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
原子筆大家都很熟悉,那麼,它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筆尖的內部構造又是怎樣的?有人說原子筆尖看似小,卻能體現一定的製造實力,沒點實力還真造不出來。如果能造出一支既美觀又好用耐用的原子筆,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原子筆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吧。
原子筆書寫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球珠在書寫時與紙面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力,使球珠在球座內滾動,利用重力帶出筆芯內的油墨或墨水,使原子筆油墨或墨水下滲到筆頭,通過筆頭球珠滾動形成文字或圖形。
後續油墨或墨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不停地補充過來,以達到書寫的目的。
早期的大多數球珠筆芯在靠近尾部的地方,都會鑽一個小孔以保證空氣流通。
原子筆球珠直徑的大小,決定了字跡線條的粗細。常見的球珠直徑有1毫米、0.7毫米、0.5毫米三種(產品的筆身或原子筆芯上往往會註明)。原子筆的油墨是特製的,主要以色料、溶劑和調黏劑混合而成。常見的顏色有藍、黑、紅三色。普通油墨多用來作一般書寫,特種油墨多用來作檔案書寫。
原子筆球珠看似簡單,3D解構下它的內部結構,你就會發現這是個小小的工程奇蹟:
視頻資料,建議WiFi觀看
我們來看看原子筆內部結構,筆筒中有一個墨水管,一個原子筆尖和兩個彈簧
筆身控制部分的關鍵部件是凸輪體,管狀柱塞和制動件,凸輪體固定在可更換筆芯的頂部。按下筆帽的過程中,黃色凸輪體旋轉並上下滑動,白色的管狀柱塞只上下滑動,制動件只是塑料管的一部分。
原子筆的伸縮過程,一般是分八步
第一步
按下按鈕將柱塞和凸輪體向下運動,直到凸輪體的頂部下降到固定擋塊之下。
第二步
底部的彈簧將凸輪體向上推,使它與柱塞保持接觸。軸向彈簧力將使凸輪體旋轉,因為它與白色柱塞保持著同樣的角度。凸輪體旋轉45度,直到碰到柱塞。
第三步
鬆開按鈕,塑料管和柱塞的邊緣將其推到頂端。當白色柱塞的向上運動,產生了空隙,凸輪體再旋轉45度,直到撞到黃色擋塊。
第四步
完全釋放按鈕後,黃色凸輪體保持鎖定狀態,既不能旋轉也不能向上移動,也就是筆頭伸出可以書寫狀態。
5-8步
後四步就是一個逆向過程,當再次按壓按鈕時,白色柱塞頭部的尖狀特徵與黃色凸輪體的斜面分離,黃色凸輪體受徑向力旋轉,黃色凸輪體與滑槽的嚙合處重合,筆芯縮回。
筆頭和墨水是原子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目前,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我國已經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
原子筆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而且裡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這對工藝的精細化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
原子筆油墨的色素是染料。油墨顏色主要有藍、紅、黑三種,其中尤以藍色油墨使用最多。過去藍色油墨中的色素成分是鹽基品藍和鹽基青蓮,溶劑是氧化蓖麻油、蓖麻油酸。目前市場上銷售的「424」藍色原子筆和「322」黑色原子筆,用它書寫的字跡耐久性較好。
原子筆的冒油原因:原子筆在書寫時,一部分油墨從球珠轉印到書寫物上,球珠轉印後變白,另一部分油墨會隨球珠轉動帶回球座內。好的筆頭,隨球珠轉動將油墨帶回球座較徹底,油墨沾在球座頭外面較少,比較乾淨。較差的筆頭,油墨會大部分沾在球座頭外面,無法帶回球座內,即我們所稱的冒油現象,書寫時,很容易汙染書寫物。
原子筆要流利,出墨就多,但副作用是落墨多,若要落墨少,缺點則不流利。這兩種情況相互矛盾,如何綜合考慮,使之達到最佳效果,則是原子筆製造業一直研究的課題。
蔡司納米顯微鏡下放大30倍的原子筆尖↓↓
一件工業產品,哪怕小如原子筆,也要經歷從設計到製作,再到檢驗和迭代的嚴謹工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