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尋花賞花,一高興寫出七首詩

2020-12-10 讀書工

杜甫的人生經歷非常坎坷,他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記錄了這一過程,沉鬱頓挫,充滿了家國情懷和人生苦難。但是他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調子就比較輕鬆自在。因為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他結束了長期流寓西南的日子,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生活暫時穩定了下來。

第二年春天,東風浩蕩,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奼紫嫣紅。杜甫心情舒暢,想邀請鄰居一起去賞花,但是苦於沒有同伴,於是杜甫獨自一人去賞花。他用詩歌把這段活動記錄了下來,一共有七首絕句。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杜甫草堂不遠處的浣花溪畔,那茂盛的花事撩得杜甫心裡痒痒的,在家裡待著怪難受,心裡簡直要發狂了。

於是詩人去鄰居家約伴看花,前頭還跟他們一起喝過酒的,現在他們早就出去了。這首詩是杜甫交代尋花的原因,是組詩的緣起。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嚴密的樹木花草環抱依偎著浣花溪,幾乎快要遮蔽了道路,人們躲躲讓讓,很難通行,這樣濃厚的春色,確實有點尷尬。

但是也沒有什麼害怕的,喝酒寫詩暫時還難不倒我,走這樣坎坷不平的阡陌也不需要人幫扶。這裡也是從側面寫花的魅力。說是白頭人,其實詩人也還不到五十歲。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浣花溪的深處有兩三戶人家,周圍有很多翠綠的竹子,還有吸引人們眼球的紅白相間的各種花木,給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

這樣的春光美景無論如何也不能辜負,如果沒有美酒沒有詩歌,那就太可惜了。這個時候詩人被美麗的春色所陶醉,產生了一種虛幻的感覺。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那個時候成都有大小城的區分,少城即小城。從這裡望去,小城的花事應該更加茂盛,一定是花如海、柳如煙,那些高樓大廈裡更有說不盡的繁華。

杜甫年少時家境充裕,後來又長期漫遊和滯留長安,也見過不少富麗場面。但是現在只能在這裡安貧樂道,又有誰能夠相邀攜酒痛飲,並享受歌舞蹁躚的快樂呢?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接著杜甫又來到了黃師塔一帶,這裡浩蕩的江水向東流去。陽光普照,溫度升高,人覺得有點睏乏,於是在暖洋洋的春風中稍作休息。

面前都是桃花,除了蜂蝶和黃鶯,沒有誰來打擾它們。它們自由自在地開著各種色彩的花,有深紅,也有粉紅,都很可愛,目不暇接,實在是愛不過來了。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又來到鄰居黃四娘家的地頭,這裡的花多種多樣,花朵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到了地面,道路都遮蓋住了,人都只能很小心地走過。

更為有趣的是,這裡還有很多蝴蝶蜜蜂圍繞著花叢飛來飛去,像是翩翩起舞一樣。那黃鸝鳥也是一聲一聲地鳴叫著,給這裡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這是最後一首了,杜甫聲明一下,自己是愛花之人,但也不是說就愛得那麼瘋狂,那麼要命。只能說是不負春光,人的一生能看到多少次花事呢,是很容易老去的。

即使是眼前這些絢麗的花朵,它們也是很容易凋謝的,一陣風雨就會落紅滿地。它們會聽從人們的安排,互相協調著慢慢開放嗎?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是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的。

讀了這組《江畔獨步尋花》,我們看到了一個全面的杜甫。原來杜甫也有一顆童心,也有他的天真快樂。他獨自尋花賞花,表現了愛花惜花、珍惜大好春光、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愧是詩聖,一「花」為題寫七首,句句精妙(明德書院)
    而把百花寫得「濃墨重彩」又十分優雅的莫過於詩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與我們日常所見的憂國憂民風格的杜甫不同,這套《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一套組詩作品可謂精妙之極。江畔獨步尋花,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 寫詩解詩——應景的桃花之詩,最近所讀唐詩中不多見的陽光之氣
    詩聖杜甫,太著名了,不多介紹,我們對他太了解,幾乎懂得漢語,就聽說過杜甫。#郝乙書法#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生給我們留下1500多首詩。杜甫的詩大多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但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其五》,卻讓我們感覺清爽,通過描寫桃花,展現了一派大好春光。「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黃師塔前江水東流,春風微吹,讓人犯困。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風格熱烈穠麗,其中兩個字暗藏玄機
    成都761年的春天,杜甫走在成都錦江的江邊,陽光燦爛,東風吹拂,百花盛開,被美景觸動詩情的杜詩聖一口氣寫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今天我們共同賞析的,是第六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詩的前兩句寫繁花如夢,但僅僅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為什麼?因為如果空有花開滿路,無蜂蝶環繞,稍嫌寂寞。所以後兩句詩裡蝴蝶起舞,黃鶯嬌啼,給靜態的畫面注入了靈魂,讓這一切生動起來,更富有春天的生機。
  • 杜甫沉迷安樂,還是懷念盛唐,兩首詩寫出他在長安當官時的無奈
    只是長安官場波詭雲譎,讓杜甫心生退意,作者之所以在這期間經常寫「曲江」的詩,就是因為他心情越來越苦悶,對人生和政治產生了懷疑和厭倦之情。這首詩雖然是送人詩,但是依然流露出消極之意。鄭八丈南史,是作者朋友。八,排行第八;丈,對年長之人的尊稱;南史,鄭八之官職。這首詩首聯寫景,二聯陪鄭,三聯自述胸臆,尾聯勉鄭,層次分明。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像《登高》這首七言律詩,被很多人稱之為千古第一七律,當然也有些人有不同的意見,但無論如何《登高》最少都是中華詩詞文化史上,排名前三的七律作品。除了《登高》杜甫"三吏"、"三別"等作品,在中華詩詞文化史上也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杜甫老年唯一一首高興的詩,在座的各位都讀過!
    杜甫想必大家都知道,也都了解。但凡讀詩,總是繞不過他的。他本人被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些都不是一般詩人用得上的稱號。聖這個字,在中國古代必須是才華橫溢和德行極佳才可以用的上。而杜甫的「聖"體現在他一直紮根在的大唐土地上,一直關注著現實社會。他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他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自身遭遇怎樣困苦,始終心懷家國天下,心憂黎民百姓。"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的詩的風格都是沉鬱頓挫的,悲憤的,後期尤盛!寫滿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底層人民生活的同情。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這個時候杜甫也有了自己的草堂,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杜甫的草堂就建在浣花溪畔,杜甫詩裡有時也稱為錦江,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有時又稱為清江,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這裡的江水沿著岷江經三峽可以直通到東吳。我們讀他的詩《絕句》就知道草堂環境的概況,杜甫是把門前這條江水引以為豪的。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生活氣息的詩,可惜杜甫名句被內涵網友玩壞了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寫關於生活的古詩,畢竟文學就是人學,反映的是人類的基本活動。而且中國古代的詩歌要求詩言志,詩緣情,要求言之有物。所以這些詩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個人生活、個人習慣的烙印。從這一首詩的題目當中就能看出這首詩的基本內容,詩人截取了生活當中的一個簡單細節。杜甫所寫的,就是在結束了西南飄零,在成都安頓下來,然後有老友來訪的這樣一件事情。不過單就這首古詩來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首詩的第二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雖然作者的原意在於打掃衛生,清理庭院,以求能夠給客人一種舒適的感覺,但是在今天卻被一些有才的內涵網友給玩壞了。
  • 杜甫「火」了,他的詩裡提到過它們
    杜甫「火」了,他的詩裡提到過它們 2020-04-27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甫溫暖人心的一首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偶爾和兩三個好友相聚,喝酒聊天、品茶賞花,這是多愜意、多快活的事情啊。邀請朋友到自己家做客,白居易寫過溫暖的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歡迎朋友到自己家,杜甫也寫出了溫暖的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的這首詩名為《客至》,一起看一下吧。客至杜甫 〔唐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杜甫最美5首絕句,讀完拍案叫絕,字字有真情,有境界,讓人佩服
    「收緡」著一「盡」字,似乎暗示杜甫釣魚成果不佳,心情也略低落。烏鴉盤旋,回巢而宿,「接翅」,刻畫非常形象,寫出烏鴉之多,翅膀挨著翅膀飛來,也寫出飛鳥之間的親暱之情。作者呢,卻孤身歸家,與「昏鴉接翅」形成對比,暗示自己的寥落。
  • 杜甫的這首詩言近旨遠,辭淺情深,扣人心弦,值得讀者反覆吟味
    頸聯中的「步月清宵立」「看雲白日眠」寫出了詩人的坐臥不寧,直抒胸臆地表現了詩人的無限情思。 D. 這首七律把個人的遭際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寫,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濃鬱的詩情,可謂言近旨遠,辭約情豐。 11.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 第一首詩就曲高和寡,詩人志向已成
    提起古代詩人的第一首詩,您第一反應想到的是誰?一、以駱賓王做鋪墊對比莫衷一是,大家最熟悉的,駱賓王的《詠鵝》將脫口而出。並且人們回答完這個問題後,還會情不自禁、興致盎然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二、李白一開口,驚動天上人駱賓王七歲成詩,驚為神童。還有十歲成詩並流傳的納蘭性德,十二歲寫出經典《石灰呤》的于謙等等,在這裡不一一累述。幼年成詩的人,不在少數,但幼年就能寫出傳世之作,還是罕見的。重點說說同樣小小少年成詩的,並且開口就驚動了天人的詩仙李白。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唐代詩人杜甫762年前後,作於成都杜甫草堂,共七首。苦難本身就是苦難,並沒有價值,但是能勇於面對苦難,從苦難中走出來,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這才是苦難帶來的價值。歷經苦難,方知生活可愛,杜甫才寫出「可愛深紅愛淺紅」「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佳句。759年,關中地區大規模的饑荒,再加上安史之亂,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杜甫對朝廷政治徹底失望,辭官逃難。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本周「周末讀詩」,我們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三》《燕子來舟中作》兩首詩中,走進杜甫和燕子,看杜甫憨厚純真的樸質,如何與燕子的靈動可愛相遇,他們又如何在彼此的命運中相互見證,相互慰藉。撰文 | 三書鳥鳴是春天的好聽,尤其在春分以後。燕子,黃鶯,畫眉,布穀……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鳥兒,都飛了回來。遠近高低,參差錯落,鳴著叫著,啼著笑著。
  • 杜甫的這首罵人詩頻頻被選入教材,卻總被認為是誇人的詩
    說起杜甫,想必眾人對他都很了解,杜甫一生作詩無數,寫過很多種風格,諸多風格中,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類型。文雅如杜甫,對於看不慣的人和事,他常常在詩裡表現出來,但晚年作的一首罵人詩,曾多次被選入教材,卻總被人以為是誇人詩,是哪首詩呢?
  • 破解「杜甫不賦海棠詩」之謎,豈是少陵無句子,可是無心賦海棠
    破解「杜甫不賦海棠詩」的千古之謎作者:艾曉東2020年3月22日於武漢一、曉東無意間的發現二十四番花信風,春分「一候海棠」,筆者在庚子春分三、當前流傳的幾種說法值得商榷1、杜甫沒有見過海棠的說法顯然不是事實,杜甫在海棠頗具盛名的四川寓居了多年,當然見過海棠。在上面幾首詩中,否認了這一說法。
  • 杜甫1500首詩中別具一格之作,開篇就令人叫絕,勢如破竹大起大落
    詩寫到一定水平了,就如同武林高手入了化境一般。到這個時候寫詩,可以不受詩體裁的限制,哪怕是長短句相接,也一樣能寫成經典的。在這一點上,詩仙李白堪稱代表人物。《將進酒》開篇就是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奇語;而《三五七言》中三言、五言、七言相接,更是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