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人生經歷非常坎坷,他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記錄了這一過程,沉鬱頓挫,充滿了家國情懷和人生苦難。但是他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調子就比較輕鬆自在。因為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他結束了長期流寓西南的日子,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生活暫時穩定了下來。
第二年春天,東風浩蕩,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奼紫嫣紅。杜甫心情舒暢,想邀請鄰居一起去賞花,但是苦於沒有同伴,於是杜甫獨自一人去賞花。他用詩歌把這段活動記錄了下來,一共有七首絕句。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杜甫草堂不遠處的浣花溪畔,那茂盛的花事撩得杜甫心裡痒痒的,在家裡待著怪難受,心裡簡直要發狂了。
於是詩人去鄰居家約伴看花,前頭還跟他們一起喝過酒的,現在他們早就出去了。這首詩是杜甫交代尋花的原因,是組詩的緣起。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嚴密的樹木花草環抱依偎著浣花溪,幾乎快要遮蔽了道路,人們躲躲讓讓,很難通行,這樣濃厚的春色,確實有點尷尬。
但是也沒有什麼害怕的,喝酒寫詩暫時還難不倒我,走這樣坎坷不平的阡陌也不需要人幫扶。這裡也是從側面寫花的魅力。說是白頭人,其實詩人也還不到五十歲。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浣花溪的深處有兩三戶人家,周圍有很多翠綠的竹子,還有吸引人們眼球的紅白相間的各種花木,給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
這樣的春光美景無論如何也不能辜負,如果沒有美酒沒有詩歌,那就太可惜了。這個時候詩人被美麗的春色所陶醉,產生了一種虛幻的感覺。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那個時候成都有大小城的區分,少城即小城。從這裡望去,小城的花事應該更加茂盛,一定是花如海、柳如煙,那些高樓大廈裡更有說不盡的繁華。
杜甫年少時家境充裕,後來又長期漫遊和滯留長安,也見過不少富麗場面。但是現在只能在這裡安貧樂道,又有誰能夠相邀攜酒痛飲,並享受歌舞蹁躚的快樂呢?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接著杜甫又來到了黃師塔一帶,這裡浩蕩的江水向東流去。陽光普照,溫度升高,人覺得有點睏乏,於是在暖洋洋的春風中稍作休息。
面前都是桃花,除了蜂蝶和黃鶯,沒有誰來打擾它們。它們自由自在地開著各種色彩的花,有深紅,也有粉紅,都很可愛,目不暇接,實在是愛不過來了。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又來到鄰居黃四娘家的地頭,這裡的花多種多樣,花朵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到了地面,道路都遮蓋住了,人都只能很小心地走過。
更為有趣的是,這裡還有很多蝴蝶蜜蜂圍繞著花叢飛來飛去,像是翩翩起舞一樣。那黃鸝鳥也是一聲一聲地鳴叫著,給這裡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這是最後一首了,杜甫聲明一下,自己是愛花之人,但也不是說就愛得那麼瘋狂,那麼要命。只能說是不負春光,人的一生能看到多少次花事呢,是很容易老去的。
即使是眼前這些絢麗的花朵,它們也是很容易凋謝的,一陣風雨就會落紅滿地。它們會聽從人們的安排,互相協調著慢慢開放嗎?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是有一定的自然規律的。
讀了這組《江畔獨步尋花》,我們看到了一個全面的杜甫。原來杜甫也有一顆童心,也有他的天真快樂。他獨自尋花賞花,表現了愛花惜花、珍惜大好春光、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