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指揮官: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
傷亡情況:日本東京近10萬人死亡,另有10多萬人被燒傷
其實,二戰時期美國對東京的持續性大轟炸,並不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襲。如果僅算空襲規模的話,德國對英國採取的海獅計劃以及1944年美英對德國的「颶風行動」規模要比「東京大轟炸」大得多,無論是從出動轟炸機的規模還是投擲的彈藥,東京大轟炸都要比前者遜色的多。
但是,東京大轟炸卻是人類歷史上造成破壞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常規空襲。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們就來扼要的分析一下,為何規模不是最大的東京大轟炸卻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常規空襲呢?
獨舌視界認為:
日本東京地區木製建築居多,空襲造成了大規模的火災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爆發的國家,因此,日本的很多建築都是採用柔韌度更高的木製結構。二戰時的美軍轟炸機除了投擲重磅炸彈以外,還投擲了相當一部分的燃燒彈,致使東京地區的很多木製建築直接被大火焚毀,很多人因為逃離不急葬身火海。
美軍轟炸機從不同方向轟炸了東京,東京民眾很難逃脫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關於東京大轟炸的文章,當年美國轟炸機從不同的起飛方向,迂迴包抄了東京,在東南部最先遭到空襲的民眾只能向西北方面逃竄,殊不知剛出狼窩又入虎口,最終被美軍龐大的轟炸機群包圍在市區,並被炸彈炸死、火災燒死。
夜間採用燃燒彈轟炸,火攻效果好
1945年2月23日至24日,美軍第一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的燃燒彈轟炸,174架B-29轟炸機在日本東京投下了大量凝固汽油彈,直接導致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毀。眼看取得如此大的成效,李梅於是更堅定了夜間火攻的決心。
據戰後資料總結,1945年3月10日零時四十五分,兩架導航機抵達東京上空,並在預定目標區域「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隨後又投下燃燒彈,為後續大規模轟炸機指明攻擊方向。隨後,大批轟炸機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攻擊區域,投下燃燒彈。
燃燒彈迅速在地面引起了大火,而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又和冷空氣形成了強勁的對流風,結果導致火勢越燒越大。據美軍戰後數據顯示,此次出動334架飛機共在東京投下了超過兩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燃燒。
1945年3月10日凌晨的東京大轟炸摧毀了東京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戰果遠遠超過了之前歷次所有轟炸的總和。美軍1942年~1945年間一直想要搗毀的22個在東京的兵工廠被徹底焚毀。據當時日本政府統計,在當晚的轟炸中有約10萬人被燒死(另一種說法是8萬人),另有10萬人被不同程度燒傷,傷亡人數竟超過了後來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廣島。轟炸中,美軍有9架B-29被擊落,5架被重創,後來均在近海迫降,飛機上的大部分空勤人員都被美軍潛艇救起,還有42架被擊傷,但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1945年3月10日以後,李梅又指揮B-29轟炸機部隊繼續對東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進行了持續達3個月之久的燃燒彈轟炸,使其遭受了毀滅性破壞。至6月中旬,李梅又將燃燒彈轟炸範圍擴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線。烈火燃遍了整個日本。
事實證明,三月十日的東京大轟炸在戰爭史上是任何交戰國所遭受的最大災難之一。才一夜的功夫,B-29 就幾乎摧毀了東京中心十六平方裡的面積,將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築--二十六萬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築物--被炸成廢墟。據目擊者說, 在大火蔓延過來之前, 熾熱的高溫已經使整個防火線熊熊燃燒。混凝土建築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燒得一乾二淨,不留絲毫痕跡。人員傷亡慘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數比廣島或長崎在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