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
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我們知道恆星不僅體積和質量巨大,而且是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讓自身發光發熱的 ,所以恆星不像行星那樣難以發現,如果太陽系內有第二顆恆星,那它是無法躲藏自己的。不過,如果從遙遠的外太空來觀察太陽系,那麼太陽還是有可能成為「光學雙星」的,因為所謂光學雙星是指兩顆恆星看起來距離很近,實際上卻距離很遙遠的現象,不過光學雙星並沒有真正的雙星繞轉現象。
那麼太陽系內有沒有「雙星系統」存在呢?我們可以把雙星系統的概念擴大以下,把組成雙星系統的天體,從恆星擴展到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眾多天體中,以它們彼此之間的運動關係來確定是不是雙星系統。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再來看看太陽系,有人說我們的地球和月球之間不就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嗎?這並不準確,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質量差距很大,所以看起來幾乎就是月球在繞著地球旋轉,不符合雙星系統的物理狀態。
也就是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個天體彼此的質量要差不多,然後它們就會繞著共同的質心運動,形成雙星系統。在太陽系內最符合雙星系統的就是矮行星「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冥王星的直徑約為2370千米,而卡戎的直徑約為1207千米,兩者之間的個頭差距不大,從而使得兩者的質心落在了冥王星之外,兩者組成了圍繞著質心繞轉的「雙星系統」。宇宙中除了「雙星系統」之外,還有三顆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就是距離太陽4.2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就是一個由三顆恆星共同組成的三星系統,這三顆恆星分別是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半人馬座α星C(比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