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家電行業的年末生產旺季,位於中山北部的榮電集團榮事達小家電基地廠區內外停滿了裝卸貨的貨車,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緊張地裝配養生壺、電火鍋、電飯煲、破壁機等產品。
「訂單從9月份就開始爆發,現在一些訂單都排到明年3月份去了。」 生產線「爆單」讓榮電集團執行董事侯愛明遇上了「幸福的煩惱」,他坦言,這是他在今年初時沒料想到的局面。
榮事達小家電基地的境況是今年小家電行業發展的縮影,受疫情影響,市場滲透率偏低的小家電意外走紅,成為今年家電產業增長的主要拉升力。
爆單、新品開發速度加快、頭部企業先後入局,這讓業界驚呼小家電「起飛」,風口之說也隨之而來。
雖然業界對小家電「疫」外爆發是風口還是「陣風」仍有爭論,但顯而易見的是,這股小家電風潮對中山家電圈帶來了深刻影響,「追風」的小家電企業正悄然改變著中山家電圈生態。
工人在中山黃圃榮事達小家電基地生產車間作業。
「失去」的產能回來了
「我們把一季度『失去』的產能都追回來了。」一波三折,是侯愛明對今年小家電行業發展軌跡的概括。
雖然今年初在疫情影響下公司訂單曾一度下滑,但在「宅經濟」的帶動下,拐點很快就出現了。
3月開始復工復產,4月產能恢復,9月訂單爆發式增長,訂單生產任務排到了2021年元月份,今年10月、11月產能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0%,今年前10月總產能達到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經過近4個月的訂單爆發,榮電已把今年第一季度落後的訂單任務補齊,並實現整體正增長。
榮事達小家電產品。
榮電集團是小家電領域的產能巨頭,在集團70多個品類、3000多個單品中,95%為小家電產品。公司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榮電集團產銷規模超過70億,年產銷4000萬臺產品,位居中國小家電行業前列,某種程度上說,它是中山乃至國內小家電行情的重要風向標。
中山黃圃榮事達小家電基地生產車間生產線。
與榮電集團相比,中山市掌聲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掌聲電器」)的產品相對集中,主要產品為小容量電飯鍋。掌聲電器的訂單拐點來得更早,掌聲電器總經理張喜平表示,從今年7月起,公司訂單就開始快速增長,7月至今產能預計同比增長近50%,全年同比增長約30%。
生產端的增長源於市場終端的火爆。據天貓數據,疫情期間全國小家電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103.5%,多功能料理鍋、廚師機、三明治機成交額更是分別上漲15011%、453%、3353%。今年雙11,小家電更是迎來了銷售高峰,據第三方數據統計,雙11首日,天貓超過1100個小家電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1000%。
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20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顯示,2020年三季度國內家電市場銷售規模為1662.1億元,零售額同比增長率為-4.8%,隨著家電消費需求的不斷釋放,三季度主要品類家電銷售情況進一步回升,火爆的小家電增長更是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除了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也異常火熱。
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家電出口大幅回升,累計出口同比增長17.3%,其中家電巨頭格蘭仕出口冰箱「爆單」,今年冰箱產能較往年翻番,訂單已排到明年一季度。
雖然家電出口總體實現正增長,也有一些企業表現突出,但空調、彩電、洗衣機、熱水器等傳統大家電品類前三季度增幅仍處在負增長區,相比之下,廚房、生活類小家電爆單,成為拉動出口增長的穩定引擎。
中山市掌聲電器有限公司產品。
生產線上的「冰火兩重天」
生產配套和製造能力是中山家電圈的突出優勢,除了小家電產品「疫」外走紅,也帶動了製造鏈條上下遊企業發展。
「我們大部分配件都可以在中山及周邊地區快速配齊,從我們合作的300多家OEM、ODM產成品配套工廠情況來看,許多配件供應商這幾個月都為了供貨而疲於奔命,整個產業都一起『飛』。」侯愛明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小家電的市場爆發讓上下遊企業有些措手不及,除了產品成品製造企業,產品配件企業產能也較為爆滿,客戶「追著」供應商要貨的情況較為常見。
對於榮電集團來說,除了配件供應緊張,其內部生產線也遇到了一些麻煩,其中用工問題尤為突出。
用工需求隨著訂單變化波動,侯愛明介紹,上半年公司處於用工部分飽和狀態,進入7月後,訂單爆發,生產線用工變得「吃力」,公司不得不緊急啟動招聘計劃,但效果並不理想。由於用工不足,榮電集團榮事達小家電中山基地的生產線只有3/4開動,為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生產需求,公司將部分簡單組裝的訂單轉移至黃圃鎮內的其他工廠。
用工存在缺口成為當下中山小家電企業生產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還在招,現在大概還缺20%的用工。」掌聲電器總經理張喜平表示,下半年以來,公司就不斷加大招工力度,通過自主招聘以及與勞務中介機構合作等方式進行招聘,但用工缺口一直沒能補上。在此背景下,技改成為了公司破局的重要選擇,目前掌聲公司正推進第二輪的生產技改,預計可降低約50%的用工。
榮電集團榮事達小家電中山基地生產技改力度更大,今年的技改投入將超過4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30%,預計可減少約30%的用工。此外,該基地正在推進三舊改造,實施擴產,廠房面積將從1.2萬平方米增加至4萬平方米,打造更智能化、數位化的生產基地。
受疫情影響,整個家電圈面臨著更加多變複雜的發展環境,用工是其中一方面,此外,銅、矽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波動也給火爆的小家電行業澆了一盆「冷水」。
有企業反映,下半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影響,小家電行業成本上升,出口受益下降,企業效益受到直接影響。在此情況下,提價或將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選擇,然而,提價將產生連鎖反應,出口價提高了,對價格敏感的客戶下單時會變得猶豫,另外,由於市場火爆,一些企業會採取低價佔領市場的策略,這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壓縮行業的發展空間。
中山小家電如何乘風「小題大做」
小家電不再小,是今年家電圈最直觀的感受。事實上,小家電的爆發早在數年前已開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 年至2019 年,國內小家電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3%,2019年市場規模超過4000 億元,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 億元。
榮電集團執行董事侯愛明認為,小家電市場快速增長源於國內家電消費習慣變化,家電消費從功能消費向品質消費轉變,工業設計、文化IP、新材料應用等因素日益受到市場重視。
從消費群體來看,國內的小家電主力消費群體是年輕人群,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有力地推動了小家電市場的擴大發展。但從市場情況來看,國內家庭小家電產品戶均數量不足10件,滲透率不足30%,小家電市場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中山市掌聲電器有限公司產品核心電子部件。
今年疫情加速的小家電行業發展,「宅經濟」和大健康概念引發了小家電行業的產品革新,新品開發速度明顯加快。侯愛明表示,榮電集團今年的大健康品類產品尤為火爆,其中上半年以電蒸飯盒、電子口罩等防疫產品為主,其中一款空氣殺菌淨化一體機產品更是遠銷日本,成為當地市場的「爆款」,下半年智能小家電產品則更受消費者歡迎。
在市場火爆的背後,小家電賽道上的競爭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今年1-2月,我國小家電企業註冊量僅為近1.2萬家,但隨著國內外市場共同發力,小家電企業註冊量出現短期井噴,公開數據顯示,僅今年3-4月,國內的小家電企業註冊量就已猛增至3.6萬家。此外,美的、小米等頭部企業也加快布局小家電市場,讓市場進一步升溫。良好的市場前景和資本加速湧進,小家電風口儼然來臨。
「風口下豬都會飛,『瘋』後可能是『一地雞毛』。」對於當下小家電行業的火爆,掌聲電器總經理張喜平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小家電行業發展風潮下,存在盲目進入行業和的擴大投資等無序現象,產品同質化、價格戰、質量標準跟不上等問題或將逐步顯現,這為行業發展埋下隱患。
對於中山家電企業而言,尤其是對於中小型小家電企業來說,當下行業的火爆既是機遇,也是危機,企業缺乏在行業中的清晰定位和核心競爭力,在風口浪潮下或面臨淘汰。
中山市掌聲電器有限公司產品。
與榮電集團的多品類產品布局戰略不同,掌聲電器的產品品類更為「單一」,目前主要生產小容量電飯鍋,這種產品布局與張喜平對小家電行業發展特點的理解和企業發展突圍思路一致。
他認為,對於小家電行業來說,其優勢在於「小」,相比大家電,小家電的產品功能和目標消費群體從來都是精準的,甚至有些「小眾」,但「小」不意味著做不大,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做精,成為細分領域的「冠軍」,也能在行業中有一席之地。
雖然不同企業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有不同看法,但業界對於行業發展都有一個共識——家電行業已步入智能化時代。
「如果小家電是風口,那麼智能家電就是風口中的風口。」侯愛明表示,根據行業調查,目前國內家庭擁有的智能家電產品不足10臺,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家居系統鋪設和成熟應用,家庭中的智能家電產品,尤其是個性化的小家電產品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智能家電對中小型家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創新要求,智能家電風潮下,行業或加快洗牌,在這過程中,更考驗企業的「真本事」。
為加快智能家電布局,榮事達已與中國電信和華為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發智能家電產品,未來,榮事達還將在中山建設數位化產業園區,在智能家電產品和系統平臺建設方面共同發力。
【文字】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圖片】李姍恆
【作者】 雷海泉;李姍恆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