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需要些嶽麓書院的歷史文脈

2020-12-19 紅網

12月17日下午,由湖南省委宣傳部和湖南大學聯合舉辦的「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在嶽麓書院舉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嶽麓書院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將習近平總書記對嶽麓書院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凝聚力量。(12月18日《湖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實事求是是貫穿工作始終的理論基本線,要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尤其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既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也需要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氣,主動擔當,才能把實事求是融入到湖南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讓湖南發展的每一步都更有「含金量」,才能更好地迎來高質量的發展。

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認真理解。實事求是重要嗎?沒有比歷史的真實故事更能夠說服人。走進嶽麓書院,我們要善於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去進行理解,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才能讓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在尊重規律能辦好事和不尊重規律辦不成事的兩種不同的結果中,讓我們以更深刻的方式來領會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明白實事求是對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意義。

用心掌握實事求是的重要方法,在新時代要求中去摸準脈搏。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石。我們要把實事求是的好方法用好,首先就需要掌握好這個方法,這就需要把嶽麓書院的歷史文脈推進到新時代。而要把握實事求是的精髓,更需要通過嶽麓書院這個思想宣傳地來進行引導,才能讓黨員幹部在新時代的要求中更好地觸摸時代的脈搏。

主動使用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在奮進新徵程中去譜寫新篇。實事求是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方法,要把方法變成實踐,尤其需要把歷史與現實貫通,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實事求是的理念紮根在腦海中。在對嶽麓書院、湖湘文化、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中,更好地感受實事求是的思想,才能讓其成為我們重要的指導思想,在每一項工作中都堅持實事求是,才能譜寫出發展的新篇章。

新時期的湖南是一張五彩斑斕的畫,我們要用好嶽麓書院的寶貴財富,寫好紅色文章、古色文章、綠色文章,且能夠在這些不同的顏色中,對「三高四新」戰略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將實事求是貫徹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去,才能讓新湖南的美景惠及每一個人。

相關焦點

  •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_新華網
    白鹿洞書院:積極探索傳統書院的現代生存樣態「昔人讀書處,町疃白鹿場。」宋代理學家朱熹的這首詩中描寫的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鹿洞書院。28日,「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第四站來到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繼續探尋書院裡蘊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
  • 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經世豪傑書院育,弦歌文脈永繁榮。(平水下平聲八庚韻)文/小巖嶽麓書院全景圖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山腳下。嶽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傳統書院建築群。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朝遺構。請讓我帶您走進這座千年學府,感受歷史餘韻。
  • 走訪六大書院 感受書院裡的中華文脈 (5/6)
    走訪六大書院 感受書院裡的中華文脈 (5/6) "← →"翻頁
  • 「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精彩...
    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把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總書記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全新解讀,把嶽麓書院的歷史文脈推進到新時代。 12月17日,由省委宣傳部和湖南大學聯合舉辦的「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在嶽麓書院舉行。
  • 嶽麓書院講壇第334期:鄧小南:宋代歷史再認識
    紅網時刻4月3日訊(通訊員 夏金龍)4月7日(周六)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特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鄧小南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宋代歷史再認識」,介紹宋代的立國環境、開國基調、內政外交、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內容。敬請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宣傳和參與嶽麓書院講壇。本期講壇,鳳凰網國學頻道全程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 中國歷史上「一流的大學」——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
    然而民間卻孕育著文化的力量,那就是民間書院的萌芽。宋初天下走向太平,形成了興辦書院的熱潮,嶽麓書院應運而生。不過要說起嶽麓書院的源頭,還得提到兩位和尚,一個叫智璿; 另一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他倆雖說是和尚,但對儒學很推崇。於是就在嶽麓山下找了塊地方,建了幾所房子,購買了一些書籍。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湖南,從這裡走向歷史舞臺,也從這裡走向世界。創辦學院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嶽麓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璿等二僧辦學。士的黃金時代,嶽麓書院應運而生不遺餘力宣揚和實踐「知識改變命運」的,是宋朝太祖。
  • 南宋發生了內亂,波及的大部分是中國,嶽麓書院的學生衝進戰場
    因為文人在中國歷史的每個時代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產生了數千所書院來培養他們,嶽麓書院是世界上頂尖的書院之一,他有其獨特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價值,讓人感到嚮往。嶽麓書院的歷史變遷嶽麓書院作為「四大書院」之一,歷史悠久。嶽麓書院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湖南長沙湘江西岸嶽麓山腳下,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 應天書院,一座千年文脈的圖騰
    應天書院在中國歷史上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在中國教育、文化、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據《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天下庠序,視此而興」。「宋興,天下州府有學始此」。元代趙孟頫《義學記》載:「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
  • 《機靈小不懂》與湖嶽麓山、嶽麓書院隨想
    我不知道其中的「觀自在書院」在哪?它與嶽麓書院有無關係。然而,卻由此對古代書院有了莫名的好奇之心。夢想總有一天,也能親眼目睹古代書院的文雅之風。今遊嶽麓山,終償所願。少不了的湖光山色——穿石坡湖因是午後的班機回上海,不得不起大早偷閒趕往嶽麓山。天公不作美,對我這個外鄉人始終陰沉著臉,直到離開。
  • 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而增加這個「惟」,最大的意義是為了與「於斯為盛」對稱成四個字,形式上整齊。從「雖楚有材」到「 惟楚有材」僅易一字,意思與句子結構都發生了變化。那麼,這一字之易是否始於山長袁名耀?意思的轉換是否從嶽麓書院開始的呢?這個還得找更多的資料考據才成。
  • 嶽麓書院邀訪學者講座:版本的意義: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例
    ,為研究宋、金等朝代歷史的基本史籍之一。由此而引起的版本的研究對我們研究歷史又有何意義?   10月31日(周二)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邀請西北大學歷史學院胡坤副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版本的意義: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例」,為我們講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現存版本、刪改及其所引起的人際關係網絡和影響等問題。
  • 「走進嶽麓書院」108字學規與它背後的山長們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擦亮嶽麓書院這一湖湘文化名片,本報今日起,推出《走進嶽麓書院》專欄,連續刊發5篇稿件,從歷史脈絡、文化傳承、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教書育人、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講述嶽麓書院故事。敬請關注。納於大麓,藏之名山。初冬,楓葉初染的嶽麓書院沉靜典雅。
  • 「走進嶽麓書院」從經世致用到實事求是
    肖永明 夏金龍作為湖湘文化的精神聖殿,嶽麓書院穿越千年歷史煙雲,始終秉承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堅持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和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培養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經邦濟世之材。從奠定湖湘學派規模的張栻到集理學之大成者王船山,從陶澍、賀長齡、魏源到曾國藩、左宗棠,從郭嵩燾、曾紀澤到譚嗣同、唐才常,從蔡鍔、楊昌濟到毛澤東,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內涵在近現代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創新,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說起嶽麓書院,由於名揚四海,聞名遐邇,所以讓大家耳熟能詳,略知一二。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清末光緒廿九年,即公元1903年,已有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併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了書院的舊址。到了中華民國15年,即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這也許是我國歷史上由書院演變成大學的唯一範例。在這座千年學院的大門兩旁,寫著這樣一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此聯的大意是,楚地有人才,在此地匯聚。
  • 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
    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預告【講座信息】主 題: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時 間:2020年12月16日(周三)19:00—21:00地 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內中國書院博物館報告廳主講人:顏炳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吳根友(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主持人:朱漢民(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國學院院長)主 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鳳凰網承辦:
  • 品讀學規:探尋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弦歌不絕背後的精神密碼
    嶽麓書院講堂。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肇始於北宋開寶九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迎來鼎盛時期,「文章品行,望重鄉國」的王文清擔任山長時,於乾隆十三年手定《嶽麓書院學規》,由其受業弟子刊石立碑,現嵌於講堂牆壁上。該學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可以作為探究嶽麓書院何以「千年弦歌不絕,學脈綿延至今」背後密碼的一把鑰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至今仍有重要時代價值。
  • 嶽麓書院浪漫史(八)
    梁中康倒不是為了周紀的那一個免試名額,以他的背景與能力,想進入嶽麓書院那是十拿九穩,他為的自然是出風頭的機會。想想看,他破了案,周紀將名額贈與他,他再斷然拒絕,表示自己斷案是為了百姓,並不是為了這個名額,說出去該有多風光,就是對以後的官聲,也是十分有利的。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可以當著眾人的面向四皇子投誠,有人想要招攬他,但是他依然選擇了明主。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書院,皇帝親自賜匾,教學水平不次於清華北大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書院,皇帝親自賜匾,教學水平不次於清華北大 自唐代開始,中國就已經有了書院。唐玄宗時,曾設置了麗正書院,且集中了當時全國最著名的學者,進行寫書、講書。到了宋代,程朱理學崛起。於是,講學之風日盛,書院的創辦也更加廣泛。
  • 嶽麓書院對聯「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語?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千年學府,存在不少對聯。其中的文廟有一副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湘水即湘江,是流經湖南省的最大河流,至湖南岳陽市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嶽麓書院本有一幅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就惹有爭議,認為是湖南人目中無人的表現。不過這裡的「楚」也可解釋為包括湖北、湖南在內的廣大楚地。而在小小湘江眼裡,萬裡長江竟然是湘江的「餘波」、晚輩!一省之河,竟然輕視一國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