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要從小做起。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
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家長四要1、
要幫助孩子養成牙齒保健的習慣
孩子第一顆牙萌出之後,就帶他們去醫院檢查口腔,增加接觸牙醫的機會, 讓孩子逐步熟悉牙科的治療環境,讓他體會到看牙並不難,也不痛苦。讓牙科醫生教他們如何刷牙,縮小和牙醫的距離。不要等到牙痛到忍不了再帶孩子過來,疼痛和不安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家長四要2、
要信任醫生,給牙醫樹立正面形象
家長相信醫生,孩子才會相信醫生。「這個醫生阿姨/叔叔好厲害的,會把你牙齒裡的小蟲子捉出來,牙就不疼了!」讓孩子知道牙醫是幫助他的。
家長四要3、
要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看牙前,可用牙齒繪本講解牙齒的故事,或用相關的動畫片對孩子進行就診前教育,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也可在家裡讓孩子躺在腿上,模擬看牙的過程,讓孩子熟悉診療過程。這種遊戲式的教育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家長四要4、
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看牙,家長最好要陪伴在身邊,尤其是第一次。無論孩子表現的多勇敢,心裡還是會有些忐忑不安,這時有家長在身邊他會安心很多。但不要多人陪同,只要留一個孩子最親近的家長就行。學齡兒童看牙時家長可適當放手,在候診區等候,以免形成依賴。
家長四不要1、
不要恐嚇
去看牙醫前,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看牙的不適經歷,不要用「拔牙」、「鑽牙」、「打針」等嚇唬孩子。在孩子哭鬧時,不要說「我不要你了」,更不要打罵。
家長四不要2、
不要太激進
有些家長或許因為工作忙,就一次要求孩子看兩三顆,甚至更多的牙齒,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就算哭鬧也要一次性搞定。這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一想起看牙就害怕。
對於平時沒看過牙的孩子,家長不能太激進,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循序漸進。第一次看牙時,最好讓孩子做主,只看一顆症狀最輕的牙齒。
家長四不要3、
不要諷刺孩子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長了蛀牙,卻不會表達。「多吃糖對牙好呀,看長蛀牙了吧!」 對於大孩子,聽了這樣諷刺性的話語,會傷心難過,甚至引起逆反心理,不願看牙。
家長四不要4、
不要比孩子還怕
有些家長看孩子做治療時,比孩子還怕。「哎喲,好痛的吧!」在旁邊說個不停。看起來家長是心疼孩子,實際上這樣除了讓孩子更害怕外,沒有任何好處。孩子可能原本並不覺得有多痛,聽了這樣的話後就覺得治療很難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