屢次獻策要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在謀士和和他交好的四弟李元吉的慫恿下,也明白自己和李世民已到了無法相處的地步。李建成先後設下毒藥給李世民,並計劃進宮逼高祖退位。然而,東宮前的種種做作,加上李世民麾下謀士能將之諫言,已使李世民痛下決心,提前準備應付。

這天,高祖正與陳淑達、裴寂、蕭瑀等一幫老臣在宮中悠閒遊蕩賞玩,因勞累在亭子裡休息,忽然看見尉遲敬德金盔鐵甲手持兵器前來。「今天有沒有人搞得亂七八糟的?」李淵吃驚地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尉遲敬德答道:「因建與元吉起兵反叛,秦王殿下誅殺了他們,秦王怕陛下(還有其他賊),特派我入宮看守。」

李淵聞之,大吃一驚,一時心中閃過無數念頭,便問裴寂等人:「想不到事情竟鬧到這地步,你們說,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呢?暗助李世民的陳淑達、簫瑀等人便趕忙出來打圓場:「為陛下打下天下的正是秦王,不料竟遭太子及元吉嫉妒而暗中陷害。現在秦王已將其殲滅,並且功勳卓著,天下歸心,如果陛下能立秦王為太子,把國事任命給秦王,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高祖皇帝也明白了現在的形勢,心中百感交集,死了兩個兒子,大臣們也紛紛擇木而棲,只好趁著這個臺階無奈地說:「好吧,這也是我的夙願啊!』』這一天,高祖皇帝就召見了秦王李世民,也看到了他臉上的痛楚,自己產生了深深的自責和悔恨,有一段時間,父子二人抱頭痛哭,至於所哭的內容是否相同,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也不清楚。』』看起來,玄武門之變應該結束了,但並非如此。血後依然是血,殺後依然是殺。原本根據李世民心軟的性格,擔心天下人的評價,他不願做像斬草除根這樣的事。

此時他的一位謀士房玄齡給他講了一個《淮南王劉安》的故事:講述大漢淮南王劉安的事跡,劉安的父親是劉長,因妒忌兄長而成帝,想謀反,失敗後被漢文帝捉去。漢文帝是一個仁德的君主,不想殺他,只把他流放四川,劉長卻在途中絕食而死。合情合理的謀反之罪,將被誅殺。可是漢文帝心軟了,並沒有責怪自己的弟弟,還封他為淮南王劉安。而且淮南王劉安,在後來的漢武帝時期,也是想要謀反,後被誅殺。

房玄齡的一句話徹底打消了李世民最後的顧慮,李建成、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連還沒有斷奶的幼子,無不被李世民的部下殺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李元吉三箭沒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卻能一箭射中李建成?
    由此可知,其實李建成與李元吉並非什麼善茬,要是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定會對李世民下手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李建成與李元吉早就設計好了昆明池兵變,當時他們是這樣打算的,藉助攻打突厥的機會,將李世民身邊的猛將調走去前線,出發當天,李世民就會一起前往昆明池進行動員大會,此時趁機發動兵變,將李世民殺掉。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殺李淵,卻娶了大嫂,這是什麼腦迴路?
    唐太宗的黑歷史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一件事便是由他一手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他擊殺了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還逼得父親退位於他。儘管唐太宗屢次想要美化這件事,消除這件事帶來的不利影響,也都無濟於事。當然,如果李世民不這麼做,威震中外的唐太宗便不復存在,功過自有人評述,這裡便不多做評價。
  • 李世民有六大猛將,卻被此人殺了倆,李淵:看來必須李建成出馬了
    建德每當攻陷城鎮打敗對手,所得到的財物,一起分發獎賞給各位將領,自己一樣東西都不要。又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脫皮粟米飯。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絲織衣裳,小妻、侍女只有十幾人。因此,竇建德不僅得到了河北百姓的民心,還讓一大批能徵慣戰、運籌帷幄的謀臣猛將聚集在他身旁。在戰場上,竇建德屢次擊破王世充和李唐。
  • 李世民為何對其大哥那麼殘忍,人已死還要砍其頭?
    涉及政治的歷史,總是變得十分殘酷,有時候讓人根本想不通事情為何會那樣發展,可是一切似乎又不得不那樣發展,這就讓人感覺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在眾多殘酷的歷史事件中,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兩的爭鬥,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很多人十分好奇,為何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明明已經殺了李建成,還要把李建成的頭砍下來呢?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李世民有六大猛將,竟然被一菜農殺了倆,李淵:看來必須李建成出馬
    建德每當攻陷城鎮打敗對手,所得到的財物,一起分發獎賞給各位將領,自己一樣東西都不要。又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脫皮粟米飯。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絲織衣裳,小妻、侍女只有十幾人。因此,竇建德不僅得到了河北百姓的民心,還讓一大批能徵慣戰、運籌帷幄的謀臣猛將聚集在他身旁。 在戰場上,竇建德屢次擊破王世充和李唐。
  • 史料記載李建成在酒中下毒,為何李世民沒被毒死?魏徵說出原因
    李世民可以說智勇雙全,如果他是嫡長子的話,想必就會被立為太子,這樣也沒有之後的玄武門兵變,兄弟之間互相殘殺。可是李世民的才華是掩蓋不住的,他在朝堂上積攢了不少的威望,得到了眾多朝臣的支持。這一樁樁一件件使得李建成覺得自己的弟弟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就買通了李淵的寵妃進獻讒言,使得李淵不再那麼喜歡李世民。
  • 李世民殺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卻善待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麼
    李世民殺了所有的侄子,那是政治需要;留下了所有的侄女,那是親情使然。玄武門之變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兩股政治勢力生死之爭的必然,就算李世民不對李建成動手,假以時日,太子李建成肯定會剷除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只是單純的剷除自己的最大政治威脅太子李建成,而是要迫使唐高祖李淵讓出權力。李世民受到的威脅其實不只是來自於太子李建成,而是皇帝李淵。李淵能夠穩坐皇帝,全靠了他的三個兒子,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實力不相伯仲之後,李淵必須要進行舍取。
  •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建成是否還有後人存活於世?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貴為各民族的天可汗,也將大唐帶往貞觀盛世,但他在對待自己兄弟子女的事情上,確實幹得很缺德。但是從皇室內部政治鬥爭的角度上來看,李世民遵循斬草除根的原則,又無可指摘。政治鬥爭本來就是殘酷而無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除了帶領大唐走向更加強大,已經別無選擇。對於那些被殺的侄兒,內心保留一些愧疚就足夠了。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淵那麼多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建成是太子,近水樓臺先得月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嫡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
  • 誰說唐朝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沒有李建成的三大戰役,就不會有唐朝
    很多人印象中,唐朝的天下仿佛是李世民一手包辦打下來的,李淵和李建成只不過是坐享其成。表面上看來,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唐朝的幾個強大對手,如隴西薛舉薛仁杲,山西劉武周,中原王世充,河北竇建德,朔方梁師都,山東徐圓朗等人,都是被李世民殲滅的。
  • 這個人一句不起眼的話,讓李世民義無反顧地殺自己的兄弟
    這個人一句不起眼的話,讓李世民義無反顧地殺自己的兄弟 很多歷史愛好者,無論是讀過正史(《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的還是沒有讀過正史的,往往都會產生一種錯覺,就是李世民是被逼無奈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可以這麼看,畢竟他不動手死的就是他。
  • 李世民殺他10個侄子的時候,父親李淵說了14個字,多年後全部應驗
    李淵曾答應李世民以後會將太子之位留給他,但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對於父親的舉動,常年握有兵權的李世民自然是心有不滿,而李建成也因他功勞蓋世而心懷芥蒂。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在歷史上許多人的分析中,對於被幹掉的太子李建成,大多數人的態度是惋惜的。畢竟有這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很多事做起來都十分方便,但最終還是被輕鬆扳倒,充分說明其準備力量的不足。 但李建成真的準備不足嗎?在我看來,李建成根本不是一個毫無謀略的人,根本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子而感到高枕無憂,反而一直在積極準備和壓制眾兄弟。只不過沒料到李世民這匹黑馬最後殺了出來,而且殺紅了眼。
  • 朱祁鈺為何不直接把朱祁鎮給殺了?不是不想,而是殺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明英宗回歸之後,雖為太上皇,卻被軟禁在南宮。朱祁鈺從內心來講並不希望明英宗回朝,為防備明英宗與舊臣聯繫,對他的一舉一動,都嚴加防範。進一步來說,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鈺也不願意兩個皇帝同時存在的情況發生。所以,朱祁鈺對於朱祁鎮,無疑是想除之而後快的。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鈺迎回朱祁鎮,為何不直接把他殺了?僅僅是把他軟禁起來呢?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原本可以不死,為啥他非要給李建成陪葬
    李世民篡改後的史書把李元吉黑的很慘,其實李元吉能夠成為大唐開國的三號人物,並不是吹出來的。李淵太原起兵,讓李元吉留守大本營太原,讓李建成經營長安搞定關隴集團,讓李世民經略中原,讓李孝恭徵伐江南。結果李元吉沒守住太原,差點被劉武周活捉,幸虧跑得快,要不這百八十斤就擱在太原了。書上說李元吉荒淫殘暴欺壓百姓不愛護士兵導致兵敗,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
  • 李建成被殺後,他漂亮的太子妃下場如何?你可能永遠不會相信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雙雙被害,可是李建成死後,他的太子妃去哪了?這也成了千古謎題。直至2013年,距離事情發生1300年後世人才找到答案。究竟怎麼回事?這還要從2013年警方破獲的一起犯罪案件說起,當時有塊墓碑,在上面刻有「隱太子鄭氏」等字樣。隱太子就是李建成,因此這個墓碑的主人便是太子妃了。也正如此太子妃的身世之謎在千年之後得以開解。
  • 尉遲敬德初入唐營時,眾多將士主張殺了他,李世民為何非要保住他
    甚至於以屈突通、殷開山為首等人多次請求李世民殺了尉遲敬德,而李世民卻始終沒有同意。那麼李世民為何頂著將領的不滿,堅決要保住尉遲敬德呢?此原因有三。 二、忠心不二,數次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縱然不報,亦不可殺之。最表面來說,尉遲敬德對於李世民是有著多次的救命之恩的,以其中兩三次為例。
  • 唐太宗殺兄殺弟,清朝三百年,為何沒有一個人因爭奪皇位被殺?
    為此,有人謀反,有人起義,有人殺君弒父,殺兄殺弟......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之子秦王李世民為了皇位,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成功上位,成了大唐皇帝,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