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2020-12-24 子木健康說

口腔健康,要從小做起。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

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家長四要1、

要幫助孩子養成牙齒保健的習慣

孩子第一顆牙萌出之後,就帶他們去醫院檢查口腔,增加接觸牙醫的機會, 讓孩子逐步熟悉牙科的治療環境,讓他體會到看牙並不難,也不痛苦。讓牙科醫生教他們如何刷牙,縮小和牙醫的距離。不要等到牙痛到忍不了再帶孩子過來,疼痛和不安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家長四要2、

要信任醫生,給牙醫樹立正面形象

家長相信醫生,孩子才會相信醫生。「這個醫生阿姨/叔叔好厲害的,會把你牙齒裡的小蟲子捉出來,牙就不疼了!」讓孩子知道牙醫是幫助他的。

家長四要3、

要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看牙前,可用牙齒繪本講解牙齒的故事,或用相關的動畫片對孩子進行就診前教育,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也可在家裡讓孩子躺在腿上,模擬看牙的過程,讓孩子熟悉診療過程。這種遊戲式的教育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家長四要4、

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看牙,家長最好要陪伴在身邊,尤其是第一次。無論孩子表現的多勇敢,心裡還是會有些忐忑不安,這時有家長在身邊他會安心很多。但不要多人陪同,只要留一個孩子最親近的家長就行。學齡兒童看牙時家長可適當放手,在候診區等候,以免形成依賴。

家長四不要1、

不要恐嚇

去看牙醫前,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看牙的不適經歷,不要用「拔牙」、「鑽牙」、「打針」等嚇唬孩子。在孩子哭鬧時,不要說「我不要你了」,更不要打罵。

家長四不要2、

不要太激進

有些家長或許因為工作忙,就一次要求孩子看兩三顆,甚至更多的牙齒,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就算哭鬧也要一次性搞定。這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一想起看牙就害怕。

對於平時沒看過牙的孩子,家長不能太激進,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循序漸進。第一次看牙時,最好讓孩子做主,只看一顆症狀最輕的牙齒。

家長四不要3、

不要諷刺孩子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長了蛀牙,卻不會表達。「多吃糖對牙好呀,看長蛀牙了吧!」 對於大孩子,聽了這樣諷刺性的話語,會傷心難過,甚至引起逆反心理,不願看牙。

家長四不要4、

不要比孩子還怕

有些家長看孩子做治療時,比孩子還怕。「哎喲,好痛的吧!」在旁邊說個不停。看起來家長是心疼孩子,實際上這樣除了讓孩子更害怕外,沒有任何好處。孩子可能原本並不覺得有多痛,聽了這樣的話後就覺得治療很難捱了。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你知道TA心裡想什麼?小心創傷變「詛咒」
    而這個時候當父母責罵孩子或者打罵孩子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會直接發脾氣,和父母對著幹。但是有一些孩子,卻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這個時候父母有一些慌了,要知道任性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有一天父母打罵他們,不知道哭也不知道鬧,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當心創傷變成「詛咒」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孩子遇到問題就哭,家長試試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生活中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孩子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引導和教會孩子處理這些問題呢?最近在看一本幫助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技巧的書,是美國兒童心理發展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著作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能很好地融入進去,而不是魯莽的用暴力解決問題或哭著求助父母。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孩子一天哭4次,智慧媽媽這樣做
    ——方泉你家孩子有沒有鬧情緒的時候:早上不願意起床,哼哼唧唧。在商場看中了一個玩具不給買,就嚎啕大哭。與孩子鬧情緒對應的還有家長的不友好對待:趕緊起床了,再不起床要遲到了。這個玩具家裡已經有類似的了,今天就是不能買。不能隨便動手打人,你這孩子真是不聽話,趕緊給人道歉。
  • 幼兒園老師的經驗:這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大概率不哭不鬧
    在我們的記憶中,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大哭大鬧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我們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有的孩子哪怕是第1天上幼兒園也不會哭鬧,而一位幼兒園老師在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了,什麼樣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不會大哭大鬧,這些孩子主要來自於
  • 那個不讓哭的孩子生病了:允許孩子哭,比逗他們笑重要
    刪除很多家庭裡面哭成為了一種禁忌,很多家長以習慣性的用暴力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哭泣。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家長:孩子做什麼事最令你煩躁?家長的統一回答竟是:孩子的哭鬧。一位媽媽在朋友圈裡面說:「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給他看電視也哭,每天上幼兒園都哭,太讓人頭痛了。」不願意看見孩子哭是很多家長內心當中真實的寫照。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婆媳關係絕對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有了孩子之後,婆媳矛盾很有可能就會升級,比方說家長覺得這樣看孩子不對,但婆婆卻並不這樣認為,而婆婆覺得這樣看孩子對家長又不這麼認為。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父母學會這幾個妙招,孩子不哭不鬧
    只見鄰居四歲的孩子一邊跑一邊哭喊,他的媽媽在後面緊追著。看新聞經常有媽媽虐待孩子的報導,難道眼前發生的一幕就是嗎?我趕緊上去拉住孩子的媽媽,問她怎麼回事?孩子媽媽生氣地說:「孩子從小怕理髮,今天剛準備給他理髮,他就死活不肯,居然還逃跑要報警,真的氣人!」我耐心地勸說:「孩子怕理髮,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我們耐心一點,講究方法,孩子就會不哭不鬧。」
  • 媽媽要吃孩子的櫻桃,孩子生氣不給,家長這樣做孩子更懂得分享
    在老人看來,孩子他媽的行為,明顯是無理取鬧,畢竟哪有父母會因為跟孩子搶東西吃而教訓孩子的?這可是親生骨肉,又不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孩子對父母小氣,性質上到底嚴不嚴重?其實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大家肯定都見識過,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佔有欲,也就是「小氣」。
  • 萌娃上幼兒園不哭不鬧,沒想到卻碰上了「戲精媽媽」,網友:萌翻
    以前的人總說「窮人的孩子好當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孩子獨自一人在家,所以也可以很快的獨立起來,然而現在的孩子卻是因為家長不願意做事情而自己變得獨立,不得不說孩子們有時候遇見這樣的父母也是很不容易的了。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孩子心裏面到底在想什麼呢?和家長之間有很大的矛盾,而自己並不知道。為何孩子會出現經常哭鬧呢?讓父母看到自己身上閃光點平時孩子愛哭愛鬧,他們想通過一系列的行為把自己表現出來,孩子平常生活中大多數比較孤獨,關注孩子的人比較少,楊女士家的孩子一樣,平時總是一個人玩耍,才會見到母親之後不停地哭。
  • 四招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孩子上學再也不哭,鄰居都問我是怎麼教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一去幼兒園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今天早上哭完晚上回家就不想去幼兒園了,這該如何是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們為什麼一去幼兒園就嚎啕大哭吧。眾所周知,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對家裡的孩子那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孩子年紀小,這樣也在所難免。但是到了幼兒園裡,孩子們不僅需要自己動手吃飯,還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理衛生問題。
  • 孩子缺鈣時,身高被「卡住」,醫生:4個信號家長不能忽視
    所以自打孩子出生以來,做父母的就沒有省心過,尤其是在孩子的身體健康上,鈣鐵鋅硒維生素那都是變著法地補,但由於種種原因,孩子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營養缺乏的症狀。媽媽群有另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夜鬧有可能是缺鈣了,孩子身體發育迅速,對營養需求比較大,很容易出現鈣不足的情況。孩子缺鈣時,身高被「卡住」,醫生:4個信號家長不能忽視!
  • 二次元不背鍋,家長與孩子徹底鬧崩
    很多家長也紛紛勸諫自己的孩子遠離二次元coser圈子,一頓你來我往之下,家長與孩子徹底鬧崩,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像那個「出名」的JK妹子,公開場合穿裙子撅著屁股就是不道德行為,明顯的「性暗示」。同時穿安全褲是為了避免走光,不是說你穿了安全褲就可以肆意妄為,更不是給你大大方方撅給別人看的藉口。 面對如此糟糕的C圈,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走上歧途,他們有理由有事例證明現階段孩子應該專注學習,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 幫孩子做作業,蚌埠一幼兒園家長差點被「虐哭」
    據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已入深秋,大自然完成了又一個季節的換裝,本該是欣賞秋日之靜美的好時節,可很多家長卻在這個季節要被「虐哭」了。楓葉紅了,銀杏黃了,無數個爸媽都快哭了,他們都曾經或正在給幼兒園的孩子,美其名曰的做親子「樹葉貼畫」。
  • 不合格的家長,把壞情緒都發洩給了孩子!
    有句話經常出現在大家的社交網站上:「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這是個很美好的願望,但也意味著很難實現。大多數時候,人們無法快速消解心中的負面情緒,既然無法內耗,就只能發洩。而一些當了父母的大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負面情緒轉移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