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去別人家玩,偷偷拿了別人的玩具,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2020-12-22 伊人說成長

我們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卻總是用最簡單的、成人世界的方式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大多數父母一上來就是問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家的玩具;

弄清楚原因之後,告訴孩子這是偷竊行為,是不對的;

最後帶著孩子歸還並道歉,甚至有些父母還要懲罰孩子。

也有父母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上門歸還和道歉還是必要的,然後給孩子買一個相同的玩具。

然而,這些方法都沒有完全體現這次機會的教育價值。

1、詢問孩子拿別人玩具的原因

如果你真的這麼問,無論有什麼原因,孩子只會說一句:我喜歡。

而背後的實際原因可能是:他老是炫耀他的玩具,我不太喜歡他那嘚瑟的樣子,所以我悄悄拿回來,也不讓他玩。其實,我並沒有多喜歡這個玩具。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除了是這些真正的可能原因以外,其他的所有原因,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他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清楚嗎?

就算孩子能描述他感受到的是炫耀、嘚瑟、嫉妒等詞彙,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簡單的「我喜歡」的回答呢?

所以但凡父母詢問孩子拿別人玩具的原因時,孩子透漏出的原因無外乎就是「我喜歡」。

真正的原因要麼是自己難以描述,要麼是選擇一個簡單的原因加以替代了。

2、告訴孩子,這是偷竊行為

無論什麼原因,父母最終都會告訴孩子這是偷竊行為。

那麼在孩子眼裡,如果是他真的喜歡,就拿了,怎麼算是偷竊呢?

我們會說:未經應許拿別人的東西就算偷竊。

聰明的孩子可能會反駁說:我們上次還在公園摘花了呢,也沒有人應許啊。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未經應許拿別人的東西就算偷竊,並不能真正的理解「偷竊」,這樣的解釋只會造成孩子對偷竊的理解上的混亂。

而原因如果真的是因為孩子嫉妒,他更不會認為自己是偷竊行為。

所以直接告訴孩子這是偷竊,那是沒有意義的。

3、上門歸還並道歉

我們可能並不知道孩子拿別人家玩具的真正原因,現在孩子又不清不楚的認識了偷竊,稀裡糊塗的就被要求上門歸還玩具並道歉。

這些在孩子眼裡,只會形成這樣的認識:我喜歡的玩具我就可以拿,就算是偷竊,被發現了,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歸還並上門道歉,並沒什麼損失,何樂而不為。

4、懲罰孩子的偷竊行為

在孩子對偷竊還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受到的任何懲罰,都是一件極其沒有意義的事情。

5、給孩子買一個完全一樣的玩具

在孩子眼裡,又找到一個可以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方法(前提是他真的喜歡)。

這個方法卻顯示出大人的愚蠢:犯了錯什麼事都沒有,還有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放在成人世界那是多麼的滑稽可笑。難道非要買一個作為偷竊行為的獎勵?

而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這個玩具,不給他買,已經就是懲罰了。

以上都是我們選擇的最簡單卻想尋求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就像那些賭博的人,有10快的本錢,想賺100快一樣。

對於孩子,在認識到是偷竊行為之前,必須對「什麼是私有財產」有一個深刻清晰的認識。

就像孩子會反駁說,未經應許拿別人的東西就算偷竊,那麼在公園裡摘花也算偷竊。這個推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我們知道在公園裡摘花是不對的,是因為它是公共財產。

所以不用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偷竊行為,甚至也不用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只需要讓孩子明白私有財產這個概念就好了。

但向一個成人解釋私有財產是困難的,現在像一個孩子解釋,那就難上加難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製造一次你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丟失的事件。

父母可以私下藏起來,孩子發現找不到時,告訴孩子可能有人未經你的應許拿走了。父母也是「有人」中的一位,因此,這不算說謊。

而等孩子非常著急的時候,父母假裝詢問家裡發現不知名的玩具(前幾天從別人家拿回來的那個),等孩子如實告訴玩具的來源之後(其實你早就發現並知道),父母順勢而為告訴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位小朋友丟了自己的玩具,這幾天豈不是很著急?該怎麼辦呢。

接下來就是我們想要的,但卻是孩子主動要求的結果:歸還玩具。

至於是否口頭道歉,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孩子已經切實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等孩子歸還玩具之後,隔天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找到了,原來是自己給孩子洗好曬乾順便放在自己的衣櫃裡裡(如果你不願意說謊,你可以真的這麼做)。

同時,告訴孩子,以後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這些都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別人不能隨便拿;就算別人想要,也有權利拒絕而不給。

這個教育孩子的過程看起來並不那麼省心。

一是可能孩子在拿別人家的玩具以後,對方會找上門來,這就要求父母私下裡及時和對方溝通,讓其緩和幾天,一定讓孩子上門歸還;

二是自己孩子玩具丟失這件事要合理自然,不能讓孩子看出貓膩。具體實施的時候,也不一定是父母藏起來,可以請朋友助陣當賊。

總之,教育好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更不要拿成人世界的方法去處理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

如果你只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善良,什麼是美……而從沒有讓他去體會對的、錯的、道德的、善良的、美的事物,那這些觀念根本不會在孩子心理紮根發芽。

很多孩子看似知道很多,但都是些經不起推敲的複製品。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30多的年紀,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沒辦法,當媽了,娃肯定是第一位的。最近一位寶媽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她女兒總是喜歡偷偷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她氣瘋了。我們安慰她說,彆氣,說說怎麼回事。她說發現好幾次了,每次都用心教育,還帶去人家道歉了,都沒用,過段時間還是會拿。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文 | 小言聊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220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同事小林向我訴苦,自己的孩子不知怎麼回事,最近幾天每天去別的小朋友家玩時,總會偷偷地把小朋友家的玩具拿回來
  •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回家,他真的是「偷」嗎
    有一天,你在整理孩子的玩具時,突然有的玩具很陌生,你會怎麼想呢?還是說:這傢伙,又把別人東西拿回家。還懷疑自己的小孩長大會不會變成小偷?其實,把別人東西拿回家的行為在4、5歲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因為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然然說:「老師,我知道了。我去美工區做一個送給媽媽。」老師表揚她了。她去美工區做了個更漂亮的手工了。當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不要指責!只需提醒孩子,自己做一個就好!讓孩子明白,想要別人的東西,先徵得別人同意才行。
  • 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被親戚家孩子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寶寶被幼兒園同學欺負,家長應該怎麼做?」「寶寶被別人打了,家長該不該讓孩子打回去?」「親戚家孩子老是打我家孩子,家長該怎麼辦才能不傷和氣?」最近逛頭條,看到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這樣的話題。2、有些家長明明在旁邊,卻選擇視而不見,這種情況一般是她家孩子比自家孩子大,打贏了,想著你也會顧及親戚關係,不計較,這種時候,寶媽看著自家孩子被打,親戚又不作為,心裡肯定是不好受的,自己都捨不得打孩子呢,現在被欺負,哭的這麼傷心,可心疼了。那遇見這種情況,寶媽該怎麼處理呢?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近日,浙江一5歲小女孩來到派出所邊哭邊說:你們把我關5天吧。給警察叔叔們整的一臉懵圈。後來在警察叔叔的追問下,才得知原因。原來是小女孩的同學到她家玩的時候落下了一隻電話手錶,女孩很喜歡便將這隻手錶藏在了書包裡。後來被小女孩的媽媽發現了,媽媽很生氣,要求小女孩到派出所「自首」。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
  • 孩子總是愛霸佔別人的玩具,愛佔小便宜,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霸佔別人的東西,那麼就說明這個孩子是愛佔小便宜的。每個家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佔便宜,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掉愛佔小便宜的毛病呢?首先,家長們要找出孩子貪心的原因。1.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的家長有節約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教孩子勤儉節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不能按照大人省錢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買玩具不僅浪費錢還浪費時間,於是很少給孩子買玩具。孩子買玩具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當他看到好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時,就可能會去霸佔他們的玩具。這對孩子的健康長大非常不利。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英英2歲的時候,曾帶去參加一次朋友的聚會,一開始幾個孩子都玩得還挺開心的,但沒過多長時間就突然起了爭執,媽媽們過去了解了下,發現是英英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把玩具還給了孩子,英英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怎麼勸都沒有用,為了讓英英停止哭鬧,這位媽媽只能答應給孩子買新玩具才就此作罷。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孩子把別人東西弄壞,多數家長選擇道歉和責罵,聰明的家長怎麼做
    現在有很多熊孩子,一到別人家裡就會亂跑亂撞,看到吃的就直接拿起來吃,這些孩子也經常闖禍,是大人們眼裡的「闖禍精」。有的家長千萬別認為這些孩子是簡單的調皮搗蛋,正所謂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孩子正是沒有遵循相處間的規矩。
  • 遇到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起爭執,媽媽要不要管呢?
    轉過身發現,旁邊的兩個小孩子開始爭搶玩具,看著小一點的小男孩大概3歲,正用力拽著一輛挖掘機,整張小臉都在使勁。另一邊是看起來是5歲的大男孩用一隻手抓住挖掘機的一端,用力往前拉,全然不肯鬆手。小男孩估計快堅持不住了,大聲哭了起來,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 小朋友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家長怎麼做才是明智的
    是不是想起了那些年「別人家的孩子」。條件式的快樂,則去掉了競爭的成分,這是很客觀的快樂,你要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你就會很快樂。第三個層面無條件的快樂,馬丁納稱為「至樂」,處於這一層面時,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條件,就能感覺到快樂與祥和。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分析,孩子可以因為一切事情而快樂,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
  • 「偷」拿幼兒園玩具回家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處理?
    晨晨媽媽心裡抓狂:「這是幼兒園的玩具,你怎麼可以帶回家?」晨晨說:「月月也拿了,天天也拿了。」晨晨媽媽正色道:「不能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明天還回去。」晨晨低頭道:「好的。」 晨晨媽媽晚上和班主任老師交流了這件事情,讓老師明天給他教育一下。
  • 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
    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父母怎麼處理好?有些家裡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到了三四歲左右對自己的物品很有佔有欲,有時去有這種孩子的家庭做客,小孩就對我們很有敵意,可能覺得寶寶小不想帶他一起玩,還有種趕我們走的意思,反正看情緒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作為寶寶的媽媽,有時覺得心裡很替寶寶委屈,還不能說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有什麼好的方式來處理嗎?
  • 孩子偷拿別人玩具,親戚索要遭拒絕,寶媽:別跟孩子一般見識
    孩子偷拿別人玩具,遭親戚索要,寶媽不屑一顧 「快進屋,外面挺冷吧,小哲哲想沒想我?」親戚開心的說。「我都想你了!」哲哲小聲地說。這次媽媽帶著哲哲來親戚家串門,哲哲特別開心,因為親戚家的小叔特別喜歡模型,為此哲哲就很喜歡和小叔玩。 進屋之後,大家都在客廳裡聊天,趁著大家不注意,哲哲偷偷的溜進了小叔的房間。等到臨走的時候,小叔發現自己屋裡的飛機模型不見了,於是就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哲哲。
  • 偷拿別人的小玩具,並不是孩子的品行有問題
    現在每個家庭都有一兩個孩子,對小孩子就會特別的嬌慣。覺得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會放在心上,確實也是這樣的,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這樣。不光在培養孩子的學習上面用了很大的心思,其實孩子的品行問題,也是需要我們來注意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特別是在小時候,更加需要我們多來陪伴一下。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南京一名13歲男孩因為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一氣之下就選擇離家出走,並且還給他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好在民警及時將其找回。新聞一出,瞬間就引起網友對「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的熱議。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要教會孩子物品所屬權的概念
    最近鄰居姐姐凌凌非常煩惱,看到我之後大吐苦水,自家孩子不知怎麼的,特別喜歡搶別人家小孩的玩具,明明自己家的玩具也不少,可是還是喜歡和別人爭搶。重點是那些玩具還是對方的,自己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管用。在凌凌看來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事情,擔心孩子以後會養成蠻橫不講理的性格。
  •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爸媽很頭疼閨蜜家的寶寶瑤瑤性格非常的活潑,一點也不怕生,走到哪裡都好像是自己家一樣。前兩天閨蜜帶著瑤瑤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拿出來很多的玩具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