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維:紮根鄉村 帶富群眾

2020-12-27 農視網

仲夏時節,位於正安縣瑞溪鎮三把車村的瑞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瀰漫著濃鬱的豆香味,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機器,生產井然有序。

瑞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主要從事豆腐、豆腐乾、豆芽等豆製品加工生產。該公司壯大了三把車村村集體經濟,為村民們帶去了致富機遇。而這一切,凝聚了正安縣瑞溪鎮組織委員、三把車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隊長王瓊維太多心血。

出生於1983年的王瓊維,畢業於貴州警官學院。2011年,王瓊維回到家鄉,紮根農村,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要發展,找準項目是關鍵。」2016年被派駐到三把車村駐村後,王瓊維發現三把車村有種植黃豆的歷史。王瓊維和村支兩委商議,利用黃豆種植優勢發展產業。

在王瓊維與三把車村村支兩委的不懈努力下,村辦企業正安瑞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起來了,不僅給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還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方式,建立起了貧困戶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

今年47歲的陳昌琴家住三把車村三把車組,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在家務農、照顧孩子。2019年,了解到陳昌琴的情況後,王瓊維便與三把車村村支兩委合計,幫助陳昌琴就業。

「這裡上班離家近,每個月還有固定的收入,真的很感謝王瓊維隊長。」現在,陳昌琴在瑞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擔任庫管,每月工資2500元,不僅可以就近照顧家庭,自家的農活也沒落下,她種了2畝黃豆,黃豆成熟後賣給公司,又增加了一筆收入。

如今,「三把車」牌豆制產品已在正安縣內各大超市、菜市場銷售,並為縣內的中小學食堂、營養配餐中心等供應豆製品。2019年,該公司實現產值200萬元,獲利50萬元,為65戶貧困戶分紅16200元。

在就業方面,該公司長期解決就業23人。今年3月該公司還在三把車村建立了黃豆種植基地,解決了100多人就業。

「現在我們正在擴大生產規模,新修的加工廠房也即將投產。」王瓊維告訴記者,瑞香食品是村辦企業,有責任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今後,公司會努力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生產,爭取帶動所有農戶實現入股分紅。(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畢文君)

(作者:畢文君)

相關焦點

  • 正安王瓊維:紮根鄉村 帶富群眾
    紮根鄉村 帶富群眾 ——記正安縣瑞溪鎮組織委員、三把車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隊長王瓊維    仲夏時節,位於正安縣瑞溪鎮三把車村的瑞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瀰漫著濃鬱的豆香味,該公司壯大了三把車村村集體經濟,為村民們帶去了致富機遇。而這一切,凝聚了正安縣瑞溪鎮組織委員、三把車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隊長王瓊維太多心血。    出生於1983年的王瓊維,畢業於貴州警官學院。2011年,王瓊維回到家鄉,紮根農村,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要發展,找準項目是關鍵。」2016年被派駐到三把車村駐村後,王瓊維發現三把車村有種植黃豆的歷史。
  • 勞模精神耀蓮鄉丨唐波:紮根基層二十載與群眾共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自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片片綠意巧妙嵌入唐家湖,作為該項目的重要建設者,唐波頗感自豪地告訴我們,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唐波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算生態帳,二算經濟帳,誠懇的態度加上一口流利的家鄉話,終於換來了群眾的理解;面對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他每天守在工地,與工人們同吃同勞動,全程跟蹤項目進度;哪種水生植物生態淨化效果好?工程後期如何管護?
  • 省先進工作者王生雲:紮根基層 助力鄉村振興
    王生雲1992年加入羊樓司鎮新屋村村班子,在新屋村任職以來,紮根基層,默默付出,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先後完成了組級公路硬化、開通了圳溝嶺等4處鐵路涵洞、實現了LED路燈全村覆蓋,讓全村百姓交通出行、生產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 清鎮市耀升農耕文化體驗園帶富村民助力鄉村振興
    貴陽網訊近年來,清鎮市耀升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努力推進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帶富村民,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合作社將不斷探索創新,尋找更多更好的農業項目,為破巖村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群眾能夠就近就業,實現在家門口穩定增收。(龔曉宏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李春明)
  • 南陽市桐柏縣:農民學校讓群眾富了「腦袋」鼓起「錢袋」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楊玉紅 文金波)南陽市桐柏縣城郊鄉自「農民學校」開辦以來,通過邀請「土專家」到16個村進行靈活教學授課,按需施教,因材施教,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群眾學習興趣,讓農民學校接了地氣、聚了人氣,讓群眾增了志氣、揚了正氣,富了「腦袋」鼓起「錢袋」。
  • 「駐」在群眾心坎裡的「百變工作隊」
    原標題:「駐」在群眾心坎裡的「百變工作隊」2015年2月,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梁河縣脫貧攻堅駐村扶貧幫扶工作拉開了序幕。心懷夢想,擔當作為,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一支支駐村工作隊紮根到了基層,也「駐」在了群眾的心坎裡。
  • 牛紮根「紮根」振興村,讓貧困村變成了產值達千萬的「白富美」!
    鄉村振興戰略,振興村恰如其名。在希望田野上,創造美好生活的榜樣。鄉村振興道路,振興村恰逢其時。在綠色發展中,建成鄉村振興第一村。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振興村,看「孺子牛」紮根鄉村,讓振興村成為山西鄉村振興第一村!
  • 十年青春紮根鄉村 美術教師「為愛上色」
    昨日,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名單公示期結束,全省9人入選,赤壁市車埠鎮小學李超成為鹹寧唯一入選的教師。 2010年,李超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通過教師招考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
  • 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幫著農民富
    在瀏陽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科技特派員的身影隨處可見。近年來,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選派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富,為鄉村振興添活力注動力。
  • 十年青春紮根鄉村 美術教師「為愛上色」——記入選2020年「鄉村...
    2010年,李超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通過教師招考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十年前的偏遠鄉村小學,硬體條件差,教學觀念落後,美育基礎薄弱。李超克服困難,將美育陣地從學校小教室搬到了田野大課堂,帶著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用畫筆、用雙手描繪自然。
  • 風景變美景 顏值變產值 橫溝橋鎮莊園經濟帶富一方群眾
    「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項目做大做強,讓山地綠起來、生態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這是橫溝橋鎮發展莊園經濟、帶富一方群眾,取得的成效之一。「扮綠一座山,富了一方民。」橫溝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威告訴記者,該鎮生態莊園經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不僅促進了鄉村「氣質」「顏值」的雙提升,而且成功吸引了857戶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在家門口做事,不僅一天能有120元的收入,而且還能照顧家庭,我已經很滿足了。」
  • 洛陽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美好生活
    對鄉親們來說,田疇似錦,沃野生金,特色農產品賣上好價錢,是美好生活;出門走大路,如廁能水衝,處處乾乾淨淨,是美好生活;青山綠水、鄉愁鄉韻,引來了城裡人,就能帶來美好生活……如今在河洛鄉村,這樣的願望已照進現實,無數鄉村正悄然嬗變。
  • 成都市雙流區彭鎮:實施「三大行動」 打造「富美鄉村」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彭鎮的臨江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以實施組織引領、產業提升、鄉村治理「三大行動」,加強黨組織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化現代治理,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現代治理助推鄉村振興新路徑。
  • 佳縣:黨建強 產業興 群眾富
    佳縣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引領帶頭作用,構建出一套「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科技增效、產業支撐」的長效增收機制,實現——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為此,佳縣確立了黨委主導、政府主抓、鄉鎮主戰、村戶主幹的脫貧攻堅機制,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創新開展基層黨建「555」工程創建活動,即把村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產業帶頭人、道德模範等「五支隊伍」作為扶貧的中堅力量,推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社會治理「五面紅旗」評分制度,實現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黨建品牌創建、實現鄉村振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保障等「五個突破」。
  • 一人帶富一群人 一人帶火一產業
    帶富之心:網際網路達人為清豐菌菇插上網際網路翅膀創富,只是董國帥的小目標,他的大目標是要帶富。早在部隊服役期間,董國帥就立下誓言:「要用自己的本事,為家鄉做貢獻。」利用電商的優勢帶富鄉親,才是董國帥最大的貢獻。2018年8月,脫貧攻堅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縣商務局有關人士找到董國帥說,清豐縣正大力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全縣有1萬餘座食用菌大棚,希望董國帥能加入進來,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對家鄉的責任,讓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 一組關鍵詞帶您讀懂青島推進鄉村振興攻勢新看點
    原標題:青島推進鄉村振興攻勢有哪些新看點?一組關鍵詞帶您讀懂全市村莊「合」成1017個新型社區、鄉村人才總量將達41萬人、建設100個村莊公廁……青島推進鄉村振興攻勢有這些新看點!5月9日上午,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
  • 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13年來,於小平和妻子伍輯燕紮根鄉村,先後在廣東、廣西、湖北等地支教,為鄉村教育獻出自己的青春。於小平今年36歲,和妻子伍輯燕都是重慶人。夫妻倆都是廣東省佛山市華國光學器材有限公司的員工,2007年,公司發出倡議,號召員工自願前往農村學校義務支教,工資由企業按月支付,於小平和妻子一起報了名,走上了鄉村支教路。
  • 賀天紅:紮根基層41載 他是群眾知心人
    為了做好社區基礎工作,賀天紅紮根社區,把自己融於社區居民之中,走門串戶,服務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把民警提示等宣傳材料送到群眾手中。賀天紅在匯報接龍橋社區警務工作情況。為了把為人民服務做到實處,他向轄區居民公布了自己聯繫方式和聯繫電話,拉近了民警與居民之間的距離,轄區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賀伢」。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中新社福建三明12月19日電 題: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作者 閆旭 林春茵「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