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之子的傳說,劉邦與蛇,是前世造孽還是今世註定

2020-12-19 南宮十三房

楚漢相爭是中國古代歷史當中一段非常傳奇的歲月,劉邦和項羽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物。一個是身世傳奇的一代梟雄,一個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代英雄。這兩者之間的碰撞,註定了這段歲月的不同凡響。

截止到今天為止,楚漢相爭仍然是很多影視劇作品首推的主題。不過大部分影視作品關注的都是其中比較經典的橋段,比如鴻門宴,十面楚歌等等,但其實比這些更精彩的就是劉邦的奇遇。

《史記》中: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意思就是說,有一天劉邦的母親正在休息,在夢裡與蛟龍結合,醒來之後就生下了劉邦。

部分野史記載,劉邦喝醉酒之後,有人曾經在他身上看到了蛟龍的影子,因此劉邦又被很多人稱之為赤帝之子。這種故事很顯然是虛構的,古代當權者很多都會採用這種神話的方式來表明自己是天選之子。從而讓老百姓對其有一種盲目的崇拜和敬畏,將神權和王權合而為一,是古代帝王最擅長使用的手段。

如果說劉邦的出生充滿了神話色彩,那麼劉邦最後的起義就更加神秘。據說劉邦有一天和自己的朋友喝完酒喝後,沿著一條大道往回走,結果在路上碰巧遇到了一條白蛇。劉邦的朋友有些害怕,想要繞道而行,但劉邦的膽子比較大,告訴朋友不必害怕,僅僅只是一條蛇而已。

隨後拔出自己的佩劍,將這條白蛇一分兩段,然後和朋友揚長離去,這就是劉邦的斬白蛇起義。不過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或許也正是因為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劉邦的一生都與蛇有諸多不解之緣。

《史記》記載,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苦之,嫗因忽不見。意思是說在劉邦走了以後,有人在白蛇屍體附近看到了一個老婆婆,老婆婆告訴來人自己的兒子是白帝之子,結果卻被赤帝之子殺了,從那之後很多人都相信劉邦是天選之人。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很顯然,這是劉邦一次非常高明的營銷。在古代皇帝的身上總是會發生一些神奇的事情,從而讓皇帝的身上帶有諸多神秘色彩。而劉邦策劃這一次營銷,目的也是為了自己以後稱帝有名正言順的理由。

根據部分史料還原,當年阻擋劉邦前行的只是一條小蛇。而且殺蛇的人還不是劉邦,乃是與劉邦一起的朋友,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就變成了劉邦斬白蛇。

不過說到劉邦與蛇之間的緣分,更加有些撲朔迷離。劉邦的出生,前面已經說過,是劉邦的母親與蛟龍結合之後生下了劉邦。而蛟龍在古代又被稱之為龍蛇,屬於一種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生物。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按照現在的曆法進行換算。那一年剛好就是蛇年,也就是說劉邦不僅是龍蛇生下來,而且他的生肖也是蛇。

據說在劉邦斬白蛇的時候,白蛇曾經告訴他,你如果斬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你如果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沒有想到劉邦直接將白蛇從中間劈開。事實證明,整個漢朝被分為西漢和東漢,剛好是被人從中間切開,這同樣也是劉邦與蛇之間的緣分。

西漢與東漢之間的分割者名字叫王莽,莽在古代本身就有蛇的意思。漢朝被一分為二,對應白蛇所說,而將漢朝一分為二的人名叫王莽,也是蛇的代名詞。從這個角度看,劉邦與蛇之間的緣分,真的是非常深厚。

其實,關於劉邦的這些傳說,很大一部分都是後世根據劉邦的經歷進行改編而成。後來在民間流傳的時間越來越長,從而增添了很多神話色彩,真實情況可能比這些傳說現實的多。作為一代梟雄的劉邦,後期得到張良、蕭何、韓信等諸多人才的幫助,表明劉邦本身也是一個非凡之人。

他曾經說過:論運輸糧草籌措軍資,他不如蕭何,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他不如張良,論行軍打仗百戰百勝,他不如韓信。但從某個角度考慮,劉邦的綜合能力要比這三者都強,難怪他能夠最終取得天下。

參考文獻:《史記》

-END-

撰文|小白

相關焦點

  • 劉邦是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司馬遷在暗示一點!
    漢高祖劉邦在去往驪山的路上,有一條大蛇擋道,把跟隨劉邦的十多個壯士嚇回來了。劉邦當時趁著酒勁說:「壯士們不必懼怕一條大蛇,繼續趕路」!話音剛落,劉邦拔出匣中寶劍對著白蛇揮舞過去,將白蛇擊斬為兩截,一行人得以過去。
  • 劉邦是赤帝之子,與蛟龍有關,頭頂天子氣?來看歷史的真相
    三 、神秘老者相面,劉邦自身面相及妻兒面相貴不可言。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
  • 劉邦被稱為赤帝之子,白蛇:這就是命
    漢高祖劉邦以前也是個草根,但最終卻當上了皇帝,於是就有了他的傳說。當年劉邦還只是個小亭長,上頭讓他押送一些農民去當苦工,可他半路看管不嚴,走了沒多久,人就跑了將近一半,劉邦心裡想這下要被上頭責罰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人都放了,自己也跑了,可正因為他的這一舉動,大部分農民都成了他的追隨者。
  • 從易經生克關係看,劉邦起義故事「赤帝子斬白帝子」,高明在哪兒
    胡亥是皇族嫡脈,劉邦只是一介布衣百姓,或是一個遊手好閒之徒,卻一步步建立了大漢王朝。 在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有一則故事:有一老嫗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 這則傳說與劉邦起義前,在芒碭山揮劍斬白蛇的故事有關。
  • 傳說劉邦斬白蛇起義,白蛇後來果然來復仇了!
    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可謂是可歌可泣,從此,我們開始稱自己為漢人,直到永遠。傳說劉邦在沒起義的時候,是泗水亭長,有一次和朋友喝的酩酊大醉,回家路上,遇到一白蛇攔路,稱自己是白帝轉世,可以和劉邦一起推翻暴秦,劉邦自然不信,借著酒勁,自然也不怕,當即要斬白蛇。
  • 劉邦斬白蛇的人生啟示:想升職,看看這些人是怎麼做的!
    一提到漢高祖劉邦,人們都會想到:高祖斬白蛇的典故,不僅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如《白蟒臺》、《蕭何月下追韓信》、《大保國》中均有描述,就連《史記.太祖本紀》中也有明確記載。那麼,大家一聽就是神話傳說的事情,為什麼會被太史公寫進史記,而且被廣泛流傳呢?這期間究竟適合緣故呢?
  • 馬伯庸解讀中國史:從劉邦斬白蛇說起
    那時候漢高祖劉邦還叫劉季,正當著泗水亭長,某次押送民夫去驪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兒。於是劉季乾脆瀆職到底, 把人全給放了,然後帶著十來個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裝,打算上山落草去。那一晚,劉季喝得醉醺醺的,趁著月色,領著小弟就奔一片沼澤地裡蹚過去了。走著走著,有個探路的小弟回來稟報,說前面有好大一條蛇攔住了去路,咱們還是繞道走吧。
  • 劉邦斬白蛇,有了底氣,要一爭天下
    太史公曰:「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徒,指的是苦役犯。劉邦做亭長的時候,押送縣裡的苦役犯,往酈山的工地,但是半途中,犯人死的死,逃得逃,這個『亡』字,解釋成死呢?
  • 劉邦斬白蛇創帝業,漢靈帝被青蛇驚倒,漢朝始末為何都有蛇出沒?
    那麼,關於這兩條蛇究竟有何來歷,它們象徵著什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開篇為何先讓大青蛇登場呢?我們先從劉邦斬白蛇說起。這個故事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有具體記載,大致如下:劉邦做亭長時,一天夜裡喝醉了酒,探路的人回來說有一條白蛇擋住了去路。劉邦就趁著酒勁兒拿著劍衝出去,把白蛇斬成了兩半。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因為有了前世的因,才有了今世的果,才有了今生的相遇和相愛。人生,若無前世的相欠,怎會有今生的相遇?之所以我們在今生遇到,都是因為前世相欠所致。欠錢的還錢,欠情的還情,以便讓靈魂可以安寧的休息。然而,今生的相遇,早已經在前世註定了一份緣分裡的身份:情人就是情人,愛人就是愛人。
  • 從劉邦斬白蛇的傳說中看袁枚的《子不語》,志怪奇談皆有出處
    沈昌谷根本不信天理之說,回家後隨手把藥丸扔進書櫥。沒想到不久他就生了重病,藥石無醫。迷迷糊糊中用四川話自語道:「我是峨眉山上的蟒蛇,苦苦找了你兩千多年,今天才找到你。」說著就見沈昌谷自掐脖頸,幸虧家人及時阻止,想到當時僧人給過藥丸,在書櫥裡只翻找到一顆,和了水餵他服下去後才恢復常態,清醒之餘沈昌谷也一下想起了歷代前世的事情。
  • 歷史上最有名的三把帝王之劍,始皇定秦劍僅排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譽,古人習慣以佩劍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也帶動了鑄劍技術的發展進步。歷史上有名的劍非常多,我們所熟知的就有十大名劍的說法,不過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當屬三大帝王之劍。
  • 答:前世相親相愛,今世互相殘殺
    今世兩人是王富貴和白月初,前世兩人是王權富貴和東方月初,年少的東方月初因從小被東方秦蘭教導的原因所以心裡一直記掛著他這個表兄,王權富貴為了清瞳離開王權家之時滿身傷痕,最終還是東方月初前來救下了他的表兄弟,王權富貴能和清瞳成功走到一起東方月初功不可沒,若不是東方月初的原因受了重傷的王權富貴連山都下不去,前世東方月初雖二但和王權富貴關係甚好,兩人彼此恭恭敬敬相親相愛羨煞旁人
  • 劉邦當上皇帝後,如何提高自己權威?又是如何對待老父親劉太公的
    於是當時的劉邦手下就給他製造了一系列的神話,來宣告劉邦乃是上天選定的皇帝。首先是劉邦是她的母親和蛟龍交媾而生的。這也是皇帝是龍子的傳說由來,而後來又加上了一系列的神話,比如劉邦喝酒不給錢,可是酒館到年底算帳,收入反而會倍增,便免了劉邦的欠帳。更神奇的是劉邦斬白蛇起義。他在帶人逃亡途中,斬殺了一條巨大的白蛇。
  • 劉邦斬蛇起義成為一代帝王,他揭竿而起的過程,坊間傳得很神奇
    歷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的傳奇故事。 就在這個時候,劉邦突然靈機一動,萌生了一個極具創意的想法,他產生了組建自己隊伍的念頭,他覺得,一個人想要幹成一番事業,必須要有自己的隊伍,隊伍的人從哪裡來呢,就是來自眼前的這些窮苦之人,他們正是劉邦可以爭取的力量。 於是,在躲雨的山洞裡,劉邦就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這些人聽,劉邦本以為這些人不會答應,可萬萬沒想到的是。
  • 這個勇者明明超強卻過分慎重:前世因,今世緣
    前世聖哉雖然每次都很冒失,卻還是打敗了魔王的使者,他確實有戰鬥的天賦。但是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卻因為聖哉他的不慎重,使得懷了聖哉孩子的莉絲妲黛前世命喪魔王口中。聖哉失去了心愛的人,雖然失去了記憶,但是養成了今世這樣過分慎重的性格。
  • 「前世因,今世果」:命苦之人,多有這四個特徵
    佛家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前世因,今世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按照這樣的說法,或許這一世的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前世所有的紛紛擾擾累積的一個結果。所以,這一世的人才會分為命好之人和命苦之人吧。命好之人,可能是因為前世積了足夠的德行,命苦之人,或許是前世德行有虧,所以才被懲罰這一世的艱辛吧。命好之人大多樂觀,而命苦之人大多悲觀,這一點無可否認。樂觀者與悲觀者,李嘉誠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他說,「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