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
——美麗中國(支教項目)
明師學院開啟對美麗中國項目支持的第3年,為青年支教英語老師提供專業培訓,為推動中國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貢獻力量!
近來,江蘇常熟市實驗小學的華雋老師為支教老師們解答教學中的困惑,整理供各位老師參考學習——
問題1:課堂實施遊戲時,有的學生積極參與,有的學生不想參與,如何調整這種情況?
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常常發現有些老師講得繪聲繪色,下面的學生卻一臉茫然,有些老師一個問題提出,如石沉大海,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使學生能真正的融入課堂活動中來?
先來了解一下課堂參與度的概念。所謂參與度,主要是指學生思維的參與行為的參與和情感的參與,而這幾點又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對象,因此要讓學生認知新知識,發展新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課堂參與度。
這裡提供四種策略供您參考。
一 以舊帶新,滾動複習。英語教材上的知識點編排都有其前後的連續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進行教學設計,達到學習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的目的。比如在教學 Fruit 這一課時,採用 Brainstorm 搶答和英語歌曲歌謠的形式,來達到鞏固詞句以舊引新的效果,在高年級的課一開始,我會採用快速閃現單詞或判斷句子的說法是否正確來滾動複習已知知識。
二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鑑於同一個班級學生知識層次差異較大,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力爭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有提高,學困生基礎牢。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優等生的優勢,引導中等或學困生在活動中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教學活動要豐富多彩,讓不同性格的學生都有參與機會,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比如在學完卡通板塊的幽默小故事後,分層布置任務,一星級朗讀課文,二星級對話表演,三星級續編結尾並表演,課後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漫畫創編,展示佳作。
三 激發興趣,調動思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非常高,也非常樂意當小老師。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把重點放在為學生創設情景,變換詞句引入和操練的方式,適時給予鼓勵評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課堂參與度。課堂提問不能拘泥於 true or false questions,還要多問 WH questions,比如 when, who, what ,how, why 還可以引發學生就故事展開想像。
四 任務驅動,小組合作。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比如對話表演、製作海報等。但是在活動過程中,要選好組長,給成員分配好任務。避免流於形式的狀況發生,在實施任務時,要給學生充分時間,教師也要適當擔負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既定任務,提升語言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2:如何設置讓學生既能鞏固單詞、課文,又更加樂意完成的課後作業?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老師應把傳統的作業和實踐性強的開放性作業相結合,避免形式單一。設置向課外延申和生活接軌的作業,增強作業的開放性、實踐性、針對性、創新性、趣味性,讓學生主動體驗、參與、實踐、合作和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獲得信心和成功的體驗。
在這裡介紹三個策略,具體操作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用。
第一,作業布置趣味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強烈的學習內驅力。作業設計,我們應注意實踐性、創意性和合作性。
實踐性作業
用幾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就是:編一編,查一查,說一說。
編一編: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課文對話後,讓學生自編在其他場景的對話,用簡潔地道的英語表達;做採訪「我是小記者」,讓學生回家後採訪親戚朋友,談談職業或生活的變化,第二天在組內交流,並在全班進行匯報。
查一查:做調查是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的常用方法,既可以鞏固學習效果,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比如讓學生去調查市場上各種水果的價錢,回來後在班上開展比賽,看誰找到的水果類型最多,誰的價格最便宜,或者讓學生做一個健康飲食的調查,查閱報刊或諮詢專業人士,製作一份健康飲食表,第二天到學生用英文相互交流等。
說一說:鼓勵學生在課外與同學、家長之間用英語交流,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當節日來臨時,教學生用英語為父母、老師、同學送去美好的祝福,使學習時時在身邊,刻刻在口中,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另外還有做一做,論一論,評一評,寫一寫,曬一曬等多種作業形式。
創意性作業
學生學習英語不僅需要動手、動耳、動口,還需要發揮想像力的,感興趣的作業。
比如自製字母畫,將 26 個字母想像成一幅畫,畫在紙上,讓大家找一找。節日來臨時,可以讓學生製作英文賀卡,並進行交際運用,這樣既提升了語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製卡片,讓學生把每天學到的新單詞製作成單詞卡,並配圖和英文說明,輕鬆學習,愉快作業。還可以設置一些動感作業,比如配合學習類 APP 一起完成作業,讓學生用喜歡的形式鞏固已學知識。
第二,作業布置分層化。統一的作業布置對於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學生來說往往是最有殺傷力的。同樣一份作業,會讓優等生感到毫無挑戰性,卻讓學困生感到挫敗感十足。這就需要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設計層次性作業,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學生都能發揮特長和個性。
我在課堂上採用星級作業單的方式,實現作業布置的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完成作業,比如在教譯林版一上 Unit 5 A Cherry,Please 的時候,我把作業分成三個等級。
一星級給對話配音;二星級對話表演拍視頻;三星級製作水果拼盤,念課文句型拍視頻上傳。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勝心,他們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為了達到最棒而不斷挑戰自我,努力完成三星級作業,而對於學困生來講,完成一顆星的作業令他們感到毫無壓力,不用再強烈地排斥作業了,不同層次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第三,作業布置的主題化。譯林版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會圍繞單元主題,深挖教材內容,精心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然而,各個單元到了作業環節卻顯得毫無主題特色。
我在教 5 上的時候,針對每個單元主題,設計了創意美文作業,根據單元主題設計一張 16 開紙大小的海報,上面有單元的主題元素和英語小作文,每個學生都要根據這個主題完成英語小作文的書寫,然後再進行主題美化。
問題3:複習課除了做題講題應該怎樣上?講題除了一道一道講,有沒有什麼方法更有效率地抓取學生的注意力?
給大家分享小學英語複習課的五種設計思路。
第一種,基於單元內容的板塊整合。針對譯林版教材來講,10 版英語教材按話題、結構、功能、任務的模式編排,每個板塊圍繞單元話題,以不同結構呈現相應的語言功能,完成既定語言運用任務。單元複習課,可基於單元內容將各板塊重新整合一個情節完整的故事中,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逐一完成各板塊內容的複習。
例如四年級下冊 Unit 8 How old are you? 關於身體保健和電話用語的話題。單元複習課上將 Story time, Fun time, Rhyme time,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以及 Ticking time 6 個板塊內容融入完整的情境中整合複習。
步驟如下:
Tickingtime 板塊的複習中細化評價內容,讓學生對複習目標一目了然。
Story time 板塊中通過拼讀遊戲,引導學生用 maybe she 等句式看圖推測,並引導他們回答問題,運用 take care,staying back, drink some water 等詞語給楊玲提建議,鞏固學生對疾病類單詞及短語的應用。
在Fun time 和 Rhyme time 板塊複習中,創設 Yang Ling 通過電話求助 Dr Wu的情景,並向學生提問 How can they make a telephone call?引導學生模擬 Yang Ling 和 Dr Wu 的對話,複習 This is is ...speaking; May I speak to...;Is that...等電話用語。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已有人物改編Rhyme time中的小詩,並進行朗讀,這樣兩大板塊內容就可以在同一情節中得以復現。
在Sound time 板塊複習中,呈現 Yang Ling 與 Dr Wu 的視頻電話內容,引導學生選詞補全對話,既複習了元音字母 o 在閉音節單詞中短音的發音,又鞏固了字母 o 在開音節單詞中的發音,基於教材卻不止於不只止於教材,有效拓寬了學生的語音視域。
Checkout time 板塊中,引導學生思考 How did they make a telephone call?幫助學生梳理電話語言的先後順序,指導學生續編故事。最後指導學生完成 Checkout time 板塊的排序練習,通過提前梳理對話的語言邏輯,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正確率。
整節課中,教師編制了楊玲生病、提供休養建議,、給Dr Wu 打電話、填補信息,通訊問候這一完整主題意義的情境中,實現統整複習。
第二種,源於複習主題的語言融合。單元複習課需要遵循兩大要點,一是理,系統梳理語言知識;二是通,融會貫通語言技能,在語境中靈活運用。老師應該圍繞複習主題,深挖教學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豐富話題表達內容與方式。
例如四下 Unit 5 Seasons,以季節為主題。目標語是一年四季的氣候以及相關活動,一位授課老師以一輛遊覽車暢遊 season park 為主線,將一年四季所見、所做、所穿、所食與所思融合於一次四季之旅中,活化了複習課的活動形式。
第三種,始於學生能力的語言拓展。單元複習課應避免目標語言的簡單重複,應設置學生有能力達到的語言目標。
如五下 Unit 1 Cinderella,目標句型是特殊疑問句Why以及答句Because。老師根據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依次圍繞三個童話故事開展問答,開展針對性複習。
第四種,鑑於單元主題的線索串聯。程曉堂教授提出:串聯實施主題探究的閱讀教學要以主題為中軸,以意義探究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單元複習課中同樣需要基於主題意義的串聯活動,引導學生在主題意義統領的情景中,運用所學語言。
比如五下 Unit 6 In a kitchen,語言知識是 There be 與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形式。老師以 kids, food, festival 為課時主題,用同一情景串聯了三大故事線索,引導學生在所設場景中複習運用所學語言。
第五種,源於現實生活的實時關注。英語課中語境的創設與其費盡心思尋找素材,不如就地取材,創設合適的語境。
比如 Unit 2 Good habits 是有關習慣的話題,目標語言為副詞,老師在教學中就地取材,結合當下新冠疫情,以 We are fighters 為課時主題,通過介紹三大抗疫城市武漢、南京、蘇州中,學生的日常習慣,滾動複習所學語言,引導學生結合當前時事完成語用任務。
問題4:課堂遊戲環節如何控制節奏、維持紀律和順序進行呢?
遊戲教學設計中通常會遇到很多:遊戲界定不清晰,定位不準確,維度設計不適宜,素材單一陳舊,規則不清楚,課堂秩序不佳,學生參與度不高等,那麼了解到小學英語遊戲教學的一般步驟,我們可能會把教學過程變得有序。
在設計小學英語教學的遊戲活動時,可以按以下教學步驟:
一,設定活動目的。針對某個語言話題展開學習討論,或運用所學語言完成某項活動任務時,可以選擇設計相應的活動遊戲,這個遊戲通常是圍繞具體的知識點展開的。通過遊戲的形式,把簡單枯燥的重複操練轉變為有趣的遊戲,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鞏固知識點。
二,激發興趣。設計教學遊戲時,應該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呈現,為之後的遊戲開展和討論做好鋪墊,讓遊戲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此外,要注重遊戲規則的陳述,例如具有競爭性的遊戲,要提前告訴學生怎樣才能拿到分數,達到什麼要求才算贏,如果違反遊戲紀律或規則,小組要扣分等。這樣才能保證遊戲順利進行。
三,開展遊戲。在學生了解遊戲規則後,便可開展遊戲。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同時參與,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同時在競爭性遊戲中扮演裁判的角色。而學生則作為遊戲過程的主導者、實施者。
四,創設情境。活動主題和目的確立好後,著手按照這類語言主題設計相應的活動情景,並分配活動任務。通常我們會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活動來設計場景,讓學生樂於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五,展開討論。在課堂上完成活動時,通常會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內部合作過程需要相互幫助、討論,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的角色是觀察者、引導者。
六,表達呈現。這個環節是整個結構活動的最終結果展示,通過創設情境展開討論等環節,學生會在老師和其他組同學面前呈現完成任務的結果。例如圍繞生日主題課堂,經過學生熱烈的討論後,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用對話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組設計的生日 party。
七,獎勵評價。高年級的活動由老師來整體組織和開展,學生隨著老師的要求和指令一步步完成遊戲,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獎勵和評價。比如競爭性遊戲,老師可以設計計分的方式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違反紀律要相對扣分。此環節是對任務完成的總結和評估,學生分組呈現成果後,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對其進行評價,而老師也要對活動的結果作出最終的總結,鼓勵和表揚做得好的,並糾正其不足之處。
問題5:如何有效講解習題、試卷而不只是 「對答案」?
為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注重英語試卷講評課,並清楚各類題的命題思路和命題意圖,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每道題的得分率,最後根據學生的易錯題和典型錯題確定適合的講評方式。
比如批改五上測驗卷的時候,我會把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做好標記,分析易錯原因。這樣學生就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測試情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評,為試卷講評的高效化奠定了感情基礎。
講評要有針對性,不能一鍋端,必須突出重點,對於少數學生答錯的題可以單獨課後輔導。
問題6:基礎差的學生應優先提升哪方面能力?
其實每個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他們有共性的一面,比如聽不懂,說不出,讀不準,寫不了。同時,他們寫的能力最弱。
對於學困生,我們要進行成因分析,只有找出原因,才會有相應的解決策略。
第一,學困生的英語基礎差。聽說讀寫能力普遍較差,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自制力不強,學習習慣差,因為成績不好,常常遭受老師和家長的冷眼,導致自卑,自信心不足,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產生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習動機不強,興趣不高等。客觀原因:一教師因素,如教學方法落後、教學素養不高、師生關係緊張等;二是家庭因素,如不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片面的教育觀等。
每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比較複雜,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轉化學困生需要在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老師家庭多方面合作,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措施,努力實現轉化效果的最優化。
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必須多花時間和精力,了解每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並實施針對性的轉化策略。
首先,老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實施素質教育。這不僅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可以增進教師對學困生的了解,提高其學習興趣。
其次,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並不容易,需要老師長期探索研究,與時俱進。轉化過程中,對待學困生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劑良藥。
第三,轉化過程中應注意糾正學困生的不良習慣,加強學法指導。
最後,要取得良好的轉化成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老師應積極爭取家長配合,指導家長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發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題7:如何指導英語初學階段學生進行繪本閱讀,如何選擇合適的繪本?
這就涉及到構建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整體融合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計時應遵循話題契合原則、語言匹配原則和認知情感對應原則。
話題契合原則,即選擇與現行教材中話題接近的繪本。與教材內容契合度較高的繪本可作首選,因為基於熟悉的話題閱讀,小學生會更容易理解,更可能建立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