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家長怎麼做才是明智的

2020-12-17 騰訊網

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在《改變,從心開始》書中講到,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的快樂、條件式的快樂和無條件的快樂。

競爭式的快樂,即一定得我比你強,這樣才快樂,否則就痛苦。是不是想起了那些年「別人家的孩子」。條件式的快樂,則去掉了競爭的成分,這是很客觀的快樂,你要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你就會很快樂。第三個層面無條件的快樂,馬丁納稱為「至樂」,處於這一層面時,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條件,就能感覺到快樂與祥和。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分析,孩子可以因為一切事情而快樂,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

2011年,壹基金髮起壹樂園公益計劃,發起初衷想要通過對鄉村地區運動/音樂環境的改造、體育/音樂教師的技能培訓、課程活動的開發,從而讓鄉村兒童在較為優質、專業的運動/音樂環境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發展潛能。

項目發起以來,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寶貝計劃的支持,有超過100萬名農村孩子在項目的陪伴下快樂度過了小學時光,不少老師和孩子因為壹樂園公益計劃,第一次參與專業培訓、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入選省級足球隊伍,這樣的模式不僅讓孩子們變得更加陽光、自信、有成就感,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參與這個公益計劃的一線公益夥伴。

今天,是第26個國際家庭日,是關乎生命、愛與家庭的一個特別日子。從出生開始,家就成為每個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和父母,既是相互的,也是獨立的。孩子第一次成為孩子,父母第一次成為父母,每一天都是學習的過程。成長路上,經常需要鬥智鬥勇……

如果孩子沉迷電視和手機,不願看書,怎麼辦?

糟糕的方法: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更好的方法:

1、幫助孩子規劃時間

一開始我也很頭痛這個問題,每次說好玩半個小時,但是我一旦沒注意時間,他就要玩很久而且還哭。後來我和孩子事先約定好時間日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逐一列出,把時間點排滿,讓他有時間管理的概念。比如9點到9點半,看書;9點半到10點,練舞;10點到10點半,玩遊戲……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和孩子一起閱讀,而不是監督他

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書,也找到家長自己想閱讀的書,孩子和家長各自捧著書來看,看完後,還可以相互分享。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孩子看書時,你刷手機、打麻將,這樣的環境,孩子很難喜歡上閱讀,更難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最心愛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家長應該怎麼辦?

糟糕的方法:管他三七二十一,立馬搶回來

更好的方法:

1、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去處理

我一般會先讓他自己思考應該如何處理,接著儘量引導他學會分享玩具,鼓勵他去給搶玩具的小朋友溝通,大家一起玩。全程都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去溝通、去處理。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不輕易出手,全憑孩子自己處理

不到非不得已,我不出手。全憑孩子自己解決。她自己如果特別喜歡,她自己會想辦法「搶」回來,保護起來。她如果不搶,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那她也就學會了分享,我還是比較鼓勵孩子從小自主獨立處理事情。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進入新環境(幼兒園、小學初入學),如何幫助他更快適應?

糟糕的方法:向孩子強調不要怕,大膽點就像在家裡玩一樣

更好的方法:

1、帶孩子提前去熟悉環境,給他講述相關的故事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哭了一周,我想可能是因為幼兒園前,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照顧,孩子對我依賴性比較強。三年後,快要上小學之前,我就經常帶他去學校和周圍熟悉環境,而且提前給他講了很多關於小學的故事,他內心慢慢不那麼陌生了,後來正式進入小學的時候,就幾乎沒哭過。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進入新的環境之前,先模擬相處模式

我的女兒在沒去幼兒園前,就嘗試陪她去參加一些興趣班,離開熟悉的家的環境,在興趣班裡和老師、同學相處,慢慢的性格變得大膽、開朗起來了。這樣再進入新的環境,就不會太陌生。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更好的陪伴與正確的引導。當大人以平和、平等的關係來看待孩子,其實更利於孩子建立獨立、自主、自信、開朗的性格。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於父母的呵護與愛、需要來自於家庭真正的理解與關心、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性格的發展。

壹基金壹樂園公益計劃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寶貝計劃和愛心商家的持續支持下,截止到2019年12月共為全國鄉村學校建成音樂教室383間、多功能運動場500座、遊樂設施413座,受益兒童約113萬人,培訓鄉村體育教師及區縣教研員1278人,培養鄉村音樂教師及區縣教研員565人。今年,壹樂園公益計劃也正式加入阿里巴巴鏈上公益計劃,基於平臺的技術能力,用網際網路+公益+區塊鏈的賦能重建公益和公眾之間信任的橋梁,也希望通過打造透明公益做到「讓每一分善款都被看見,每一分信任都有回應」。

特別感謝:四川省自貢市靈犀義工聯合會的公益夥伴李丹/吉林省洮南市草根愛心志願者協會的公益夥伴姚望參與本次連線

壹基金壹樂園公益計劃 以兒童發展和兒童保護為核心,包含音樂教室、運動匯。音樂教室和運動匯項目通過為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提供音樂和體育教學設備設施,培訓農村教師,開發趣味課程,提高音樂體育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和社會交往,幫助兒童在快樂中發展潛能。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如果出現了求助、氣餒、不高興、委屈、呆滯以及哭鬧等情緒,那麼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把玩具「搶回去」。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英英2歲的時候,曾帶去參加一次朋友的聚會,一開始幾個孩子都玩得還挺開心的,但沒過多長時間就突然起了爭執,媽媽們過去了解了下,發現是英英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把玩具還給了孩子,英英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怎麼勸都沒有用,為了讓英英停止哭鬧,這位媽媽只能答應給孩子買新玩具才就此作罷。
  •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朋友家的孩子比瑤瑤小一點,有些內向,就一個人在旁邊玩著小火車,瑤瑤感覺他的小火車很好玩,直接上手搶走了。看到這番情形,朋友家的孩子用大哭來求救,閨蜜把玩具搶了過來,瑤瑤又哭了,實在是讓人頭疼。
  • 小朋友想玩女兒的玩具,我無視其他家長的白眼,堅持讓他問女兒!
    不想直接拒絕小孩子,於是還沒等他開口我便直接說:「這個我不能做主哦,你得徵求一下妹妹的同意才行!」結果肯定是女兒不願意給,於是,男孩兒的奶奶沒好氣的拉著他就離開了。類似這樣的事情碰到過好幾回,家長們普遍認為只要很有禮貌的問一下大人的意見,他們小孩兒的願望就一定會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別的家長一定會想辦法哄著他們的孩子放棄手中正在玩的東西。
  • 孩子總是愛霸佔別人的玩具,愛佔小便宜,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霸佔別人的東西,那麼就說明這個孩子是愛佔小便宜的。每個家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佔便宜,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掉愛佔小便宜的毛病呢?首先,家長們要找出孩子貪心的原因。1.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的家長有節約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教孩子勤儉節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不能按照大人省錢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買玩具不僅浪費錢還浪費時間,於是很少給孩子買玩具。孩子買玩具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當他看到好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時,就可能會去霸佔他們的玩具。這對孩子的健康長大非常不利。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小林很鬱悶也很生氣,問孩子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來呢?孩子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拿回來了。小林就問孩子,小朋友同意送給你了嗎?小朋友知道你拿了他的玩具嗎?孩子看到小林接二連三地問自己後,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就開始不知所措的哇哇大哭起來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可能不免會遇到像小林家孩子的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呢?
  • 男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家長毆打 監控拍下全程 涉事家長被行拘
    近日,上海松江一家兒童遊樂場內,兩孩子搶玩具玩鬧,一家長竟教訓起別人家孩子,出手掌摑9歲兒童。記者從松江警方獲悉,目前,該男子已被因毆打他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經了解,當日18時30分許, 馬女士的孫子在遊樂場玩耍時,搶走了另一名小朋友的積木,對方家長劉某看到後心疼自家孩子,直接上手以掌摑的方式「教訓」馬女士的孫子 ,所幸被及時發現,馬女士的孫子未受到明顯外傷。
  • 別的孩子想要玩玩具,你會怎麼做?會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嗎?
    在她玩了一會後,才同意給男孩一個小石頭玩,泡泡機怎麼都不肯分享。想要寶寶以後和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我們通常會勸寶寶分享自己的玩具。可是在寶寶的眼中,分享意味著給予,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自己還沒有玩夠呢?為什麼還要給別人呢?
  • 自己女兒玩具被搶走 上海這個爸爸直接扇別人家小孩耳光 警方:拘留!
    小孩子一起玩耍,遇到喜歡的玩具,總免不了會相互爭搶。即使是平時自己不喜歡的玩具,看到別的小孩子玩得很開心,也會想去玩一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你看見其他孩子,搶走了自己女兒正在玩的玩具,你會怎麼辦? 勸說分享?
  • 家裡來了小朋友,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她就讓三歲的女兒把玩具拿出來,和小妹妹一起分享。沒想到,女兒不僅不願意分享,反而把全部的玩具都抱在懷裡,哇哇大哭,也不讓小妹妹玩。隔壁媽媽和老公說,接下來怎麼教育孩子都不聽,軟硬不吃。她和老公覺得特別尷尬,沒面子。
  • 孩子被搶玩具時的種種表現,暗示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玩,搶不過還哭。有的孩子手裡的玩具總被別的小孩搶走,不會應對也只能哭。只不過藉助玩具,集中呈現了出來孩子社會化中的張力、覺醒和點滴成長。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愉快的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這個時候就避免不了孩子們因為想要尋求除自己手裡以外的新玩具而發生爭搶,當孩子手裡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候,就會變得傷心和委屈。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大凡同齡的小朋友聚在一起,他們多會爭奪玩具和食物。如果一方堅持不給,另一方強硬搶奪,父母再不做出合適的勸導,現場一定會變成哭鬧大戰。於是哄著孩子把東西讓給別人,或者乾脆硬拿。這樣的逼迫不能讓孩子學會分享,可能把孩子逼得更自私。因為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尊重。分享的本質是同理心,能夠理解別人,體諒別人。
  • 寶寶搶玩具的時候我們不妨這麼做!
    我想很多寶寶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都想去拿吧,他們還不會分清楚玩具是誰的,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此,也是很多家長所苦惱的!我們大人都有一個習慣,都覺得大的應該讓給小的、主讓客!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處理得更好呢?讓寶寶學會分享:我們先和寶寶商量願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也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如果願意就讓寶寶拿玩具去和小朋友交換玩一下,前提是其他小朋友願意交換哦,如果其他小朋友不願意的話我們也不能強行去搶玩具的。讓寶寶換位思考:如果對方小朋友實在不願意交換,我們就需要做自己寶寶的思想工作了,告訴寶寶如果自己很喜歡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會不會很傷心?
  • 新型被「搶」玩具的方式,孩子憋屈,家長有點懵
    現在大家的素質都比較高,家長都會教孩子,別人的玩具,不可以隨便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你才可以玩,通常情況下,孩子間玩具玩來玩去,我們在旁邊全程姨母笑就可以了,現在很少有強搶玩具的現象。就在這段時間,孩子好幾次委委屈屈地跑來和我說「某某拿了我的玩具,我想玩」。
  • 寶寶玩具被搶,家長該「插手」嗎?專家:3種情況下家長必須插手
    隨著天氣轉暖,小朋友們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多了,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機會也增多了。這時不少家長發現了一件尷尬事兒,孩子一多,矛盾就多。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沒有完整的社交禮儀的概念,喜歡的東西總忍不住去搶去奪,於是孩子們總是哭鬧不斷,家長插手顯得很強勢,不插手又擔心孩子受欺負,真是兩難!
  • 5歲孩子去別人家玩,偷偷拿了別人的玩具,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也有父母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上門歸還和道歉還是必要的,然後給孩子買一個相同的玩具。然而,這些方法都沒有完全體現這次機會的教育價值。1、詢問孩子拿別人玩具的原因如果你真的這麼問,無論有什麼原因,孩子只會說一句:我喜歡。
  • 幼兒園舉辦運動會,要求小朋友都穿白鞋,放學後家長集體凌亂
    看見孩子這個造型,很多寶媽表示哭笑不得,只好在班群裡問是誰家孩子穿錯了,結果發現好多家長都在給孩子找鞋,這照片宛如連連看。有的小朋友之間還是好幾個人互相穿錯了鞋,幾經周折才找到,然後互相約定明天把鞋換回來。孩子們的這次集體丟三落四,倒是營造了不少趣味,但也確實給家長和老師帶來了麻煩。
  • 解讀BB對玩具的「佔有欲」
    一旦不能戰勝對方,東西被搶走,他們會放聲大哭,尋求支援。這種現象,在一歲前或三歲後的孩子們身上,表現都不如此強烈,這和兒童的活動方式,自我意識發展的水平有密切關係。  1歲前的孩子,基本上是個體活動。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時,也會發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對方的玩具的現象,但「矛盾」一般不會激化。有時,孩子甚至會自動將玩具扔掉,或者遞給別人。
  • 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麗麗最近發現一個事情,自己家裡的孩子在和幼兒園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總是特別喜歡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每次都把其他小朋友弄的又哭又叫。面對這種情況麗麗感覺到非常煩惱,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偷買玩具「卡牌」,要求退款被拒,南寧兩家長怒砸便利店商品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沒有告知自己的情況下,悄悄拿家裡或自己的零花錢去買玩具。如果是您,您會怎麼做呢?12月13日中午,市民陸女士在民族大道某小區一個便利店裡,目睹了2位家長因孩子拿錢來買「卡牌」而遷怒便利店的場景,來看看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