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媽說教育
「劇場效應」,其實它起源於人類學,是指一個革命的表象掩蓋或者代替了真實的生活社會,最早使用「劇場效應」的人是盧梭,因為它把人類的現狀具體化了,而且拋出了自我生活,把和別處有所區別的行為叫做「劇場效應」。
到底什麼才是劇場效應?
可能很多人依然不理解什麼叫做「劇場效應」,它和我們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和大家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在一個很大的電影院裡面,大家都是坐著看電影,大家都能夠看到屏幕上面的演繹得電影。
大家看得比較盡興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站了起來,直接把周圍觀眾的視線全部都擋住了,導致了後面的觀眾沒有辦法,只能夠站起來,慢慢的站起來的人越來越多。
本來看電影都是坐票,但是大家站起來的人越來越多了,然後就變成了站票,看電影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慢慢大家都站起來了,但是因為身高的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直接的看清楚屏幕。
有人感覺到自己的身高不夠高,所以直接站在了椅子上,旁邊的人看到了之後會效仿他,這樣的電影相信大家也是看到過的,所以看電影你的代價也越來越高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劇場效應」。
為何會提及劇場效應呢?
其實它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有著相通之處,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從小進行培養,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已經給孩子增加了很多的知識要去學習。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補課,負擔變得越來越重了,小學的時候,小孩子經常上課和補課相互陪伴,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了。
家長為了讓自己家的孩子成績特別的優異,能夠趕超同齡的孩子,竟在孩子身上增加的砝碼是越來越高了,進而變形成了「劇場效應」。
不過「劇場效應」和「內捲化」之間究竟有何關係呢?
從「內捲化」自身作為了解對象,它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文化或者活動,等到達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它會發展成另外一種模式,在學術領域裡面,把沒有辦法轉化成另外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便稱之為「內捲化」。
現在的教育中能夠看到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了,而且在很多學校裡面,都能夠看到這種現象,幼兒園和小學已經實現了「劇場效應」,那麼我們用高中來舉例說明一下什麼叫做「內捲化」。
普通的高中生一個月是如何度過的呢?沒有周六,周日每天都在不停的上課放學補課,晚上複習,直到凌晨才去睡覺,早上6點起床,周而復始的這種活動時間,完全被學習無情的碾壓,這種行為被大家稱之為「內捲化」。
用大學來說明一下,大學生想要完成自己的論文,老師要求的是3000字,學習好的學生,會把3000字變成5000字,有的學生看既然學習好的學生能夠寫5000字,自己也不能夠寫的太少了,於是就增加到了6000字。
而50%以上的學生認為優秀的學生肯定是楷模,大家不斷的把字數增加,從而導致了一篇簡單的論文,甚至有人寫了上萬字,這便是「內捲化」,其實這並不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它體現的形式也是很多樣化的。
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的本身,當這種追求達到了巔峰的時候,很多事情變得不再是曾經最初老師或者家長想要達到的一個目的,讓更多的事情的規則變得越來越高難度,變得越來越大。
「劇場效應」和「內捲化」說到本質,它其實是一樣的,這種現象慢慢的在各大校園裡面層出不窮,而這種現象最終坑害的則是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大家看樣子去完成,那麼學習的成績只會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
實質上並沒有掌握多好的知識,而且學歷會貶值,只有學生不斷的在掙扎,相信這樣的一個教育是很多家長和學校不願意看到的,畢竟大家在校園裡面不僅僅是試捲成績,都應該讓學生學到的是生活技能。
教育的「內捲化」,最終會給大家帶來什麼影響呢?
無形之中加大了學生的負擔
所有人都把成績當做是自己最終的目的,學生就要不斷的上學、補習、複習、刷試卷等,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績,而且讓學習的樂趣不復存在,很多學生都在機械性的學習,而且身體和心靈上面都忍受著巨大的壓力。
既然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了,那麼肯定在學習的時候就會被壓力所危害,上小學的時候為了考初中,初中為了考高中,高中為了考大學,大學為了讀研,成績學分導致了學生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複習,勤懇懇去修學分。
如此循環往復的一個過程,即便是等到了學生畢業之後,很多學生都不可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因為已經被教育深深危害了,自己只知道學習,從來不想學習背後,想讓我們了解的什麼,想讓我們掌握的是什麼。
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不管是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壓力,其實也會讓老師無形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高中班的班主任,基本上是沒有自己的生活時間,每天早上早早的來到學校裡面,開始一天的工作,到晚上很晚才回家。
學校對於每一個班級成績是很關注的,所以班主任也要時時刻刻的把成績作為首要事情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無形的被「內捲化」之後,老師開始比成績抓成績,並且提高成績等等消耗的同樣是老師的時間。
面對內捲化學生應該如何做?
做自己便可以了
每一個班級裡面,每一個領域裡面都有很多優秀的人,我們不需要做到最好,只需要把自己盡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人生有很多條路去走,學習是我們掌握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們只需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便可以了。
不需要一味的和它人對比
班級裡面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如果我們把它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確實沒有問題,如果我們太追求成績的話,就可能被內捲化,其實不需要一味的和它人做對比,我們只需要努力把自己的成績提升便可以了。
我們的目標是考進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而非一定要和它人爭的頭破血流,最終導致自己把學習當成了機械性的學習。
無論你是在考試還是在學習,千萬不要和它人不斷的做對比,一定要和自己做對比,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努力了,認真學習了,認真可以了。每一個進步都應該得到肯定,跟著自己的節奏去學習,不要被外界事情所打擾。
今日話題:你出現過「內捲化」的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