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瓶山位於湖南石門縣西北部,是湘鄂兩省分界山,南鄰湖南石門,北鄰湖北五峰,主峰海拔2098.7米,號稱湖南屋脊,是全球二百個重點生態區之一、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被譽為「地球怪圈」(北緯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宮",東半球上的「諾亞方舟」,古為遙望隘土司設寨固守之地。
關於山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壺瓶山山頂四周高,中間低,形如壺口,故名壺瓶山。另一說法是,此山古時老虎甚多,故名虎困山。公元759年唐朝詩人李白路過此地,為壺瓶南麓黃蓮河的千丈飛瀑而驚嘆,亦為壺瓶北麓的洞口漫山桃花飄落而傷感,遂寫下詩云: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虎港流碧水,大勝聳丹霞。據此,後人改其名為壺瓶山。
2019年5月11日,隨領隊飛雪,與快樂行、彩虹、漂哥、莫名、冰冰、最後的玫瑰、歲月、酒悅、松果子、念等一行14人,於正午時分從五峰甘溝村山腳下出發,身背重裝,一路向上,登向壺瓶主峰。開始天氣晴好,後轉陰。
這一程,輾轉迂迴中只有升沒有降,必須一直向上攀登,垂直爬升距離約1100米。山下老鄉告知,山上沒有水源,沒有水可是戶外大忌,可這一程我們卻盼望著身邊的山泉快點離去,背著重裝,快要崩潰的我們,看著身邊山泉流淌,唯一的想法就是山頂離我們還遙遙無期。
途中,顫顫畏畏地走過獨木橋。
一步一挪地爬上石壁。
穿過林海,終於能喘口氣了。
近16:00,我們終於到達湘鄂兩省分界處,按老套路,回來時才補上一把「一腳踏兩省」。
再往上,湖南石門修的石梯比羊腸小道更難爬,繼續,還得繼續,儘管已經汗流浹背。
經過約4個小時的攀爬,終於看到目的地就在前方,心情也稍稍放鬆下來。
16:37,登頂啦,環繞主峰四周的雲彩瞬間掃去了我們的疲憊,一簇簇白雲千姿百態,似麒麟,似飛龍……
夜晚,山頂的風將帳蓬吹得呼呼作響,曠野中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雖有狂風怒號,心卻是寧靜的。
按照天氣預報,12日早晨,會有大雨降臨,觀日出,這一山頂必備項目在本次行程中沒有期盼,而老天爺卻給了我們一個驚喜,早上爬出帳蓬,只見東方一片朝霞,紅彤彤的太陽露出了笑臉。
太陽公公說,看一眼就行了,雨還是要下的。
整好行裝,準備出發。
不知誰喊了一聲:「七仙女」合個影吧,哈,是不是更像「七哈哈」。「七仙女」也好,「七哈哈」也罷,無論如何,我們都算得上是一群心無雜念,簡簡單單,熱愛生活的快樂之人。
歐了,準備開撤。
6:38,我們拔營下山,不一會,天空開始下雨,漸大的雨讓山路泥濘起來。林中穿行,雨淋溼了身,綠醉了心。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一次有深刻的體驗!從湖南界的石梯下來,已經雙腿打顫,下到湖北界的野路上,只能一步一探。
連滾帶爬,
渾身是泥,
約3.5小時抵達山下農家。
據介紹,壺瓶山沒有受到第四季冰川的襲擊,因而保存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大量珍貴的孑遺植物及其群落,被譽為「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物種基因庫」。2200多種高等植物中,國家級保護的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47種、272種野生動物中,國家級保護的華南虎、金錢豹、黑鹿、娃娃魚、蘇門羚等41種。
動物沒見著,
多年生黃精、
中華小蜜蜂
、稚嫩的天蒜,是我們這一行的收穫。
本次行程,重裝兩天,強驢上下山用時約6個半小時,弱驢用時約9小時,艱難中見負責、共享、互助、關照、友愛、快樂的戶外精神。
負責,飛雪在最危險的地方始終堅守,常說「我等彩虹」;共享,一路水果,一桌佳餚,都是把最好的奉獻;互助,前面遇到路滑,有絆腳石、絆腳滕,馬上提醒,遇到叉路,必等待或做路標;關照,這一路,快樂行等強驢始終關照著我們,彩虹,川藏線始終走在前列的鐵女子,擔心我們這弱驢跟得吃虧,走一陣就說「唉,我想歇歇」;友愛,在最陡峭最溼滑的一段,快樂行早以守在此,大聲地指導 「抓住石縫的樹根,右腳往下,踩穩,左腳向下,往左挪一點,再挪一點,找到石縫……」
不算兒時的春遊秋遊,真正作為一名驢子是始於2013年,至今6年過去,壺瓶山登頂是唯一一次第二天感到腿疼的戶外經歷,途中險些崩潰,回想起來,一直向上,奔向壺瓶主峰,缺的是停歇,缺的是上上下下的變化,反思人生成長,及至社會發展,要想可持續,同樣需要走走停停。
文/知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