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2020-12-17 地理沙龍號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

雙星系統

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我們知道恆星不僅體積和質量巨大,而且是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讓自身發光發熱的 ,所以恆星不像行星那樣難以發現,如果太陽系內有第二顆恆星,那它是無法躲藏自己的。不過,如果從遙遠的外太空來觀察太陽系,那麼太陽還是有可能成為「光學雙星」的,因為所謂光學雙星是指兩顆恆星看起來距離很近,實際上卻距離很遙遠的現象,不過光學雙星並沒有真正的雙星繞轉現象。

那麼太陽系內有沒有「雙星系統」存在呢?我們可以把雙星系統的概念擴大以下,把組成雙星系統的天體,從恆星擴展到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眾多天體中,以它們彼此之間的運動關係來確定是不是雙星系統。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再來看看太陽系,有人說我們的地球和月球之間不就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嗎?這並不準確,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質量差距很大,所以看起來幾乎就是月球在繞著地球旋轉,不符合雙星系統的物理狀態。

冥王星和卡戎

也就是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個天體彼此的質量要差不多,然後它們就會繞著共同的質心運動,形成雙星系統。在太陽系內最符合雙星系統的就是矮行星「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冥王星的直徑約為2370千米,而卡戎的直徑約為1207千米,兩者之間的個頭差距不大,從而使得兩者的質心落在了冥王星之外,兩者組成了圍繞著質心繞轉的「雙星系統」。宇宙中除了「雙星系統」之外,還有三顆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就是距離太陽4.2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就是一個由三顆恆星共同組成的三星系統,這三顆恆星分別是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半人馬座α星C(比鄰星)。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就目前來看,太陽系是一個雙星系統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多恆星系統在宇宙中並不少見,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就是一個多恆星系統,其中包含三顆恆星;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北極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然而,並不存在有力的證據能夠表明太陽也有一顆伴星。
  •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如果有另一顆恆星,出現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在對宇宙當中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將其進行了分類。根據恆星系統當中恆星數量的多少,分為了但恆星系統,雙星系統以及多星系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所以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科學家猜測,早期太陽系可能有兩個太陽,一個脫離太陽系而去
    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很快我們就實現了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飛天。人類終於有能力走出地球,開始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地球所在的母星系-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有中心處的恆星太陽,八大行星以及其它大量的各種天體物質構成,科學家通過觀測研究發現,太陽系可以分為內太陽系和外太陽系。
  • 太陽系原來是雙星系統?除了太陽以外,我們星系還有「第二太陽」
    在2006之前,所有與天文有關的書籍,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描述都是九大行星。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
  • 太陽系也是雙星系統?它每2600萬年回一次,還與第九行星有關
    那麼,太陽系邊緣究竟有什麼呢?前段時間,來自國外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後認為,太陽系或許曾經存在著一顆伴星,這意味著,太陽系或許曾經是雙星系統。太陽系或存在一顆「復仇星」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恆星是最常見的居民。
  • 早期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最後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走出了地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在宇宙面前,地球是那麼的渺小,而地球所在的星系是一個恆星系,我們稱它為太陽系。太陽系的中央是一個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質量99.86%的恆星,周圍有八顆行星圍繞它運行,地球從內到外是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生命星球。
  • 太陽系或是雙星系統!伴星2600萬年回一次,如今沒人知道它在哪
    經過天文學家長期的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系內都存在兩顆及兩顆以上的恆星,這樣的系統一般來說更加穩定。而我們的太陽系是個特例,只有一顆恆星,但也能穩定地運行,對此有天文學家提出質疑,太陽系真的只有一顆恆星嗎?
  • 太陽系重排,雙星的證詞,早期太陽繫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對天體屬於古天體群中已知的唯一的大型雙星——特洛伊型小行星。這兩個特洛伊型小行星的軌道距離和木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一個天體軌道在氣態巨星前面,另一個在後面。美國西南研究院的科學家大衛·奈斯沃尼博士表示「特洛伊型小行星可能被發現於歷史上一個劇烈的具有動態不穩定性時期,當時太陽系中的巨型行星們——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發生了小規模衝突。」
  • 如果有一個黑洞在太陽的周圍,地球和太陽系有被摧毀的風險嗎?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霍金輻射與黑洞蒸發的正確性,但物理學界已經普遍接受了這一理論,而且根據霍金輻射,對撞機內產生的微型黑洞,會在誕生瞬間就蒸發掉,根本來不及吞噬地球物質。
  • 雙星系統有兩個恆星,那行星還能穩定的運行嗎?冥王星給出答案
    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冥王星雖已被貶為矮行星,但對它的研究讓我們得到了關於地外遙遠行星重要的信息!假如,一顆行星繞一個雙星系統公轉,當有兩個引力源存在的時候,這個行星的運行會發生什麼?以我們目前的觀測水平,我們無法看到對地外行星進行比較細緻的研究,但冥王星卻為這個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雖然小行星等小天體的尺寸和地球這些大星球相比,顯得很嬌小,但是由於它們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發生碰撞產生的動能也會非常大,有可能在瞬間摧毀世間萬物。小行星等小天體的撞擊尚且如此劇烈,如果大型的星球發生碰撞,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真的有大星球發生碰撞,產生的能量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 作為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真的是地球忠誠的「守衛者」?
    如果木星再大一點,或許太陽系就會變成雙星系統,同時,太陽系也可能無法 孕育出生命,畢竟,在兩顆恆星的引力拉扯和能量輸送之下,地球將再也無法處身於宜居帶之中,表面也無法存在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液態水。木星有多大呢?首先從直徑來看,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十幾倍,同時,除了木星之外,太陽系中其它的行星質量總和加在一起,也僅有木星的四分之一大。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不要以為這0.77%很少,要知道太陽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86%(這個太陽系說的是奧爾特雲),所以即使是這0.77也有2500個地球那麼重,所以太陽上有氫有氧自然可能結合成水,但是這些氫和氧都是離子態很難結合成分子態,為什麼?
  •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就達到了930億光年,在這樣的一個範圍之內,整個太陽系渺小的如同一粒塵埃,當然,如果就生命的意義來說,太陽系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 太陽系附近有一顆黑暗天體?是它造成生物滅絕?或稱:復仇女神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更準確的說是附近)是否還存在另外一個太陽,一個被稱為「復仇女神」的死星(褐矮星),它有一天會毀滅地球?這種說法的出現,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雙星系統再宇宙中非常普遍,而單星則是另類,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只有太陽一顆恆星,而另外一顆恆星在哪?人們就瞄準了太陽系周圍那些我們看不見的黑暗天體:褐矮星。
  • 太陽系中只有木星有這樣的實力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一個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木星的直徑達到了太陽直徑的10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47分之一。木星的周圍有很多衛星,木星及其周圍的衛星組成的系統因此有了「小太陽系」的美譽。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物質組成和恆星比較接近。
  • 為何月球、地球、太陽、太陽系、銀河系皆有中心,而宇宙沒有?
    沒有中心,人類就無法定位自己的空間位置;有趣的是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沒有中心的。愛因斯坦說: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與各向同性的。(宇宙三種可能的行狀。)通俗點說:宇宙中沒有任何一點是特殊的。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由核心,地幔和地殼組成.)有科學家認為,大約在35億年前,月球核心是一片熔融狀態,並產生了強烈的磁場,比地球的磁場還要強。二,地心。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地球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